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簡介
監獄文化是受統治者刑罰的一個社會特殊群體,在高度集中的集體生活環境裡所形成的一種文化。有人稱之為亞文化。所謂亞文化,無外乎指的是區別於主動文化的第二種文化,或者是欠健康文化。其實,監獄文化既不是第二文化,也不是欠健康文化,監獄文化是整個人類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生、發展和演變,以及構成,自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品性。總括而言,監獄文化有廣義、中義、狹義之分。
廣義指的是監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義指的是監獄自身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活動和與之相應的各種制度和組織機構;狹義指的是具體的文化手段和方式,如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傳道、授業、解惑等所需的具體載體的運用。監獄文化結構亦可分為表層和深層。表層結構表現為監獄一般文化運動;深層結構表現為與法律環境、刑罰執行等相關聯的行刑理念,各項社會制度、組織結構的沿革、創新和發展。
獄刑文化
刑罰理念的隨意性
就是依據原告對犯罪嫌疑人的指控進行抓捕,先下大獄,然後審訊(過堂),最高審判官是皇帝,基層審判官是縣太爺,傳統戲曲中驚堂木一拍:“大膽刁民,還不快快從實招來!”便是典型的審訊方式。不依據法典,不存在法定辦案,沒有固定的審判程式,靠的是沿襲久遠的傳統道德文化理念和有利於統治階級集團利益的真實意志來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無罪行或罪輕罪重。取證的方式主要是刑訊逼供。皇帝一錘定死罪,老百姓是望“堂”
生畏,望“牢”生懼。
獄政制度的野蠻性
監獄內黑暗無比,官府視罪犯為草芥、肉俎,罪犯根本無人權可言。無論封建朝代如何更替,其所建立的刑罰類型均為勞役刑、肉刑和生命刑。監獄文化充斥著野蠻、恐懼的色彩。
行刑方式的殘酷性
《漢書·刑法志》有“五刑:黥罪五百、劓罪五百、宮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黥即在犯人臉上刺字,劓即削掉鼻子,宮即去掉男犯生殖器官(女犯實施幽閉),刖即斬斷手足,而殺頭則為五刑中最重的刑種。唐代又發展到笞、杖、徒、流、死五刑,徒、流同為勞役刑。到了明清時期,又出現了徒流、遷徙、充軍等重苦役刑罰制度。
文化發展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監獄的文明也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八國聯軍入侵,閉關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門戶隨著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的進攻而被打開,監獄刑罰理念也在衝擊震盪中悄然改變。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終於在匆忙中誕生了中國歷代王朝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欽定憲法大綱》,可算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但它仍將皇權置於國人之上,顯得不合時宜。《大清監獄律草案》借鑑西方,規定了監禁制度、作業制度、醫療衛生制度,以及以感化為宗旨的教誨、教育制度等。
新中國監獄的建立和發展,完全廢棄了封建監獄的殘酷暴戾之刑,按照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建立全新的監獄,確定全新的刑罰思想,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監獄文化理念。早在1931年,江西瑞金的第一個中華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即設立了第一個人民民主政府的勞動感化院,提出“看守、教育、感化”的監獄宗旨和任務。
建國以後,在毛澤東“三個為了”重大戰略思想指導下,伴隨著我國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不斷創新,法制不斷完善,監獄文化的內涵也相應地越來越豐富,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來,監獄的宗旨建設、法制建設、組織制度建設、硬體設施建設、文化生活建設無不與我國的社會發展同步,並顯示出它的獨特性和開拓性,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主要體現
刑罰思想的先進性
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建立人民的監獄,就是提供一個場所,使那些危害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害群之馬在被繩之以法後,能夠通過矯正惡習成為新人。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為治理國家、改造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而確立的刑罰指導思想,同時也是監獄所必須遵循的宗旨。儘管我國監獄經過了五十多年的滄桑變遷,但這一刑罰思想始終未變。從解放初期確立的“勞動改造”,到六十年代初的“改造第一、生產第二”,到九十年代初“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刑罰宗旨的正式確立,再到1994年開宗明義地將“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寫進《監獄法》 ,並將未成年犯由原來的“教育改造為主,輕微勞動為輔”的方針改為“對未成年犯執行刑罰應當以教育改造為主。未成年犯的勞動,應當符合未成年人的特點,以學習文化和生產技能為主”。這種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刑罰思想,對於矯正罪犯,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調動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保障和維護所有人的人權,無疑是正確的、先進的。
監獄結構、監獄制度的科學性
