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
筆墨紙硯
發 音bǐ mò zhǐ yàn
釋 義古稱文房四寶。
出 處梅堯臣《再和潘歙州紙硯》詩:“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
示 例天子被逼不過,只得命取絕筆。奶子隨即取捧過~。(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一回)
宣筆
毛筆的歷史更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對毛筆的叫法不一,楚國稱毛筆謂“聿“(吁),燕國稱筆謂“弗”,秦朝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毛筆才有了統一的名稱。宣筆可以說是毛筆的起源。因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說。
關於宣筆的由來,自古就有蒙恬造筆說法。唐代韓愈所著《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23年,秦將蒙恬率軍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區(即宣城境內),具體方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區和涇縣一帶;另一說中山在今江蘇省溧水縣境內。據《元和郡縣誌》二十八卷記載,中山在宣州溧水縣東南十五里處,因唐宋時期宣州府地域廣泛,溧水縣屬宣州管轄。
蒙恬發現中山兔肥毛長,質地最佳,於是以竹管為筆桿,兔毛(又稱紫毫)為筆頭製作毛筆,世人稱“蒙恬筆”,為宣筆的鼻祖。
關於蒙恬造筆之說,史界有爭議。據考證,秦之前已有毛筆。如195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戰國墓就出土了楚國毛筆,該筆長462.5px,直徑10px,筆鋒長62.5px;筆桿系竹製,筆頭為兔箭毛,與蒙恬筆的區別為該筆用傳統的夾纏法固定筆頭,即將筆頭夾在劃為四片的竹桿頭上,以麻絲夾纏,並塗上漆汁。從這裡可以看出,蒙恬並不是毛筆的發明者,而是對毛筆的製作進行了歷史性改良。即將筆桿一端鏤空做成筆腔,再將筆頭置入腔內,這樣制出來的毛筆與夾纏法制出來的毛筆相比有三大優點;一是筆頭整體固定在筆腔內,可以長期保持渾圓狀態,利於書寫;二是筆頭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穩定感。所以毛筆至今一直延續蒙恬創製的筆腔式樣不變。
古代毛筆與現代毛筆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古代毛筆為了便於人們別在頭髮或冠巾上隨身攜帶而將筆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筆”之說。
自秦到唐宋制筆主要集中在宣城,並與宣紙一起長期被列為“貢品”。宣筆的製作一向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據考證,製作上乘的宣筆所用之兔毛應為秋天所捕獲的長年在山澗野外專吃野竹之葉,專飲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選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彈性極強的雙箭毛。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這樣的兔毛所製成的毛筆才能達到尖、齊、圓、銳的要求,也才能被書畫大家視之為“掌上明珠”,稱之為“珍寶”。
所謂尖、齊、圓、鍵是這樣的含義;
尖:筆鋒要尖如錐狀,功用為利於書寫鉤、捺等筆畫;
齊:筆毛鋪開後,鋒毛平齊,功用為利於吐墨均勻;
圓:筆根為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之毛均勻,功用為書寫時流利而不開叉。
鍵: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筆力。
兔毛(紫毫)之珍貴,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紫毫筆》詩為證: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州之人採為筆,千萬毫中揀一毫,每年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
兔毛(紫毫)之珍貴更有唐律為證。唐律中把“宣筆”列為“貢品”,並作出“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三兩”之明確數量規定。用兩為計量單位,且只有六兩和三兩在唐律所列出的“貢品”中可能是僅此一項。
歷代文人雅士盛讚宣筆。以詩詞歌賦來表達自己對宣筆嚮往,或表達使用宣筆的感受,或表達從朋友處獲得宣筆的激動心情。
以大書法家黃山谷《謝送宣城筆》詩為例,詩人寫道:
“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從該詩的三四兩句可看出當時宣筆的代表作——諸葛筆只能從朋友處獲得饋贈,即使花上千金,在市面上也買不到,用如今的話說,諸葛筆是特供品。
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盛讚宣筆,隨書“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八個大字贈與涇縣宣筆廠,並親自監製蓮蓬斗筆。
自秦到唐宋,宣城制筆名家輩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諸葛氏。史料記載其家族大多操持此業,所制之筆均為東晉和唐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等購用的寶品,此二人均向諸葛氏寫過“求筆帖”求筆,或贈友或自用。古人讚譽這種諸葛筆為“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宣筆歷史上也與許多名人有故事。僅舉兩個成語故事,其中的主人公與宣城有密切關係。一則為“夢筆生花”。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白才華橫逸,一輩子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為什麼呢?據說李白小時侯,曾夢見所用的筆頭生花,醒後便文思敏銳,以斗酒詩白篇之豪氣聞名天下,人稱“詩仙”。酒喝多了,朦朦朧朧中都能作詩。
另一則為“江郎才盡”。《夢求注》記載,南北朝有一個人名叫江淹,其年少時曾夢見一人送給他一枝五色筆,其人自稱郭璞。江淹從此以文章聞名天下,但此事不見史傳。雖送筆無記載,但還筆卻有記載。據《南史·江淹傳》記載:江淹曾夜宿冶亭,夢一老人,自稱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支筆在你手中,已用了多年,現該還給我了。江淹便從懷中取出五色筆還給老人。從此,江淹便才思衰竭,再無美文佳句傳世。“江郎才盡”就成為人們才情文思衰退的代稱。
到了元代,宣筆因統治者的輕視,再加上當時宣城一帶戰事頻繁,筆工紛紛南流避難,宣筆隨即被湖筆取代,這種局面直至改革開放後才得以改變。
湖筆
