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環境
吉爾伯特島位於馬紹爾群島東南、索羅門群島東北。橫跨赤道,正處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中間。是由十六個珊瑚島礁組成,陸地總面積約430平方公里,這些島礁珊瑚砂質的地質,幾乎每個島嶼都適宜建設機場。吉爾伯特群島原為英國殖民地,據戰前最後一次人口統計,吉爾伯特島有土著人2.6萬。1941年12月,日軍占領吉爾伯特群島主要島嶼馬金環礁和塔拉瓦環礁後,在島上修建機場,對美、澳之間的交通線構成威脅。1943年6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由太平洋艦隊司令C.W.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中太平洋美軍奪取該島,建立進攻馬紹爾島的前進基地,與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美軍相策應,經密克羅尼西亞進軍日本本土。參戰兵力
為美海軍第5艦隊(司令為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的第5兩棲作戰艦隊和第5陸戰軍(轄第27步兵師、第2陸戰師,共3.5萬人)以及其他勤務保障部隊,編有航空母艦19艘及其他艦隻200餘艘、飛機1000餘架。駐吉爾伯特島日軍為第4艦隊的第3基地勤務保障隊(由柴崎惠次海軍少將指揮)主力5400餘人,其中馬金環礁700餘人,塔拉瓦環礁4700餘人,阿貝馬馬環礁25人;由駐馬紹爾群島的第22航空戰隊(約100架飛機)提供支援。
在塔拉瓦,守備部隊包括工程兵部隊共約4600人,其中主力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戰鬥力很強。配備203毫米、140毫米火炮、坦克14輛。柴崎考慮到由於島嶼面積狹小,所以採取灘頭防禦,在海灘上布置了障礙物、鐵絲網和柵欄,防禦工事用椰子樹木和珊瑚砂覆蓋,有的用混凝土和鋼板加固。所有火炮掩體均用鋼板和厚珊瑚砂石覆蓋,只有以406毫米重炮發射延時引信炮彈直接命中才能摧毀。全島工事經過長達十五個月的施工,形成了完備的防禦體系,柴崎因此誇口,“就是用一百萬人花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馬金島的防禦相對比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隊和航空基地勤務人員,總共約690人,其中受過正規戰鬥訓練的很少,僅240餘人。在阿貝馬馬島日軍剛開始設防,在美軍發動進攻時,只有海軍觀通站,守備兵力僅25人。儘管日軍地面防禦工事完備,但海空力量幾乎沒有。整個島沒有一艘軍艦,航空兵只有一架戰鬥機和四架水上飛機,其中唯一的戰鬥機,也因缺乏零部件而無法起飛。
美軍參戰部隊是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第5艦隊,投入作戰的各種艦船約230艘,其中航空母艦11艘、護航航空母艦1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58艘、大型登入艦船50餘艘。作戰飛機約1300架,其中艦載機920架,岸基飛機中B-24“解放者”重轟炸機約100架。海軍陸戰隊第2師和陸軍第27步兵師調歸第5艦隊,準備用於吉爾伯特島登入作戰。還將兩個海軍陸戰隊守備營和一個陸軍守備營調歸第5艦隊,準備擔負被攻占島嶼的守備任務。上述地面作戰部隊編為第5兩棲軍,由霍蘭·史密斯少將任軍長,分別集結於夏威夷、紐西蘭、薩摩亞和埃利斯等地備戰。參戰部隊由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統一指揮,第50特混編隊的航母編隊下轄四個大隊,負責壓制日軍在馬紹爾群島、特魯克、諾魯等地日軍機場,以保障吉爾伯特群島登入的順利實施,並隨時準備迎擊來襲的日軍艦隊。