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心理是接受消極暗示的結果。
分析:心理暗示有積極的、消極的,有他人的、自我的,會使身心疲憊,情志變化較大,引起體內氣血運行失常及臟腑功能失調,這就必然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如果能夠正確地對待疾病,主動地接受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得心情豁達,精神愉悅,保持著自我平衡的心態,疾患就遠他而去。
調整:1. 應該注意自身的心理調節,充分利用各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健康是一個精神與肉體兼容並蓄的系統工程,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已不再尋找生理的、器質性的原因,而認識到自身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產生、痊癒有很大的影響。這說明身心疲憊、精神焦慮等心理暗示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因此要遠離疾病,需要振奮自己的精神,保持榮辱不驚的心理狀態。同時要對來自外界的消極的心理暗示保持警惕,對其進行分析、過濾與辨識。即使覺得這些暗示有一定的道理,也不要言聽計從,應該從積極方面暗示自己,鼓勵自己,力爭把消極暗示轉化為積極暗示。這樣就能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提高戰勝疾病的能力。
2. 面對現實採取積極的態度。一旦身體患病,不要疑神疑鬼,胡思亂想,更不要聽信推銷藥品的消極暗示,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弄清有沒有患病,患什麼病。如果真的患病,就應積極治療,疾病消除了,心理自然平和,就不會被一些消極暗示所左右了。
3. 要擺脫多疑情緒,相信醫生的治療。疑病心理的特點是多疑,愛把小病看成大病,尤其是對一些短時間內沒有消除的症狀總是疑神疑鬼,懷疑得了不治之症。有的病人愛把自己的病與其他類似病人相比照,有的病人愛從醫學書籍中找答案,但是他卻不知同一種病表現在不同的人身上的症狀和後果是不一樣的,醫學書籍上的治療方案乃是典型的病例方案,不一定與你的病情相符合。因此過份的疑慮只能加重病情,不能治療疾病。
對此,要設法轉移不良情緒,“心靜自然少憂煩”,化解心頭的疑慮,以減輕精神負擔。增強信心,鼓起勇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