建制沿革
贛州形成行政區的歷史悠久。三國·吳嘉禾五年(236)設定相當於市一級的行政機構——廬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設南安、贛州兩個政區,簡稱“南贛”。又因地處贛江上游、江西南部,並於清康熙年間和民國初先後置分巡贛南道和贛南道,亦俗稱“贛南”。
秦漢三國
秦統一六國後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贛南屬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發大軍50萬分五軍南下五嶺,其中一軍駐守庾嶺界,設立南壄縣,隸屬九江郡。這是贛州境內建立政權之始。
兩漢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屬楚。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南壄縣隸屬之。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滅楚,贛州開始被西漢王朝所管轄。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縣,轄18縣,其中贛南3縣隸之:南壄縣(約轄今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贛縣(約轄今章貢區、贛縣、興國等地)、雩都縣(約轄今於都、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安遠、尋烏等地)。其中贛縣、雩都縣為新增設縣。
西漢末年(9~23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贛南3縣隸之。
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改為南野,贛南3縣仍隸之。
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南3縣隸廬陵郡。
三國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南部都尉,隸揚州,治於都。領雩都、贛縣、平陽(由贛縣分出,即今興國)、陽都、揭陽(析於都白鹿營地置陽都,析陽都陂陽地置陂陽縣,隨後改為揭陽)、南安(由南野分出,約轄今南康、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約轄今大余、上猶、崇義等地)7縣。
兩晉隋唐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
晉太康三年(282年),撤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將南野併入南康領6縣。
晉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陽為陂陽。
晉太康十年(289年),贛縣移縣治於葛姥城(今章貢區虎崗一帶)。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
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
南朝陳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屬於洪州總管府。平固併入贛縣、南野併入南康、虔化併入寧都。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陂陽縣設石城場,併入寧都。虔州轄贛縣、雩都、南康、寧都4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虔州隸江南道,轄縣沿襲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領5縣。
神龍元年(705年),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
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
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鄉和信豐一里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
天佑元年(904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五代十國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虔州屬梁。
開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於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兩宋元明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
大平興國元年(976年),改軍州復為虔州。
大平興國七年(982年),從贛縣分出瀲江鎮7鄉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於都分出縣東南6鄉於九州鎮置會昌縣,虔州轄13縣。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10縣,為贛南分設兩個政區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龍南縣改名為虔南。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稱為贛),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名為龍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縣如舊。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分巡嶺北道於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贛巡撫都察院於贛州,稱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從上猶、南康、大餘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設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於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
隆慶三年(1569年),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
萬曆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清史民國
清順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後撤銷南贛守撫和巡、守兩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設縣,省直接下轄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現尋烏縣)、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贛南道,省直接轄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區。興國縣歸第九行政督察區。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餘6縣,行政督察專署駐贛縣。第十二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於都、會昌6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區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督察區合併,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駐大余,後遷贛縣,轄11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區。第四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贛縣;第八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於都、興國7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
1949年5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昌,隨後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國民黨的江西省政府南遷贛縣。不久國民黨在贛州的統治隨著人民解放軍攻克整個贛南而宣告結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間,贛南大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各地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並於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設立贛州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寧都專區,分領8縣: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由撫州專區劃入);贛州專區領11縣(市):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贛南分設2個專區。
