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瘡樣綜合徵

狼瘡樣綜合徵

狼瘡樣綜合徵是指對於未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且無既往病史的患者,由於多種原因尤其是藥物因素引起的抗核抗體陽性和至少一種SLE的臨床表現,停藥後症狀消失。藥物所致報導較多,又稱為藥物誘導狼瘡(DIL)。DIL代表了由環境因素在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個體中引發狼瘡的一個範例。DIL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熱、肌痛、皮疹、關節炎、漿膜炎和抗組蛋白抗體陽性,罕見血液學異常、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受累,低補體血症和抗DNA抗體陽性少見。

基本信息

病因

狼瘡樣綜合徵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的,藥物引起本病的報導較多。超過100種藥物已被報導可以導致DIL。最為常見的是抗心律失常藥普魯卡因胺、丙吡胺、普羅帕酮;抗高血壓藥物肼屈嗪、多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阻滯劑;抗甲狀腺藥物丙硫氧嘧啶;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和鋰製劑;抗驚厥藥物卡馬西平、苯妥英;抗生素異煙肼、米諾環素和呋喃妥因;抗風濕藥柳氮磺胺吡啶;利尿劑氫氯噻嗪;降脂藥洛伐他丁和辛伐他丁;生物製劑如干擾素和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臨床表現

DIL女性發病率較SLE為低,男女之比2:1,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另外,根據藥物種類不同,其發病年齡和性別有所差別。臨床症狀基本上與SLE相似,多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疲乏無力,厭食和失眠等全身症狀。

1.發熱

約半數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有時發熱可為其主要臨床症狀,發熱可為其早期表現,繼之可出現其他症狀。

2.關節症狀

有關節疼痛,關節炎,四肢關節均可受累,以對稱性,多發性為特徵,有時可發生關節腔積液。

3.肌痛

或與關節症狀同時出現,或單獨出現,可見於全身任何部位的肌肉,但以四肢及軀幹肌痛為明顯。

4.漿膜炎

為多發性,可累及心包和胸膜,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和腹腔積液,漿膜炎通常是繼關節疼痛之後發生,可出現雙側胸痛、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難,肺部聽診可發現單側或雙側呼吸音減弱,有時可出現胸膜摩擦音,有心包炎時可聽到心包摩擦音。

5.皮損

可表現為多形性滲出性紅斑、蕁麻疹、蕁麻疹樣皮疹、紫癜、結節性血管炎、血管性水腫、甲下出血、甲周小血管栓塞造成的壞疽等,但很少有典型的蝶形紅斑。

6.網狀內皮系統

表現為肝脾腫大,全身或局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多為無觸痛性中度大。

7.其他

可伴有雷諾現象,舍格倫綜合徵,皮下結節和胸壁血栓性靜脈炎。

DIL因致病藥物不同,臨床症狀也有所差異,由普魯卡因胺所致者,胸膜炎和肺部病變發生率較高;由肼屈嗪引起者,其輕度腎臟損害發病率相對較高;而由解痙安定藥物誘發者,不僅其發病年齡,性別與特發性SLE相似,而且臨床特徵也與特發性SLE相似,約40%的病例出現蝶形紅斑,而淋巴結腫大,多發性漿膜炎和肝脾腫大的發生率與特發性SLE差不多。

檢查

抗核抗體陽性,超過95%的病例抗組蛋白抗體陽性,通常在停用相關藥物後數周內消失。很少出現抗dsDNA抗體。少見低補體血症。罕見血液學異常。

診斷

對於未診斷SLE且無既往病史的患者,在治療其他原發病的過程中,若出現關節症狀、發熱、心肺症狀等SLE表現,並有長期接受能引起本綜合徵的藥物史,排除繼發性或機會性感染,則應立即停用致病藥物,停藥後體溫可逐漸下降至正常,症狀也消失,再結合有關實驗室檢查可確定診斷。

鑑別診斷

DIL應注意與以下疾病進行鑑別:

1.藥物疹

特別是血清病樣反應,多表現有皮疹、關節痛和呼吸道症狀,並多有尿液檢查異常。但ANA、RF、血沉、LE細胞和Coombs試驗均為陰性。

2.SLE

DIL與SLE不同的是,停藥後症狀可很快緩解,中樞神經系統和腎臟受累較少,即使受累也很輕,典型的蝶形紅斑、雷諾現象、淋巴結腫大、脾大發生率低,總補體(CH50)和C3水平正常。

3.敗血症

對抗生素治療有效,細菌培養多陽性,而ANA、RF均陰性。

4.結核病

肺外結核有時未發現病灶,表現為發熱,可有皮疹和關節症狀,血沉增快,但多有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抗結核治療有效。而ANA、RF、LE細胞陰性,再次停用可疑的致病藥物後症狀不能緩解。

5.血液病

尤其白血病前期、淋巴瘤等,有時表現為高熱、皮損、關節症狀、貧血、血沉增快及尿液檢查異常、白細胞計數增多,可有皮損特徵組織學改變,但無本綜合徵的免疫學異常。

治療

一旦確診為本綜合徵,立即停用致病藥物或改用其他藥物,是治療本綜合徵最有效的措施。若停藥後症狀仍持續存在,可考慮套用激素,激素有抑制病情發展的作用,可用潑尼鬆口服,連續用藥1~2周,多能控制病情發展。

預後

本綜合徵預後較好,多可隨停藥而恢復正常,很少有後遺症,但再次用藥又能再度誘發本症。個別病人需長期用激素維持治療,需警惕已轉化為SL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