湖筆的產地在浙江吳興縣善璉鎮。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繡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穎是指筆鋒尖端一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一帶的山羊,每隻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一支湖筆,筆頭上的每一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黑子”的深淺,體現鋒穎的長短。湖筆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製而成。善璉湖筆的成名,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有密切關係。號稱“日書萬字”的湖州人趙孟頫,他對當地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載:他曾要人制筆,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之精細和繁複。湖筆具備尖、齊、圓、健的特點,稱為湖筆的“四德”,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筆:亦稱湖穎,是“文房四寶”之一,被譽為“筆中之冠”。中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 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後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采兔羊之毫,“納穎於管”,製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改制湖筆成功後,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2000多年的歷史,漢、晉、隋、唐、宋、元時期及當代筆工各領風騷,湖筆已深深融入了這塊土地。因此善璉建有蒙恬廟供之。 蒙恬去世後,善璉筆工不忘筆祖恩惠,捐銀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稱蒙溪。每當蒙恬和筆娘娘生日(相傳為農曆3月16日和9月16日)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千百年來,在善璉集會膜拜筆祖,企盼筆業興旺,這類民俗活動一直沿續著。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製成的,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記載:他曾要人替他制筆,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現發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近三百個品種。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
徽墨
徽墨產於徽州地區的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徽墨以松為基本原料,滲入20多種其他原料,精製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及防腐防蛀等特點,宜書宜畫。高檔徽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徽墨的生產始於南唐。創製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葉至唐未,由於藩鎮之亂,連年征戰,大量的人口和經濟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縣)南遷,為黃山白岳之奇和練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於創製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南唐後主李煜,雅愛書法繪事,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井賜給“國姓”的獎勵。於是,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宋宣和年間,就出現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局面。
宋時,隨著制里亞的繁榮,形成了“徽人家傳戶習”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況。黟縣的張遇、黃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吳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制墨業的著名人物。張遇是油煙墨的創始人,以制“供御墨”聞名於世,其“龍香劑”為歷代收藏家追來的瑰寶;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燒之,得煙極黑,名為漆煙,人稱其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於“滓不留硯”,曾得宋孝宗犒賞緡線二萬的獎勵。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譽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點,被稱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後,蘇東坡寫下“一如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詩句悼念他。
宣紙
宣紙因產於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宣紙生產主要集中在涇縣。宣紙因質地細薄、棉韌、潔白、緊密而著稱於世。 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為最大特色,有“千年壽紙”之稱。紅星牌宣紙獲全國著名品牌。
宣紙宣筆產於涇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史籍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唐。唐乾符年間,書畫評論家張彥遠著《歷代名畫淚》中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造紙術已頗發達,並開始把宣紙用於書畫了,但製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臘之”,方可“摹寫”。
另據《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宣城郡一地獻紙尤為精美。到南唐時,後主李煜監製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落光潤,冠於一時”,可謂是宣紙中之精品。宋代大畫家李伯時,曾用澄心堂紙畫了一幅《五馬圖》,流芳百世。
歙硯
