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在古籍裡面稱之為“苑”、“囿(yòu)”、“宮苑”、“園囿”、“御苑”,為中國園林的四種基本類型之一。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修建的“靈囿”算起,到19世紀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其特點是規模宏大、建築富麗,具有濃重的皇權象徵寓意,全面吸取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皇家園林作為皇家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別於其他園林類型。

簡介

皇家園林(huángjiāyuánlín)在古籍裡面稱之為“苑”、“囿”、“宮苑”、“園囿”、“御苑”,為中國園林的四種基本類型(自然園林、寺廟園林、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之一。中國自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一段,連續幾千年的漫長歷史時期,帝王君臨天下,至高無上,皇權是絕對的權威。像古代西方那樣震懾一切的神權,在中國相對皇權而言始終是次要的、從屬的地位。與此相適應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權至尊的禮法制度也必然滲透到與皇家有關的一切政治儀典、起居規則、生活環境之中,表現為所謂皇家氣派。園林作為皇家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能例外,從而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園林類型的皇家園林。

作用

如果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修建的“靈囿”算起,到19世紀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裡面,與皇宮相毗連,相當於私家的宅園,稱為大內御苑;大多數則建在郊外風景優美、環境幽靜的地方,一般與離宮或行宮相結合,分別稱為離宮御苑、行宮御苑。行宮御苑供皇帝偶一遊憩或短期駐蹕之用,離宮御苑則作為皇帝長期居住並處理朝政的地方,相當於一處與大內相聯繫著的政治中心。

歷史

殷商時期

皇家園林皇家園林

殷商時期——甲骨文中的囿

從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紀)甲骨文中發現了有關皇家園林“囿”的論述。據此,有關專家們推測,中國皇家園林始於殷商。據周朝史料《周禮》解釋,當時皇家園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現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環境範圍內,放養動物,種植林木,挖池築台,以供皇家打獵、遊樂、通神明和生產之用。當時著名的皇家園林為周文王的“靈囿”,“靈囿”以自然樹木花草為主,鳥獸充其間,並挖池築台,供帝王貴族遊樂狩獵,實際上就是狩獵園。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阿房宮與上林苑

秦漢兩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園林是當時造園活動的主流。此時的皇家園林以山水宮苑的形式出現,即皇家的離宮別館與自然山水環境結合起來,其範圍大到方圓數百里。秦始皇在陝西渭南建的信宮、阿房宮不僅按天象來布局,而且“彌山跨谷,復道相屬”,在終南山頂建闕,以樊川為宮內之水池,氣勢雄偉、壯觀。秦始皇曾數次派人去神話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蓬萊、方丈和瀛洲求取長生不老之藥。他在自己蘭池宮的水池中築起蓬萊山,表達了對仙境的嚮往。漢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成規模宏偉、功能更多樣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上林苑囊括了長安城的東、南、西的廣闊地域,關中八水流經其中,建宮、苑數量不下三百餘處,是中國皇家園林建設的第一個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賞自然美景的去處,也有動物園、植物園、狩獵區,甚至還有跑馬賽狗的場所。在上林苑建章宮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萊、方丈和瀛洲三仙山。從此,中國皇家園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續到了清代。但其規模雖然及其宏大,但卻比較粗獷,殿宇台觀只是簡單的鋪陳羅列,並不結合山水的布局。此時的皇家園林尚處在發展成型的初期階段。

魏晉南北朝到明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到明朝時期——皇家園林的積累與完善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皇家園林的發展處於轉折時期,此時戰亂頻繁,士大夫玄談玩世,崇尚隱逸,寄情山水,受到這種時代美學的浸潤,皇家園林雖然在規模上不如秦漢山水宮苑,但內容上則有所繼承與發展,有著更嚴謹的規制,表現出一種人工建構結合自然山水之美,標誌著皇家園林已升華到較高的藝術水平。例如,北齊高緯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徵五嶽,建“貧兒村”、“買賣街”體驗民間生活等。隋唐時期(581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統一鼎盛的黃金時代,皇家園林的發展也相應的進入一個全盛時期,皇家園林趨於華麗精緻,並注重建築美與自然美兩者的統一。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構架巧妙、建築結構精美、動植物各類繁多的皇家園林,洛陽的“西苑”和驪山的“華清宮”為此時期的代表作。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統治階級沉湎於聲色繁華,北宋東京、南宋臨安,金朝中都,都有許多皇家園林建置,規模遠遜於唐代,然藝術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則有過之。皇家園林的發展又出現了一次高潮,這就是位於北宋都城東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來仿創中華大地山川之優美的範例,它也是寫意山水園的代表作。此時,假山的用材與施工技術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元明時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園活動相對的處於遲滯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擴建為西苑外,別無其他建設。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皇家園林的成熟和集大成