第52特混編隊,擔負在馬金島的登入,地面作戰部隊是第27步兵師。第53特混編隊,擔負在塔拉瓦的登入,地面作戰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第2師。第57特混編隊,由岸基航空兵組成,為登入部隊的海上航渡提供空中掩護。美軍考慮到數百艘艦船在遠離基地的海上將持續作戰數周,為此美國海軍專門成立了為作戰艦隊服務的勤務船隊,作為浮動的補給基地,由卡爾霍恩海軍中將指揮,這支船隊已擁有包括油船、供應艦、修理船、拖船、浮動船塢等各種輔助船隻約20餘艘,使得各種作戰艦艇能夠在靠近作戰海域的地區得到急需的補給和修理維護。
戰爭背景
1943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步扭轉了戰爭初期的被動,奪取了戰略主動權。隨著美國工業潛力的全面動員,使其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體系是依託一系列島嶼,美軍最高領導層經過認真分析和仔細研究討論,決定以中太平洋為主要戰略進攻方向,西南太平洋為次要戰略進攻方向,這樣兩個進攻方向,既可以相互支援、掩護;又可以分散日軍兵力,使其難以判明美軍的主要進攻方向。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最初決定首先進攻馬紹爾群島,考慮到馬紹爾群島自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就是日本的託管地,1935年以後更是嚴禁外國人進入,該群島位於美軍岸基飛機航程之外,無法組織空中偵察而一無所知。而在馬紹爾群島東南的吉爾伯特島,原為英國的殖民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才被日軍占領,加上吉爾伯特島距離美軍基地較近,美軍通過多次空襲和空中偵察,對該地區情況有基本的了解。於7月20日決定首先發起對吉爾伯特島的兩個主要島嶼和諾魯島的登入作戰,作戰計畫代號“電流”。
參謀人員在擬定具體作戰計畫時,對於攻占諾魯島卻有分歧,一方認為日軍在諾魯島上建有機場,而且距離塔拉瓦僅700公里,將對塔拉瓦的作戰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則認為諾魯島不適合登入作戰,因此建議改為奪取塔拉瓦北面的馬金島,該島面積較小。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對這兩種意見進行了慎重考慮比較,最後決定以馬金島代替諾魯島,並於9月27日正式下達命令,吉爾伯特島戰役以塔拉瓦、阿貝馬馬島和馬金島為作戰目標。
1941年12月,日軍占領了吉爾伯特島的主要島嶼,並在塔拉瓦修建機場,在馬金島建立了水上飛機基地。起先日軍對於吉爾伯特島並不重視,守備部隊也不多,美軍1942年8月曾以潛艇運送一支小分隊襲擊馬金島,才引起日軍警覺,隨即開始向該島調集人員和物資,大力修建機場和防禦工事。1943年7月,日軍第4艦隊第3巡防區司令柴崎惠次少將受命上島,負責統一指揮該島防務。柴崎以塔拉瓦和馬金島為重點築防禦工事組織防禦,使守備部隊的抗登入作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從1943年夏季起,美軍就已經開始了緊張的戰前準備。先通過原先在吉爾伯特島居住過的英國人,了解水文、潮汐、地形等情況。從珍珠港出發的潛艇利用在潛望鏡上安裝的照相機對塔拉瓦、馬金島和阿貝馬馬島進行了照相偵察,將三個島嶼的海岸線完整拍攝下來。通過航空偵察,發現日軍塔拉瓦的防禦重點都在堡礁外側,決定艦隊直接駛入礁湖,從堡礁內側登入。但最大的困難是塔拉瓦無規則的潮汐和遍地的珊瑚,由於登入艇只能在大潮時靠岸,而直到1944年春季,大潮都在夜間或黃昏,夜間登入無法得到艦炮和飛機的支援,黃昏登入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夜幕降臨前鞏固灘頭。如果等到1944年春季,日軍的防禦將更加堅固,所以美軍最後決定在11月19日登入,後推遲到20日早晨的小潮時刻登入,由於美軍不知道小潮高峰的確切時間,便將登入時間定在8時30分。