1949年11月,贛州專區併入贛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專區。
1952年8月,撤銷寧都專區,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專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區,同時撤銷贛州專區,廣昌劃入,領19縣(市)。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恢復贛州專區。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
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
1994年南康、瑞金撤縣設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縣級贛州市改為章貢區。1999年7月,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6月,贛州開發區成立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正縣級建制。2014年7月,贛州開發區更名為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南康區三江鄉的解勝、博羅、筱壩三個行政村劃歸潭東鎮管轄。南康區潭口鎮的下壩、金塘、台頭、村頭四個行政村劃歸南康區龍嶺鎮管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章貢區管轄。
201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縣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管理區域範圍:北起上猶江(鳳崗至蟠龍段),南至潭口鎮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龍嶺交界段),東至章江,包括潭東鎮、潭口鎮全域,以及蟠龍鎮武陵村、壩上村、當塘村、虎形村、籮渡村等5個行政村全域(含黃金村位於壩上村的部分土地),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坪路村、新路村等2個行政村全域。
行政區劃
贛州市下轄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區3個市轄區,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4個縣,代管瑞金1個縣級市,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2個功能區。全市共有7個街道辦事處,142鎮,141鄉(含民族鄉1個),5個管理區,10個營林林場,422個居民委員會,3461個村民委員會。
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共同組成贛州市中心城區。
行政區劃代碼 | 名稱 | 面積(平方千米) | 政府駐地 |
360700 | 贛州市 | 39379(總) | 章貢區 |
360702 | 章貢區 | 591 | 水南鎮 |
360703 | 南康區 | 1732 | 蓉江街道 |
360704 | 贛縣區 | 2993 | 梅林鎮 |
360722 | 信豐縣 | 2878 | 嘉定鎮 |
360723 | 大余縣 | 1368 | 南安鎮 |
360724 | 上猶縣 | 1544 | 東山鎮 |
360725 | 崇義縣 | 2197 | 橫水鎮 |
360726 | 安遠縣 | 2375 | 欣山鎮 |
360727 | 龍南縣 | 1641 | 龍南鎮 |
360728 | 定南縣 | 1316 | 歷市鎮 |
360729 | 全南縣 | 1521 | 城廂鎮 |
360730 | 寧都縣 | 4053 | 梅江鎮 |
360731 | 于都縣 | 2893 | 貢江鎮 |
360732 | 興國縣 | 3214 | 瀲江鎮 |
360733 | 會昌縣 | 2722 | 文武壩鎮 |
360734 | 尋烏縣 | 2311 | 長寧鎮 |
360735 | 石城縣 | 1582 | 琴江鎮 |
360781 | 瑞金市 | 2448 | 象湖鎮 |
註:表格資料來自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2017年) |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贛州市位於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贛州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巖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介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總面積的23.6%。
地形地貌
贛州市群山環繞,斷陷盆地貫穿於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贛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諸廣山及南嶺的九連山、大庾嶺等,眾多的山脈及其餘脈,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勢。贛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義、上猶與湖南省桂東3縣交界處的齊雲山鼎鍋寨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贛縣湖江鎮張屋村海拔82米為最低處。
水系
贛州市四周山巒起伏,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匯集。贛南山區成為贛江發源地,也成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餘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古稱河水,也稱寧都江、梅川)、琴江、綿江(又稱瑞金河)、湘江(湘水,又稱雁門水)、濂江(濂水,又稱梅林江、安遠江)、平江(又稱興國江、平固江)、桃江(又名信豐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古稱豫章水)匯成章江;由其餘7條支流匯成貢江(貢水,古稱湖漢水,又稱雩江、會昌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區內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東邊緣的山區,河道縱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進入丘陵地帶,河道縱坡較平坦,河流兩岸分布有寬窄不同的沖積平原。
水文
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的地區。每年4~9月為汛期,5~6月為洪水多發季節,春汛和秋汛也時有發生。2012年,贛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實測徑流量431.33億立方米,贛州市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實測徑流量為275.94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64%,非汛期徑流量為155.39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36.0%。各河川徑流量補給主要是降水,屬雨水補給型。
據對域內贛江、貢水、章水、上猶江、桃江、梅川、桂壩河、湞水、綿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義水、九曲水、尋烏水等17條重要大中河流及18個縣(市、區)的53處水質監測斷面,贛州市5個省1個市界河斷面和16個“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屬化合物、非金屬化合物和有機物等26個項目進行監測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質狀況為:質地優良的Ⅰ、Ⅱ類別水質全年比例為64.1%,豐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Ⅲ類水全年為22.2%,豐水期14.2%,枯水期31.4%;輕度污染的Ⅳ類水質全年為7.9%,豐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類水質全年為0.8%,豐水期0.1%,枯水期8.1%;嚴重污染的超Ⅴ類水質全年為5.0%,豐水期3.1%,枯水期5.8%。