清朝時期(1616年~1911年),皇家園林的建設趨於成熟,高潮時期奠定於康熙,完成於乾隆,由於清朝定都北京後,完全沿用明朝的宮殿,這樣皇家建設的重點自然的轉向於園林方面。這時的造園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實現了一次飛躍,這個時期出現的名園如頤和園北海避暑山莊圓明園,無論是在選址、立意、借景、山水構架的塑、建築布局與技術、假山工藝、植物布置、乃至園路的鋪設都達到了令人嘆服的地步。 頤和園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園林在仿創南方西湖、寄暢園和蘇州水鄉風貌的基礎上,以大體量的建築佛香閣及其主軸線控制全園,突出表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繼承“一池三山”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北海的瓊華島作為“蓬萊”仿建,所以,晨霧中的瓊華島時常給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莊是利用天然形勝,並以此為基礎改建而成。因此,整個山莊的風格樸素典雅沒有華麗奪目的色彩,其中山區部分的十多組園林建築當屬因山構室的典範。圓明園是在平地上,利用豐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復層山水結構的、集錦式皇家園林。此外在中國造園史上圓明園還首次引進了西方造園藝術與技術。 皇家園林的鼎盛發展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這時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和造園理論,而它本來多少帶有與主流文化相分離的出世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僅常年在園林或行宮中料理朝政,甚至還美其名曰:“避喧聽政”。 另一方面,皇家造園追求宏大的氣派和皇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導致了“園中園”格局的定型。所有的皇家園林內部的幾十乃至上百個景點中,勢必有對某些江南袖珍小園的仿製和對佛道寺觀的包容。同時出於整體宏大氣勢的考慮,勢必要求安排一些體量巨大的單體建築和組合豐富的建築群,這樣也往往將比較明確的軸線關係或主次分明的多條軸線關係帶入到原本強調因山就勢,巧若天成的造園理法中來了,這也就使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判然有別。

特點

規模宏大

皇家園林皇家園林

皇帝能夠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權與經濟上的雄厚財力,占據大片土地面積營造園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規模之大,遠非私家園林所可比擬。中國最早皇家園林靈囿,方圓35千米,秦漢的上林苑,廣150餘千米。隋朝的洛陽西苑,周100千米,其內為海,周5千米。唐朝長安宮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東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時的東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萬歲山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山周十餘里”,北則俯瞰,有“長波遠岸,彌十餘里”的景龍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廣可五六里,加飛橋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繞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礎上,擴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莊,其圍牆周長10千米,內有564公頃的湖光山色;圓明園占地200多公頃,長春、萬春二園133多公頃;最晚建成的頤和園,占地約287公頃。顯而易見,皇家園林的規模是寺廟園林和私家園林所望塵莫及的。而且其規模大小,基本上與歷史的向後延續成反比。皇家園林數量的多寡、規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朝代國力的興衰。

選址自由

皇家園林既可以包絡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莊,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東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疊砌開鑿,宛若天然的山巒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園(北部山景系人工堆疊而成)。總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構造為皇家園林。

建築富麗

秦始皇所建阿房宮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漢代未央宮“宮館復道,興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園內建築的數量和類型,憑藉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財力,加重園內的建築分量,突出建築的形式美因素,作為體現皇家氣派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從而將園林建築的審美價值推倒了無與倫比的高度,論其體態,雍容華貴;論其色彩,金碧輝煌,充分體現濃郁的華麗高貴的宮廷色彩。

皇權象徵

在古代凡是與帝王有直接關係的宮殿、壇廟、陵寢,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來體現皇權至尊的觀念。皇家園林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建設,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皇權的擴大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在當時所修建的皇家園林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其皇權的象徵寓意,比以往範圍更廣泛,內容更駁雜。例如圓明園後湖的九島環列,象徵禹貢九州;東面的福海象徵東海;西北角上的全園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徵崑崙山,整個園林布局象徵全國版圖,從而表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寓意。