戰爭過程
攻占馬金島
從9月開始,美軍開始了為即將開始的登入作戰做準備。第50特混編隊第1大隊,在岸基航空兵的轟炸機協同下,於9月18日、19日對塔拉瓦和馬金島進行了空襲,迫使日軍只在馬金島留下4架水上飛機,將其餘飛機全部撤走。空襲中美機還對兩島進行了系統的航空攝影,此外日軍在抗擊美軍空襲中所消耗的大量彈藥,由於補給斷絕而得不到補充。日軍聯合艦隊得知美軍行動後,艦隊司令古賀大將親率艦隊前出至埃尼威托克準備出擊,後因美軍主動退走才返回特魯克。9月-11月美軍航母編隊以岸基航空兵掩護積極活動,壓制日軍在太平洋中部、中南部各島嶼重要的海空基地的航空力量,通過這些行動很多艦員和艦載機飛機員取得實戰經驗。日軍由於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慘重損失,將其航母部隊撤回本土,以補充飛機和飛行員,日軍的水面艦艇部隊失去了航母部隊的空中掩護也就無法遠離岸基航空兵的航程半徑活動,無形之中使吉爾伯特島的日軍失去了海空支援。有利於美軍作戰。
11月初,美軍參戰的地面部隊第27步兵師和陸戰2師分別在夏威夷和新赫里布底進行了臨戰前的登入演習。11月10日-13日,登入編隊出發向吉爾伯特島進發。第50特混編隊先後出發集結。同時,第57特混編隊的岸基航空兵部隊,對吉爾伯特島和馬紹爾島日軍機場進行了連續七天的空襲,以壓制日軍航空兵力,保障登入編隊的航渡安全。11月18日,第50特混編隊陸續到達吉爾伯特島附近海域,負責攔截日軍海空支援;奪取馬金島、塔拉瓦附近地區的制空權;11月19日,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艦載機大舉出動,對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島和諾魯島進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擊。
馬金島位於吉爾伯特島最北端,由十個島礁組成,其中最大的島礁是布塔里塔里島。長2742米,寬366米,是日軍防禦工事集中的主要地區。日軍在島上建有水上飛機基地。擔負登入作戰的是步兵第27師的第165團和第105團的一個營,共約6400人,與守軍相比,占有9∶1的兵力優勢。
11月20日凌晨,6時20分,艦載機飛進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6時40分,艦炮火力支援大隊開始實施艦炮火力準備,猛烈的炮擊一直持續到8時24分,馬金島完全被硝煙和烈火包圍,日軍沒有任何還擊,美軍只是“密西西比”號戰列艦的主炮塔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了43人喪生,19人受傷。8時13分,第一波登入部隊駛向海灘。同時艦載機對海灘上的日軍陣地進行猛烈的低空掃射,掩護登入部隊搶灘。8時32分,第一波登入部隊到達馬金島西海岸代號“紅灘”的登入灘頭,艦載機轉而攻擊日軍的縱深防禦工事。不久,美軍第二、第三波相繼到達,依次上陸。27師的師屬炮兵也在西海岸南部的烏基安岡角登入,隨即展開為部隊提供炮火支援。日軍在西海岸防禦非常薄弱,至10時許美軍已完全控制了登入場。實際上,這是美軍的佯攻,目的就在於將日軍從主要防禦地區吸引過來。
10時許,美軍登入兵運輸艦駛入礁湖,準備在布塔里塔里島的北側,即礁湖的內側登入。美軍在礁湖水域完成了換乘,在艦炮和艦載機火力支援下,先後向海灘衝去。當登入部隊接近海灘時,遭到日軍輕武器的密集射擊,美軍很快壓制住了日軍的火力,10時45分,第一波順利搶灘上陸,但第二、第三波都因為登入工具無法通過遍布珊瑚的淺水區,所運載的部隊只好在距離海灘270米處下船,在齊腰的海水中涉水上岸。登入雖遭到了日軍的抵抗,但美軍傷亡並不大。