氣候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冬夏季風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贛州市總降水量平均為1318.9毫米,比歷年同期少1.8成,屬偏少年份(其中上猶、大余、興國為正常年份,全南為特少年份,其他縣市為偏少年份)。以大餘1554.9毫米為最多,龍南1152.2毫米最少。贛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9.8℃,比歷年同期高0.9℃,各縣市年平均氣溫在19.1~20.8℃之間。贛州市年平均氣溫以於都20.8℃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貢區為20.2℃。
春季
陰雨連綿。3-5月,冷暖氣流在贛南頻繁交匯,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一旦冷暖氣流對抗劇烈,雷雨大風、冰雹、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均可發生。
夏季
先澇後旱少酷暑。初夏贛州市正處於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氣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氣,降雨大且易集 中。6月贛州市平均雨量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達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該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贛州市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
秋季
風和日麗天氣爽。10-11月中旬約一周時間,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天氣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相對濕度70-80%,是全年陰雨日數最少、溫和氣爽最宜人的季節。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贛南緯度較低,北面有高山阻攔冷空氣直驅南下,入冬較遲,凍害較輕;又常受北方乾冷空氣團控制,少有雲雨形成。白天太陽照射,氣溫較高;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12年底,由於地質構造關係和受成土等多種因素影響,贛州形成了土地類型地域性強、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點。2012年,贛州市土地總面積3936295.5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8136.5公頃,園地130888.70公頃,林地2921302.46,草地61467.0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1206.6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2757.5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2801.66公頃,其他土地47735.05公頃。除林地高於全國人均占有數外,余均低於中國人均占有量。
植物資源
至2012年底,贛州境內森林野生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主要有3類220科2298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74種,裸子植物9科29種,被子植物180科2195種。在這些植物中,有喬、灌、藤本樹種1600~1800多種,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種,採集有標本的126科384屬117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500餘種,灌木(含藤本)樹種650餘種,竹類20餘種;有珍稀瀕危樹種124種,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40餘種;引進樹種200多種。贛州樹木園採種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樹種保存1300多種,其中珍稀樹種131種。
贛州地形複雜,地域差異大,森林樹種垂直分布比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崗地的林木樹種多為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黃竹、茅栗、白栗、樟樹、苦櫧、銀木荷、南嶺栲、紅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為殼斗科的麻櫟、錐栗、絲栗栲等,黃檀、擬赤楊、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樹、深山含笑、烏桕、觀光木、茶梨、猴喜歡、天料木、苦梓、杜英屬、小山竹、黃樟、大葉楠、厚皮樹、楓香等樹種;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為甜櫧栲、鉤栗、山合歡、椴樹、冬青、光皮樺、化香、竹柏、黃楊、楓香等樹種;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為天然灌木類,如杜鵑、鳥飯、檵木、小葉石楠、馬銀花、猴頭杜鵑、野山茶、吊鐘花、冷劍竹等樹種。儘管贛南林地緯度相差2~3度,但林木樹種水平分布上差異不大,樹種分界線不明顯。境內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31種,其中Ⅰ級4種,Ⅱ級27種;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植物78種。
動物資源
至2012年底,贛州境內有森林昆蟲18目130科912種,並發現有全國新種、江西新種69種外,贛南有陸生野生保護動物12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的有48種,省級保護的77種。這些野生動物,既有南北廣泛分布的種類;也有分布於華南亞區的種類;還有與西南亞區相似的部分動物種類。有經濟價值較高的和稀有的華南虎 (20世紀60年代前有,80年代後銷聲匿跡)、金錢豹、獼猴、水鹿、水獺、蘇門羚、平胸龜、黃腹角雉、白鷳、穿山甲、棘胸蛙、蟒蛇等,也有中國名產雲豹和金貓;還有新近發現的江西新種花姬蛙、三葉蹄蝠。
礦產資源
贛州是中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至2012年底發現礦產60多種,其中有色金屬10種 (鎢、 錫 、 鉬 、 鉍 、銅、鉛、鋅、 銻 、 鎳 、鈷),稀有金屬10種 (鈮、 鉭 、稀土、鋰、 鈹 、 鋯 、 鉿 、 鉫 、 銫 、鈧),貴重金屬4種 (金、銀、 鉑 、 鈀 ),黑色金屬4種 (鐵、錳、鈦、 釩 )、放射性金屬2種 ( 鈾 、 釷 ),非金屬25種 (鹽、螢石、 滑石 、 透閃石 、矽石、 高嶺土 、粘土、瓷土、 膨潤土 、 水品 、石墨、石棉、石 膏 、芝硝、 重晶石 、 雲母 、 冰洲石 、鉀長石、硫、磷、 砷 、碘、大理岩、 石灰岩 及 白雲岩 ),燃料4種 (煤、泥炭、 油頁岩 、石油等)。以上礦產中經勘查探明有工業儲量的為鎢、錫、稀土、鈮、鉭、鈹、鉬、鉍、鋰、鉫、鋯、鉿、鈧、銅、鋅、鐵、鈦、煤、岩鹽、螢石、硫、白雲岩、石灰岩等20餘種。贛州市有大小礦床80餘處,礦點1060餘處,礦化點80餘處。贛州市保有礦產儲量的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境內發現的砷釔礦、黃釔鉭礦為中國首次發現的礦物。1983年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與礦物命名委員會審查通過並正式確認的贛南礦,為世界首次發現的新礦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戶籍總人口為97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7萬人。截至2015年底,贛州市常住人口約為854.71萬人,居全省首位。
截至2018年底,贛州市中心城區建成區擴至1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79萬人。
民族
2015年,贛州市漢族人口919.55萬人,占總人口的99.2%。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獨龍、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塔吉克、怒、烏孜別克、鄂溫克等41個民族,共7.15萬人,占0.8%,分布在18個縣(市、區)和贛州開發區的204個鄉(鎮)、486個村。贛州市有1個民族鄉、36個民族村、287個民族村小組。以畲族為主,回族集中在章貢區,瑤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個。超過千人的有畲、回、蒙古3個民族。
政治
領導信息
職務 | 姓名 |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 | 李炳軍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曾文明 |
