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封丘一中為新鄉市重點中學、新鄉市示範性學校、新鄉市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一類學校、新鄉市高中教學先進單位,河南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河南省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封丘一中創建於1946年,經歷了60多年的滄桑巨變。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形成了“團結、進取、文明、活潑”的校風;“愛生、敬業、博學、精深”的教風;“尊師、守紀、勤學、好問”的學風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崇尚卓越,爭創一流”的封丘一中精神。
學校的發展與奮進凝聚了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和原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於1992年9月視察了封丘一中,李鐵映還親筆致辭:“向封丘一中的全體教職工和同學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原河南省副省長范欽臣、省教委主任徐玉坤、亓國瑞,原市委書記吉丙軒、副市長張德華、張玉峰和市教育局局長史廣群、王舜書及封丘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等多次到封丘一中指導工作,關注一中的發展。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成為我們工作上的動力。
封丘一中多年來堅持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堅持最佳化教學結構、改革課堂教學,堅持知識性教育向智慧型性教育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歷年高考成績在新鄉市名列前茅,特別是高考上線率和上線人數穩居新鄉市八縣一中前三名。2001年高考上線率70.06%,在市屬九所重點中學中居第一,語文、英語單科成績八縣一中排名第一;2003年高考上線人數共1218人,其中有三名同學被北大、人大、科大錄取,學校再次被市教委授予“教學先進獎”;2004年教學成績再攀新高,一舉創造了新鄉市“10個第一”和“一個突破”,其中姚紅蕾以661分獲新鄉市文科狀元,本科上線人數916人在新鄉市排名第一,應屆考生金松昌同學以優異的成績步入清華園。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6年高考該校:一本上線人數188人(其中文科43人,理科145人),二本累計上線人數798人(其中文科229人,理科569人),三本累計上線人數1311人(其中文科403人,理科908人)。二本累計上線人數和三本累計上線人數位居新鄉市普通高中之首,又一次獲得輝煌成績。2007年高考又創輝煌,600分以上人數到達140人,本科上線人數到達1334人,取得了本科上線人數連續四年位居全新鄉市第一名的好成績。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按照“爭一流質量、育一流人才,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校園”的追求目標,孜孜而為。堅信,在這個輝煌目標指引下,我們一中人一定會更加團結一致,精誠合作,頑強拼搏,繼往開來,再譜新篇!
辦學特色
河南省封丘縣第一中學培養目標
志向高遠 素質全面
基礎紮實 特長明顯
河南省封丘縣第一中學辦學思想
在辦學中既要為高校輸送優秀生源,又要為社會培養大批各方面合格人才。工作中要始終抓好一、二、三、四、五的工作要求:一個中心,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搞好兩個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堅持三個有利於:有利於學校可持續發展,有利於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到四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學會生存。達到五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風”建設目標
校 風:團結 進取 文明 活潑
領導作風:團結 求實 民主 創新
教 風:愛生 敬業 博學 精深
學 風:尊師 守紀 勤學 好問
發展規劃
封丘一中十年教育發展規劃
一、總則:
1、21世紀,經濟將加速發展,國際間的開放與合作將進一步擴大,科技將繼續全面進步。要使教育主動適應以科學、信息為中心的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形勢,學校必須以其鮮明的特色,培養全面發展、富有時代精神和創造活力的新人。
2、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其培養目標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第一,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第二,具有科學的良好的智慧型結構。有效地吸收人類文明、社會進步中各種知識、信息。
第三,具有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具備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第四,具有適應各方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地講,就是使學生不僅應當學習和掌握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應該對國家、社會、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引導學生勇於探索,提高其文化、道德與心理等綜合素質,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為不斷學習和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4、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端正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決不僅是學術觀點問題,也不單純是學習教育理論、傳遞教改信息所能湊效的。必須同接觸社會、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全局結合起來,特別是要通過教改實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因此,要完善素質教育的理論,必須把素質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逐步完善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和保障機製作為重點,並貫穿素質教育實踐的全過程。
5、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條件和前提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者和實踐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使他們儘快適應新形勢、學習和掌握素質教育理論,並熟悉素質教育有關工作的實施與操作規程,掌握並執行素質教育保障機制及評價體系,全程實施目標管理與工作目標量化評價。
二、項目目標
