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人

榆樹人

1951年,東北學院地質系的師生在這裡進行野外實習時,發現有經過人類加工的石片一件,人的脛骨一要和頭骨殘片兩片,當時曾命名為“榆樹人”,但因標本均為地面採集,缺乏地層根據,而沒有最後定論。

基本信息

榆樹人榆樹人
1951年,東北學院地質系的師生在這裡進行野外實習時,發現有經過人類加工的石片一件,人的脛骨一要和頭骨殘片兩片,當時曾命名為“榆樹人”,但因標本均為地面採集,缺乏地層根據,而沒有最後定論。1977年10月,吉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館的有關人員,又來這裡進行了科學發掘工作。這次發掘雖未發現人類化石,但從出土器物特點和與其共生的古董生物化石的C14測定推斷,該遺址的時代應為舊古器晚期,時間在2到4萬年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類研究所定稱為“榆樹人”命名為“榆樹文化”。

發現歷程

一九五O年夏天,在榆樹的秀水鎮大於周家油坊屯前的大溝及其周圍的自然屯中,經常發現不知名的古生物化石散落於地表,當地的農民民眾傳說:這裡是龍的故鄉。龍集居和活動的地方。這塊地方範圍比較廣,縱貫榆樹全境,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到處都可以見到古生物化石。其中:古生物化石散落於最多的地方為拉林河支流、南北卡岔河、大荒溝、注入第二松花江的河塘、溝谷等地。每當夏秋之交,這些溝塘、河谷之中,由於雨水瀕多,幾漲幾落,經過沖刷之後,這裡就會發現大量的當時人們傳說的“龍骨”。有的民眾把發現比較大的“龍骨”撿回去壓房子、壓豬圈、頂門;還有的把一些已經風化的古生物化石,背到附近或縣城中草藥店裡當作“龍骨”賣掉,許多中草藥店也真的當作“龍骨”把它收下做了藥材。

一九五六年初夏,在斐文中教授的率領下,在省博物館徐翰軒等同志的陪同下,來到榆樹秀水鎮大於周家油坊屯,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採集了大批古生物化石,經過整理,從中又發現了古人類脛骨化石。又對採集的大量古生物化石進行清理,清理出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野馬、水牛、馬鹿、普氏羚羊、野狗、鹿、狍子、田鼠為代表的大量古生物化石。同時,還整理出打制石器、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等當時人類生產、生活用的工具。考古學界認為:這些古生物與當時古人類、古氣候、古地質有一定的淵源關係。被稱為“榆樹動物群”。這個動物群與西伯利亞南部動物群基本相似,同屬一個動物群區系,距今約七萬年至四萬年。發現人的頭蓋骨碎片和打制石器、骨器遺物地點,被稱為“榆樹人”遺址,也稱“榆樹文化”遺址。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歷史的發展,考古學界對“榆樹人”這一發現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認識。一九七五年夏、秋之交,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教授、張振標副研究員在吉林省博物館徐翰軒、姜鵬同志的陪同下,對秀水鎮大於周家油坊地層,榆樹鎮南門外的地層土質進行了剖析研究。一九七七年十一月間,吉林省博物館與吉林省地質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姜鵬、孫建中、王雨灼等同志又來到周家油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科學發掘工作,把已經停頓多年的榆樹人研究和探討工作揭開了新的一頁。探定該遺址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樺屬樹木為主的原始森林和森林以外的野蒿為主的大草原。同時又出土了石器,骨器近七十餘件,其動植物的軀體、果實,根莖等遺物,是原始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源。此次出土的文化遺物,經過C14的測定,均屬於原生的。其地質分期、年代、屬性等同原來測定的相同。從而印證了這個區域內確實有原始人活動。從而做出了科學結論,已經收入新中國考古四十年一書。一九八一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胡長康、副研究員蓋培等同美國史密森博物院,國家自然博物館地質學家海茵斯博士、古人類學家斯坦福博士,在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有關人員陪同下,來到秀水鎮大於周家油坊“榆樹人”遺址、大車家屯、小車家屯、前後軋口子、老牛道、紅石位子等地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考察。在絕家溝崖壁上發現了骨針和打制石器各一件。隨後於一九八三年文物普查時,參加文物普查的隊員又走遍了周家油坊一帶的溝溝嶺嶺,又採集了好多古生物化石。又進一步證明,榆樹境內萬年以前有人類活動的足跡。

地理位置

榆樹人榆樹人
在周家油坊一帶地區生長著以松、雲杉冷杉及樺屬樹木為主的原始森林,在森林之外,則是以野蒿、野菊及藜科植物等為主的大草原和沼澤地。猛獁象、披毛犀、原始牛、鬣狗、馬鹿、狍子、田鼠等原始動物成群結隊地在這裡棲止。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在地質歷史上,曾經在榆樹繁盛一時。當時正處於冰期氣候或冰緣氣候時期,氣溫遠遠低於現在。猛獁象、披毛犀、松、杉、蒿、藜等冰緣動物、植物的存在,為“榆樹人”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榆樹人”就是使用用石頭和動物骨骼打制的尖狀器、刮削器、挖掘器及鏟、矛等簡陋的工具,勇敢地同各種自然災害和兇猛的野獸進行殊死的鬥爭,十分頑強地維護著自己的生命,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鑑定

榆樹人榆樹人
1977年10月,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和省博物館又組織人員對周家油坊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科學發掘,發掘出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化石分別屬於30餘種第四紀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其中以猛獁象、披毛犀動物化石居多,其他種屬都較少。經研究,這些化石均屬於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依照化石種屬、數量和出土地點,學術界將該動物群稱為榆樹動物群。更重要的是這次發掘又發現了石器、骨器等人類文化遺物70餘件,進一步證實了“榆樹人”的存在。這些器物有明顯的加工痕跡,製法主要採用了直接打擊、刮削、錯磨等方法,有的石器上還有明顯的第二次加工的痕跡。石器種類有盤狀石核、尖狀器和刮削器等。其中有些石器與山西許家窯、寧夏水洞溝等處舊石器中晚期的同類型器物十分相似。骨器大多用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製成,器形有骨鏟、骨矛、尖狀器、刮削器、挖掘器等。其中一件骨鏟為猛獁象的門齒釉層製成,長7.7厘米,寬3.9厘米,厚1.0厘米,背面右側有打片痕跡,背面的左上部和腹面右上方的一部分因長期使用,已經被磨得十分光滑明亮。根據對周家油坊村出土的人類骨骼化石和猛獁象門齒化石的科學測定,及對石器、骨器特點的綜合分析,“榆樹人”應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相當於或略晚於以寧夏水洞溝和內蒙古薩拉烏蘇河為代表的河套文化。他們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約有兩三萬年.

發現地介紹

榆樹人榆樹地圖
榆樹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地處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大城市構成的三角區中心,西南以第二松花江為界與德惠市毗鄰,西靠松源市,北、東隔拉林河與黑龍江省雙城、五常兩市相望,南接舒蘭市。南北、東西寬均為85公里,周長354公里,幅員面積4,722平方公里,耕地436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68%。全市轄30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388個村。總人口12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5萬人。

榆樹人遺址

榆樹人遺址於一九六一年由省人民政府行文公布,現在已經建立起“四有”保護管理規範。
從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在榆樹境內發現古生物化石分布地點,四十二處。為研究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的古人類、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遠古人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