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租革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薄竹鎮。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12公里。轄白祖革、大凹子、團坡、野龍樹、依土庫、等角田、蘭泥溝、莫哈姐、以哈底9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74戶,有鄉村人口2454人,其中農業人口2437人,勞動力14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27人。全村國土面積16.7平方公里,海拔161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037畝,人均耕地0.84畝,林地1218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54萬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37畝(其中:田979畝,地1058畝),人均耕地0.8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2180畝,主要種植花椒、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98畝;荒山荒地9076畝,其他面積1554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77戶通自來水。有577戶通電,有6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9戶。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3輛,機車21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7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9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6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68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289萬元,占總收入的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37頭,肉牛100頭,肉羊520頭);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2.6%;工資性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4人,在省內務工95人,到省外務工39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三七、烤菸產業。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擁有教師12人,距離鎮中學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5人,其中小學生313人,中學生62人。全村暫無文化活動室、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77戶,共有鄉村人口2472人,其中男性1223人,女性1249人。其中農業人口2439人,勞動力1417人。該村以苗族、壯族族為主(是苗族、壯族混居地),其中少數民族2114人,壯族851人、苗族1185人,彝族78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0人;享受低保7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暫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人畜混居的農戶274戶。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1人,少數民族黨員29人,其中男黨員26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村民小組。村民委幹部3名。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7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3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8.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代管,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人文地理
白租革村民委是薄竹鎮的北部行政村。全村產三七、蔬菜、花椒、桔子等。是全村主要收入來源。白租革村民委海拔一般為1100~1800米。6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40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800~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0~2092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
全村有漢、壯、苗、彝、等多個民族。2009年末,總人口2472人,其中農業人口2439人,占總人口的99%;少數民族人口2114人(主要有:壯族851人,苗族1185人,彝族78人,)占總人口的85%。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全村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踩花山”、“火把節”。
新農村建設
白租革行政村是一個交通相對方便的山區農業村,要根據相對有利區位優勢,加快農民脫貧步伐,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要認真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著力實施溫飽村、生態村、文明村、小康村“四村”建設和小水窖、沼氣池、民房改造、鄉村道路和適用科技培訓等“五位一體”工程,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富起來、精神樂起來、環境好起來、村容美起來、班子強起來“五個目標”。如何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認真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紮實抓好示範村建設,鞏固和發展所取得的扶貧成果,應做好以下幾點:一要抓好分類規劃,確保項目建設科學規範。二要抓好項目建設,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三要抓好產業發展,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四要抓好資源整合,確保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五要抓好責任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五個抓好上著力,特別是把切實保護好農民民眾切身利益擺在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從五個方面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支持的力度。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資金缺乏,投入不足,發展受限,二是經濟基礎薄弱,人民民眾文化素質整體較低,很大部分民眾生產生活貧困,使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三是缺少支柱產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程度偏低,經濟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出來,農民增收困難;四是教育科技文化落後,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普遍民眾反映看病貴看病難。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布局,加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發展和投入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桔子、蔬菜、三七種植面積,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把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市場需求、資源開發緊密聯繫起來,科學發展畜牧業生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建設文明、安全、發展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