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牛

瘤牛

瘤牛,中文別名是印度瘤,哺乳綱牛科(Bovidae)牛屬。草食性反芻家畜。因在鬐甲部有一肌肉組織隆起似瘤而得名,古稱犦牛,亦稱犎牛。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類型。為熱帶地區的特有牛種。分布是原產於印度。巴西每年五月,都在位於東南部地區的烏貝拉巴市舉行瘤牛博覽會,持續時間達10天左右,目的是促進良種牛的培育和促進巴西畜牧業的發展,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瘤牛拍賣會和瘤牛全國冠軍比賽。巴西瘤牛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巴西不僅擁有世界先進的遺傳基因技術,有專門的精子採集和胚胎培育中心,而且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員負責每一環節的嚴格的技術把關工作,使得瘤牛基因改良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瘤牛瘤牛

瘤牛,哺乳綱牛科(Bovidae)牛屬。草食性反芻家畜。因在鬐甲部有一肌肉組織隆起似瘤而得名,古稱犦牛,亦稱犎牛。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類型。為熱帶地區的特有牛種。

體型特徵

瘤牛瘤牛

耐熱、耐旱、耐粗飼,和普通牛雜交,其後代有生育力。體格較高,骨骼纖細。頭狹長,額寬而突出,耳長大而下垂,頸垂特別發達,甚至可延伸至腹下與陰鞘及陰囊皺褶

相連結。瘤峰發達,形狀不一,重5~8千克,約占體重的2~3%。蹄質堅實,皮膚鬆弛,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種,常見的有不同深淺的灰色、褐色、紅色及黑色等。汗腺多,腺體大,易排汗散熱。對焦蟲病等有較強的抵抗力,並能遺傳給其與普通牛的雜交後代。皮膚分泌物有特殊氣味,能防壁虱及蚊虻。許多國家利用瘤牛與歐洲肉牛雜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優良新品種(見牛)。中國也曾引入瘤牛改良當地黃牛。

主要品種

有下列主要品種:

辛地紅牛

乳役兼用。原產巴基斯坦的信德省,來源於俾路支的山地牛。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普遍飼養,且被引至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菲律賓、日本及巴西等國。中國曾於1940、1956、1960及1965年先後引入,分別飼養于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地,現在廣西、貴州、雲南、江西和福建等地也有分布。成年公牛體重 425~455 千克,母牛體重300~330千克。在終年放牧,每頭每日補給混合精料1.5~2千克的條件下,泌乳期為240~300天,產奶量1000千克以上,乳脂率5.0%左右。公牛主要供役用。

婆羅門牛

即美洲瘤牛。肉用型,由美國用幾種印度瘤牛略加歐洲牛血液育成。分布於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薩斯州等地。繁殖力強,利用年限長。在美國許多新育成的肉牛品種中均含有本品種血液。一般成年公牛體重為 770~1100千克,母牛為450~550千克。出肉率高。經肥育後屠宰率可達60~62%。

物種博覽會

巴西瘤牛養殖協會是巴西最具權威的負責牛基因改良的機構,在全國各州設有25個辦事處,其職責相當於良種牛的“公證處”,負責對良種牛的登記註冊工作。巴西各州每年要舉辦多次瘤牛展覽會,並評選出每屆展覽會的冠軍,之後再到烏貝拉巴參加一年一度的瘤牛博覽會。凡是經審查合格的良種牛都由巴西瘤牛養殖協會進行註冊登記,並在牛的身上烙上統一編號和牛的出生地等。

巴西每年五月,都在位於東南部地區的烏貝拉巴市舉行瘤牛博覽會,持續時間達10天左右,目的是促進良種牛的培育和促進巴西畜牧業的發展,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瘤牛拍賣會和瘤牛全國冠軍比賽。在短短10天的博覽會上,將舉辦50多場拍賣會,拍賣出全國最高價格的種牛。排名會不僅拍賣良種牛,同時還拍賣良種牛的精液和胚胎。全國瘤牛冠軍賽參加者大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區比賽中的冠軍,每年前來參賽的瘤牛多達幾千隻。參賽的瘤牛共有八個品種,每個品種都評選出一個肉牛和奶牛冠軍。

巴西瘤牛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巴西不僅擁有世界先進的遺傳基因技術,有專門的精子採集和胚胎培育中心,而且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員負責每一環節的嚴格的技術把關工作,使得瘤牛基因改良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經過基因改良的瘤牛體重最高可達1.31噸,改良過的奶牛日均產奶量最高可達到42.1公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