市委常委、副市長 | 劉文華 |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馬玉福 |
市委常委、統一戰線工作部部長 | 彭業明 |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員會主任 | 唐舒龍 |
市委常委、贛州軍分區政治委員 | 陳慶陽 |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貢區委書記 | 胡雪梅 |
市委常委,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 李明生 |
市委常委、秘書長 | 趙多仙 |
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 | 高世文 |
領導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對外交流
國際友好城市:麥卡倫市(美國)、不倫瑞克市(美國)、弗里敦市(獅子山)、卡乃利市(義大利)。
國內友好城市:上海市寶山區、上海市靜安區、遼寧省錦州市、廣東省深圳市。
經濟
綜述
2017年,贛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524.01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5.22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066.65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2.14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15.2∶41.6∶43.2調整至2017年的13.7∶42.2∶44.1。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9308元,比上年增長8.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522.62 億元,增長9.7%,占GDP比重為60.3%。
2017年,贛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0.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5.7%,其中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上漲15.3%,黑色金屬及材料類上漲4.8%,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上漲1.1%,木材及紙漿類上漲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7.7%,其中冶金工業上漲16.2%,煤炭及煉焦工業上漲15.8%,紡織工業下降1.8%,皮革工業下降0.8%。
2017年,贛州市財政總收入40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36億元,增長0.9%。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6.2%,下降0.4個百分點。全年各項稅收收入329.88億元,增長14.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6.44億元,增長14.7%。其中,民生類支出648.19億元,增長17.3%,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83.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2017年,贛州市固定資產投資2510.48億元,增長13.8%,其中工業投資1043.02億元,增長29.0%。分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56.05億元,比上年增長43.6%;第二產業投資1042.22億元,增長28.9%;第三產業投資1412.21億元,增長4.0%。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投資797.00億元,增長26.4%;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43.31億元,下降0.7%;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5.90億元,下降41.6%;私營企業投資722.28億元,增長25.0%;港澳台商企業投資43.25億元,下降12.5%;外商投資20.04億元, 下降21.6%;個體經營投資1.35億元,下降59.6%。
2017年,贛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7元,比上年增長1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7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214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547元,增長9.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6.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3.6%。
2018年,贛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807.2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增幅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財政總收入459.51億元,增長12.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21億元,增長8.1%。
第一產業
2017年,贛州市糧食種植面積772.90萬畝,比上年增加2.92萬畝;烤菸面積15.19萬畝,減少2.49萬畝;蔬菜及食用菌類187.73萬畝,增加6.89萬畝;花生面積51.08萬畝,增加1.01萬畝。茶園面積20.81萬畝,增加0.55萬畝;果園面積240.20萬畝,減少7.61萬畝。其中,臍橙面積154.33萬畝,減少0.52萬畝。
2017年,贛州市糧食產量291.03萬噸,比上年增長1.2%;蔬菜及食用菌類產量328.93萬噸,增長9.8%;瓜果產量23.68萬噸,增長1.3%;水果產量158.10萬噸,增長10.7%。其中臍橙產量123.57萬噸,增長14.5%。
2017年,贛州市肉類總產量72.81萬噸,比上年增長2.4%。生豬年末存欄353.51萬頭,增長1.9%,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35.51萬頭,增長2.5%。生豬出欄624.59萬頭,增長2.1%。全年水產品產量32.72萬噸,增長4.7%。
2017年,贛州市完成人工造林38.93萬畝,完成封山育林31.13萬畝,完成市級低質低效林改造68.23萬畝,完成森林撫育項目45.83萬畝。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44座,小型水庫1000座。年末機械總動力309.5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4.0%。
第二產業
2017年,贛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897.48億元,比上年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6.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4.5%。分企業類型看,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17.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2.4%,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3.7%。
2017年,贛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70.27億元,增長2.6%;利潤總額239.02億元,增長20.5%。
2017年,贛州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36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第三產業
2017年,贛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09.16億元,比上年增長6.2%。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3150.54萬平方米,增長9.4%;房地產房屋竣工面積169.82萬平方米,下降27.0%;商品房銷售面積1045.50萬平方米,增長25.1%;商品房待售面積150.75萬平方米,下降6.5%。商品房銷售額649.16億元,增長43.5%。