江南風格

北方園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葉已見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鎮一帶,湖泊羅布,泉眼特多,官僚貴戚們紛紛在這裡買地造園,其中不少即有意識的模仿江南水鄉的園林風貌。這種風氣自然也影響到了皇家的造園。康熙年間,江南著名造園家張然奉詔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靜明園堆疊假山,稍後又與江南畫家葉洮共同主持暢春園的規劃設計,江南造園技藝開始引入皇家園林,而對江南造園技藝更完全、更廣泛的吸收,則是乾隆時期,乾隆在位60餘年,六下江南,由於他“艷羨江南,乘興南遊”,凡他所中意的園林,均命隨行畫師摹繪成粉本,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從而促成了自康熙以來皇家造園之摹擬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們把北方南方皇家民間的造園藝術來一個大融匯,使其造園技藝達到了前所未見的廣度和深度。

文化

“北京皇家園林文化節暨第五屆北京公園節”18日在頤和園德和園正式開幕。這是北京首次以“皇家園林”名義展示其獨特的皇家藝術魅力,應邀到訪的各國園林界重要人士將與遊客有幸目睹清朝皇帝內部寢宮原狀等難得的陳列。

文化節的主題為“展現皇家園林文化,豐富城市現代生活”,由全市21家歷史文化名人參與,皇家園林文化節從8月18號到11月31號,歷時3個月、百餘項系列活動,大都選在聞名中外、歷史悠久的頤和園、天壇、北海、景山、圓明園等著名的皇家名園陸續舉行。在天壇公園皇帝齋戒居住的主要場所舉辦《寢宮原狀陳設展》,展示清同治12年間的寢宮的內部格局等歷史原狀陳設;同時,還有頤和園的明清家具精品展、天壇的祈谷壇祭祀神位供奉陳設、圓明園的盛時全景模型展等活動。這百餘場活動組成了歷史名園的文化盛宴,彰顯了北京公園的獨特內涵。

開發

近幾年,北京的園林部門在皇家園林遺址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恢復和修繕,在保護皇家園林的同時,也讓遊客們了解到更多的歷史名園內涵。

這座百年建築群今日的身份不僅是供遊客參觀的一處古蹟,同時還兼有遊客服務接待以及圖片陳展等功能。由於半個多世紀未進行系統修繕,以及多年使用不當,外務部公所古建損壞情況非常嚴重。2007年開始,公園經過兩年的古建勘察與專家論證,按照歷史原貌恢復了這裡在清光緒年間的景觀。

天壇公園,剛剛欣賞過皇家音樂的遊客們紛紛走出神樂署。這個天壇的附屬建築是明清兩代皇家音樂管理機構。隨著清王朝覆沒,神樂署退出了歷史舞台,外來單位也陸續入住其中。5年前,市政府完成居民遷出並重新恢復修繕了神樂署,現在,這裡成為中和韶樂展示的場所,每天六場演出讓人們領略中華傳統文明的魅力。而就在最近5年內公園還完成了回音壁大修以及大型宮殿——齋宮的恢復。

國內外專家對皇家園林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之間的關係等進行了交流。這一次修繕是在1860年和1900年被毀壞以後一次比較大規模的完整的修繕。破壞以後從來沒有對遊人開放過。修繕完以後呢也將作為北京地區西藏文化的一個展示中心。

新聞廣播記者晉旭:召廟修繕工程的啟動,標誌著北京地區民族文物建築系統修繕工程的啟動。其他的工程有頤和園,須彌靈鏡古建築群,北海萬佛樓和大佛寺古建築群等也都將陸續修繕。

市文物局文保處處長王玉偉介紹:下一部我們北海、頤和園都有一些項目啟動。可能陸續修繕要起動,這只是十二五計畫的一部分,北京涉及到少數民族建設的這些前些年我們一直在進行,像牛街清真寺、東四清真寺,我們一直在開展。

僅2009年一年,皇家園林中已經實施了5項文物保護工程,其中包括歷史遺址保護和建築修繕等。

未來三年皇家園林中的頤和園的四大部洲、須彌靈境,北海的萬佛樓、大佛寺以及香山公園的昭廟等古建築群將陸續進行恢復。隨著皇家園林開放面積逐年增加,人們將可領略到更為豐富的皇家園林歷史內涵和文化精髓。

保護

皇家園林是我國幾千年造園藝術的極大成者,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傳說,參天的古樹,清新的空心,獨特的建築,它的方方面面都在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人,保護它們把它們完整地傳到下一代的手中,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陳蓁蓁在開幕式上表示,北京作為有3000年建城史的古都,薈萃了眾多園林景觀,集中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水平,這些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保護的文化遺產。皇家文化節是中國風景園林行業的一件盛事,對於打造北京皇家園林文化品牌,對推動全國風景園林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園林基本術語標準

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本任務是盤點園林相關的一些基本術語,讓大家在休閒娛樂之餘了解園林相關的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