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狹苞斑種草
種拉丁名:BothriospermumkusnezowiiBge.
科中文名:紫草科
科拉丁名:Boraginaceae
屬中文名:斑種草屬
屬拉丁名:Bothriospermum
國內分布:產河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青海及吉林、黑龍江
海拔:800-2500
命名來源:(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中國植物志:64(2):216
英文植物志:16:419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800
最高海拔:2000
生境:山坡,山谷林緣,路間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宜昌,襄樊
形態特徵
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或匙形,長4-7厘米,寬0.5-1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柄,邊緣有波狀小齒,兩面疏生硬毛及伏毛,莖生葉無柄,長圓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2-5厘米,寬0.5-1厘米,花序長5-20厘米,具苞片;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厘米,寬2-5毫米,密生硬毛及伏毛;花梗長1-2.5毫米,果期增長;花萼長2-3,毫米,果期增大,約5毫米,外面密生開展的硬毛及短硬毛,內面中部以上被向上的伏毛,裂片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裂至近基部;花冠淡藍色、藍色或紫色,鍾狀,長3.5-4毫米,檐部直徑約5毫米,裂片圓形,有明顯的網脈,喉部有5個梯形附屬物,附屬物高約0.7毫米,先端淺2裂;花葯橢圓形或卵圓形,長0.7毫米,花絲極短,著生花筒基部以上1毫米處;花柱短,長約為花萼1/2,柱頭頭狀。小堅果橢圓形,長2-2.5毫米,密生疣狀突起,腹面的環狀凹陷圓形,增厚的邊緣全緣。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產河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青海及吉林、黑龍江。生海拔830-2500米山坡道旁、乾旱農田及山谷林緣。
其它信息
M.Kitagawa依據他采自黑龍江西南部及吉林西北部的標本,於1940年發表一新種BothriospermumdecumbensKitag.其特徵是莖從基部多分枝,分枝外傾而鋪散;萼片大,長為小堅果的2倍;小堅果腹面的球狀凹陷近圓形。但在我們查閱標本的過程中,發現B.kusnezowiiBge.的莖在潮濕環境中是細弱而鋪散的,在乾燥環境中是直立而粗壯的,同時相應的葉也小而狹。另外,萼片及小堅果腹面環狀凹陷的特徵與B.kusnezowiiBge.完全一致,故我們考慮他的新種是B.kusnezowiiBge.在潮濕環境下的體態,應予歸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