2017年,贛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7.05億元,增長12.3%。按經營地統計,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44.09億元,增長12.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2.96億元,增長9.7%。
2017年,贛州市貨物進出口總額47.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貨物出口39.66億美元,增長16.7%;貨物進口7.69億美元,下降6.6%。主要出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出口13.3億美元,增長6.3%;家具產品出口5.7億美元,增長36.9%;紡織服裝出口4.4億美元,增長11.4%;文化產品出口3.0億美元,增長28.9%;鞋類出口1.9億美元,增長29.9%;農產品出口1.7億美元,增長8.5%。
2017年,贛州市實際使用外資16.67億美元,增長10.0%;實際利用省外項目資金754.86億元,增長11.5%。
2017年,贛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753.57億元,比年初增加611.7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733.46億元,增加391.1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15.98億元,比年初增加573.8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106.83億元,增加57.87億元;中長期貸款2211.98億元,增加534.04億元。存貸比71.9%,提高3.3個百分點。
2017年,贛州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24.47億元。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5.87億元,人壽險公司保費收入88.60億元。
2017年,贛州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108.26億元,比上年增長5.2%。
2017年,贛州市完成電信業務收入47.92億元。
2017年,贛州市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7.96億元,比上年增長25.8 %,郵政行業業務收入15.28億元,增長26.0%;快遞業務收入6.58億元。
2017年,贛州市旅遊總收入794.94億元人民幣,增長35.0%。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3983.14萬美元,增長35.9%;國內旅遊收入785.65億元人民幣,增長35.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贛州市獲省級科技成果獎8項。專利申請14706項,授權專利5934項;PCT專利申請受理量為6件。截至年底,有效發明專利 936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9件。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221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5.93億元,比上年增長39.0%。
教育事業
2017年,贛州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370人,在校研究生3666人,畢業生91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88萬人,在校學生9.90萬人,畢業生2.6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包括中等專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51萬人,在校學生7.74萬人,畢業生2.12萬人。普通高中招生7.27萬人,在校學生21.03萬人,畢業生6.21萬人。普通國中招生15.11萬人,在校學生42.66萬人,畢業生13.03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3.99萬人,在校學生89.98萬人,畢業生15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548人,在校生6679人,畢業生951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6.66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1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67%。
贛州高等教育較發達,市內擁有眾多高等院校,擁有各類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十萬餘人,數量居江西省第二,僅次於省會南昌,贛州大學城已有多所高等院校設立新校區。
本科院校: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範大學、贛南醫學院。
獨立院校: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贛南師範大學科技學院。
高職、大專院校: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南教育學院)、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贛南職業技術學院(在建)。
主要公立中學:贛州中學、贛州市第一中學、贛州市第二中學、贛州市第三中學、贛州市第四中學、贛州市第五中學、贛州市第七中學、贛州市第八中學、贛州市第九中學、贛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章貢中學、贛縣中學、南康中學、興國平川中學、於都中學、會昌中學、安遠一中、信豐中學、寧都中學、瑞金第一中學、上猶中學等。
主要民辦中學: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贛州市文清外國語學校、贛州市厚德外國語學校、虔州藝術學校、贛州市厚德書院等。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電視人口覆蓋率99.4%。廣播人口覆蓋率98.5%。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有文化館20個,組織文藝活動3719次;鄉鎮文化站283個,組織文藝活動1324次;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9個,演出場次3692次;公共圖書館20個,有藏書400.61萬冊,圖書流通806.5萬冊次;博物館20個,文物藏品4.87萬件(套),參觀人數401萬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共有衛生機構8846個。其中,醫院8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3個,衛生院323個,村衛生室728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0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9個。衛生技術人員4.1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0萬人,註冊護士1.87萬人。衛生機構床位4.52萬張。
體育事業
2017年,贛州市共組織有影響的各類民眾健身活動320次,參與人數15萬人;市級青少年俱樂部18個,市級體育社會組織63個(其中市級協會45個,市級俱樂部18個);等級裁判員發展人數1044個,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130個;公共體育場地(市本級管理使用)9個,其中田徑場3個,體育館1個,全民健身廣場1個,游泳館(池)2個。全市有少兒體育學校18個,在校學生1981人,專職教練員73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社會保險基金籌集總額196.32億元,增加74.67億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9.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14.19萬人,增加3.6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930.80萬人(含新農合參保人數)。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3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54.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37.26萬人,增加2.88萬人。6.45萬城鎮居民和42.02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綜合福利院、敬老院和光榮院共360個(其中綜合福利院20個、敬老院281個、光榮院59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44個。
