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

痔病

痔病,又名痔瘡,痔核、痔疾等。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基本信息

痔病分類

痔核位於肛門裡面黏膜的稱為「內痔」,位於肛門口內側附近的稱為「外痔」,二者都有的稱為「混合痔」。
肛門異物感、污染內褲、局部瘙癢是各種痔病比較常見的症狀。

分型

三型分類

血管腫型

由毛細血管增殖和擴張而成,外形如楊梅,表面粗糙或光亮,呈鮮紅色,黏膜較薄,觸之柔軟而易出血。

靜脈瘤型

為靜脈叢屈曲,痔核內可有血栓和擴張成球狀的靜脈瘤,表面黏膜較厚而帶光澤,呈紫紅色,不易出血。

纖維腫型:

由於反覆脫出、擦傷和炎症刺激,使內痔結締組織增生,表面黏膜纖維化而變硬和富有彈性,呈蒼白色,不易出血。

三期分類

一期內痔

除大便帶血、滴血或射血外,無其它自覺症狀。窺鏡下可見黏膜呈大小不等的結節狀,質軟,色紅;指檢時,按之柔軟,黏膜表面很薄,大便時易被擦破而出血,大便常帶血或滴血。因痔核體積小,故不脫出肛外。

二期內痔

有間歇性便後滴血史,感染時則有肛門脹痛、墜脹和里急後重等症狀,痔核較大,排便時脫出肛外,但便後能自行復位。窺鏡下可見黏膜變厚,痔核表面呈紫紅色,並有少量分泌物。排便時,因糞便刺激或摩擦,容易出血。

三期內痔

痔核體積增大,有結締組織增生,黏膜變厚,暗紅色,表面粗糙。脫出後不能自然復位,需用手推回或平臥後始能復位。若痔核經常脫出,就會引起括約肌鬆弛,凡是遇到用力、咳嗽、行走和蹲下時,都可能脫出。如脫出後未能及時復位,由於括約肌痙攣、擠壓,以致血液回流受阻,痔核充血腫脹,內有血栓形成,甚者壞死,疼痛劇烈,此為嵌頓性內痔。如表面發生潰爛壞死,分泌物增多,除引起劇烈疼痛外,還會出現發燒、小便困難,甚至因硬大便擦破潰爛痔核表面而引起大出血等症狀。患者由於反覆出血,還會產生繼發性貧血,有時血紅蛋白可降到20%左右。因此,凡原因不明的貧血病人,應注意檢查有無內痔。

內痔常見症狀

內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狀,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乾淨、有墜脹感等。如下:

便血

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或射血。由於糞便擦破黏膜,或因排便時過於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便時則有噴射狀出血。如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者,還可引起貧血

脫出

由於痔核體積增大,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有時是1--2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並帶有直腸黏膜一齊脫出。最初僅在排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復位。症狀較重者,脫出後需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復位。症狀嚴重者,除排便時脫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噴嚏、下蹲等,都可能脫出。脫出的痔核,極易受感染,每因發炎、水腫、疼痛而發生嵌頓,以致復位困難。

疼痛

單純內痔,一般無疼痛,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如發炎腫脹者,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則有疼痛;如脫出未及時復位者,則疼痛加重;如發生嵌頓,有潰爛壞死,引起肛緣發炎水腫,則疼痛劇烈,病人坐臥不安。

粘液流出

直腸黏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內痔,因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輕者大便時流出,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污染內褲,病人極不方便。在內痔脫出時,分泌物更多。 5.瘙癢:因分泌物或脫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門周圍潮濕不潔,發生濕疹和瘙癢,瘙癢有時是由於內痔脫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內痔發作

內痔平時症狀輕微,無大痛苦,如有便秘腹瀉,或過於勞累,就會忽然加重,稱為內痔發作。在內痔發作時,痔核突然腫脹、突出、灼熱,疼痛,有搏動及異物填塞的感覺。因受乾燥糞便的擠壓,易破潰出血,里急後重。發作持續3--5天,如治療得法,腫脹逐漸消散,血栓被吸收,痔核變軟縮小。有時腫脹不見消散,由於感染、化膿、潰爛或因血循環受阻,痔核也可發生壞死