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因取石於古歙州(今歙縣)的龍尾山,故稱“歙硯”。歙硯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歙硯石質堅韌,具有下墨快、不損筆鋒、墨水不涸、洗之易淨等特點,其中“堅潤”二字型現了歙硯的特色。歙硯的品種繁多,其中以羅紋、眉子為上品。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餘年了。
由於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愛,故在歙州設定了硯務,並把硯工高手李少微招為硯務官;專理制硯事宜。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墨、龍尾棗心硯為天下之冠,使歙硯聲名益振。五代末,江南戰亂,硯坑淹沒,制硯業日趨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間,校理錢芝到歙縣任職,遣人找到了被淹沒的硯坑,便採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復出,制硯業重又興起。以後嘉祐年間,再次征民工開掘。於是,歙硯生產又一次呈現繁榮景象,精品不斷問世,並湧現出以周全為代表的一批雕硯高手。在此期間,一些論述領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說》、《歙石辨》也相繼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解放後出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了無繁縟之飾,看後令人爽心悅目。
歙石的地質年代後屬震旦紀,距今十億年,是一種泥質粘板岩,廣東端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距今四億年,是一種泥質變質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點五度。由於歙石堅潤,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瑩”的優點,為端石所不及。歷史上,讚美歙硯的詩文甚多。如北宋書法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都對歙硯作過極高的評價。蘇軾有首詩云:“羅細無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同見詩人對歙硯迷戀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學士的書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硯後喜吟道:“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硯比擬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這足以說明一方精品聯現是何其珍貴而難得的了。
筆
拼音:bǐ
繁體字:筆
部首:竹,部外筆畫:6,總筆畫:10 ; 繁體部首:竹,部外筆畫:4,總筆畫:10。
五筆86:TTFN 五筆98:TEB 倉頡:HHQU
筆順編號:3143143115 四角號碼:887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B14
基本字義
● 筆
(筆) bǐㄅㄧˇ
◎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鋼~。鉛~。~架。~膽。
◎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畫。~順。~形。~道。
◎ 用筆寫,寫作的:~者。代~。~耕。~談。~誤。~譯。~戰。~名。
◎ 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體。~法。~力。文~。工~。曲~。伏~。
◎ 像筆一樣直:~直。~挺。~陡。
◎ 量詞,指錢款:一~錢。
◎ 指散文:“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於~”。隨~。
漢英互譯
◎ 筆:pen stock write
English
◎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詳細字義
◎ 筆
筆 bǐ
〈名〉(1) (會意。從竹,從聿。“聿”( yù),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為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禮記·曲禮》
不能竟書而擱筆。——清·林覺民《與妻書》
鋼筆;原子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筆聖(超絕凡常的書法家);筆精(指文章精妙)
筆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筆腳(字跡;筆跡)
曲筆,伏筆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圖畫》
詞性變化
◎ 筆
筆 bǐ
〈動〉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筆吏(專門抄寫文字的小吏)
◎ 筆 bǐ
〈量〉用於款項、書畫的量,如:一筆款;三筆賬;寫得一筆好字
常用詞組
◎筆觸bǐchù
[touch;brushwork;style of writing(drawing,etc.)] 書畫、文章等的筆法;格調
筆觸粗獷
深沉的筆觸
◎筆答bǐdá
[answer by writing;written reply] 書面回答問題
◎筆底生花bǐdǐ-shēnghuā
[flowery expression]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
◎筆底下bǐdǐxia
[ability to write] 指文章的寫作
他筆底下來得很快嘛!(就是說他寫文章來得快)
◎筆調bǐdiào
[tone;style] 文章的風格、情調
諷刺的筆調
通俗的筆調
◎筆端bǐduā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筆法bǐfǎ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筆法
◎筆鋒bǐfēng
◎筆桿子bǐgǎnzi
手握的部分
你手下那幾根筆桿子都是飯桶
◎筆耕bǐgēng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舊指依靠抄寫或寫文章等手段謀生;泛指勤奮寫作
◎筆供bǐgòng
[written confession] 用文字寫出來的供詞
◎筆畫,筆劃 bǐhuà,bǐhuà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
◎筆跡bǐjì
◎筆記bǐjì
◎ 筆記 bǐjì [take down] 用筆記錄
◎筆架bǐjià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擱筆或插筆的架兒
◎筆尖,筆尖兒 bǐjiān,bǐjiānr
[pen point;pen-nib;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筆的寫字的尖端部分