資源環境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有森林公園30個,面積為14.80萬公頃。其中,國家森林公園10個,面積為12.08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20個,面積2.72萬公頃。自然保護區51處,總面積23.69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0%;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面積4.66萬公頃;省級5.75萬公頃;市縣級13.2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76.2%。
2017年,贛州市空氣品質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3.5%以上。全市有空氣自動監測站39個,環境監測站18個(含市監測站),污水處理廠26座(其中生活污水處理廠2座、工業污水處理廠24座)。
交通
綜述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出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贛州被定位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2017年2月,國務院出台《“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贛州被定位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2017年6月,《關於支持贛州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實施方案》獲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贛州將打造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
贛州市已制定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與周邊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連線,把贛州建成中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現已建成的鐵路有京九鐵路、贛龍鐵路、贛韶鐵路、贛龍鐵路複線(贛瑞龍鐵路),還有已經開工建設的昌贛客運專線、贛深客運專線、興泉鐵路,列入規劃的長贛鐵路(渝長廈快速鐵路)、贛郴鐵路(興永郴贛鐵路)、贛韶鐵路複線、贛廣鐵路、瑞梅鐵路、贛龍廈高鐵,形成贛州至珠三角、粵東沿海、廈漳泉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提升贛州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推動贛州黃金機場設立航空口岸,開通國際航線。加快贛江航道建設,結合梯級開發實現贛州—吉安—峽江三級通航,加快建設贛州港。
此外,贛州市在2010年初啟動編制了《贛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經專家評審原則通過。該規劃涵括了章貢區、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贛縣區、南康區等320平方千米範圍。目前,贛州軌道交通建設仍處在規劃階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進入“八縱八橫”高鐵時代,贛州將升級為京九高鐵與廈長渝兩個幹線通道的交匯點,進一步明確了贛州作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重要地位。
根據《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年)》和《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年)》,贛州市將打造成為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昌贛客運專線已於2014年底正式啟動建設,線路自南昌樞紐引出,經宜春市所轄的豐城市、樟樹市,吉安市及其所轄的新幹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由興國縣經贛縣區、贛州經開區至贛州西站,並引入與廣東相接的贛韶鐵路南康站,線路全長420千米,途經13個站點。項目總投資532.5億元,設計時速350千米/每小時,預計2019年全線通車。
贛深客運專線又名贛深高鐵,北起江西省贛州市贛州西站,南至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北站,新建正線全長436.37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每小時,是國家骨幹幹線——京九客運專線(京九高鐵)的內地最南段部分,該線路對完善華南地區高速鐵路網路,密切華南、華中、華東地區經濟聯繫,大幅縮短珠三角、長三角人員交通往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贛深客運專線已於2016年1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全線通車。
2016年開工建設的興泉鐵路途經贛州市的興國、寧都、石城3個縣的13個鄉鎮,將設3個火車站。興泉鐵路將結束寧都、石城沒有鐵路的歷史,據悉,興泉鐵路為國鐵Ⅰ級鐵路,設計時速160千米/每小時,全線正線里程數601.57千米,其中贛州境內121.4千米,全線總投資約515億元,江西境內投資約140億元,預計2021年全線通車。
2017年,贛州市公路通車裡程31392.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贛州境內)通車裡程1441.26公里。2017年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10485萬噸,比上年增長12.7%;貨物運輸周轉量246.85億噸公里,增長9.1%;旅客運輸量865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6%;旅客運輸周轉量59.08億人公里,下降1.8%。機場旅客吞吐量127.98萬人次,增長18.2%;過站旅客吞吐量17.94萬人次,下降1.8%;運輸起降1.03萬架,增長6.8%;鐵路貨物運輸量425.40萬噸,比上年增長109.4%;旅客運輸量1817.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7%。
截至2017年底,贛州市民用汽車保有量79.86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0.4%。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74.91萬輛,比上年增長21.0%。
航空
贛州黃金機場是江西省第二大機場,位於贛州經開區鳳崗鎮峨眉村,距贛州市中心16千米,占地面積2668畝,按4D級民用機場規劃,能滿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機型起降,總投資為5.2億元,於2008年3月26日正式通航。2015年11月29日,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工程已全面開工,此次改擴建將新建一座2.2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11個機位的2號站坪;新增1條1040×23米的平行滑行道和1條垂直聯絡道;原T1航站樓預留為國際候機樓等工程,建設工期3年,工程概算投資10.24億元,計畫2018年完工。
2016年12月2日,贛州黃金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意味著贛州機場由此步入百萬空港行列。
2016年,贛州黃金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83240人次,同比增長17.1%。
2017年,贛州黃金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279798人次,同比增長18.15%。
2018年,贛州黃金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62.5萬人次,同比增長27%,在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列第73位。
贛州黃金機場現已開通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福州、廈門、青島、常州、南寧、濟南、西安、珠海、寧波、哈爾濱、三亞、鄭州、麗江、桂林、湛江等地的航線。
此外,贛州還被列為全國支線航空發展試點城市,引進了航空公司地級市基地。
鐵路
贛州市境內已建成的鐵路有京九鐵路、贛龍鐵路、贛韶鐵路、贛龍鐵路複線(贛瑞龍鐵路),還有已經開工建設的昌贛客運專線、贛深客運專線、興泉鐵路,列入規劃的長贛鐵路(渝長廈快速鐵路)、贛郴鐵路(興永郴贛鐵路)、贛韶鐵路複線、贛廣鐵路、瑞梅鐵路、贛龍廈高鐵等將與現有鐵路構成贛州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2018年,贛州站傳送旅客799萬人次,日均約2.2萬人次。贛州站現已開行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福州、南京、南昌、蘇州、景德鎮、福鼎等地的始發列車,通達全國各大中城市。
