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簡介
白族接三公主時間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始於南詔時期。
每年農曆二月十二這一天,白族地區的廣大村民,自發地以村為伍,結伴而行,一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離開蒼洱來到巍山山于山龍(拼字)圖城的旁邊,來接三公主回娘家,此習俗已延續千年。
三公主慈善愛民,賢淑聰慧,在故鄉口碑很好,很受人們愛戴。她下嫁巍山後,人們常常思念她,每逢這個季節,都要把三公主接回去。
節日歷史
據史籍記載,南詔時期,白子國酋長張樂進求把王位禪讓給烏蠻細奴羅時,為保持和烏蠻蒙氏部族的友好關係,同時把白蠻女三姑娘給細奴羅為妻,並於每年都到蒙舍川(今巍川接三公主回大理過節。後來三公主逝世後,大理白族民眾在呢好山建三公主殿,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到這裡舉行祭掃活動,並按生前習俗接三公主回大理過節。每年農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區的白族民眾身著白族盛裝,按時到達龍于山舉行念經和朝拜三公主的紀念活動,並和當地彝族民眾舉行聯歡,打霸王鞭、打歌和對唱調子,於十三日凌晨用白馬馱著從三公主身上換下的白族服裝(表示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參加繞三靈等節日活動。他們打著紅旗,吹著噴吶,敲鑼打鼓,邊走邊喝白族調子,興高彩烈地離開巍山返回大理。如果接三公主這天下雨,他們更是歡天喜地,認為這一年大理壩子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繞三靈後,他們又將三公主送回巍山。
這個傳統的民俗節日,從南詔至今,年年如此,歷久不衰。1978年以後,因受條件的限制,接三公主時已不用白馬,改為用人背三公主的衣服來代替白馬,節日儀式和隆重盛況依舊。
節日活動
相傳,在南詔初期,“白子國”國王張樂進求的三公主金姑從大理嫁到了蒙舍(今巍山),成為南詔始祖細奴邏的夫人。金姑勤勞聰慧、賢淑善良、樂善好施,深受蒙舍川和洱海地區各民族的尊敬和愛戴。三公主嫁到蒙舍後,洱海地區的白族人民十分想念她,逢年過節都要到蒙舍接她回家省親。三公主去世後,南詔王室在巍寶山修建了三公主殿、在南詔都城壠圩圖山修建了天摩牙寺供奉三公主。從那以後,洱海地區的白族民眾就於每年農曆二月到巍寶山和天摩牙寺接三公主回娘家,到了農曆四月舉行“繞三靈”狂歡活動後才送三公主回蒙舍。此民俗延續了1300多年,從未間斷,一直保留至今,已成為大理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接三公主和駙馬
以前,由於交通不便,白族民眾都是從大理步行到巍山接三公主,整個行程歷時長達9天。如今,隨著交通條件的極大改善,大理到巍山也就是一個小時的車程,但白族民眾接三公主所走的路線和歇住的站點卻從未改變,行程仍然是9天。農曆二月初九一大早,大理洱海周邊的白族民眾就以村為伍,身著節日盛裝,自帶行李柴米,備齊香燭供品,啟程前往巍山。當天到達巍寶山三公主殿和土主廟,祭拜三公主和細奴邏(白族稱“駙馬”)。
二月初十,到達天摩牙寺(又稱“雲隱寺”、“西邊大寺”)。天摩牙寺是多元宗教共容之地,建築規模宏大,共有40多座寺廟宮觀,除了供奉三公主、細奴邏之外,還供奉著儒釋道三教中的釋迦牟尼、觀音、太上老君、孔子以及財神、龍王、土主、本主等神靈。
