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前背景
1942年初,日本皇軍在的短短几個月內,就占領了整個東南亞。這時日本皇軍的軍力可說是如日中天。相反的,美國及她的盟友屢戰屢敗。這時的聯軍正積極的從失敗中學習,囤積軍備,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對日本做出反擊。聯軍這時的戰略便是儘快提升美國陸軍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新喀里多尼亞島(索羅門群島以南)上的兵力,同時也提升澳大利亞陸軍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在紐幾內亞以南和以東的軍力。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正受到日本皇軍的威脅。她們應該知道任何反抗都是枉然的。如果澳大利亞政府仍堅決不改變對日本的態度,她將遭受與荷屬東印度同樣的命運。
1942年4月,日本艦隊駛離位於新不列顛島拉包爾(Rabaul)的基地,向紐幾內亞島東南端的莫爾茲比港和位於索羅門群島南部的圖拉吉島進行登入作戰。日軍這次的兩面夾攻主要目的有三個:第一,控制擁有水上飛機基地的索羅門群島及周圍海域。第二,攻克莫爾茲比港(此港是聯軍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最後一個聯軍基地)。第三,希望在達成第一和第二個目標之後,能迫使美國的航空母艦編隊加入戰局,因此而有機會將其殲滅。
關於日本人的長期意圖,歷史學家之間存在分歧。問題在於日本計畫極大的增強索羅門群島,堅持以它作為堡壘,抵抗未來美國的任何反擊,並且可能隨後試圖占領南太平洋的其他群島,以使澳大利亞從美國當中孤立出來。但是在當時還沒有入侵澳大利亞的計畫。事實上,日本人的軍事計畫結構複雜,區域職責劃分不明確,被陸軍和海軍之間不斷的激烈的爭吵所拖累。關於日本人在南太平洋的長期計畫,目前只有一個可信的推論:無論戰略如何,制定海軍未來的前景,對於一個陸軍計畫方案是一種挑戰。
三支以入侵索羅門群島及摩斯比港為主的日本艦隊啟航,由兩艘新建大型航母(祥鶴及瑞鶴號,兩者皆曾參與過珍珠港之役)、一艘小型航母祥鳳、兩艘重巡及支援船艦所護航,而盟軍由攔截的無線電得知日軍的陸基戰機已經南移且即將發生一場戰鬥。在此同時,美軍的約克鎮號(CV-5)已在法蘭克‧傑克‧佛萊契上將的指揮下進入珊瑚海,勒克辛頓號(CV-2)還在半途,另有一支盟軍的聯合水面艦隊也前來迎戰。而大黃蜂號(CV-8)及企業號(CV-6)因執行完杜立德對東京的轟炸任務,雖然南下馳援,但到的太晚而無法參與戰鬥。
大戰開始

五月六日,陸基轟炸機B-17以奇低無比的成功率攻擊了逐漸接近摩斯比港的入侵艦隊,這要再過將近一年,空軍才會認知到高空水平轟炸對於移動中的水面目標是完全無效的!雖然雙邊的偵察機擴大搜尋範圍,但是多雲的天氣讓兩邊都找不到對方,兩支艦隊花了一整晚搜尋對方,但卻只有相距70英哩。
當晚,佛萊契上將思考著他的首要任務是保衛摩斯比港,所以他只好下了一個困難的決定:將盟軍主要的水面艦隊一分為二,以澳大利亞海軍少將約翰‧庫瑞斯(John Crace)為首的一支要阻擋可能出現的入侵艦隊。庫瑞斯的艦隊由巡洋艦澳大利亞號(HMAS Australia)、芝加哥號(USS Chicago)及賀伯號(HMAS Hobart)為主,另有驅逐艦柏金斯號(USS Perkins)、威基號(USS Walke)及費拉卡特號(USS Farragut)。佛萊器及庫瑞斯知道,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暴露水面艦給陸基戰機攻擊,只會重演五個月前威爾斯王子號(HMS Prince of Wales)及無畏號(HMS Repulse)的悲劇。然而他們所害怕的事情就在五月七日下午,一個中隊的日軍魚雷轟炸機鎖定巡洋艦之後以及接下來密集的空中攻擊成真。不論是走好運還是技術高超,盟軍的艦隊居然在只有少數的傷亡及損傷下躲過日軍密集的空中攻擊。然而在躲過日軍攻擊後幾分鐘的時間,庫瑞斯的艦隊居然遭到友軍B-17的高空水平轟炸,還好柏金斯號(USS Perkins)及費拉卡特號(USS Farragut)再次躲過了友軍的炸彈!