贛州西站又名贛州高鐵站,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高鐵新區內(贛州經開區鳳崗鎮北坑與獅孜口),是一座大型高架跨線式火車站,車站一期總建築面積91572.6㎡,其中站房建築面積49864.7㎡,站台雨棚面積11943㎡。站房建築共四層,分別為地下出站層、廣場地面層、站台層和高架層。初期站場按4台8線布置(3座中間站台,1座基本站台)。贛州西站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京港通道與廈渝通道的交匯點,未來昌贛、贛深、渝長廈、廈昆、成廈、贛韶等諸多高鐵線將在此交匯。同時,贛州西站還將配套建設贛州西動車運用所。贛州西站將於2019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
贛州港位於贛州市南康區龍嶺鎮,是全國內陸第8個永久對外開放口岸和中國內陸首個國檢監管試驗區。贛州港於2014年10月開工建設,經過短短3年的發展,贛州港已經成為了“一帶一路”重要物流節點和國家鐵路物流重要節點樞紐。贛州港已開通18條內貿和鐵海聯運班列、18條中歐(亞)班列線路,通達中亞五國和歐洲經濟腹地,成為鹽田港、廈門港、廣州港的內陸港,實現了家具、木材、煤炭、蔬菜和電子產品的多品種運營,全面對接融入“一帶一路”。
公路
贛州市境內公路運輸已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105國道、323國道、319國道、206國道為骨架通達四面八方的公路網路,建成以G35濟廣高速、G45贛粵高速、G76廈蓉高速、G45大廣高速、G72泉南高速石吉段、S66贛韶高速、G6011興贛高速、S4503贛州繞城高速公路等為骨架的高速公路交通。
贛州市加強公路建設,支持G45大廣高速贛州繁忙路段實施擴容改造工程,規劃建設尋烏—全南、廣昌—建寧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興贛高速北延。贛州市加大國省道幹線公路改造力度,力爭縣縣通國道,重點推進通縣二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站場建設。
水運
境內位於贛江源頭的贛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贛州港碼頭分布於貢江、章江及合流後的贛江河段。港區流域面積5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467萬平方米。2003年生產用碼頭泊位34個,總延長135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噸,其中客運泊位1個,貨運泊位33個,有石油泊位2個,雜貨泊位16個,散貨泊位15個。
公共運輸
贛州市公共運輸總公司簡稱“贛州公交”,前身為贛州市公共汽車司,成立於1957年10月,2009年11月更名為贛州市公共運輸總公司,原隸屬於贛州市交通運輸局,2017年3月劃轉市國資委監管,是贛州市中心城區唯一一家公共運輸國有企業,主要從事城市公共運輸運營(包含公車和計程車)、公務用車等業務。
2017年,公司投入使用公交場站15處,占地面積160.47畝,共有公車795輛,公交候車770座,公交候車點1032個,開通公交線路68條,營運線路總長達1903.2公里,線網長度329.87公里,基本形成了分布合理、換乘方便的城市公共運輸線格線局。年運輸旅客達6936萬人次,營運里程約3977萬公里,發班133萬趟次,日均運輸旅客20餘萬人次,日均營運里程約11萬公里,日均發班3644趟次。大力建設公共運輸管理服務平台,公司所有營運車輛全面實現GPS調度、3G監控和IC卡刷卡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公交卡碼互聯互通等支付手段。同時,開通了公眾微信、微博、“車來了”掌上公交等查詢業務,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公交計程車公司擁有自主經營產權的300輛車均安裝了GPS和視頻監控系統。
截至2016年末,贛州全市共有公車1336輛,計程車1756輛,中心城區有計程車公司多家,計程車一律打表計費,起步價為7元/2千米,2千米後1.6元、2元/千米。
軌道交通
2015年12月15日,贛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項目中標公示等相關工作完成,初步確定廣州捷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為本項目的中標單位。
《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和《贛州都市區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12-2030)》確定,贛州都市區將形成以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幹線為骨幹,以地面常規公交為主體,組團內部公交為支撐的公共運輸網路。為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大力發展公共運輸。
2017年6月,《贛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劃草案正式出台,現已公示完成。贛州軌道交通遠景規劃4條軌道線路,總長度111公里,線路間換乘車站6處,軌道線網密度為0.35km/k㎡,形成的“格線式”軌道交通網將覆蓋章貢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贛縣區、南康區等116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規劃範圍。
快速路
贛州規劃快速路網結構為“四橫六縱”,快速路網的總規模為237.5公里(遠景年),其中:新建快速路164.5公里(2030年)、“高改快”快速路73公里(遠景年)。規劃快速路網密度為0.7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快速路網密度為0.55公里/平方公里(不包含高速公路改快速路)。
“四橫六縱一環”的快速路網建成後,可覆蓋超過300平方千米的建設用地,服務300萬城市人口,連線章貢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贛縣區、南康區等區域,與贛州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一帶、三軸、六區”空間形態相一致。
2019年1月29日,贛州首條城市快速路迎賓高架路正式通車。
風俗文化
綜述
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歷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陽明、辛棄疾、蔣經國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州主政過,贛州還是禪學、理學和心學的重要形成地。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的《愛蓮說》、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和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於贛州。
客家文化
贛州是客家先民南遷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贛州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大部分地區和信豐縣的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餘均屬客家語地區,客家人占贛州市總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據統計,贛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萬人,其中華僑分布在東南亞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贛州市境內仍有600餘幢客家圍屋,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的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贛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許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鷺村。
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在江西贛州市設立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
飲食文化
特產