美軍本來預計一旦西海岸佯攻開始,日軍必會調動主力前去迎擊,這樣就可與隨後在北海岸登入的主攻部隊,形成夾擊之勢,消滅離開防禦工事的日軍主力。不料日軍不為所動,基本沒有出擊,致使美軍的如意算盤落空。但美軍在兩個方向的登入均告成功,可以迅速向縱深推進,儘快占領全島。但參戰的陸軍部隊習慣於炮火掩護下推進,一遇到日軍阻擊,有時甚至只是幾個日軍的狙擊手,就停止不前,等待炮火將阻擊的日軍消滅後再前進。日軍在島上建有大量的機槍火力點和永備發射點,美軍的推進遭到了頑強的抵抗,由於艦炮火力的精度不高,無法有效摧毀日軍的地下掩體,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坦克。但坦克手卻不願接受步兵指揮官的指揮,步兵165團的團長只好親自前去和坦克兵商量,卻被日軍的狙擊手打死,這是美軍在地面戰鬥中陣亡的最高軍銜的軍官,由於地面部隊失去了指揮,更是難以前進。夜晚,島上的美軍不斷遭受日軍的滲透襲擾,驚恐不安,徹夜不得安寧。
11月21日,美軍的戰鬥依然沒有起色,空中支援由於敵我雙方戰線混雜,難以有效實施,有一次艦載機投下的炸彈就落在美軍頭上,造成了3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樣美軍的推進就更為緩慢,第5兩棲軍軍長史霍蘭?史密斯少將來到27師師部,親自督戰,也無濟於事。11月22日,美軍步步進逼,所占領的地區逐漸擴大。入夜後,日軍發動了最後的大規模自殺衝鋒,他們先點燃爆竹,以吸引美軍注意,再驅趕當地的土著人在前充當“擋箭牌”,沖向美軍的戰線,在混戰中,日軍死50餘人,美軍死3人,傷25人,終於粉碎了日軍的反擊。這是日軍最後一次有組織的反擊。
11月23日13時,27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宣布占領馬金島。在馬金島登入戰中,美軍地面部隊陣亡64人,傷152人,在沒有遇到日軍激烈抵抗的情況下,依然打了三天,加上海軍11月24日凌晨在馬金島海域“科利斯姆灣”號護航航母被日軍“伊—175”號潛艇擊沉,包括航空火力支援大隊大隊長馬林尼克斯海軍少將在內約650名艦員陣亡,以及“密西比比”號戰列艦炮塔爆炸所導致的傷亡,美軍的傷亡總數高達死757人,傷171人,超過了日軍。日軍在馬金島守軍陣亡585人,被俘105人,被俘人員中有104人朝鮮籍的工程兵,只有1人是戰鬥部隊。
美軍的拙劣表現主要是指揮不力,戰術失當,整個作戰拖泥帶水。參戰的第27師長期擔任守備,這是首次參加實戰,該師在炮火掩護下逐步推進,一旦遭遇阻擊就停止不前,直到炮火將阻擊之敵壓制,因此美軍雖具有絕對優勢,卻沒有一舉將日軍消滅,反而足足花了三天才將日軍防守薄弱的馬金島占領。
血戰塔拉瓦
塔拉瓦位於在馬金島以南約185公里,是一個三角形的珊瑚環礁,中間是礁湖,東、南兩邊分別約長33公里和22公里,西邊是一連串的珊瑚島礁,西邊則是連綿不斷的暗礁,中間有通往礁湖的深水水道,在南面最西邊的島礁——比托島(也有翻譯成“貝蒂歐”島),該島一條長4500米的長堤一直通往礁湖,全島長3700米,寬從450米到540米不等,面積約1.18平方公里,是日軍在塔拉瓦島最重要的防禦核心島嶼,在島中部築有機場,機場跑道長1400米,寬60米,是日軍在在該群島唯一的轟炸機機場。日軍在比托島經過十五個月的努力修築完備的防禦體系,守軍是柴崎少將親自指揮的4000餘人,而且大多是日本海軍陸戰隊中的精銳之師。美軍在塔拉瓦島登入的是海軍陸戰隊第2師,該師曾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經受過戰火考驗。瓜島戰役結束後,轉到紐西蘭休整長達七個月。
11月19日15時,登入編隊到達塔拉瓦島東南海域,登入編隊司令希爾少將召集隨軍記者舉行記者招待會,聲稱將要把塔拉瓦島從地圖上一舉抹掉,言下之意登入部隊遭遇的抵抗將會很微弱,登入將會十分輕鬆,一旁的陸戰2師師長史密斯少將隨即插嘴補充:“請記住,當海軍陸戰隊隊員與敵人短兵相接時,唯一的盔甲是身上的卡嘰布軍裝!”日落前,登入編隊所有軍艦在塔拉瓦島東南海域集合完畢,一起向登入地域進發。