◎筆力bǐlì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寫字、畫畫、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氣勢
筆力雄健
◎筆錄bǐlù [put down] 用筆記錄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筆錄 bǐlù [note;record] 記錄下來的文字
◎筆路bǐlù
◎筆帽[兒] bǐmào[r] [the cap of a pen,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套著筆頭兒保護筆的套兒
◎筆名bǐmíng [pseudonym;pen name] 作者發表作品時用的別名
◎筆墨bǐmò
我們的心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筆墨酣暢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筆墨官司bǐmòguānsi [battle of words;controversy in writing;written polemics] 指用文字進行的論戰
◎筆舌bǐshé [position;proposition;views] 宣道立言
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揚雄《法言·問道》
◎筆試bǐshì [written examination] 用書面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考試
◎筆勢bǐshì
◎筆受bǐshòu [write down what is dictated] [古]∶用筆把別人口授的話記錄下來
◎筆順bǐshùn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一般是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外後內
◎ 筆算 bǐsuàn [reckon on paper;written calculation] 用筆寫出算式來計算
◎筆談bǐtán
《夢溪筆談》
◎筆挺bǐtǐng
筆挺的姿勢
筆挺的褲子
◎筆筒bǐtǒng [pencontainer;brush pot]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插筆用的筒
◎筆頭,筆頭兒bǐtóu,bǐtóur
他筆頭兒太慢
筆頭練習
◎筆誤bǐwù [clerical error(mistake)] 因疏忽而寫了錯字,也指因疏忽而寫錯的字
◎筆洗bǐxǐ [article used in cleaning writing brush] 供洗毛筆用的小盂
◎筆下bǐxià
筆下生花
筆下留情
◎ 筆心,筆芯 bǐxīn,bǐxīn
◎筆削bǐxuē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敬稱。請人修改文章
留情筆削,敦悅‘丘、墳’。——《晉書·皇甫謐傳》
◎筆譯bǐyì
[written translation] 筆頭翻譯;用文字翻譯(區別於口譯)
◎筆意bǐyì [intended conception] 書畫、詩文中表現的作者的風格、意趣
筆意幽閒
◎筆友bǐyǒu [pen pal] 通信朋友,通常為未見過面而與之友好地繼續通信的人
◎筆札bǐzhá
◎筆戰bǐzhàn [word battle;written polemics] 指通過文字進行論戰
◎筆者bǐzhě [the author(writer)] 作者。多用於自稱
◎筆直bǐzhí
稜角的
筆直的木材
一條筆直的路
◎ 筆致 bǐzhì [painting and handwriting style] 詩文、書畫等用筆的風格
◎筆資bǐzī [reward for writing or painting] 舊時稱字畫、文章的作者所得的報酬
◎筆走龍蛇bǐzǒu-lóngshé [not only style of writing is free and easy,but also fast] 形容書法風格灑脫,也指書法速度很快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筆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注。
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注】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考】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注】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注】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為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嘵】。又【嚴欣嘵】作〈八/尹〉,見【舉要】。說文解字 【卷三】【聿部】筆
秦謂之筆。從聿從竹。鄙密切〖注〗徐鍇曰:“筆尚便疌,故從聿。”
相關拓展
鋼筆
自19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羽毛筆的基礎上發明了鋼筆之後,鋼筆迅速替代傳統的羽毛筆而成為20世紀主要的書寫工具。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電腦、印表機與網路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鋼筆的書寫功能,而且性能更加優良的原子筆廣泛運用,也擠占了鋼筆的市場占有率。21世紀初的今天,鋼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它是許多人首選的書寫工具,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體現持有人身價的一種象徵。製作工藝越來越精良的名牌鋼筆,已成為高檔的名貴禮品,成為上層社會的一種追求,價格不菲。
鋼筆因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收藏者 , 所以如何選擇一枝好的鋼筆 , 也成了一門學問。
有不少人喜歡收藏鋼筆。因為鋼筆不僅有足夠多的新老品牌與款式供收藏者尋覓選擇,而且價格適宜,全球都擁有龐大的市場,收藏容易,轉手出讓也極為方便。即使是專供收藏的珍稀品牌,很少有偽造的假貨,也沒有很多人專門炒作,因此使得鑑賞家與投資者購買起來較為放心。
筆的分類
什麼是 中性筆 ?
中性筆內裝一種有機溶劑,其黏稠度比油性筆墨低、比水性筆墨稠,當書寫時,墨水經
過筆尖,便會由半固態轉成液態墨水,中性筆墨水最大的優點是每一滴墨水均是使用在筆尖
上,不會揮發、漏水,因而可提供如絲一般的滑順書寫感,墨水流動順暢穩定。
什麼是原子筆?
原子筆可分為油性和中性:油性原子筆墨的特性是墨水黏稠度高、水性強,但油漬較多
;中性原子筆的墨水黏度適中、油漬少、書寫流利,耐水及耐光性均比油性原子筆墨水佳。
什麼是水性筆?
水性筆的主要溶劑是水,常見的水性筆有鋼珠筆、簽字筆、塑膠、毛筆和螢光筆,水性
筆較油性筆無味,筆尖不易乾燥,其筆跡耐光但不耐水,遇到水會渲染開來,不慎摔過就很
容易斷水。
什麼是投影筆?
