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腦湯

猴腦湯,美食,主要原料有活猴、 味素3克、瘦豬肉。

主料輔料

1隻 活猴
250克 味素3克 瘦豬肉
150 克糖
10克 火腿
100 克鹽
5克 雞肉
100克 紹酒
15克 姜
25克 鮮湯

烹製方法

1.先將活猴擊昏,割斷喉管放血,經開水燙泡去毛後,割下猴頭,撬開頭骨蓋取出猴腦,放入碗內,中火上籠蒸熟,猴頭與鷓鴣或貓頭鷹等肉一起燉,燉到骨肉分離時為止,此為猴頭湯。
2.取出猴頭置於碗中,將瘦肉、火腿、雞肉、薑片、味素、糖、鹽等加入鮮湯,上火煮熬,將盛猴腦的小碗,放在湯上蒸,待熟後再把猴腦放入猴頭裡置於湯中,再與猴頭湯合在一起燉後即成。用瓷盤盛好上席。

工藝關鍵

猴腦要入碗燉熟,然後配上雞肉、火腿等物同鮮湯一起烹製,使其吸入鮮味,猴腦營養豐富,但無鮮味,必須與雞肉、火腿相配。

吃猴腦的起源

猴腦起源明末清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為了取得作戰勝利武將們把活猴關在籠中,當場用小榔頭擊破猴頭,取其腦漿食用。後來流傳到廣東一帶被民間修改成為“吳三桂引清兵進粵後,其武將為顯示其“神武勇猛”,把活猴關在籠中,當場用小榔頭擊破猴頭,取其腦漿食用。”
吳三桂旗下將領食用猴子的原因在歷史有明確記載,因為漢人信奉佛教、而清兵信奉薩滿教。猴子是佛教的護法神之一,食用猴子在佛教上是極大的罪孽,“永不超生”。吳三桂旗下將領食用猴子是為激勵自己以死拼殺的決心,風水學上講,這是為了“棄佛從魔”保佑戰爭勝利。猴子在風水學上是可以溝通神明的聖物。吃猴子則是決斷世間一切神明護佑,根據《閒談茶音錄》記載吃猴子的人,因為“棄善從惡”“棄佛從魔”最終將斷子絕孫。清吳三桂手下所有服用猴腦的將領的子孫在清代“三藩之亂”後,都被滿門抄斬無一倖免。
當今廣東一帶服用猴腦猴肉的是出自 “吃什麼補什麼”的民間說法,吃猴腦可以補腦子,這個也是經濟富裕後開始流行的說法,這個說法出自薩滿教的血祭,因為摒棄神明,服用猴子(是佛教的聖物)、貓(通靈神物)、熊掌(軒轅是有熊部落吃熊代表摒棄一切祖先)、魚翅(鯊魚佛教認為是護法神摩羯)等特別是生吃,可以得到強大怨念,增強運勢,可以實現一次最重要的願望,吃的生靈越多,怨念越大,越可以實現願望。而很多人把薩滿教的“吃什麼補什麼”誤解讀成吃什麼滋補什麼。而在風水學上講以積聚怨念來實現願望是極其危險和不顧自身代價的,因為被怨氣纏身生活起伏很大,實現願望後很快會出現疾病,一般本人不會馬上死去,而是先剋死近親人,最後孤老含恨而死。自己的三代近親也因為之前的決心摒棄神明,陸續出現絕症。因為改革開放不過百年,經濟富裕也只是剛剛幾十年,所以“吃什麼補什麼”的錯誤解讀一直沒有被糾正,現在廣東流行“猴腦湯”“龍虎鬥(貓和蛇做的菜)”“三吱肉(生吃活老鼠)”被作為特色菜成為美食的代表。根據1998年統計,曾經吃過“猴腦湯”“龍虎鬥”兩道菜20年內得慢性病的人98%。30年內得癌症的人是86%。也許是恰和也許真如風水學上講的“怨念”。

風味特點

猴腦湯”是廣州聞名中外的佳肴。它始於明末清初,開始是在食攤上經營。據傳吳三桂引清兵進粵後,其武將為顯示其“神武勇猛”,把活猴關在籠中,當場用小榔頭擊破猴頭,取其腦漿食用。這種吃法只是故事流傳。其實廣東菜館及食攤經營的“猴腦湯”及“炒猴肉絲”等菜,是先宰殺。後取不同部位製成多種菜餚。“猴腦湯”已有悠久歷史,它是一道具有特殊營養的珍貴名品。目前經營此菜的菜館己不多見。
註:求求人們口下留情,別貪一時嘴癮,塗炭生靈啊!!
{“猴腦湯”已有悠久歷史,它是一道具有特殊營養的珍貴名品。}?-從科學來看,現代人並不缺營養,反而是攝入過多毒素,
更需要排,而不是補,“排”又不如“少吃”,所以“七分飽”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從更深的層面講,就算“猴腦湯”有營養,

有害之處(絕對大於有益之處)

食客得到了“營養”,卻種下了禍因,容易得腦癌(“補腦”的同時癌細胞容易潛伏過去),容易折壽,猴子屬於高等動物,根據全球物種壽命匯率兌換成人命應該有好幾年。自己算這筆賬,你還敢吃嗎?
所以,為了你自己的壽命,也為了生靈們的繁衍生息,請別再“生吃猴腦豬腸、馬尾”了。要是你吃了猴腦,想想小時候給你帶來快樂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美猴王,動物園中猴子騎腳踏車的表演,你是否有些慚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