11月20日凌晨4時,各登入運輸艦開始放下小型登入工具。5時零5分,“馬里蘭”號戰列艦彈射艦載校射飛機,彈射起飛的火光被日軍發現,日軍海岸炮隨即開始射擊,希爾立即下令還擊,猛烈的炮火將比托島幾乎全部籠罩,但日軍的海岸炮還在不斷射擊,而且越來越準,希爾只得指揮軍艦轉移陣位。5時45分,不知什麼原因艦載機並沒有按計畫準時飛來,由於指揮登入的旗艦“馬里蘭”號戰列艦通信設備在進行了兩次主炮齊射後由於產生的震動失靈了。6時15分,從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終於來到了,由於美軍進行艦炮射擊時使用的都是爆破彈,此時比托島上已經濃煙滾滾,飛行員根本看不清地面目標,因此艦載機的對地攻擊只進行了短短七分鐘就匆匆結束。艦炮火力準備繼續進行,在兩個多小時的艦炮準備中,美軍共發射了3000多發炮彈,小小的比托島幾乎每平方米都承受了一噸的炮彈,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下島上似乎不可能再有生物存活,但美軍大大高估了炮火準備的效果,日軍大多數工事特別是火炮掩體都深埋在地下,炮彈只有使用延時引信才能摧毀。美軍缺乏對岸上點狀目標射擊的經驗,速度太快,以致炮彈爆炸的煙霧遮掩了目標,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如此大規模火力準備的唯一成效就是將日軍其指揮部與各部隊之間的通信線路全部炸斷。
陸戰2師於7時零7分完成換乘,先到達距出發線6400米的集合區,整頓隊形後再以六分鐘的間隔向5500米外代號“紅一”、“紅二”和“紅三”的三個灘頭衝擊,3個營登入部隊總指揮是陸戰2團團長肖普上校。
由於負責標示航道掃雷艦在作業時因與日軍海岸炮進行炮戰,所以標定出的航道偏西,加大了兩棲車到達集合區的距離。而兩棲車的駕駛員都是新手,訓練還不充分,航行速度比預定計畫要慢,直到8時25分,兩棲車才到達出發線,比計畫整整晚了四十分鐘,預定登入時間從8時30分推遲到8時45分,後又再推遲到9時。因此美軍艦炮曾於8時35分開始向縱深延伸射擊,後又重新轟擊海灘,8時55分才再次向縱深延伸射擊,而此時,海軍的一架觀察聯絡飛機發現兩棲車無法在9時突擊搶灘,便向旗艦“馬里蘭”號戰列艦報告,可是“馬里蘭”號的通信設備已經失靈,致使一切仍在按照9時登入的計畫實施,9時艦載機飛臨灘頭,實施航空火力掩護,但由於地面上煙霧瀰漫,飛行員無法看清目標,對地攻擊效果極差,當美軍飛機結束攻擊時,艦炮火力已向縱深延伸,灘頭上出現了長達23分鐘的火力間歇!這段時間已足以讓日軍從隱蔽部進入防禦工事了。
兩棲車在接近灘頭時遭到了日軍火力的迎頭痛擊!大多數兩棲車中彈,失去機動能力,只有少數得以上岸,海灘上到處是燃燒的兩棲車和死傷的士兵。好不容易衝上岸的陸戰隊員都被日軍火力壓制在海灘上大堤下,無法前進。第四、第五波是載有登入兵、坦克和火炮的機械化登入艇和車輛人員登入艇,由於吃水比兩棲車深,當時又正值退潮,無法越過珊瑚礁,海灘上急需支援,便將所運載的M4“謝爾曼”式坦克放下水進行涉渡,結果有的坦克發動機進水而失靈,只有7輛駛上海灘,其中3輛因灘頭上到處是傷員而無法行動;有3輛被日軍炮火和地雷擊毀,還有1輛則陷在彈坑裡動彈不得。登入士兵由前三個登入波的兩棲車返回來接運到淺水區,再要迎著日軍的槍林彈雨通過700米齊胸深的淺水區,由於前三個波次的兩棲車所剩不多,所以大部分人還滯留在珊瑚礁上。運載火炮的登入艇無法卸載,只得後撤,等待漲潮。
陸戰2團團長肖普上校原是陸戰2師的作戰科長,剛在一星期前接替在演習中受傷的原2團團長,由於他參與制定了塔拉瓦島的登入計畫,因此他對該島的地形、防禦等情況都非常熟悉,這對於陸戰2團是不幸中的萬幸。10時30分,他終於找到了一部能用的電台,立即命令團預備隊第1營從紅一灘上岸。但直到中午過後,才與陸戰2師師長史密斯取得聯繫。此時,登入的美軍只占領了縱深數米的灘頭,而傷亡已經超過20%。希爾早已通過觀察飛機知道海灘上情況不妙,接到肖普的報告一面命令艦炮繼續猛烈射擊為海灘上的部隊提供炮火掩護,一面投入師預備隊,同時向第5兩棲部隊司令特納報告,請求調總預備隊來增援。