得了痔瘡後生物磁療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被痔瘡滋擾的經歷,讓人們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那么到底什麼是痔瘡呢?其實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
為什麼容易得痔瘡呢?痔瘡多見於經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覆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於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
綜上所述目前痔瘡的治療主要以改善肛周和痔靜脈血液循環,消除靜脈的過度曲張和充盈,治療方面以手術為主,但是手術併發症比較多,另外容易復發是好多病人不願做手術的原因,專家建議患者使用一些國產的醫療器械如:消痔帶,消痔內褲等都不錯 。 
磁療是利用人造磁場(外加磁場)施加於人體的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疏通經絡,推動經氣運行從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消痔帶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利用高科技釹鐵硼生物磁場作用於人體的關元、氣海、會陰、長強等穴位,使生物磁場持續釋放生物能量,作用於身體相關穴位,打通痔處血液循環、消除氣血於滯、打通受阻經絡,消除炎症及腫痛,促使病變部位淤積、凝固或半凝固的血液稀釋,使痔瘡靜脈血液恢復正常循環流動,從而使痔核逐漸萎縮、消失。

外痔類型

外痔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

結締組織外痔

結締組織外痔因其形態而命名,又稱贅皮痔,皮膚下垂物和贅皮性外痔。這種外痔是肛門緣皮膚皺襞增厚肥大,有結締組織增生,痔內無曲張靜脈,血管甚少,底寬尖長,呈黃褐色或褐黑色,突出易見,大小形狀不等。有時只有一個,在肛門後部或前部正中,有時數個圍繞肛門一周。
病因病理:常由便秘引起,當乾大便通過肛門時,過度牽拉肛門部皮膚,撕傷肛門皺襞,引起感染髮炎、水腫、纖維組織增生。炎症消散後,皺襞不能恢復正常,這樣多次損傷,則使皺襞增生肥大,成為外痔。肛門和直腸的各種炎症,如直腸炎、肛門狹窄、內痔、肛竇炎、肛瘺、肛裂等,也是生成結締組織外痔的原因。另外,肛門部手術,如痔切除術、肛竇切除術等,因切去皮膚、縫合、結紮等操作不當,也會影響肛門部淋巴和血液回流,常引起結締組織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齒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曲張,在肛門緣形成圓形、橢圓形或棱形柔軟腫塊。如有水腫,則形狀變大。在祖國醫學中,它屬於氣痔範疇。如《瘡瘍經驗全書·痔漏圖說》中說:“氣痔,感氣即下。”本病一般不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墜脹或有異物感。多與三期內痔和混合痔並發。
病因病理:凡是引起痔瘡形成的各種病因,都可引起靜脈曲張性外痔,其主要因素是:由於飲食不節,久坐或久站,長期便秘或腹瀉刺激,腹壓長期持續增高,加之感染損傷,以致痔外靜脈叢擴張、瘀血、屈曲而形成。

炎性外痔

病因病理:常因肛門受損後感染,或因肛裂引起肛門皺襞發炎和水腫所致。
血栓性外痔
病因病理: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常見的一種。常因排便時用力過猛,劇烈活動或用力咳嗽使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外滲到結締組織內,成為血塊,在肛門部皮下生成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大小不等,位於肛管內或肛緣外。腫塊初起時較軟,幾天后變硬。如未發炎,腫塊可在3--4周內完全吸收消散,不留痕跡;如反覆發炎,腫塊內結締組織增生,可變成結締組織外痔;如發生感染,可生成膿腫。

