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紀樹立
職業:鼠疫動物流行病學及病原學專家
籍貫:山東黃縣(今龍口)人
個人簡歷
1923年6月26日 出生於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北二里處村。
1943年12月 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部。
1944年1月—1945年8月 任偽滿洲國哈爾濱第四自動車隊少尉、中尉軍醫。1945年8月—1946年12月 任哈爾濱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講師。
1945年10月—1947年9月 自辦樹立小兒科醫院。
1947年10月—1948年7月 參加東北行政委員會衛生部工作。
1948年7月—1949年5月 任東北衛生行政幹部學校教師。
1949年5月—1950年6月 任東北機動防疫隊副隊長、赴雷州半島中央防疫大隊副大隊長。
1950年6月—1952年 任東北鼠疫防治院細菌科、動物科科長。
1953—1957年 任中央鼠疫防治所(長春)醫生。
1958—1988年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1983年改屬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醫生、副研究員、研究員、鼠疫研究室主任。
1979—1988年 任中共中央地方病領導小組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鼠疫專題組組長、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北方地方病專題委員會委員、除“四害”專題委員會委員。
生平介紹
紀樹立1923年6月26日出生於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北二里處村。幼時家境貧寒,其父原是農村教師,1928年在哈爾濱市公署謀得雇員職位,舉家遷哈,其母長年疾病纏身,一家四口人靠其父微薄月薪維持生活,生活相當困難。紀樹立自幼聰穎好學,不論國小期間或中學期間,年年考試名列榜首。1940年1月,他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哈爾濱醫科大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秀獲得獎學金(只有兩名中國人獲獎學金)。大學二年級時,其父病故,生活重提壓在這個剛滿18歲的大學生肩上。為了維持一家人的溫飽,供弟弟上學,給母親治病,他一邊讀書,一邊用課餘時間當家庭教師和當哈爾濱《大北新報》業餘記者,每天工作到深夜。
1943年底大學畢業時,他剛滿20歲,正適當義務兵(偽滿洲國軍隊)年齡,本不願當兵,但逃避無門。當時他面臨兩種痛苦的選擇:當兵,無薪金還要挨打受氣;當偽滿洲國軍醫,雖無職業自由卻有薪金可養家餬口。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選擇了軍醫。1944年1月,任偽滿洲國軍隊哈爾濱第四自動車隊少尉軍醫,翌年任中尉軍醫。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回到哈爾濱醫科大學,擔任生化教(研)室講師,為了增加收入,又開設了“樹立小兒科醫院”。他對比較困難或無力交費的患者減費或免費,受到勞苦老百姓的讚揚。當時他小有名氣,被選為哈爾濱市醫師會常務理事。
1947年10月,他參加了東北行政委員會衛生部工作,1948年7月調到東北衛生行政幹部學校任專職教師。同年8月,率學生到通遼地區防治鼠疫,他日以繼夜地工作,積極搶救病人,看到鼠疫對人民的危害,決心把鼠疫防治與研究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1949年,他任東北機動防疫隊副大隊長兼一中隊隊長,主持通遼地區鼠疫防治工作,因成績顯著榮立三大功(相當於頭等獎)。1950年初,任中央防疫大隊副大隊長兼第二中隊長,奉命南下雷州半島進行防治鼠疫的工作,並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南島,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再次立功,並榮獲解放海南島紀念章。1950年6月,他回到通遼地區,在他主持工作期間沒有發生鼠疫患者,這是自1947年該地區鼠疫大流行以來第一次控制了人間流行鼠疫,為此又榮立了三大功。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在中國黑龍江省甘南縣空投小田鼠。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王斌部長派紀樹立去現場調查檢驗,他以精湛的技術從小田鼠體中分離出鼠疫桿菌,同時與齧齒動物專家夏武平合作證明當地原沒有這種小田鼠,從而證實了美軍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細菌戰的罪證,同時以科學事實向國際科學委員會並通過他們向全世界揭露美軍對中國搞細菌戰的罪行。紀樹立以控訴美軍進行細菌戰的證人載入《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及附屬檔案中。紀樹立的這項工作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讚揚。
1958年,紀樹立被調到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流研所)工作。
突出成就
紀樹立對中國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了幾十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觀點。1983年,中共中央地方病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他總結中國鼠疫研究的成果,他當即提議以“中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發現與研究”為題進行總結。他的建議得到批准後,立即組織、指導部分省、自治區鼠疫研究人員撰寫鼠疫戰線幾十年來研究成果的材料。他本人親自撰寫了重要的部分。