贛南臍橙、於都燒卷子、禾豐珍珠粉、沙地板鴨、梓山醬油、會昌醬乾、龍南板栗、南康甜柚、尋烏蜜桔、興國灰鵝、贛州蜜餞、湖江蜜棗、上猶綠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龍南紫皮大蒜、信豐紅瓜子、信豐蘿蔔乾、南安板鴨、寧都肉丸、贛州苦瓜酒、酸棗糕、龍歸茶。另外還有齋婆柚、上猶石魚、包米果、九層皮、玉蘭片、毛尖茶、桂魚絲、竹筍乾、五香麻雞、美味雞、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銀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乾、紅薯乾、百禽臘鵝、夢裡香紅瓜子、小布岩茶、龍南恆泰香脆花生、茶樹菇、蓮子、陽埠腐竹、恆泰花生、黃元米果、汗頭菜等。
客家名菜
三杯雞、糯米雞、生煎鴨、米粉魚、鱔魚饊子、陡水湖全魚宴、贛南小炒魚、魚餅、魚粉皮、珍珠粉、客家釀豆腐、蝴蝶魚、荷包胙、蛋菇湯、興國魚絲、竹筒粉蒸腸、民間瓦罐煨湯、豫章酥鴨、三杯狗肉、贛味乳狗肉、四星望月等。
風景名勝
贛州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現已形成了“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家園、世界橙鄉、堪輿聖地”六大旅遊品牌。贛州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贛州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是宋明理學的奠基地,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宋城”;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譽為“客家搖籃”;贛州是風景秀美的“生態家園”,是名揚海外的“世界橙鄉”,是享譽世界的“堪輿聖地”。
2017年,贛州市共接待旅遊總人數8306.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2%。
•綜合類
國家AAAA級旅遊區:通天岩(章貢區)、寶葫蘆農莊(章貢區)、五龍客家風情園(章貢區)、客家文化城(贛縣區)、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原陽嶺國家森林公園)(崇義縣)、三僚風水文化景區(興國縣)、丫山景區(大余縣)、屏山旅遊區(于都縣)、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園(興國縣)、關西新圍(龍南縣)、九曲度假村(定南縣)、三百山風景名勝區(安遠縣)、葉坪紅色旅遊景區(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瑞金市)、羅漢岩景區(瑞金市)、漢仙岩風景區(會昌縣)、通天寨景區(石城縣)、翠微峰景區(寧都縣)、小布鎮景區(寧都縣)、陽明湖景區(原陡水湖景區)(上猶縣)、東生圍景區(安遠縣)、虔心小鎮景區(龍南縣)、南武當山景區(龍南縣)、雅溪古村景區(全南縣)、中國贛南臍橙產業園景區(信豐縣)。
國家AAAAA級旅遊區: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瑞金市)。
文物保護單位:八境台、郁孤台、贛州古城牆、通天岩石窟、贛州文廟、贛州佛塔、七里鎮窯址、蔣經國舊居、瑞金革命遺址、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關西新圍、燕翼圍、大寶光塔、梅關和古驛道、興國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七里鎮窯址、羊角水堡、太平橋、永鎮橋、玉帶橋、東生圍、羅田岩、尋烏調查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瑞金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國家森林公園: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梅關國家森林公園、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陽明湖國家森林公園。
其他景點:和諧鐘塔、馬祖岩人文公園、贛州森林動物園、贛州極地海洋世界、方特復興之路主題公園(在建)等。
文化場館:贛州市圖書館、贛州科技館、贛州自然博物館(贛州市博物館)、贛州歷史文化與城市建設博物館等。
•紅色旅遊
共和國搖籃—瑞金
瑞金以及周邊幾個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常年都有大批的遊客來到瑞金觀光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紅軍長征出發地—於都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就是從於都、瑞金等地出發的。
將軍縣—興國
新中國在1955~1965年授銜的人民解放軍將軍,贛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將3名、中將10名、少將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6名,興國縣因此被譽為“將軍縣”。
著名人物
贛南籍客家人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書畫家徐思莊和羅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誗以及近代經濟學家郭大力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贛南客家人也產生出了一大批將軍,如古柏、肖華等,產生了54名將軍的興國縣,更有“將軍縣”的美譽。
•鍾紹京(659~746),唐代書法家,興國縣清德鄉人。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鍾紹京的書法代表作為名帖《靈飛經》,《靈飛經》為中國書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鄭獬(1022~1072),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狀元。寧都縣梅江鎮西門人。入朝為度支判官,入值集賢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詔誥,享正三品。
•曾幾(1085~1166),贛縣區人,南宋著名詩人。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魏禧(1624~1681),寧都縣人,清代散文家。所著傳記如《大鐵椎傳》、《江天一傳》、《劉文炳傳》、《朱參軍家傳》、《邱維屏傳》等,文筆簡練,敘事如繪。
•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贛州,祖籍江蘇泰州,後移民法國。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年60歲。是著名的劇作家、畫家、小說家、翻譯家、導演和評論家。
•郭聲琨,1954年生於興國縣。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總警監。
•劉昌明,1952年生於贛州。中國著名水彩畫家,油畫家,美術學教育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夏崇源,1959年生於大余縣。現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黨委委員、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副總警監警銜。
•吳昌德,1952年生於大余縣。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7月晉升為上將。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第三批)
中國魅力城市(2008年)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世界橙鄉
世界鎢都
稀土王國
客家搖籃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世界風水堪輿文化發源地
中國恐龍之鄉
2013年,國家文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6年12月,贛州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出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贛州被定位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2017年,贛州獲批成為江西省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2017年9月,贛州市榮獲“2013至2016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並被中央綜治委授予第四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
2017年11月,贛州市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贛州市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7月,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贛州位列全國百強城市第88位。
2018年10月,贛州獲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