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隧道

珠江隧道

珠江隧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於1990年10月14日動工,1993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總投資6億人民幣,主要由廣州珠江隧道實業有限公司負責興建。全長1238.5米,河中段全長475米,呈南北走向,隧道北端出入口位於荔灣區黃沙,連線內環路、六二三路,南端出入口位於上芳村,連線花地大道是穿越珠江的一條過江隧道,是我國大陸首次採用沉管法設計施工的大型水下隧道。

基本信息

構造布局

珠江隧道 珠江隧道

隧道共有三條管道分三個孔, 西側兩孔為雙車道汽車管道, 東側一管道設計時為捷運一號線的雙軌管道,由北岸黃沙段,河中段及南岸芳村段三部分組成,本打算在捷運建設前作腳踏車隧道用,但隧道建成時捷運就立即開始建設,南端出入口設有收費廣場,由於廣州市已實行汽車年票制度,本市的汽車並不須票停車繳費,因此收費廣場基本已被廢棄。

施工方法

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承擔隧道水中段部分,長達320米,採用沉管法施工,分5節預製和沉放,沉管首尾相連,最後與岸上對接,整個隧道就可以貫通了,工期18個月。

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根據該工程特點,採用在船上預製的方案,即是被行內稱為“移動乾塢”的方法。具體來說是在一艘名為“重任1601”駁船上預製管節,完成後用拖輪拖抵隧道位置上進行沉放安裝平台。

“移動乾塢”技術是隧道施工比較先進的技術,該技術可以使隧道的埋深較淺,工程占地少,節約工程投資。解決了傳統方案的局限性,如造價高、場地限制等。

它是全國第一座運用先進的沉管技術建設的三孔隧道(兩孔為車行隧道,另一孔為捷運通道),也是目前廣州第一座穿越珠江的車行隧道。隧道全長1380米,寬33.4米,沉管段長457米,高8.15米,總投資為6.8億元。

管節的浮運沉放工程要在平潮時進行,避免大流速的影響。工程採用大型吊船沉放法,其安裝沉管的主要步驟如下:

1.將預製管節從乾塢浮出,然後拖航到沉放位置。

2.注水於管內壓載艙,以抵消江水浮力,令管節沉入已挖好的河床溝槽內預定的位置,(從黃沙岸向芳村岸依次第1-4個管節的負浮力為200-300噸,第5個管節的負浮力為50噸。)

3.將管節與前段已就位的管節拉合,使GINA橡膠墊在兩個管節間,形成有效的初始水密圈。

4.抽走兩管節端封間的水分,形成真空狀態,因而四周江水緊壓GINA橡膠墊,使接頭達到所須的強大水密圈。

5.拆除接頭兩側的端封,在接頭內側安裝Omega密封圈,作為第二道止水防線。

6.注水1400-1500噸於壓載艙,並利用四個垂直千斤頂調節。使管底與基槽間空隙為600mm。

7.以砂流法灌填中粗砂,進行管底基礎處理,使隧道結構均勻地支承於一個基礎平面上。

8.折除垂直千斤頂,留下四根支桿。

最後沉管上再鋪上一層碎石,以保護管道。

該沉管段的關鍵是橡膠墊。橡膠墊是從荷蘭引進的GINA橡膠墊,原本有230 mm厚的,經過水壓對接後,被壓至只有90mm厚,形成極強大的水密圈,從而保證了過江隧道的密封安全。

交通便利

珠江隧道通車後,芳村的對外交通不需要再依賴珠江大橋,甚至取代珠江大橋成為通往佛山、南海等地的主要交通幹道。由於珠江隧道成為通往佛山巿、南海區等地的主要交通幹道,每天都有許多車輛使用,車流量由原來的每天5.5萬輛激增至每天10萬輛,遠遠超出了珠江隧道的設計通行能力,導致該隧道每天的交通極為繁忙,所以政府正研究興建洲頭咀隧道、如意坊大橋,紓緩珠江隧道的交通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