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皋蘭縣第一中學](/img/0/e2c/nBnauM3XwITOwczMykTNxETN0UTMzIDM2gTM1YTNwAzMxAzL5U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皋蘭縣第一中學](/img/6/741/nBnauM3X4QzN5kzMzkTNxETN0UTMzIDM2gTM1YTNwAzMxAzL5U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49年8月26日,皋蘭縣解放,皋蘭中學的教育事業揭開了新的一頁。新中國誕生後的皋蘭縣立中學的第一任校長魏列珩(中共皋蘭地下黨員),積極貫徹黨的主張,結合實際,有步驟地進行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工作,爭取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為教育工作服務。1950年6月,經整編取消高中部,更名為“皋蘭縣立初級中學”。1954年,在石洞寺中堡村新建立的縣初級中學校舍落成。1955年,學生增至200多人。1957年增設高中班,更名為皋蘭縣第一中學。1957年由於當時的行政區域調整,學校更名為“白銀市第二中學”。1969年初,學校改為“皋蘭縣‘五·七’紅專學校”,國中停招,大部分教師送水川(今劃白銀市轄)大坪幹校勞動。社請教師進校成立了拖拉機、八醫、獸醫、鐵工等專業學習班,教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1978年,學校領導依照上級指示,整頓校風、校紀,制定各種規章制度。1979年皋蘭一中被縣政府定為“縣屬重點中學”,校園擴大到130餘畝,翻修新建教室8棟,教師家屬院7棟27套,學生宿舍兩棟。1985年在王修民、杜殿雄等領導的負責下,建起了皋蘭縣第一座教學樓,建築面積達3500平方米。2002年,皋蘭一中被評定為“市級示範性學校”。
辦學規模
![皋蘭縣第一中學](/img/9/cbd/nBnauM3X3IzNxAzM0kTNxETN0UTMzIDM2gTM1YTNwAzMxAzL5U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皋蘭縣第一中學](/img/5/b59/nBnauM3XxADM1YDN1kTNxETN0UTMzIDM2gTM1YTNwAzMxAzL5U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建校60多年來,經過幾代領導和教師艱苦努力,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來,校長王王汝元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重振一中雄風,鼓舞士氣、制定規劃、描繪藍圖,並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並且多方籌資,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校容校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揭開了皋蘭一中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一中真正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向社會和高等院校輸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近5年來,皋蘭一中五年跨越五大步,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已有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重點大學。2003年該校學生陳歆獲全省文科狀元,2004年皋蘭一中高考升學率達85%,同年陳雲獲全省數學單科狀元;2007年魏雪同學獲全省文科狀元。近年來,學校多次受到市縣的表彰獎勵,獲得“教育教學質量先進集體”、“教學質量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近十年來,已有幾千人考入高等院校,同學曾在全國數學聯賽中獲甘肅賽區第一名。特別是1999年高考中,大專以上錄取人數首次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65人。
未來展望
![皋蘭縣第一中學](/img/f/7ff/nBnauM3X1MTM5ATO2kTNxETN0UTMzIDM2gTM1YTNwAzMxAzL5U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美育工作有新的進展。學校有文學社,並創辦了校刊,為師生提供了寫作交流的天地;書畫社堅持常年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書畫作品展覽和評獎;攝影協會和集郵協會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文藝匯演每年舉行兩次,且有相當的規模。這些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展現了一中師生的精神風貌和文化藝術素養,同時也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校園寬暢,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有良好的教學、生活和娛樂環境。教學區有造型美觀大方,採光良好,堅固實用的新教學大樓、辦公樓,裝備了60台奔騰686微機教室,開了微機課,添置了先進的一體化文印機,裝備了先進的多媒體綜合電教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學生活動區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還有燈光球場,活動場地寬暢、活動器材較完善。住宿區有教師住宅樓3棟,基本滿足教師的住房。學生宿舍樓2棟,內有標準床架,每間可住8人,並裝有磁卡電話。校內花壇4處,大小樹木千餘株,且品種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