此時,塔拉瓦之戰幾乎已經到了失敗的邊緣——滿載後續部隊和重武器的登入艇大部分被阻在珊瑚礁上,其餘的只好在珊瑚礁外水域等待漲潮;海灘上的部隊被日軍的火力壓得無法前進,所剩無幾的兩棲車來回奔波,運上補給撤下傷員。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陸戰2師充分發揚了海軍陸戰隊所特有的戰鬥作風,下級軍官、軍士和士兵主動組織起來,拚死衝鋒。紅三灘頭,霍金斯中尉率領34名戰士,用炸藥包、刺刀、鐵鍬,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了300米,占領了灘頭東側一段長堤,取得了能展開炮兵的一塊地方,炮兵立即將75毫米榴彈炮拆開,再把一塊塊部件運上灘頭,組裝起來,然後為部隊提供炮火支援。霍金斯中尉在戰鬥中犧牲,為表彰他的英勇,美軍將比托島的機場命名為霍金斯機場。肖普團長深知連線紅二灘和紅三灘之間棧橋的重要性,接連組織了五次攻擊,最終在32架艦載機的支援下,才奪取了棧橋。海空軍竭盡全力為登入部隊提供支援,4艘驅逐艦始終停在礁湖裡,隨時根據召喚進行支援,航空母艦艦載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至日落前先後進行了32次攻擊。至日落時分,美軍有5000人上岸,傷亡也超過了1500人。在海灘的西部占領了正面140米,縱深450米的登入場,東部則控制了正面600米,縱深270米的灘頭。夜間日軍只有一些小規模的襲擾,均被美軍輕易擊退。美軍的猛烈炮火轟擊將其通信系統徹底破壞了,日軍無法恢復通信,因而柴崎無法組織起大規模反擊。11月21日,經過一夜補充的美軍全力向前推進,擴大登入場。午後,潮汐高潮終於到來了,重武器和坦克在紅一灘和紅三灘上岸,總預備隊的陸戰6團的兩個營則在比托島西側新開闢的登入點代號為“綠灘”的海灘登入,隨即消滅了日軍對美軍軍艦威脅最大的203毫米海岸炮,巡洋艦、驅逐艦駛入礁湖,在岸上火力控制組的指揮下,以越來越準確和猛烈的炮火掩護地面部隊推進。陸戰6團的另一個營則占領了比托島以東的拜里倉島礁,設立了105毫米火炮陣地,支援比托島上的戰鬥。美軍開始占據上風。但日軍仍在負隅頑抗,陸戰2師士兵們自行組成戰鬥小組,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包,一個一個解決日軍的火力點,至日落前,已有部隊推進到比托島的南岸。日軍在美軍猛烈火力下死傷慘重,柴崎率指揮部成員向附近坑道轉移時被美軍炮火擊斃。傍晚,陸戰2師參謀長埃德森上校上島,統一指揮島上所有部隊的戰鬥,日軍由於指揮官柴崎少將陣亡,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因而當晚沒有發動大規模的夜間反擊。
11月22日,美軍以灘頭為基點,對殘餘日軍實施夾擊,並向中部的機場發動突擊。塔拉瓦島的勝負已成定局,但日軍的抵抗仍在繼續。黃昏,陸戰2師師長史密斯少將上島,在灘頭開設了師指揮所。
11月23日凌晨,被壓縮在島東部狹長地帶的日軍殘部,連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自殺性衝鋒,儘管對戰局已毫無作用,卻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心理恐慌,5時許,日軍的反擊終告平息。中午過後,美軍突破了日軍的最後陣地,全殲了守軍。陸戰2師師長史密斯於13時12分宣布,全部占領比托島。
此役,日軍4000餘守備部隊,除146人被俘外,其餘全部戰死,被俘的人員中129人是朝鮮籍的工程兵。美軍失蹤陣亡1013人,傷2072人,其中海軍陸戰隊死984人,傷2001人。
美軍攻占比托島後,於11月24日占領了比托島東面的埃塔島。29日占領阿布里基島,消滅島上160名日軍。至此,美軍控制了塔拉瓦全部。