混合痔症狀

混合痔是指處在同一部位的直腸齒線上下靜脈叢同時曲張、擴大、充血,相互溝通吻合,括約肌間溝消失。齒線上方的痔核表面為直腸黏膜,齒線下方的痔表面為肛管皮膚覆蓋,也即俗稱的內痔部分與外痔部分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則稱為混合痔。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床以直腸黏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覆感染為主要症狀。
混合痔的主要症狀為:
①便血:大便時帶血或射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
②腫脹疼痛:肛門有下墜或異物感,大便時用力內痔部分極易脫出。
③脫垂:由於內痔經常脫垂於肛門外,黏膜受到刺激,粘液分泌大量增加,可致肛周皮膚潮濕不清、瘙癢發炎或濕疹。

痔瘡危害

痔瘡最主要的症狀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覆多次地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鐵的喪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鐵的喪失量不超過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過6~8毫升則丟失鐵3~4毫克以上。正常人體男性含鐵總量為50毫克/每公斤體重,女性約為35毫克/每公斤體重,若長期便血,丟失大量的鐵,使體內含鐵總量低於正常,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有人認為是細胞內含鐵酶缺乏所致。以上這些症狀均可通過糾正貧血、治療痔瘡後消失。因此若發現患有痔瘡,應儘早治療,以免出現上述症狀,使治療複雜化。
痔瘡的另一個主要症狀是內痔脫出。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回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外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長時間的痔核嵌頓,還會出現下列病理改變:
(1) 壞死:痔核嵌頓於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此時的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黏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導: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症。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2) 感染:痔核嵌頓後,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里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症狀,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復位,容易使感染擴散,引起黏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帶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用任何抗菌藥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症甚至膿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膿腫。國外曾有報導因痔核嵌頓伴發的致死性門靜脈敗血症。

痔瘡預防措施

1、生活要有規律多進行體育鍛鍊,體育鍛鍊有益於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的發生。
2、預防便秘便秘是誘發痔瘡的原因之一,日常飲食中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對頑固性便秘應儘早到醫院診治,治療原發病,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以免直腸黏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使痔瘡發生。
3、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糾正久忍大便,防止蹲廁時間過長,排便時閉口靜思,不談笑。
4、保持肛門周圍清潔注意衛生,防治感染,以免誘發或加重痔瘡,平時應經常進行肛門的熱敷,勤換有消痔帶體的內褲,尤其是痔瘡發作時,每天至少進行兩次肛門熱水坐浴,可促進肛門部血液循環,及時治療腸道炎症和肛門局部炎症。
5、注意下身保暖保持血液通暢,多飲開水,避免缺水,腸道乾澀,大便乾結。
6、避免久坐久立及時治療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壓增加、痔靜脈高壓。
7、注意孕產期保健婦女妊娠後,子宮膨大影響痔靜脈回流,易誘發痔瘡,且孕期一般活動較少,引起大便乾燥而誘發痔瘡產後大量血液流失,腸道乾枯少津便乾便秘,加重或誘發痔瘡。因此孕期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後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血液循環,產後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食物,如蜂蜜等,防止大便乾燥、便秘,引起痔瘡。
8、常做提肛運動具體做法是:全身放鬆,或坐或立或臥均可,摒棄一切雜念,有意收縮肛門,緩慢上提,就象強忍大便一樣,意想把下陷之氣提至丹田,然後放鬆,如此反覆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兩次。這項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辦公時、乘車時、看電視時、走路時、休息時都可做,效果很好。
9、自我按摩痔瘡是局部血脈瘀結的結果,按摩為我國傳統健身祛病的方法之一,長強穴(尾骨尖前面)為治療痔瘡首選穴位,取長強穴按摩可明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在預防和治療上都是很有效的。
10、及時用藥一旦有痔瘡發作先兆,如輕度不適、疼痛、瘙癢、便血時應及時用藥,往往事半功倍。