中國11個省、自治區,129個縣(旗)有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積達43.7萬多平方公里。他們根據疫源地的地理位置、景觀特徵,鼠疫的主要宿主、主要媒介和病原體性狀,將發現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劃分為8塊。 研究結果:從生態學角度來看,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系。在這個生態系中有條件使鼠疫菌作為寄生鏈的一個成員而長期循環其中。
中國發現的8塊疫源地,實質上是結構不同的生態系,各自具有獨自的植被、動物區系、氣候等自然條件。各疫源地鼠疫的主要宿主、媒介和動物病流行規律,乃至傳播到人的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他們還發現各疫源地都具有自己的鼠疫菌生態型,這一發現說明:由於各疫源地的鼠疫宿主、媒介(鼠疫菌的直接外環境)及植被、土壤等(鼠疫菌的間接外環境)的不同,對不斷發生突變的鼠疫菌的選擇也各有自己的方向。一些突變個體被淘汰了,另一些突變個體由於適應了環境被保留下來,於是各疫源地(即生態系)就表現出具有自己獨特的鼠疫菌生態型。
這進一步說明生態系不僅決定鼠疫菌能否長期存在,也決定了鼠疫菌的類型。這項研究基本查明了各疫源地鼠疫動物病的流行因素、季節、消長、傳播及某些疫源地空間結構等規律和特徵,還表明了其與人的流行病學關係,為中國進一步控制和根除部分地區鼠疫自然疫源性提供了科學依據。這項研究,是中國鼠疫防治研究工作者幾十年共同工作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紀樹立是取得這項研究成果的首要代表。
這項研究於1985年獲衛生部甲級醫藥衛生科技成果獎,1988年榮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中國醫學界少見的殊榮。
人物評價
紀樹立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他先後培養了5名碩士研究生,經常下現場,進實驗室,給學生作示範指導。他與學生們的關係非常融洽,他的研究生都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
他走過許多坎坷不平的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漫長逆境生活,耗去他許多寶貴時間,但沒有動搖他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沒有使他放棄鼠疫研究事業。1973年,恢復他參加調查研究工作以後,他廢寢忘食查閱文獻,奔赴疫區進行防治工作,想把丟失的時間補回來。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被任命為流研所鼠疫研究室主任,並晉升為研究員。他非常珍重黨對他的信任,把全部精力傾注在鼠疫研究工作上。他主持研究室後,開闢了一些新的研究項目,並經常去各地參加或主持學術會議,工作相當繁重,曾數次在工作中暈倒。1985年4月10日,他在吉林省白城市籌備學術會議過程中,突然患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各級領導派專家進行搶救。吉林省衛生廳賀建國廳長調吉林省最好的腦內外科專家給他治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瀋陽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地方病領導小組組長李德生同志聞訊後,立即調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總醫院著名的內外科主任去白城市對他進行搶救。三天后,家裡人趕赴現場看他,人們把他從昏迷中喚醒,他卻以極其微弱的聲音剛說出“工作”兩字又不省人事。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想的仍是工作。經過精心的治療,他恢復了活動能力,生活基本能自理,頭腦也還清楚。自1979年以來他先後任中共中央地方病領導小組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鼠疫專題組組長,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北方地方病專題委員會委員、除“四害”專題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86年4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紀樹立生活簡樸,吃苦耐勞,平易近人,工作積極。從50年代至80年代,他長年累月地跋山涉水,餐風露宿,在人煙稀少的草原荒漠上調查研究,生活極為艱苦,但從不提任何困難。他穿著樸素、為人謙和,一些地方幹部和民眾稱讚他:“遠看不像幹部,近看還不像幹部,真是知識分子工農化了。”1978年中國鼠疫防治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82年被評為流行病研究所先進工作者,1985年被評為中國預防醫學中心科技現場先進工作者,1985年底被評為中國防治地方病先進工作者。
主要論著
1 紀樹立,鏈黴素在試管內及動物體內對鼠疫菌作用的實驗研究.防治醫學,1951,1(1):58—60.
2 紀樹立,安文舉,任士明.從大家鼠的生態、蚤相觀察其與黃鼠之間傳播鼠疫的關係.東北醫學雜誌,1952,(5):409—420.
3 紀樹立,崔其盛.細菌檢驗報告書.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及附屬檔案,1952:191—192.
4 紀樹立.從黃鼠和大家鼠的生態、蚤相來觀察其互相傳染鼠疫的關係.東北醫學雜誌,1952,(5):409—420. 紀樹立.在中國發現的新種、新亞種跳蚤.鼠疫預防,1956,1(3):34—38.
6 紀樹立.齧齒動物的野外生態學調查.鼠疫叢刊,1958,2(5):56—68.
7 紀樹立,汪誠信.有關中國齧齒動物區系、動物病及防制方法的調查、實驗結果簡介.中華衛生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