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甘肅省秦劇團成立於1953年8月,其前身為陝甘寧邊區隴東文工團秦劇二隊。建團初期,劇團擁有一批秦腔表演藝術家和導演,如沈和中、沈愛蓮、景樂民、薛再平、高希中、王正端、黃致中等,演出了《屈原》、《江姐》、《貂嬋》、《半把剪刀》、《李秀成》、《善士亭》等優秀劇目。 1980年後,劇團排演了一批觀眾喜愛的優秀傳統劇目,如《趙氏孤兒》 、《竇娥冤》、《回荊州》、《周仁回府》、《趙飛搬兵》、《玉堂春》、《蒼山勁松》、《央金卓瑪》、《和平將軍》、《白花曲》、《忠義千秋》等。優秀劇目《斷橋》、《拷寇》、《拾黃金》參加了第一屆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演出,受到好評。諷刺喜劇《掛圈圈》1992年榮獲戲劇小品比賽一等獎。新編歷史劇《白花曲》作為優秀劇目參加了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演出,1996年參加全國梆子戲調演獲優秀劇目獎,主演竇鳳琴獲得第十四屆梅花獎。
劇團歷史
甘肅省秦劇團成立之初,執行“改人、改戲、改制”的戲改政策,上演了《白毛女》 、《劉胡蘭》、 《小二黑結婚》 、《美人網》等新戲,配合土改及婚姻法等運動。此一時期,擁有一批頗具聲譽的導演和演員如沈和中、范雨、薛再平、劉清華、高希中、沈愛蓮、王曉玲、王正端、黃新閩等,同時,為補充新鮮血液,劇團開辦了訓練班,前後培養出兩期畢業生共五十餘人。五十年代,演出了自創劇目《忠王李秀成》、《姑娘的心》、《隴渠開花》等,移植改編演出了《屈原》、《貂禪》、《十五貫》、《將相和》、《春秋筆》等備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1958年,赴隴東巡迴演出期間,挖掘整理隴東道情音樂。將其由皮影戲搬上舞台,創作演出了《六姑娘》、《細水長流》等劇,為創立甘肅的新劇種“隴劇”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演了自創劇目《山鄉花紅》、《善士亭》,並改編移植了《江姐》、《半把刀》、《趙氏孤兒》、 《西廂記》 、《滿江紅》、《鴛鴦譜》、《急子回國》等劇。其中尤以《江姐》一劇連續上演一百三十六場而上座不衰,在當時成為我省戲劇界一件盛事。
文革期間,被撤消長達十年之久,直到“四人幫”倒台才得恢復。為了迎接和慶祝劇團重建,同志們廢寢忘食、日夜奮戰,精心排練出《鍘美案》 、《戰洪洲》、《花打朝》等劇目公演月余,座無虛席。
改革開放給劇團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十多年來,劇團堅持發展,創新的傳統,致力於秦劇事業的振興,先後創作排演了《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白花曲》、《央金卓瑪》、《蒼山勁松》、《飛將軍李廣》以及《思源》等一大批頗具影響、深受觀眾喜愛的秦腔優秀劇目,小戲《斷橋》、《拷寇》、《跑城》、《臨潼山》、《拾黃金》曾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演出。小喜劇《掛圈圈》榮獲全國戲劇小品比賽一等獎。《白花曲》在全國梆子戲調演中榮獲7項獎勵。《飛將軍李廣》在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中榮獲16項獎勵。2001年年演出的大型現代眉戶劇《思源》參加了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榮獲28項大獎,並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甘肅省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受到北京專家的高度讚譽和觀眾的好評。
2005年6月由省文化廳投資立項、確定為全省重要劇目的《大河情》於2006年九月底正式和蘭州觀眾見面,得到了省上領導、省內外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廣泛好評、省內幾十家媒體對該劇的首演進行了跟蹤報導。《大河情》演出後,以廣泛徵求意見、進一步修改加工,力爭該劇排成舞台藝術精品。2007年,《大河情》參加了在山東濟南舉辦的“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南北片)評比展演”,獲得多項獎勵。
2006年5月,甘肅省秦劇團被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榮譽稱號。
人員編制
編制
甘肅省秦劇團團為甘肅省文化廳直屬縣級藝術表演團體,定編101人
職工隊伍
現有人員總數141人。在職職工92人,離休3人,退休40人。領導職數4人,行政後勤人員13人,現有專業技術人員85人。其中:正高職稱(一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副高職稱(二級專業技術人員)16人、中級職稱(三級專業技術人員)37人、初級職稱(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6人。文學創作1人、導演1人、演員50人、樂隊17人、舞美14人(包括音響1人)。 2人獲“全省555”拔尖創新人才和“全省宣傳文化系統拔尖人才”榮譽稱號,1人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現有“梅花獎”演員1人。 現有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學歷9人,大專學歷3人,中專學歷51人,高中學歷10人,國中及以下學歷20人。 現有中共黨員39人(其中離退休15人),民主黨派人數17人。 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1人,竇鳳琴同志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甘肅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竇鳳琴;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王建平、譚建勛。政府人才庫存人員3人:王建平、竇鳳琴、譚建勛。
主要演員
竇鳳琴(一級演員,代表作品《白花曲》)、譚建勛(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掛圈圈》)、司馬俊博(二級演奏員,代表作品《掛圈圈》)、徐輝(二級演員,代表作品《白花曲》)、榮綿惠(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打花朝》)、賀忠宏(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掛圈圈》)、李琳(二級演員,代表作品《白花曲》)、成俊(主任舞台技師,代表作品《白花曲》)、杜玉堂((主任舞台技師,代表作品《尕辣子》)等。
獲獎情況
2002年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我團參演的大型現代眉戶劇《思源》獲綜合演出一等獎(排名第一)和28個單項一等獎,12個單項二等獎,3個單項三等獎。
2003年《思源》一劇在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的評獎中,榮獲“中國人口文化獎”銀獎和兩個“最佳表演獎”以及甘肅省第三屆“敦煌文藝一等獎”。
2004年、2006年,在“甘肅省首屆旦角大賽”和“甘肅省第二屆戲劇紅梅獎大賽”中我團參演的折子戲先後獲得4個金獎,3個一等獎;6個銀獎,5個二等獎;1個銅獎,3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在全省聲樂、器樂大賽中,我團4人參賽,獲得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
2006年在甘肅新創劇目調演中,我團創排的大型現代秦劇《大河情》榮獲“綜合演出一等獎”及18個單項一等獎,6個單項二等獎,2個單項三等獎。
2006年8月,《大河情》在全國九十多台戲中脫穎而出,被文化部選定參加“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評比展演”。2006年12月,《大河情》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評比展演”榮獲二等獎。
2007年10月, 《大河情》在國家民委、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會演”榮獲最高獎——劇目金獎及“優秀編劇獎”、“優秀作曲獎”、“優秀舞美設計獎”、“優秀燈光設計獎”、“優秀服裝設計獎”,主演譚建勛、左玉強、蘇鳳麗同時獲得“優秀表演獎“。
2008年10月,《大河情》在中國戲劇家協會、甘肅省文化廳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優秀主演”、“優秀燈光設計”、“優秀舞美設計”、“優秀服裝設計獎”。
為鼓勵我團在民族題材藝術創作方面所做出的成就,2006年5月,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我團“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2008年6月,“甘肅秦腔”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我團被設為保護單位。
2010年6月,甘肅省秦劇團,改編移植國粹名劇《鎖麟囊》赴京參加“全國戲劇文化獎優秀劇目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