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店秧歌

山西省侯馬市白店村獨有的一種民眾舞蹈形式。

遺產信息

遺產名稱:白店秧歌
遺產編號:Ⅲ-4
類別:秧歌
地區:山西省臨汾市
申報單位:山西省侯馬市新田鄉白店村委會
級別:省級

遺產簡介

白店秧歌是山西省侯馬市白店村獨有的一種舞蹈形式。從當地出土的金代磚雕上可見類似的舞姿,證明其至少有600餘年的歷史。在舊社會,白店秧歌主要見於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汾上村娘娘廟的祭神活動中。解放後,它已成為人民民眾歡度喜慶節目的活動形式。

表演角色

表演者6人:領頭是老漢,飾山羊鬍須,戴涼帽,穿月白色箭衣,腰系黃色緞質長板帶,外套土黃色團花馬褂(穿右袖、掖左袖),左手打傘,右手執羽毛扇;男鼓手頭戴軟胎羅帽,額前插茨茹葉,穿黑色夸衣、燈籠褲,腰系白緞板帶,脖頸挎直徑30厘米、厚7厘米的扁鼓,並用另一條帶掛於腰間;擊小鑼者2人,戲曲武生裝束;拍小鑔者2人,戲曲武旦打扮。

舞蹈形式

舞蹈動作別致,風格獨特。打傘者上肢動作梭角鮮明,下肢動作頓挫、梗直,頗似木偶,面部表情莊重嚴肅;鼓手的造型多是半蹲踏步,動作猛虎下山般撲跳,擊鼓時雙手快速向上飛揚,形成“矮、撲、揚”的特點;擊鑼者舞動時,雙手不停地劃向頭的左、右兩側,下肢靈活地左竄右跳,強調“晃”勁,亮相多成弓箭步;拍鑔者邁著輕如流水的圓場步,隨著拍鑔動作,腰部順勢左右扭擺,顯得特別“俏”。他們在打傘者的帶領和指揮下,各人邊敲打樂器邊跑“蒜辮”、“剪子關”、“蛇蛻皮”、“二龍出水”等隊形,然後停下來唱一段民歌小調,接著再跑隊形,如此反覆,可長可短。

曲調特點

演唱曲調優美動聽,有獨唱、對唱,也有在打傘者領唱下的合唱,並有方言數板。傳統曲調有《觀燈調》、《小踏青》、《流油頭》、《恨媒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