11月24日,第5兩棲軍軍長霍蘭·史密斯少將登上比托島,面對剛剛經受過殘酷戰火洗禮的景象,這位久經戰陣的將軍大為震驚,他說:“我想像不出他們是如何攻占這個島嶼的,這是我見到過的防禦最完備的島嶼!”。隨後他命人在兩棵被炮火削禿的椰樹上升起了英國的米字旗和美國的星條旗,因為吉爾伯特島戰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11月27日,尼米茲親臨塔拉瓦視察,並為有功的將士授勳。當時大量的死屍還來不及掩埋,空氣中瀰漫著屍體的惡臭,尼米茲感慨地說:“我從未見到過如此猙獰的戰場!”他發現有很多日軍的工事還沒被猛烈炮火所摧毀,便命令太平洋艦隊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前來研究分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11月30日,特納向尼米茲提交了題為《塔拉瓦的教訓》的報告,陳述了一系列經驗:對於堅固設防的島嶼,光憑几小時的海空火力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有條件的話,應先奪取附近小島,配置地面火炮,進行炮火支援;對於有珊瑚障礙的島嶼,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兩棲車或吃水較淺的登入艇;在登入部隊搶灘上陸的時候,海軍必須實施抵近射擊,以進行有效地火力掩護;為保障作戰指揮的順利實施,必須要建造專用的登入指揮艦等。不久根據尼米茲的指示,美軍在夏威夷的卡胡拉瓦島,完全按照比托島的情況,修建了完備的防禦工事,然後組織軍艦進行射擊,終於發現要摧毀這樣堅固的工事,只有慢速精確射擊,並發射大口徑延時引信炮彈才能奏效。由於美軍在塔拉瓦的巨大傷亡,塔拉瓦之戰美軍所獲取的經驗,對於以後的登入戰,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正如尼米茲所說,即使不在塔拉瓦取得上述經驗,也不免要用同樣的甚至更大的代價,在其他地方去獲取。因此,塔拉瓦島戰鬥被美國海軍戰史學家莫里遜少將形象地譽為“勝利的搖籃”。
攻占阿貝馬馬島
美軍計畫在吉爾伯特島登入的第三個環礁是阿貝馬馬島,該島位於塔拉瓦東南約140公里,1942年被日軍占領。日軍原計畫在該島修建機場,後因索羅門群島戰事緊張而暫停,戰役開始時只設有觀通站,守備部隊僅25人。美軍計畫先以“舡魚”號潛艇搭載海軍陸戰隊一個分隊,對該島實施偵察,等占領馬金島和塔拉瓦島之後,再組織兵力進行登入。11月18日,“舡魚”號潛艇到達塔拉瓦島海域,報告該地區天氣、海浪以及近日美軍火力準備的效果和日軍的動態。11月20日午夜,到達阿貝馬馬島以南肯納島海域,“舡魚”號潛艇放下六艘馬達驅動的橡皮艇,運送68名陸戰隊員和10名工兵,攜帶輕武器和15天的補給品上島偵察。11月21日,陸戰隊員從肯納島西部登入,展開偵察搜尋。11月22日,上島美軍發現日軍兵力薄弱,立即在潛艇的炮火支援下,發起攻擊,日軍拚死抵抗,雙方相持不下,美軍經四天的戰鬥,於25日全殲守敵,美軍僅陣亡1人。11月26日,美軍陸戰2師6團第3營被送上阿貝馬馬島,開始擔負守備任務。11月27日,工程兵部隊上島,隨即修建碼頭和機場,以便儘快為下一步進攻馬紹爾群島建立航空兵前進基地。至此,吉爾伯特島戰役的預定目標全部實現。
日軍一直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南太平洋,當美軍開始進攻吉爾伯特島時,日軍毫無準備,只得臨時拼湊兵力進行增援,聯合艦隊先後組織了三支艦艇編隊支援,運送彈藥補給;運載支援部隊。就在調動積極備戰時,傳來馬金島失守的訊息,眼看增援無望,只得取消行動。當吉爾伯特島戰役打響時,日軍部署在馬紹爾群島的飛機已有相當部分被調去拉包爾,僅存飛機40餘架。
11月25日,日軍從羅伊島出動13架岸基攻擊機,於下午出擊,天黑後進行攻擊,沒有取得任何戰果,11月26日14時,日軍從馬洛埃拉普起飛16架攻擊機,於18時許對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第2大隊進行了攻擊,依然沒有取得戰果。11月28日,日軍又從馬洛埃拉普起飛10架攻擊機,攻擊了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第4大隊,還是毫無所獲。
