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姓

因皋陶功高,被後人尊為獄神和司法神,位列“四聖”之末。皋陶死後,其後人有的以祖名皋為姓,稱為皋氏。春秋時期的英、六等國是皋陶的後人。

姓氏源流

皋(Gāo 皐臯)姓源出有二:
1、出自偃姓,為夏朝皋陶(Yáo 音搖)的後人,以祖名為氏。據《姓源》載:“皋陶氏之後”,夏朝時,東夷族皋陶是禹的主要助手,並授予他不小的權力,且要禪讓給他,而皋陶因早逝未成。皋陶的後代,有的以祖名皋為姓,稱為皋氏。
2、出自春秋時越國大夫皋如的後人,以祖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吳郡有皋姓,系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後。”春秋時越國有大夫皋如,他的後代以祖名皋為姓,稱為皋氏。又《通志
氏族略》載,皋氏。漢有司徒長史皋誨。
得姓始祖:皋陶東夷族首領,偃姓。史載,皋陶是堯、舜、禹時期的獄官,執掌獄刑。禹繼位後按禪讓制舉薦皋陶為他的繼承人,“且授政”(即叫他處理政務),但皋陶先於禹而亡故,未繼位。後來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因皋陶功高,被後人尊為獄神和司法神,位列“四聖”之末。皋陶死後,其後人有的以祖名皋為姓,稱為皋氏。春秋時期的英、六等國是皋陶的後人。故皋氏後人奉皋陶為皋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缺)據《堂號考》載,台灣省台北市、桃園縣有皋姓。又據《千家姓》載,皋姓望居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相當於今天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歷史名人

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法的鼻祖。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並為融合夷夏和後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皋魚:春秋時齊國人,只為周遊列國,雙親去世,哭得很悲傷。正逢孔子路過,問他,他說:“我的過失有三條:少年時只顧學習,週遊各國後再回家奉養雙親,這是一;為了我的志向,要為君主做事,這是二;與朋友交往太多,有時不能和父母在一起,這是三。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子要奉養雙親可他們都不在了!我想現在就辭別人世。”說完就憔悴地死去了。孔子說:“弟子們,都記住他吧!”於是,孔子的弟子告辭而回家養親的有十分之三。

郡望堂號

1、郡望
據《千家姓》載,皋姓望居廣陵郡。
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公元一世紀)改為郡。治所秦縣,在今江蘇省揚州西北。隋改江陽,治今揚州。南唐恢復廣陵原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併入江都。
2、堂號(缺)
============================================================
【皋姓宗祠通用對聯】
〖皋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明刑褫奸宄膽;
思親興風木悲。
——佚名撰皋姓宗祠通用聯
聯典指傳說中的東夷族首領皋陶,相傳曾被舜任為掌管刑法的官,立五刑,後被禹選為繼承人,因早死,未繼位。褫(Chǐ 音齒),剝奪;奸宄(Guǐ 音軌),謂壞人,從內而起為奸,由外而起為宄。下聯典指春秋時人皋魚,雙親去世,哭得很悲傷。正逢孔子路過,問他,他說:“我的過失有三條:少年時只顧學習,週遊各國後再回家奉養雙親,這是一;為了我的志向,要為君主做事,這是二;與朋友交往太多,有時不能和父母在一起,這是三。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子要奉養雙親可他們都不在了!我想現在就辭別人世。”說完就憔悴地死去了。孔子說:“弟子們,都記住他吧!”於是,孔子的弟子告辭而回家養親的有十分之三。
-----------------------------------------------------------------
〖皋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明刑褫奸宄之膽;
思親興風木之悲。
——佚名撰皋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
風樹之悲
出處:這句成語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典故:以上的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失雙親之痛。
套用: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人生的變化莫測,所以應好好珍惜身邊的親友,否則在變故發生之後,才驚覺親友的可貴之處便為時已晚了!所以父母在世,應好好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時光。
-----------------------------------------------------------------
〖獄神皋陶〗
中國古代的獄神應該是皋陶(Yáo 音搖),是我國古代舜帝時期的一位掌管司法的大臣。相傳皋陶在掌管司法時,“劃地為牢”,成為最初監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場所,我國從此有了監獄。從此,“皋陶造獄,劃地為牢”正式流傳下來,而造獄的先驅皋陶,則被尊為獄神,被全國上下多數監獄立為自己的神靈。
過去的獄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參拜獄神,剛剛被關進來的犯人也要參拜,當出獄時,被釋放的囚犯再次朝拜獄神,即使死刑犯在臨刑前,也要朝拜獄神一次,然後才被正法。
在過去人們的眼中,監獄是個陰陽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後一段路程就是在監獄中度過的,因此,誰都不願讓以前死囚身上的“晦氣”沾染到自己。拜獄神,就是請求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參拜的目的不同:獄官參拜獄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讓獄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參拜則是為了求獄神保佑自己能夠健康地活著出去;死囚朝拜則是求獄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個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災。因此,“皋陶”是以前監獄中最受尊敬的神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