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漢字釋義]

獺[漢字釋義]
獺[漢字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獺是人們久聞其名的水陸“兩棲動物”,它的大小同哈巴狗差不多,形狀有點像老鼠,故有水漪之稱。國內僅分布於雲南、貴州和廣東珠江口附近的局部地區,範圍狹、數量稀少。國外分布包括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水獺生活於江河和海岸帶僻靜的水域。主要食物為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小魚。水獺每年1胎,每胎1-4仔,大多為2仔。妊娠期約63天。幼仔3年達到性成熟(盛和林等,1994)。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鄭碼:QMRL,U:736D,GBK:CCA1,五筆:QTGM,

筆畫數:16,部首:犭,筆順編號:3531251234352534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ǎㄊㄚˇ

1. 〔水~〕哺乳動物,腳短,趾間有蹼,體長七十餘厘米。晝伏夜出,善游水,食魚、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貴的襲皮。

2. 〔旱~〕哺乳動物,前肢發達善掘土,毛皮可製衣帽。是鼠疫的傳播者。亦稱“土撥鼠”。

3. 〔海~〕哺乳動物,體圓而長,毛皮很珍貴。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稱“海龍”。

方言集匯

◎ 粵語:caat3

◎ 潮州話:tuah4

漢英互譯

otte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獺tǎ

〈名〉

(1) 幾種水棲的食魚鼬科動物的任一種,主要屬於幾乎全世界都有分布的水獺屬 [otter]

獺,如小狗,水居食魚。從犬,賴聲。——《說文》

獺祭魚。——《呂氏春秋·孟春》

故為淵毆魚者,獺也。——《孟子》

(2) 又如:獺皮;海獺;獺祭

常用詞組

獺祭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字部】獺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達切,音闥。《說文》如小狗,水居,食魚。《玉篇》獺如貓。《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孟子》為淵毆魚者,獺也。《埤雅》獺獸,西方白虎之屬,似狐而小,靑黑色,膚如伏翼,取鯉於水裔,四方陳之,進而弗食,世謂之祭魚。舊說,蟾肪合玉,獺膽分巵。

又曰:熊食鹽而死,獺飮酒而斃。淮南子曰:獺穴知水之高下,猨鳴而獺之,故束晳發蒙記曰:猨以獺為婦。

又《正字通》山獺出廣之宜州嵠峒,性淫。山中有此,牝獸皆去。范成大虞衡志曰:山獺,土人呼為插翹,聞山中婦人氣,必躍來相抱。無偶,則抱木枯死。

又海獺,生海中,似獺而大毛,著水不濡。李時珍曰:今人取其皮為風領,亞於貂。

又蘇頌云:諸畜肝葉皆有定數,獨獺肝一月一葉。十二月十二葉。其閒又有退葉,用之須見形,乃可驗,不爾,多偽也。

又《廣韻》他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轄切,音呾。義同。 《集韻》或作㺚。

說文解字

【卷十】【犬部】獺

如小狗也。水居食魚。從犬賴聲。他達切

說文解字注

(獺)水狗也。小徐作小狗。大徐作如小狗。今依廣韻訂。食魚。大徐上有水居二字。乃上文作如小狗、因妄增。從犬。賴聲他切。十五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r̥ʰaːd
hr'aːd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他達入聲一等開口入十二曷tʰɑttʰɑttʰɑttʰɑttʰɑttʰɑttʰattathatthat水狗
他鎋黠開入聲二等開口入十四黠ȶʰătȶʰatȶʰatȶʰɐtʈʰɣatʈʰɯatʈʰaɨtchathrattheat獸名他鎋切又他達切一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thatʼa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家麻開家麻入聲作上聲開口呼tʰa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他達四轄入聲
逖轄四轄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穿第二十五翻反泛發陰入水狗食魚之物

細數日本傳說中的妖怪

拼音是ta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