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馬來犀鳥成鳥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 壽命可以達35歲。雄鳥的眼睛呈橙色或紅色,雌鳥的眼睛則是白色的。它們的喙及盔主要是白色及橙色的。它們的下身及尾巴呈白色。
生活習性
馬來犀鳥只棲息在雨林的最高處。
馬來犀鳥主要吃果實、昆蟲、細小的蜥蜴、蛇、齧齒目及較細小的鳥類。
馬來犀鳥十分重視示愛,雄鳥必須先得到雌鳥的信任才會交配、生蛋、孵蛋及育幼。它們會將鳥蛋藏在樹幹內,雌鳥會一同留在內,而雄鳥則會覓食。雌鳥生蛋後,雄鳥會蒐集泥土,雙親一同用泥、食物及糞便封起樹穴的入口。它們只會留有非常細小的洞,只足以讓雄鳥餵食。當雛鳥長大後,雌鳥及雄鳥會喙開乾泥,讓幼鳥出來。
分布範圍
馬來西亞國鳥
馬來西亞是犀鳥之家,因而百餘年來被譽為“犀鳥之鄉”。由此可見,之所以馬來西亞的國鳥是犀鳥,因為犀鳥數量在其境內很多,且歷史悠久。
馬來西亞奧委會還選用了馬來西亞的重點受保護動物犀鳥作為申亞吉祥物的原型,雖然個別東南亞國家也有犀鳥,但數量最多的還是在馬來西亞砂嶗越州。這也印證上面的說法.
另外犀鳥是一種形態優美、色采艷麗的鳥兒,它深受沙撈越人的喜愛和崇拜,是當地人的心目中的神鳥,地方非常尊貴。在他們居住的長屋裡放置儘可能多的犀鳥雕刻被視作是一種無上榮光,他們認為這些華麗而鮮艷的雕刻是獻給神最好的貢品,在每年的“鳥節”上,以犀鳥雕刻祭神是一種必須的儀式。
文化意義
馬來犀鳥是達雅族的戰神
馬來犀鳥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州鳥
馬來犀鳥是馬來西亞的國鳥
保育情況
犀鳥目鳥類
犀鳥目Bucerotiformes有1科13屬57種,廣泛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島,為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並趾型。常被列入佛法僧目。我國有5種:冠斑犀鳥、雙角犀鳥、棕頸犀鳥、銹頰犀鳥、棕頸犀鳥,大都見於雲南和廣西熱帶雨林地區,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