除了航空兵外,日軍還出動9艘潛艇進行了反擊。11月24日凌晨,在馬金島西南海域,5時13分,日軍“伊—175”號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5時35分,“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因彈藥艙爆炸並引燃大火,艦體折斷而沉沒,包括馬林尼克斯少將在內650人喪生。這也是日軍潛艇所取得的唯一的戰果。日軍將潛艇集中於美軍艦艇頻繁活動的海域,在水面艦隻和飛機嚴密警戒的海域,加上多次變更部署,導致潛艇在運動中接連暴露,此後,日軍潛艇未取得戰果,反而有6艘潛艇被擊沉,另3艘也帶傷返航。
戰役總結
整個戰役中美軍總計陣亡失蹤1771人,負傷2243人。吉爾伯特群島日軍守備部隊6400人,除251人被俘外,全部被殲。美軍在戰役指揮上,計畫周詳,部署得當。做好了迎擊日本聯合艦隊出動的充分準備,力求速戰速決。保證了戰略反攻的首戰勝利。
在具體戰術上,美軍還存在不少缺陷。如在塔拉瓦的比托島上,由於火力準備不夠充分,未能有效摧毀日軍的堅固防禦工事,導致了登入部隊在突擊上陸時遭受了巨大的傷亡;在馬金島作戰的陸軍第27師,由於平時訓練基本戰術與登入作戰的要求相去甚遠,在具有絕對優勢情況下,仍花費了三天時間才解決戰鬥,致使在海上擔任支援的海軍艦艇在危險海域停留過長而遭到了不必要的損失。
儘管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索羅門群島得到了很多實戰經驗,但像塔拉瓦這樣複雜的水文條件和堅固設防的島嶼,美軍在裝備和訓練等諸方面都存在極大缺陷。裝備上,沒有登入戰專用的指揮艦,只能用舊戰列艦湊數,由於艦炮射擊時所產生的震動和氣壓影響,通信設備極易失靈,直接影響了作戰指揮。登入作戰時能克服珊瑚障礙,將人員物資送上岸的履帶兩棲車,數量少,裝甲薄火力弱,履帶易遭損壞;登入部隊配備的單兵攜帶型電台,一旦進水就無法正常使用,無法在登入艇突擊搶灘時提供不間斷的隨伴火力支援。海軍沒有進行過艦炮摧毀點狀目標精確射擊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只進行過攻擊軍艦訓練,缺乏對地攻擊訓練;地面作戰部隊中的陸戰2師主要進行的是叢林戰訓練,沒有進行過島嶼兩棲登入訓練;陸軍的步兵27師更是著重於陸軍的常規訓練,沒有與海軍陸戰隊的戰術相融合。而且參戰部隊集結地區,沒有舉行過全程協同演練,無論地面部隊中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還是陸、海、空軍三軍的協同都不夠默契。上述這些缺陷,就埋下了美軍在塔拉瓦傷亡慘重的隱患。
日軍對美軍的戰略進攻方向完全判斷錯誤,當美軍對吉爾伯特群島的作戰開始後,既缺乏必要反擊準備,又因為航母已返回本土而無法掩護水面艦艇出戰,只能依靠航空兵和潛艇組織反擊。而航空兵集結在馬紹爾群島的力量又太單薄,戰役打響後雖然曾調集了一些飛機進行增援,但為時已晚,加上美軍對馬紹爾群島機場有效的壓制,日軍航空兵的反擊僅取得了擊傷“獨立”號航母的戰果。潛艇部隊在美軍軍艦密集的海域頻繁變更部署,結果出動的9艘潛艇沉6傷3,而取得的成果僅僅是擊沉了一艘護航航母,對於整個戰局毫無作用。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美軍以巨大的代價,取得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有益於以後的兩棲登入戰中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
參考文獻
(1)《國際經典戰役》
(2)《太平洋戰爭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