1、建設特色教師群體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力量,要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就必須擁有一支與之相適應的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特色教師是創建特色學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尚,業務素質精良,年齡結構合理,樂於吃苦奉獻,勇於開拓進取的高學歷、高能力、科研型、複合型、學者型教師隊伍。
特色學校培育特色教師,特色教師造就特色學校。特色教師的形成,既取決於教師個體對教學個性、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又取決於外部力量的驅動和學校的培養與扶持。在特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學校領導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了解特長,大膽使用。使教師各展其能、各揚其長。並從教師的個性出發,利用其自身能力和人格特徵與優勢進行定向培養,使之逐步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教育教學風格。
(2)熱心扶持,孕育特色。對於在教育教學上初現特長的教師,應及時發現,熱心扶持,使其明確努力方向,有意識地博採眾長,注重自我積累,為特色的形成打好基礎。
(3)加強科研,形成特色。教育教學活動是創造性勞動,教師在學習他人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獨特的風格。要超越他人,形成特色,就必須進行教育科研,在教學科研中培育發展。
2、培育大批高素質學生
辦學成果最終體現於學生的素質。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在於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創建特色學校,其根本目的和落腳點就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如果辦學特色不落實到人才的培養上,“特色”就失去其真正價值。因此,特色學校,應當湧現大批高素質的學生。為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探索育人規律,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基礎觀、質量觀、人才觀。努力革除傳統教育不同程度地忽視學生主體因素、忽視智慧型開發、忽視個性發展的弊端,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傳授知識與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統一,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特長的統一。
(2)教育教學工作堅決貫徹以德育為首的原則。其內涵如下:
德育的實施,必須以正確疏導、以德育教育為主,要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隊伍的素質,進一步健全德育工作規章制度,進一步深化系列校會、主題班會的時效性、針對性,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中學生團校、業餘黨校的工作制度和措施。
德育工作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於優生最佳化,差生轉化。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基地、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和生產勞動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活動效益。切實確立有嚴重違紀甚至違法行為的個人或集體不得評優評模的保障制度。
(3)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只有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構建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按部頒課程開設計畫開齊開足學科類課程,活動類課程和環境類課程。堅決廢止注入式教學方法,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從而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最基本的保證。為此,務必做到講課標準化,備課集體化,課堂教學規範化。使課堂教學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以訓練學生思維為主。
(4)課程、教材的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的設定和教材的改革必須反映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關於教材的改革,如政治課要增強實用性、時效性,要增加價值觀教育的內容等。
關於課程的設定,務必按部頒課程計畫開足、上好體育課,認真實施體育鍛鍊標準,並認真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
(5)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在現代人類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心理素質的培養對人才的形成和發展更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加強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通過各種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心理學講座、競賽、演講、各層次的社會交際等等,有選擇、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與,在學習和各種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6)在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特色學校的創建、特長生的培養規律。要善於發現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潛能,發現“材”之所長,“長”之所在,然後不失時機地因勢利導,努力創設條件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展。做到:早期發現,精心培育、層層選拔、形成梯隊,加強指導,勇攀高峰。力求實現該校在全國甚至世界性各學科、各類別競賽中獲獎情況的新突破。
德、智、體、美、勞、心、特等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才是21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也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該校落實特色學校創建規劃、培養大批高素質學生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3、創造良好的現代化辦學條件