二月初十至十二,人們在天摩牙寺舉行誦經、燒香、祈福等活動,祭拜三公主、細奴邏以及各方神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健康平安。二月初十這一天,巍山當地的彝族民眾早早地在天摩牙寺迎候前來接三公主的隊伍,他們為白族民眾搭灶支鍋、掃塵抖鋪,和睦友好,親如一家。
傳說,三公主生前活潑開朗、能歌善舞,於是白族民眾在祭拜之餘,還要與當地的彝族民眾進行聯歡,舉行打霸王鞭、對歌唱調、打歌等歌舞活動,讓三公主開心。特別是到了農曆二月十二晚上要舉行盛大的狂歡活動,各族民眾在這裡通宵達旦、徹夜歌舞。
二月十三一大早,白族民眾給三公主和細奴邏敬獻象徵團圓的湯圓以後,舉行隆重的接三公主和駙馬儀式。人們給三公主的神像換上新衣服,捧走換下的舊衣服,以示已接到三公主(以前要用白馬把衣服馱回大理,現已改為人背)。然後又到駙馬殿給駙馬敬獻“上馬酒”,迎請駙馬和三公主一起回娘家。當儀式的主持人宣布啟程,頓時禮炮齊鳴,鑼鼓喧天,人們組成浩大的隊伍,吹吹打打、載歌載舞走出天摩牙寺。當天,到達大倉鎮瓦廠村,在瓦廠村的九聖殿供奉、祭拜三公主和駙馬。
二月十四,人們開始從巍山返程,當天到達大理市下關鎮七五村,在七五村本主廟供奉、祭拜三公主和駙馬。這天,沒能去巍山接三公主和駙馬的白族民眾在七五村迎候,前來為他們接風(白族話稱“加畢”),成為第一批接風的隊伍,加入到接三公主和駙馬的隊伍中。
二月十五,到達大理古城城隍廟,在城隍廟供奉、祭拜三公主和駙馬。第二批接風的隊伍在城隍廟迎候,也加入到隊伍中。
二月十六,到達大理市灣橋鎮上灣橋村,第三批接風的隊伍在上灣橋村迎候,也加入到隊伍中,此時迎接的隊伍越來越浩大。當天,在上灣橋村的本主廟進行供奉、祭拜後,先把駙馬送到蒼山蓮花峰的南詔保和寺(又稱“小雞足”)。南詔保和寺建有駙馬殿,供奉著細奴邏的塑像。
二月十七,抵達大理市喜洲鎮慶洞村的神都,在神都舉行隆重的“安座”儀式。神都的大殿中供奉著三公主和她母親董氏(傳說是張樂進求的夫人,俗稱“國母”)的塑像,人們給三公主的塑像換上從天摩牙寺背回來的衣服,以示三公主回到了母親身邊,母女已經團聚。當天,白族民眾在神都殺雞宰豬,大辦宴席,慶祝三公主順利回家,酬謝為接三公主而一路操勞、辛苦的人們。
在這9天的行程中,白族民眾盡情享受著桃紅柳綠的大好春光,盡情釋放著質樸熾熱的情感,盡情展示著精彩絕倫的藝術天賦,一路載歌載舞,沉醉在與親人團聚的甜蜜喜悅之中。
繞三靈
到了農曆三月初三,白族民眾在南詔保和寺和蒼山十八溪之一的茫涌溪沿岸舉行祭拜活動,歡送駙馬回巍山。到了農曆四月,白族民眾要舉行盛大的“繞三靈”狂歡活動,載歌載舞歡送三公主回巍山。
“繞三靈”活動於農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舉行。四月二十三,“繞三靈”的隊伍在大理古城城隍廟聚集,先來到“佛都”崇聖寺祭拜,然後到“神都”聖源寺祭拜,當晚在聖源寺進行對歌唱調、打霸王鞭等歌舞狂歡活動。四月二十四,到達大理市喜洲鎮河矣城村的“仙都”洱河神祠祭拜。四月二十五,到達大理市銀橋鎮馬久邑村的景帝祠祭拜,在景帝祠依依不捨地歡送三公主回巍山。至此,通過“一接一送”虔誠而又隆重的儀式,一年一度的接三公主民俗活動才算圓滿結束。
節日意義
延續千年的“接三公主”、“送駙馬”、“繞三靈”三個民俗活動都是圍繞三公主和細奴邏展開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蘊含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和史料價值,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珍藏著大理各族人民對祖先的共同記憶和深切懷念,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一首民族團結的千年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