五月八日,在黎明的曙光中,兩支主要的航母艦隊終於找到彼此,而且雙方都盡其所能突襲對方,雙方的艦載機居然還在空中擦身而過!瑞鶴號 (Zuikaku)因為有雨的掩護而躲過了偵測,但是祥鶴號(Shokaku)則是被炸彈集中三次,船身傾斜並且著火,自此祥鶴號無法讓她的艦載機降落,而且實際上已經算是退出戰鬥了!
兩艘美軍的航母也被日軍的攻擊擊中:約克鎮號被炸彈擊中,較大且較低機動力的勒克辛頓號則被炸彈及魚雷擊中。雖然勒克辛頓號撐過了立即的損害且可以修復,但是漏出的航空用油在一個小時後爆炸,造成人員必須棄船,勒克辛頓號也被美軍以魚雷擊沉,避免日軍俘虜。
庫瑞斯的艦隊持續阻擋在日軍入侵艦隊及摩斯比港之間,井上則是被返航的艦載機報告所指出的盟軍巡洋艦及驅逐艦戰力誤導,而下令入侵艦隊返航。由於祥鶴(Shokaku)被嚴重擊傷且瑞鶴(Kuikaku)短缺艦載機,兩者都無法在一個月之後加入對太平洋戰爭有決定性的中途島之戰的日軍作戰序列。損傷的約克鎮號則是回到珍珠港進行整補及維修。
戰後結果

對摩斯比港的海面入侵已經避開,摩斯比港對盟軍的戰略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無法由地面部隊防衛之後仍駐守該處。由於在紐幾內亞缺乏優勢,盟軍接下來的進展仍然十分艱難。由於珊瑚海戰役的結果,日軍被迫必須嘗試由陸路奪取摩斯比港,因此所產生的延誤也足夠讓veteran AIF soldiers抵達並在Kokoda Track campaign及Battle of Milne Bay中作戰,這也解除了美軍在瓜達康納爾之戰中的壓力。
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戰役中學到了幾件重要的事:由勒克辛頓號的損失,美軍學到以更好的方式來保護航空用油,以及如何控管防衛艦載機;由對日軍航艦的攻擊中,美軍更習得俯衝轟炸機及魚雷轟炸機如何協同作戰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勒克辛頓號的損失對於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情勢是一個警告的號角,但在當時,美軍可以最高優先來更換船艦、戰機及受過訓練的人員到另一艘船艦、戰機上。約克鎮號的損傷估計需要在港維修好幾個月,但在奇蹟的情況下,她在進入珍珠港三天之後就算是大約恢復了戰鬥能力,而且在接下來的太平洋戰爭中最關鍵的一役 -中途島海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雖然瑞鶴號(ZuiKaKu)僅有輕微的損傷,尚有40架艦載機,但她仍無法戰鬥,而且必須回到日本進行整補,而祥鶴號(Shokaku)則需要六個月來進行維修,兩艘大型航母都無法參與重要的中途島海戰-一場雙方的航艦都有可能無法歸航的近距離接觸戰鬥。
長遠來看,日軍航艦上受過高度訓練的飛行員之損失是無法再補充的了。在珊瑚海戰役及中途島海戰之前,日本海軍的飛行員及戰機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是所向披靡。長期的作戰,使日軍培育出一群精英級的飛行員。日本可以生產許多替換的戰機及少數替換的航艦,但是再也無法替換擁有全世界最佳技巧的海軍飛行員,以此觀點來看,日本海軍飛行員的素質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