投影筆基本上是油性筆,適用範圍相當廣泛,可寫在投影片、玻璃或任何物體上,不掉
色、不脫落,有許多學術機構或研究單位喜歡購買投影筆,因它可在燒杯或試管上做記號。
有些廠牌的投影筆可以補充墨水,首次補墨需要半小時,第二次以後便僅須十分鐘,相當方
便。另也有廠商提供水性投影筆,其筆跡沾水後可擦拭,不留痕跡,適用於需在現場做計算
或示範演練的演示文稿場合。
什麼是牛奶筆?
牛奶筆是由日本的PENTEL公司最先開發,其內裝墨水並非真的牛奶,而是中性墨水,
但因它在日本上市時名為“ MILKY ”,並以一頭牛做為廣告片表現手法;加上此商品的七
種顏色均為粉嫩色系,給人柔和的感覺,一般就習慣稱它為「牛奶筆」了!牛奶筆可寫在黑
色或深色信紙上,也可塗在指甲上,用途相當特殊,在日本廣受少女學生歡迎。
字母意義
鋼筆筆尖的英文字母代表粗細、尺寸、傾斜程度,但各家廠牌的規格不大相同,茲就
常見的英文字母標示意義如下: EF:Extra-Fine,特別細的筆尖適合握筆較輕的人,筆觸
可輕快而細滑地掠過紙面。 F:Fine 細的筆尖,適合字小而輕的握筆者,東方(台灣)人字
體筆畫繁多,故多使用此型。 M:Medium 中等粗細的筆尖,墨流量較多,適合中型字型之
書寫者。 B:Broad 粗的筆尖,適合用來簽名,以及渾厚堅定的字型。Stub:Stub,扁平
的筆尖,筆頭呈扁平狀,橫寫時筆跡較纖細,直寫時較厚重。 OF:Fine Oblique 細的扁
平斜筆尖,較細的斜筆尖,筆觸較細緻。 OB:Broad Oblique粗的扁平斜筆尖較粗的斜筆
尖,筆觸較寬。OM:Medium Oblique中等粗細的扁平斜筆尖。
中性水筆隨動密封劑(鋰基酯)
隨動密封劑(鋰基酯)根據膠體與表面化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研製成功的一種專用密封劑
,通稱"鋰基酯"。適合作中性水筆筆芯的尾塞,即對筆管中的墨水密封,防止蒸發或倒流,
並隨書寫過程墨水因減少而隨動跟進密封。因此可視為"液體活塞"。
制筆使用的"鋰基酯",要求與中性墨水互不相溶,界面清晰;無氣泡,抗蒸發;高低溫
穩定性好,隨動觸變流動性佳。使中性筆在氣溫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保濕密封,
防止墨水蒸發或倒流溢出。並要求在快速書寫時,密封劑能隨時跟進,且少沾管壁,以保證
能跟進至墨水寫完。
毛筆分類
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一)硬毫筆
硬毫筆的筆毛彈性較大,常見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須、石獾毫、山馬毫、豬鬃等。
兔毫筆 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製成的。它是將筆乾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後再用絲線緊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製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狼毫筆 這裡的“狼”不是動物園裡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只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鬍鬚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1.兔毫筆 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製成的。它是將筆乾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後再用絲線緊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製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2.狼毫筆 這裡的“狼”不是動物園裡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只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3.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鬍鬚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其他硬毫筆,如山馬毫、石獾毫、豬鬃筆等,筆性特別堅硬,一般初學者尚未掌握運筆歸規律,不易選用。
(二)軟毫筆
軟毫筆的彈性較小,較柔軟。一般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製成。
羊毫筆 羊毫筆是用山羊毫製成,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適宜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
雞毫筆 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
胎毫筆 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髮,其性能極柔軟。南朝蕭子云(487-549)就使用過胎毫筆,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三)兼毫筆
1.羊毫筆 羊毫筆是用山羊毫製成,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適宜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
2.雞毫筆 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
3.胎毫筆 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髮,其性能極柔軟。南朝蕭子云(487-549)就使用過胎毫筆,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4.(三)兼毫筆
“兼毫”,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筆性介於
硬毫與軟毫之間。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製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與狼毫合二為一製成的兼毫筆,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也有在大羊毫斗筆中加入豬鬃,以加強其彈性。
[關於用筆的環保—from—智慧的演繹(x曉x)]
現在我們用的筆桿子都是用塑膠做的,如果經常買新的筆桿子會很浪費。我們應該多使用可替換筆芯的筆種,儘量使用替換筆芯,而不是買了一支又一支筆製造嚴重的白色污染。據資料顯示,塑膠的降解時間至少要200年,相當於2個世紀的時間。如此漫長,且造成的多種污染真的對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請多用筆芯吧!說一句老套卻實在的話: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啊!