監獄作為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必須有一個高度統一完備的管理結構和執行制度,尤其在一個具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更要體現國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願。戰爭創傷後的解放初期,國家積貧積弱,面對一百多萬將要被投入改造的罪犯,監獄在全國因陋就簡、星羅棋布地建立起來。中央、省、地市、縣四級辦監獄,小的不足一百人,多的達到幾千、上萬人,既不利於對罪犯的管理、教育,更不利於刑罰思想的統一貫徹,難免出現改造質量不高的問題。直到1964年全國“六勞”會議正式決定,監獄改為中央和省級集中管理,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四十年的運作實踐,儘管其間有一些變化,但監獄的總體管理結構是越來越牢固。這對於懲罰和教育罪犯、不斷提高改造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時也為監獄整體文化建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監獄制度的建立、創新和發展,是監獄事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從某種程度說,監獄制度逐步確立和完善的過程,就是監獄文化理念不斷豐富和進步的過程。中國監獄從建立初期到如今五十多年的漫長曆程中,究竟形成了哪些制度?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管教一線,已基本形成了共識,這就是:突出勞動改造罪犯功能,讓罪犯在勞動中接受教育;突出教育改造罪犯功能,體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是根本的改造;突出獄政管理功能,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規範罪犯行為,促進其心理矯正和行為矯正並舉;突出社會幫教功能,建立大牆內外的有機聯繫,使教育管理手段社會化,以達到促進罪犯思想轉化和素質提高的目的。近年來,法務部集五十多年監獄文化建設和發展之大成,從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監獄功能的強化和發揮的現實出發,把監獄制度又高度概括為推進法制化、科學化和社會化建設。這些監獄文化的確立和創新,尤其是在勞動改造和教育改造,以及獄政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推出“三化”建設,牽動著整個監獄文化的核心塑造,創造出監獄文化獨有的領域和內容。隨著監獄發展科學理念的創新,這些制度將會更加完善,更具生命力。
監獄人權保障內容的廣泛性
罪犯人權保障,國際社會備加關注。聯合國早在1948年人權宣言中就明確規定了人權保障條款,並在《保護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處罰宣言》中,就罪犯人權保障提出了12條要求。我國一向重視罪犯人權保障,刑罰宗旨本身就是對罪犯人權的維護。但人權保障的程度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更體現在身體和物質條件上。隨著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監獄自身的不懈努力,監獄罪犯的人權保障問題越來越凸現,罪犯本人的維護意識也明顯增強。特別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罪犯人權保障受到國際社會和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1992年《中國改造罪犯的狀況》白皮書中,對罪犯受法律保障的權利公布於世的共有12個方面;1994年《監獄法》出台,將對罪犯的人權保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共涉及31個方面。此後,凡是涉及人權的國家眾多法律法規中,都會提及對罪犯的人權保障,如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婚姻法中對罪犯婚姻的權益維護等等。
為了體現罪犯權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監獄內推行了獄務公開,開展了各種監區文化建設活動。特別是近年來,法務部關於監獄布局調整和促進監獄改造工作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建設要求的提出,對推動監獄建設、促進罪犯人權保護、調動罪犯改造積極性都起到了積極的催化作用。監獄布局調整的實施理念,完全體現了人文管理的改造本義。近年來,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法務部先後召開了未成年犯、女犯教育改造會議,中國監獄學會與數家單位聯合,首次公開召開了罪犯人權保護理論研討會。法務部還出台了體現人文教育觀的《教育改造若干規定》,並對作為罪犯行為規範的12號令作了重大修改,重點在於體現懲罰與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從而更具人文管理色彩。所以,從刑罰理念到教育功能、手段,都充分體現了對罪犯的人文、人道和人權。實踐中不斷提出的新課題,激發著監獄理論工作者的新思考,推動著全國監獄一線實踐者勇於探索的鏗鏘步伐,一些好的思路、新的辦法便應運而生。山東等省的創新做法,豐富和拓延了中國監獄文化,為維護罪犯人權和提高教育改造質量開拓了一條全新的、可供全國監獄借鑑的好路徑。
文化商機
說起台灣的綠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監獄”。綠島四面環海,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它早在日據時期,就出現“監獄文化”。日本人在綠島設定浪人(地痞流氓)收容所,讓犯人們以“放牧”為生,任其自生自滅。1950年後,國民黨當局在綠島建立不同屬性的監獄型態,使綠島成為世界上監獄密度最高的島嶼。從此,綠島就與監獄劃上等號,甚至有“惡魔島”之稱。
如今的綠島,藍天、大海、浮潛、溫泉、踩砂、踏浪,宛如浪漫仙島。曾經的“監獄文化”給島嶼增添了神秘色彩,帶來了有趣的商機。
踏上綠島的土地,在最熱鬧的南寮街上,很快找到了傳說中“大哥的故事”。原來這是綠島最有名的特色紀念品專賣店。店門口掛的不是“歡迎光臨”,而是“感謝探監”。
推門而入,就看到一幅集合“大哥”豐富表情的壁畫,壁畫中的“大哥”一點兒也不兇惡,搞笑又可愛。“大哥”既暈船又怕水,還會穿上浮潛裝備潛逃;一邊喊著“今天不能打小孩”,一邊喊著“搶錢搶糧搶娘們”。店內以“大哥”造型製作的各種紀念品,有玩偶、耳環、鑰匙扣、日記本、帽子、T恤……幽默詼諧的創意,獨一無二的設計,讓店裡的生意很好,遊客們開心地照相、選購。
環顧四周,很多細節之處充滿詼諧調侃。收銀櫃檯掛著招牌“保護費繳納處”;角落處還設計了仿鐵鏈等,讓遊客隨意拍照,更寫著“拍照時禁止面無表情”、“可與‘大哥’合照,因‘大哥’太帥”等七大注意事項。記者隨意翻看記事本,其中一頁插畫畫了一台直升機,機上窗戶邊的“大哥”有一句自嘲的“獨白”——“第一次搭直升機,就直飛綠島。”
走出大門,回頭看看門上的招牌,“大哥”正躺著曬太陽,一副陶醉的樣子,似乎在說:朋友,如果你要來綠島度假,別忘了來“探監”;如果你來探過監了,“大哥”依然在綠島等你再次探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