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學行署

督學行署

督學行署亦稱校士館,是寧波現存的唯一古衙,曾是清政府浙江學政在甬駐地。在這裡,當時分管浙江全省教育工作的官員每年在此主持全寧波府的各類科舉考試。

基本信息

簡介

督學行署督學行署
亦稱校士館、察院行台,位於寧波海曙區公園路步行街南端,1998年重修。重修建築坐北朝南,前後二進,其間以庭院相隔,前進為門樓,面闊五開間,明間門廳現有立碑,正面上書“福蔭儒學"。後進為正廳,名曰征鑒堂,單檐歇山式,抬梁式木結構。前廊卷棚項,單步梁跨度較大,挑尖梁頭上飾六角形花斗。
督學行署是寧波市現存唯一的、浙江省少見的有關古代科舉制度研究的建築例證。其原還有優學軒、省過亭、滌心亭等建築。雍正九年,督學李清植、知府曹秉仁建考棚屋。嘉慶十八年紳士水雲等續建其他建築,使建築群日趨完備。鹹豐十一年遭寇賊毀壞,同治二年修復。光緒三十三年,因科舉制度廢止,其建築日漸衰敗、破損,知府喻兆蕃就把行署建築出售給百姓為業,所獲經費後來用於籌辦郡校。

歷史

督學行署督學行署
清初曾沿襲明制,在直隸設提學御史,各直省設立提學道,他們都帶著按察司僉事的官銜,是從各部院具有進士出身的官員中選拔出來的。順天、江南、浙江三個省的提督學校官,則稱提督學政。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廢除提學御史和提學道的建制,一律改稱為“欽命提督學政”,簡稱“督學”或“學政”,又俗稱“學台”、“大宗師”,全國定額二十名。所謂“欽命”,意思是受皇帝特命,享受“欽差大臣”的待遇。學政的地位和各省的最高行政長官總督、巡撫平行,知府以下官員對學政皆執屬員之禮。人們尊稱學政為“學台”。“學台”和“撫台”、“臬台”,合稱地方“三台”,分別負責一省的學政、行政和監察事務。
“督學”,是朝廷派往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教育行政長官,掌一省學校教育之政令,及按期巡視所屬各級儒學、考核教育、考課生童、考選貢生等事。
“行署”,指學台大人在省內各府巡視時的臨時辦公地方。
因此,當學台大人案臨寧波時,城內最高行政級別的文官,就是督學行署內的“大宗師”了,儘管有些學政官品不高,但因為是“欽命”,連省城的撫台、臬台大人都不敢待慢他,更何況寧波城裡的提督、道、府、縣衙門裡的文武官吏了。
嘉慶十八年(1813),有寒士水雲,意外得錢五百貫,便悉數捐給督學,於是眾紳士相與捐贈而修葺校士館。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入城後被焚毀,同治二年(1863)修復。光緒三十二年(1906)起廢除科舉制後,督學行署與校士館(考棚)建築日漸衰敗、破損,寧波知府喻兆蕃便將它們漸次售為民業,所獲經費用於籌辦郡校。
到1997年公園路將改造成鼓樓步行街時,校士館早已不存。督學行署內除“澄鑒堂”作為民居尚存外,其餘建築已大多被拆除或改建。於是乘此鼎新除舊之際,“澄鑒堂”上自棟宇,下迄台階,梁桁椽木、門扇窗欞、壁落牆垣、明堂地坪,凡朽壞者均按舊制更換構件,恢復原貌,並於1999年9月8日被列為第二批市文保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