作用
寫字,畫畫,
筆的歷史
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毛筆的製造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戰國時,毛筆的使用已相當地發達。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牡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髮、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從筆的用途來分,有山水筆、花卉筆、葉筋筆、人物筆、衣紋筆、設骨筆、彩色筆等。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筆之源一般人都以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殘留之朱書與墨跡,系用毛筆所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而蒙恬實為毛筆之改良者。
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自治區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元代以後,以湖州為中心的制筆業日益興隆。我國的毛筆進入了第二個重要發展時期——湖筆時期。尤以羊毫筆最享盛名,為士林所愛,並得朝廷讚賞,此時的湖筆與宣筆已同享盛名,乃至超過了宣筆,成為全國毛筆的代表,譽滿海內外。被稱為“毛穎之技甲天下”的湖筆,發源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古時,善璉隸屬湖州府,故這裡出產的毛筆稱為湖筆,善璉也被譽為“筆都”。當時湖筆與徽墨、端硯、宣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並出現了馮應科、張進中、吳升、姚愷、陸震、楊鼎、沈秀榮、潘又新等制筆名師。
明末清初,善璉湖筆逐漸外傳,善璉人在各地開設了一批著名的筆店,如北京的古月軒、賀連清,上海的周虎臣、楊振華、李鼎和,蘇州的貝松泉、陸益堂等。明清時期是中國制筆業發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御用筆和官府用筆,製作精緻華麗自不待言,就連民間使用的毛筆,也十分注重裝飾和美觀。當時用作筆管的質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琺瑯等,在筆管的裝飾上,也盡一切修飾之能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選用方法
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下面逐一介紹: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彩頓失。
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無法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
關於這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型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了。
保養方法
有了好筆之後保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鐘。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乾,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乾為止。所謂「乾」,並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乾,不能運轉自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乾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洗淨之後,先將筆毫余水吸乾並理順﹝同入墨之前﹞。再將筆懸掛於筆架上,可使余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注意置於陰涼處陰乾,以保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於陽光下。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筆的收藏
盛世重典藏
我國自古有“盛世重典藏”,愛好收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也是陶冶情操的好形式。收藏熱反映出一個國家的興衰,社會的進步,百姓家庭生活的變遷。收藏,對於收藏者來說,可以陶冶情操,磨鍊意志,讓人有個好心情;收藏讓人增長知識。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興起了被專家稱為繼宋、清兩代兩次民間大規模收藏熱之後的“第三次民間收藏熱”。 搞收藏,其興趣在於鑑賞,其目的在於求真,其方法在於歷練,其心態在於寧靜。讓我們在收藏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收藏走進我們的生活,充實我們的生活。
毛筆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需求,毛筆的製作及品種不斷提高、增多,工藝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鑑賞珍玩的古物。毛筆不易保存,筆毫重實用易壞,所以毛筆的鑑賞可以從筆毫的形制,重要的還是著眼於裝飾意味濃厚的、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的筆管上。
筆毫
筆毫的形制是為書寫、繪畫的需要而改進提高的。古人以竹筍式製成筆毫,是我國傳統品名,屬於短鋒羊毫、兼毫筆類。鋒短而身短粗,形如筍狀。鋒腹粗狀,落紙易於凝重厚實。除實用外,給人以鑑賞趣味。又如蘭花式製成的筆毫,也是我國傳統毛筆品類之一。筆頭圓潤,潔白純淨嬌柔,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給人以秀美觀賞之感、賞心悅目之快。古代還有一種品名,把筆毫做成葫蘆式,兼毫圓潤堅勁。
筆管
