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人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桂林地區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並予以試掘,發現了不少石器、陶片和骨骼。1973年進行正式發掘,在厚達2.6米的文化堆積層內,含有大量的螺蚌殼、獸骨、灰燼等物,此外還有人骨架、石器、陶片、骨器等新石器時代遺物。經過對不同深度的木炭標本進行的碳十四年代測定,發現上部標本的年代距今7 680士150年,下部標本的年代距今9 000土15年。也就是說甑皮岩人遺址的堆積可分為兩個時期的文化層,下層的年代距今約9 000年,上層的年代距今約7500年。類似這樣既為居住地,又為墓地和石器加工場,而且保存也較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在壯族地區乃至華南地區尚較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簡介

甑皮岩人遺址共發現人類骨架18具,其中保存較為完整、葬式也較明顯的有15具,其中有10具為屈肢蹲葬,3具為側身屈肢葬,2具為二次葬。在一位老年婦女和一位中年婦女身上撒有赤鐵礦粉。甑皮岩人的頭骨特徵表明其屬蒙古人種,與現代分布在華南、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南亞各族較接近。其頭骨上若於“赤道人種”的特徵,是繼承和發展了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體貌特徵的結果。遺址中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為主,具有舊石器時代的傳統特點。甑皮岩人還用動物肢骨製成骨錐、骨鍵、骨針等。

另外,他們已學會製作陶器,其陶器均為手制的類砂粗陶,在露天燒造。遺址的文化堆積包含著大量蚌殼、灰燼等,說明當時的原始居民曾在此岩洞裡居住了相當長的時間,當時他們的經濟生活是以漁獵和採集為主的。從漁獵的對象看,除了江河沼澤中的、魚外,還有叢林中的鳥獸類,說明當時獵取對象的眾多和狩獵能力的提高,並且他們已經學會了使用弓箭。此外,甑皮岩人已開始飼養家畜,他們已懂得將捕獲的幼豬進行人工飼養。

遠古人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