良好的辦學條件是實施素質教育、創建特色學校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提出:“發展基礎教育,必須繼續改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標準化。”我們必須在未來的十年中為辦學條件的改善乃至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1)實現校園環境建設和主要建築的標誌性,即學校建築、布局、環境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體現該校的辦學追求,反映我們崇尚一流的辦學宗旨,使其不僅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而且具有潛在的教育功能。
第一步:實現校園整體布局的科學化、合理化。
第二步:實現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淨化、香化,並通過校園雕塑、畫廊、亭榭、假山噴泉及道路、花池等的點綴,形成校園環境的園林式的花園化特點。
第三步:實現學校建築的標誌化,體現特色學校的自身特點。
(2)實現教學設施的先進性。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配備大量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師生雙方的創造性才智才可以都得到充分發揮。在未來的十年內,我們務必力爭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保證投影儀、電視機、語音機、計算機等成為學校必備的教學設備,並逐步實現多媒體走進課堂,實現微機教學網路化,建立並最佳化全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的電視視聽和管理作業系統。同時實現教師辦公條件現代化。
(3)實現教學軟體的豐富性。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一方面從學校實際出發,防止出現由於盲目追求設施的高檔化而造成硬體投資的低效益的傾向,另一方面要注重軟體建設,利用校內力量,聯合校外力量共同開發教學軟體,並利用現有攝錄像設備,製作部分教學參考片,備足備齊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各學科教學材料。
(4)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改善辦學條件步伐。改善辦學條件是政府的責任,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產生依賴思想。我們應在積極尋求校外資助、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的同時,積極創辦一流校辦企業,增收節支,通過多方努力,保證該校辦學條件在短期內有校為明顯的改善。
在改善辦學條件的過程中,要注意克服重外輕內、重硬輕軟的傾向,堅持分層實施、分段推進、逐步發展、逐步完善;軟體與硬體同步;設施與人員素質協調的原則。
4、進一步形成反映該校特色的校風。
風格獨特的鮮明校風是學校文化、組織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是以培養成批高賴學生為基礎的,已形成的良好校風又會成為教育學生的環境因素。因此,我們必須發動師生員工全員參與、合力共建。由良好的領導作用推動教師形成良好的教風,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最終建成良好的、風格鮮明的校風,從而反映該校自身特色。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
(1)辦學特色是一所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綜合反應,“特色”本身就是一個整體。而培養學生成人是學校整體工作中最重要的主體工程。所以,只有發動學生全員參與學校校風建設,將學校的辦學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觀念、精神、行為、作風,才能形成該校風格鮮明的校風。
(2)校風是學校整體形象的寫照,也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綜合標誌。它是在長期的辦學育人過程中形成的典型而又相對穩定的風尚。所以,只有持之一恆,堅持不懈,不斷總結、逐步深化、才能日臻完善,從而在學校文化行為的不斷積累與改造之中,在與學校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的緊密結合之中而最終形成。
實施與保障
1、素質教育的實施、特色學校的創建是該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校長及其領導下的行政管理系統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指揮系統,學校黨支部起政治保證作用,學校教代會則起監督作用。
2、學校管理機制在實施素質教育和創建特色學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以說特色學校的形成和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化,是在不斷完善學校管理機制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們必須確保切實建立啟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動力機制、規範學校行為的制約機制和協調實施系統有序運作的運行機制,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和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正常開展。
3、呼籲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校長負責制,以增強辦學自主權。切實保障學校的人事調配權、經費安排權、教育教學權。
4、建立健全信息反饋、考核評價體系。信息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學校信息反饋機制既是溝通社會的通道,又是溝通學校內部各部門、各類人員、各項工作、各個環節的網路。其關鍵在於全面、準確、及時、雙向地傳輸各種信息。為此,信息反饋體系的建立必須做到有專門機構、有專人負責、有嚴格的規章、有科學的方法。
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要注意做好三項工作:首先明確考評目的。要充分引慮為什麼而考評,考評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以及考評的價值導向。其次,制訂經過討論、認同、公之於眾的考評標準。第三,講究考評方法。注意各層次考評的結合,定性定量的結合,過程與結果的結合。
5、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校活力、提高辦學效益。積極創造條件,實行教師聘任制度。堅持雙向選擇、按需擇優、高工作量、評聘分開的原則。並逐步實現學校內部崗位的聘任與社會人才市場的對接。
6、建立學校內部的目標制約和制度制約機制。完善學校、處室、教研組、年級組、班主任、教職工等工作目標的量化管理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各種管理的規章制度。
7、建立以校長為核心,由相關處室負責人、家長委員會負責人、學校德育負責人、社會實踐活動和勞動實踐基地負責人參加的實施素質教育、創建特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
8、積極與教育主管部門配合,進一步深化高中招生制度。
9、發展特色校園經濟,增收節支、開源節流,保證素質教育和特色創建工作穩定可靠的經費來源。
10、改變學校的後勤工作觀念,深化改革,構建後勤工作新體系,努力實現學;校後勤工作的社會化服務,並建立保障、監督機制以保證後勤工作的優質、高效。
輝煌歷史
學校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