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遼寧
規格:全長188厘米
類別:漢代的玉器
獸首銜璧紋飾(西漢)
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並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是很重要的瑞玉,戰國至兩漢是玉璧的鼎盛時期,用玉選料極精,製作工藝極細,花紋形式多變,飾紋種類極為豐富,使用範圍大增,數量也屬歷代之冠。此飾品為鏤空浮雕,通體扁平,上部鏤雕對稱式獸面紋飾,形像威嚴肅穆,氣勢軒昂,左側連一螭虎,形制與獸面紋樣配合默契,有很強的虛實、線面變化。
獸面鼻部鏤制一方形環,與璧口相套。玉璧扁圓,邊沿起旋紋,兩面均琢飾谷紋,布局規整、條理,並與獸面部分形成動與靜、圓與方、點與線的對比。
璧飾由一整塊青玉琢制,工藝精湛可見玉師的匠心獨運,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也是南方古玉的代表作。
形態特徵
此飾品為鏤空浮雕,通體扁平,上部鏤雕對稱式獸面紋飾,形像威嚴肅穆,氣勢軒昂,左側連一螭虎,形制與獸面紋樣配合默契,有很強的虛實、線面變化。獸面鼻部鏤制一方形環,與璧口相套。玉璧扁圓,邊沿起旋紋,兩面均琢飾谷紋,布局規整、條理,並與獸面部分形成動與靜、圓與方、點與線的對比。
璧飾由一整塊青玉琢制,工藝精湛可見玉師的匠心獨運,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也是南方古玉的代表作。
更多珍品
山嶽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絲縷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綴玉人形
圖片所示是劉勝的那件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耗費無算
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做工十分精細。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著實令人驚嘆,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1968年河北省滿城中山靖山墓出土 ,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