自筆管成為鑑賞和珍藏的對象後,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制毛筆管,以獲裝飾之美或誇耀其財勢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壁,綴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此時的毛筆,不僅是書畫工具,有的還是供人鑑賞觀玩的藝術品。文中敘述筆管的裝飾已達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鑑賞的條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描繪、鐫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氣勢,足以表現了獨特的裝飾趣味。達到了鑑賞的條件。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雲龍、龍鳳、雙龍管筆就是一例。
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雲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湧,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筆,勾畫出一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蒼龍凌空飛舞,在雲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圖主次分明,布局嚴謹。筆管和筆套鑲金扣,增添了富麗華貴之感。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制,尖、齊、圓、健四德完備,是明代制筆水平的實證,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是毛筆鑑賞的稀物。所以鑑賞毛筆的著眼點就是看筆管的用料和筆管的裝璜與繪畫、雕刻、鑲嵌的藝術水平。用料及裝飾為上,其價值就高。
鑑別古筆
鑑別古筆,首先對保存的遺物和各個時代古筆的歷史要做系統地了解、認識,把握豐富的文化內涵。分清筆的歷史上限下限、區分制筆地區、把握各時代制筆名家的特點,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的御用品,或是宮廷的御製品,是宮內定型民間作為貢品的,還是宮廷造辦處自製的。其次,再看筆毫損壞情況。而後再著眼於筆管的裝飾,是否有制筆名家的鐫刻,是否有名人的贈語及題跋。對名人的時代劃分,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有豐富的文學水平,才能識別出名人的詩詞賦文,才好鑑別一個文物的時代,從而體現文物的價值。每一種文物在各歷史時期,均有作偽假品出現,只要我們豐富自己的知識,多見多識,虛心向別人請教就會提高自己的認識鑑別能力。
湖筆十八稱
筆為文房四寶之首,而湖筆在古時,人們曾經賦予各種別致的代稱,至今廣泛套用。意趣盎然,耐人尋味。
管:《箋》:“彤管”,筆亦管也。
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
毛穎:宋 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
管城子:唐 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
管城侯:《文房四譜》有此一說。又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文鋒,封為管城侯。
中書君:《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
毛錐:南宋楊萬里《誠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
毛錐子:《新五代史 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毫、毫素:晉陸機《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註:“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毫錐:《白樂天集》:樂天與元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目為“毫錐”。
十一、 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意,神妙獨到秋毫顛”。
十二、 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趕考舉子將入場之際,嗜利者爭賣“健毫”、“圓鋒”名筆。其價高過平時十倍,“號定名筆”。
十三、羊毫、狼毫、兼毫:湖筆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兩種混合製成。羊毛筆頭乘羊毫、狼毛筆頭稱狼毫、兩種混合筆頭稱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稱謂“筆”之別稱。
十四、 龍鬚:《龍鬚頌》:“再釋其筆,曰龍鬚友”。筆有一副頌譽聯:龍鬚作友,鴝眼流光。“龍鬚”指筆。
十五、兔毫、麟管:楹聯:“兔毫推趙國,麟管賜張華”,這裡有兩個典故。上聯出自王羲之的《筆經》:漢時諸郡獻兔毫,惟有趙國毫中用。“下聯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祀》:張華著《博物志》,晉武帝賜給名筆“麟角管”,作為鼓勵。
十六、雞距、鹿毛、鼠須、麟角:有一對聯:“雞距鹿毛花開五色,鼠須麟角筆掃千軍”。上聯“雞距”、“鹿毛”均為古代名筆。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雞距筆賦》:“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本之功。”後者典出《唐書地理志》:蘄州蘄春郡士貢:白紓簞,鹿毛筆。下聯“鼠須”、“麟角”亦俱為古名筆。《筆經》云:“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芒。”“麟角”即為“麟角管”。
十七、佩阿、昌化:《致虛閣雜俎》:筆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十八、 湖穎:湖筆又稱湖穎。湖穎,是湖筆最大的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發亮的縫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這是其他筆所沒有的。故而稱之。
筆之十八種
提筆撰文叫"命筆”
自己寫的文字叫"親筆",
寫作中斷叫"綴筆",
別人口述寫的文字叫"代筆",
集體討論一個或幾個起草的文字叫"執筆",
練習性的文字叫"練筆",
特別精彩的文字叫"妙筆"
體現文章筆法 寫作技巧的叫"文筆".