痔瘡食物忌宜

對痔瘡有預防作用的食物主要有:紫菜、紅小豆、芝麻、槐花、黑芝麻、胡桃肉、竹筍、蜂蜜等。
紫菜
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鈣、鉀、鐵,能促進腸胃運動。
紅小豆
與當歸合煎,可治療痔瘡便血、腫痛。單獨一味或與大米同煎成粥亦有良好的作用,是防治痔瘡的優良食品。
槐花
新鮮槐花可以做冷盤、包餃子,具有涼血、止血、消痔的功效,亦可代茶飲。
芝麻
含有大量胺基酸,食物纖維和礦物質,能促進排便。對於痔瘡兼有便秘者,可長期服用,具有潤腸通便、減輕痔瘡出血、預防肛脫的作用。
胡桃肉
可潤腸通便補虛,減輕痔瘡、便血症狀。
竹筍
內含豐富的纖維素,痔瘡患者服用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
蜂蜜
對痔瘡患者可起到補益和潤腸通便的作用。

痔瘡治療誤區

痔瘡發病率達70%-80%。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然而,對此常見症,人們往往還有許多誤解。
1.一次注射,永不復發
這是一些不負責的廣告詞中經常出現的,說的是採用內痔硬化劑注射治療,不會再復發。事實並非如此,內痔硬化注射療法,有時可止血半年,但永不復發卻是騙人之說。
2.十人九痔,無需去治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無需治療是指沒有表現出痔瘡的症狀,而一旦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狀,卻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給健康造成危害。
3.痔瘡會發生癌變
這種說法使一些痔瘡患者擾心忡忡。其實,現代醫學至今尚末證實痔瘡有癌變的可能,不必為此憂慮。不過,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往往與痔瘡相似,有時會導致直腸癌誤診,延誤治療時機,應引起注意。
4.痔瘡手術可致大便失禁
手術治療痔瘡,若醫生處理不當,手術時損傷肛門括約肌可導致大便失禁,此屬於醫療事故。但只要方法正確,不會導致大便失禁。
5.痔瘡好復發,手術也沒用
不對。痔瘡雖然是一種復發率較高的疾病,但絕不是不需要手術。有些痔瘡症狀嚴重,治療困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而且只要注意術後保健,便可防止復發。
6.冷凍治療好,應首選
現代冷凍技術治療痔瘡確實為痔瘡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療效較好。但冷凍治療只適於內痔,而且術後因組織壞死,有時導致大出血。因此,是否選擇冷凍治療應根據病情而定,最新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7.甲魚可治療痔瘡
對於靜脈曲張性混合痔,或出血性內痔,吃甲魚有一定療效,但對於結締組織性外痔,吃甲魚則毫無作用。

痔病危害

1、易致肛門功能失常:由於肛門感染,肛門硬結,肛竇炎、肛裂、肛瘺、肛門膿腫、痔瘡等反反覆發作作,久經不治,一方面致使肛門攣縮,大便困難;另一方面侵犯括約肌,易致使肛門失禁。
2、易致貧血:隨著病人失血量增多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昏、虛弱、記憶力下降甚至眼花、耳鳴、長時間坐久蹲後突然站起,可致使虛脫或昏厥。嚴重時食慾下降,腹脹、下腹浮腫。
3、易致敗血症、毒血症、膿毒血症:肛門膿腫、肛門感染,一旦肛裂、痔瘡等出血,細菌、毒素、膿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症、毒血症、濃毒血症。
4、易引發婦科疾病:由於肛門和引導接近,痔瘡出血或炎症往往會致使細菌大量繁殖,直入陰道,引發婦科炎症。
5、易引發盲腸腫瘤:痔瘡若得不到儘早治療,病情不斷加劇,使病區域的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致使盲腸腫瘤的發生。
6、易致植物神經紊亂:可導致神經衰弱症狀,因肛門部神經與股後皮神經和坐股後皮神經和坐骨神經聯繫密切,因此肛門疾患可導致腰部、骺骨、股後部位疼痛,還可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反射性功能紊亂。
7、易致皮膚濕疹:由於痔塊脫垂括約肌鬆弛,黏液流出肛門外刺激周圍皮膚,易致使瘙癢及皮膚濕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