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膏--《外科百效》卷一
【處方】生地黃5錢,熟地黃5錢,赤芍5錢,白芍5錢,白芷5錢,兩頭尖5錢,木鱉100粒,蓖麻100粒,巴豆50,穿山甲5片,真桐油1斤。【製法】將前藥浸一宿,煎成炭浮起,用棕濾過,入炒過黃丹6兩、水粉2兩、百草霜2兩,文武火熬成膏,滴水成珠,捻得硬時,便入血竭末5分,乳香、沒藥、五靈脂各2錢,攪勻。
【功能主治】惡瘡及癤毒。
【用法用量】貼惡瘡及癤毒未破者用藥引子,以五倍煅過為灰5分,筍箸灰4分,白丁香3分,飯為丸,如黃豆大,附於膏藥中,1貼即破。
【摘錄】《外科百效》卷一
百靈膏--《聖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槐花子(炒焦,為末)1兩,松柏1兩,乳香1兩,膩粉1兩。【製法】上為細末,用清油、黃蠟各1兩,瓷器內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癰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
中藥方劑之百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