文章中預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後呼應的叫”伏筆”,
寓意含蓄不便直敘的文字叫”曲筆”,
寫的與題無關的文字叫”閒筆”,
特別細緻的描繪叫”工筆”,
使文章臃腫的文字叫”費筆”,
作品中寫的不好的地方叫”敗筆”,
寫作造詣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筆”,
無拘無束的寫作叫”信筆”,
對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隨筆”,
正文結束後的補充性文字叫”余筆”
四寶介紹
筆
毛筆是我國傳統書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漢字書法是毛筆發展的產物。中國的毛筆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遠在 仰韶文化遺址的彩陶上的花紋有一些就是用毛筆繪製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普遍使用毛筆,楚國叫“聿”; 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到了秦代才正式定名為“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據資料記載,1954年長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出土了一支戰國時期的毛筆,從發掘情況來看,古今毛筆的結構差不多,只是制筆的材料不同罷了。 應為“仰韶文化”
由於毛筆不易保存,古筆的存世量稀少,因此毛筆的價值其實很高。2000年北京翰海一支明萬曆竹刻人物毛筆以7.05萬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一支明萬曆竹刻花卉紋毛筆最終成交價為60.8萬元。2008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一支明萬曆竹刻花鳥紋毛筆,更是以103萬元的高價成交。
墨
墨是用於書畫的黑色材料。它與毛筆差產生於差不多的時代,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類似的墨跡,不過那時的墨只是一種天然石墨。
我國人工墨大約始於戰國時代,從那時出土的竹木簡來看,那時墨的質量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隨著漢代制墨規模的擴大,制墨作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三國時的書法家韋誕是我國記載的最早的制墨名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漢魏以後,制墨技術越來越發達,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國的制墨中心。這裡產的“徽墨”名揚天下,制墨名家輩出胡開文、曹素功,至今仍聲名不衰。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可以考慮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的新墨。據書法家介紹,收藏者可以選擇一些名家商品,比如 “曹素功”墨等,通常市場價格在數百元至千元之間。
紙
紙是一種重要的書寫材料,它是用植物類纖維加工製作而成。在沒有紙的古代,人們把文字刻或書寫在龜甲、獸骨、竹片、絹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這樣的書寫材料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西漢時期發明了造紙術,東漢時期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進,為我國造紙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宋代以後,造紙技術日益提高,紙的品種也越來越多,紙張質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老紙的價值在2011年的保利拍賣會上,乾隆三十年的灑金髮箋紙以10.64萬元的高價成交。有收藏者介紹,乾隆年間老紙的高價拍出已不是新鮮事,因為古籍專場中的老宣紙拍賣結果往往都是動輒數萬元。據書法家介紹,不僅是清代民國時期的宣紙價格大漲,就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產距今不到30年歷史的宣紙,一刀(即100張)價格也至少要在萬元以上。
硯
硯又稱為硯台、硯池等,它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硯一般是用石塊或是耐磨材料製作的。
硯的生產年代,目前尚難確定。從考古資料記載,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據《西京雜記》中的相關記載,硯是始於漢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材料製作;外形如同盤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硯上磨,而是另用一塊研石,將墨壓在硯台上研磨。到了唐朝,隨著制硯技術的改進,就出現了石硯,並出現了名盛天下的端硯、歙硯等名硯。到了清朝時代,硯台趨漸工藝化、美術化,除了實用之外,還有了收藏、觀賞的價值。
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將門出一宗的文房四寶及其衍生清供打造得百花爭艷、精彩紛呈,筆之魁、墨之冠、紙之最、硯之首,開創了文房四寶的輝煌歷史。雖然,使用筆墨紙硯書寫歷史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文房四寶仍是眾多收藏家心中的寶貝,在拍賣會上炙手可熱。
墨硯用法
在市面上能買到的瓶裝墨汁種類不少像“一得閣”、“曹素功”、“中華”等都是上好的書畫墨汁。中國畫對墨的質量要求很高,瓶裝墨汁膠大.顆粒較粗,而墨錠研磨的墨汁墨色滋潤細膩,塗於畫面無糊膩之感墨有油煙、漆煙、松煙三種,油煙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豬油為原料)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漆煙、松煙分別是用生漆和松樹油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
墨的製作非常講究,選料純正加工精細,上等的墨極為細膩、香醇.而細膩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加工時搗件的次數,搗杵次數愈多愈細膩,據說一臼搗杵有上十萬次的。墨的其它成分主要有膠、香料,另外,古時皇家用墨(稱貢墨)還摻有麝香、龍腦、珍珠等二十多種名貴作料,價等黃金,珍貴至極。就油煙、漆煙、松煙三者比較而言,各有特色,各有用途。油煙、漆煙有一定光澤,色相偏暖.色階豐富且有光澤,可濃可淡,多用來勾線、渲染。松煙烏黑無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於渲染頭髮、鬚眉等。作畫以當天研磨的新墨最為上乘,隔夜墨汁不宜使用,古人稱其為“宿墨”,因為宿墨脫膠,墨的附著力差而寫意畫有的卻利用宿墨的特性表現出獨特的水墨效果。墨錠在使用後應將下端的水分擦乾,以免墨塊下部乾裂,影響使用。
硯是“文房四寶”之一,硯與墨錠的配合才能研出墨汁,因而硯的品質就十分重要。硯的種類繁多,有石、陶、瓷、銅、鐵、玉等不同材料製成的硯,能用來磨墨作畫的則以石硯為佳。我國的“四大名硯”有端硯、歙硯、澄泥硯及洮硯,廣東端溪之石加工而成的端硯、安徽歙縣龍尾溪所產的歙硯,是硯中歷史悠久、質地精良的品種,最為著名。
好的硯台石質比重大,細而堅硬,發墨較快而且墨汁研磨出來細膩無渣,需要提醒的是,在研墨時不宜用力過大、速度太快.要心平氣和地順著一個方向研磨,正所謂“磨墨如病夫”,才能研出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