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詳情
1、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後即侵入神經末梢,最後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2、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於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後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
3、病毒在中樞神經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等。這些神經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隨著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擴散,發展為可致命的進行性腦脊髓炎症。
症狀
1、前驅期或侵襲期。在興奮狀態出現之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食欲不振、噁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嚨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症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時刺激神經元所致,持續2~4日。
2、興奮期。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續1~3日。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狀,典型者見水、飲水、聽流水聲甚至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怕風也是常見症狀之一,微風或其他刺激如光、聲、觸動等,均可引起咽肌痙攣,嚴重時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3、麻痹期。痙攣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本期持續6~18小時。
檢查
1、血、尿常規及腦脊液檢查。周圍血白細胞總數(12~30)×109/L不等,中性粒細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規檢查可發現輕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腦脊液壓力可稍增高,細胞數稍微增多,一般不超過200×106/L,主要為淋巴細胞,蛋白質增高,可達2.0g/L以上,糖及氯化物正常。
2、病毒分離。唾液及腦脊液常用來分離病毒,唾液的分離率較高。
3、抗原檢查。採用皮膚或腦活檢行免疫螢光檢查。
4、核酸測定。採用PCR法測定RNA,唾液、腦脊液或頸後帶毛囊的皮膚組織標本檢查的陽性率較高。
5、動物接種。標本接種於小鼠後取腦組織做免疫螢光試驗檢測病原體,做病理切片檢查Negri小體。
6、抗體檢查。用於檢測早期的IgM,病後8日,50%血清為陽性,15日時全部陽性。血清中和抗體於病後6日測得,細胞疫苗注射後,中和抗體效價可達數千,接種疫苗後不超過1:1000,而患者可達1:10000以上。
診斷鑑別
早期易誤診,兒童及咬傷史不明確者猶然。已在發作階段的患者,根據被咬傷史、突出的臨床表現,即可初步診斷。免疫螢光試驗陽性則可確立診斷。
1、類狂犬病性癔症。由於狂犬病是一種非常恐怖的疾病,一些癔病患者在暴露後想像自己患有此病。表現為被動物咬傷後不定時出現喉緊縮感,飲水困難且興奮,但無怕風、流涎、發熱和癱瘓。通過暗示、說服、對症治療後,患者的病情不再發展。
2、破傷風。破傷風的早期症狀是牙關緊閉,以後出現苦笑面容及角弓反張,但不恐水。破傷風受累的肌群在痙攣的間歇期仍保持較高的肌張力,而狂犬病患者的這些肌群在間歇期卻是完全鬆弛的。
3、病毒性腦膜腦炎。有明顯的顱內高壓和腦膜刺激征,神志改變明顯,腦脊液檢查有助於鑑別。
4、脊髓灰質炎。麻痹型脊髓灰質炎易與麻痹型狂犬病混淆。此病呈雙向熱型起病,雙側肢體出現不對稱弛緩性癱瘓,無恐水症狀,肌痛較明顯。
併發症
1、顱內壓增高、下丘腦受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引起尿崩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高血壓、低血壓、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甚至停搏)或體溫過低。
2、痙攣常見,可為全身性或局灶性。
3、呼吸功能紊亂,如過度通氣和呼吸性鹼中毒在前驅期和急性期常見。後期也會發生進行性缺氧。
4、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腎衰、上腔靜脈血栓形成、肺或泌尿系統的繼發性感染以及胃腸道出血。
治療詳情
1、單室嚴格隔離,專人護理。安靜臥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風等刺激,大靜脈插管行高營養療法,醫護人員須戴口罩及手套、穿隔離衣。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均須嚴格消毒。
2、積極做好對症處理,防治各種併發症。
預防詳情
1、管理傳染源。對家庭飼養動物進行免疫接種,管理流浪動物。對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動物,應取其腦組織進行檢查,並將其焚毀或深埋,切不可剝皮或食用。
2、正確處理傷口。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覆沖洗傷口,傷口較深者需用導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續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擠出污血。一般不縫合包紮傷口,必要時使用抗菌藥物,傷口深時還要使用破傷風抗毒素。
3、接種狂犬病疫苗。預防接種對防止發病有肯定價值,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人一旦被咬傷,疫苗注射至關重要,嚴重者還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中國國家法定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2種): | 鼠疫| 霍亂 |
乙類傳染病(26種): | 病毒性肝炎 |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傷寒和副傷寒 | 愛滋病 | 淋病 | 梅毒 | 脊髓灰質炎 | 麻疹 | 百日咳 | 白喉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猩紅熱 | 流行性出血熱 | 狂犬病 | 鉤端螺鏇體病 | 布魯氏菌病 | 炭疽 |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黑熱病 | 瘧疾 | 登革熱|黃熱病 |
丙類傳染病(11種) | 肺結核 | 血吸蟲病 | 絲蟲病 | 包蟲病 | 麻風病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腮腺炎 | 風疹 | 新生兒破傷風 |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 除霍亂 | 痢疾 | 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接吻病| 軍團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