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鹿蹄草

珍珠鹿蹄草

常綠草本狀小半灌木,高15-30厘米;根莖細長,橫生,斜升,有分枝。葉6-8基生,薄革質,粗糙,近圓形,有時寬橢圓形或圓卵形,長2.5-3厘米,寬2-2.3(-2.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邊緣稍內卷,微有疏腺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

基本信息

珍珠鹿蹄草墨線圖珍珠鹿蹄草墨線圖

簡介

所屬卷:Pyrola L.
所屬科:Pyrol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珍珠鹿蹄草文獻來源:Pyrola sororia H.Andr.(1913);Hand.-Mazz.(1936);Krisa(1971);圖鑑(1974)*;西藏植物志(1986);中國植物志(1990).

描述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狀莖細長,橫生。葉6—8片簇生基部,薄革質,卵形或近圓形,長2.5—3厘米,寬2.3—2.5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近圓形,葉面深綠色,背面淺綠,兩面無毛,邊緣有微凸的小尖齒;葉脈兩面可見;葉柄長2—3厘米。花葶挺直,長12—15厘米,鱗片早落或有1—3枚;總狀花序有花7—11朵;苞片舌形,其長超過花梗;花梗長2—3毫米;花白色稍帶粉紅色,寬鍾狀,俯垂;萼片三角狀卵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瓣寬卵形或近圓形,長7—8毫米,寬5—6毫米;雄蕊10,花絲扁平,長3—4毫米;花柱長約6毫米,稍伸出花冠外,初時向下傾,後上部向上彎,柱頭盤狀,5淺裂。蒴果扁球形,直徑7—9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西藏及雲南的碧江、貢山、德欽,生於海拔2700-3900米的林內或灌叢內。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縣茨開(瀾滄江邊)。

特點

本種與短柱鹿蹄草P.minorLinn.相近,但主要區別為本種的葉緣為疏腺鋸齒(非淺圓齒),花柱長3-3.5毫米,初直立,後上部稍向上彎曲(非花柱長約2-2.2毫米,始終直立)。同時兩種在地理分布上也相隔甚遠,本種為我國西南部(雲南、西藏)的特有種,而短柱鹿蹄草P.minorLinn.則為歐洲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及新疆。B.Krisa於1969年發表P.sikkimensisKrisa時曾列有采自我國雲南省西部的標本,在1971年H.Hara根據西藏西南部的標本,又記載過P.sikkimensisKrisa。經研究該2個地區的一些標本,在外形雖與P.sikkimensisKrisa相似,其主要特徵(如萼片的形狀等)應屬本種範疇。根據H.Hara關於P.sikkimensisKrisa的形態記載,也應是本種之誤。所以我國境內似無P.sikkimensisKrisa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