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由於物流系統涉及範圍廣泛,系統分析方法豐富,同時還極易與物流系統規劃、物流系統工程等教材的內容重疊,《物流系統分析(專業核心課)》在內容取捨上存在較大困難。經過和多位同人、學生的交流,最後將《物流系統分析(專業核心課)》定位於系統思想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忽視知識的堆積,強調能力的提高,致力於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分析套用能力。確定了物流系統的目標、環境、需求預測、業務流程、網路、控制、組織結構和績效評價作為《物流系統分析(專業核心課)》的講授模組,刪除了信息系統、運輸系統等模組。《物流系統分析(專業核心課)》的主要目標不在於掌握物流理論和系統知識的多少,而是著眼於養成能夠系統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系統思考能力,改進思維方式,同時掌握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分析、計算方法,將之運用於物流系統分析中。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系統與系統分析
第一節 系統概念
第二節系統原理
第三節 系統分析方法
第二章 物流系統概論
第一節 物流系統
第二節 物流系統的構成及結構
第三節 物流系統的系統分析
第三章物流系統目標分析
第一節 系統目標概述
第二節 物流系統目標
第三節 多目標規劃
第四節 層次分析法
第四章 物流系統環境分析
第一節 系統的環境分析
第二節 物流系統環境分析的內容及方法
第三節 企業物流的外部環境
第四節 企業物流內部環境分析
第五節 21世紀的物流發展環境
第五章 物流需求預測
第一節 物流需求概述
第二節 物流需求預測
第三節 常見定性預測與定量預測方法介紹
第六章 物流系統業務流程
第一節 流程概述
第二節 物流業務流程分析和診斷
第三節業務流程最佳化
第七章 物流系統網路結構
第一節 物流系統網路概述
第二節 物流節點選址
第三節 物流設施規模定位
第四節 物流設施平面布局
第八章物流系統控制
第一節 物流系統控制的概述
第二節 物流系統的開環控制
第三節 物流系統的反饋控制
第九章 物流系統組織結構
第一節 組織結構原理
第二節 企業的物流組織——物流部
第三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組織
第十章 物流系統績效評價
第一節物流系統評價概述
第二節 物流系統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 物流系統評價方法及套用
參考文獻
……
物流系統分析(Logistics System Analysis)
什麼是物流系統分析
物流系統分析是指從對象系統整體最優出發,在優先系統目標、確定系統準則的基礎上,根據物流的目標要求,分析構成系統各級子系統的功能和相互關係,以及系統同環境的相互影響,尋求實現系統目標的最佳途徑。
物流系統分析時要運用科學的分析工具和計算方法,對系統的目的、功能、結構、環境、費用和效益等,進行充分、細緻的調查研究,收集、比較、分析和處理有關數據,建立若干個擬定方案,比較和評價物流結果,尋求系統整體效益最佳和有限資源配備最佳的方案,為決策者最後抉擇提供科學依據。
物流系統分析的目的在於通過分析,比較各種擬定方案的功能、費用、效益和可靠習慣等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向決策者提供可做出正確決策的資料和信息。所以,物流系統分析實際上就是在明確目的的前提下,來分析和確定系統所應具備的功能和相應的環境條件。
根據系統分析的基本含義,物流系統分析的主要內容有系統目標、系統結構、替代方案、費用和效益、系統模型、系統最佳化、系統的評價基準及評價等。
物流系統分析常用的理論及方法
1、數學規劃法(運籌學)
這是一種對系統進行統籌規劃,尋求最優方案的數學方法。其具體理論與方法包括線性規劃、動態規劃、整數規劃、排隊規劃和庫存論等。這些理論和方法都是解決物流系統中物流設施選址、物流作業的資源配置、貨物配載、物料儲存的時間與數量的問題。
2、統籌法(網路計畫技術)
統籌法,是指運用網路來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系統的各個環節。它用網路圖來描述活動流程的線路,把事件作為結點,在保證關鍵線路的前提下安排其他活動,調整相互關係,以保證按期完成整個計畫。該項技術可用於物流作業的合理安排。
3、系統最佳化法
在一定約束條件下,求出使目標函式最優的解。物流系統包括許多參數,這些參數相互制約,互為條件,同時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系統最佳化研究,就是在不可控參數變化時,根據系統的目標,如何來確定可控參數的值,以使系統達到最優狀況。
4、系統仿真
利用模型讀實際系統進行仿真實驗研究。
上述不同的方法各有特點,在實際中都得到廣泛地套用,其中系統仿真技術今年來套用最為普遍。系統仿真技術的發展及套用依賴於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今天,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巨大發展,系統仿真技術的研究也不斷完善,套用不斷擴大。
物流系統分析套用範圍
物流系統分析貫穿於從系統構思、技術開發到製造安裝、運輸的全過程,其重點放在物流系統發展規劃和系統設計階段。具體包括:制定系統規劃方案;生產力布局、廠址選擇、庫址選擇、物流網點的設定、交通運輸網路設定等;工廠內(或庫內、貨場內)的合理布局,庫存管理,對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進行數量控制,成本(費用)控制等。
物流系統分析的地位與步驟
(一)系統分析的地位
系統分析在整體系統建立過程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當系統中存在著不確定因素或相互矛盾的因素時更需要通過系統分析來保證,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技術上的大量返工和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二)物流系統分析的步驟
系統分析首先要對現有系統進行詳細調查,包括調查現有系統的工作方法、業務流程、信息數量和頻率、各業務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繫,在對現有系統從時間和空間上對信息的狀態作詳細調查基礎上,分析現有系統的有缺點,並了解其功能。一般來說,對物流系統分析需要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我們為什麼要進行這項工作?
(2)進行該項工作能增加什麼價值?
(3)為什麼要按照現有程式進行該項工作?
(4)為了提高效率,能否改變作業步驟的次序?
(5)為什麼要有某一個小組或個人來完成這些工作?
(6)其他人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嗎?
(7)還有更好的系統運行方式嗎?
內容簡介
《物流系統分析(第4版)》內容翔實,不僅提供了物流系統分析的建模方式,進行了各個物流環節費用與效益的量化分析,費用極小化的運輸策略、一對一配送的最最佳化方法、一到多的配送、有轉運的一到多配送,以及多到多的配送的問題,而且介紹了物流系統簡化分析的概念,提高物流分析的效率可行性方法,為讀者提供一種物流系統分析的方式及決策策略。
《物流系統分析(第4版)》在前一版本的基礎上增加兩節新內容及附錄,內容系統、新穎,並配有教師指導手冊,非常適合作為高校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交通工程,電子商務、MBA等專業學生學習物流系統的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達岡佐(Carlos F.Daganzo) 譯者:張慶英岳衛宏 程丹
達岡佐(Carlos F.Daganzo),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扣州大學未來城市交通伯克利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教學與實踐經驗非常豐富,論文及著作頗豐,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未來交通,物流與供應鏈技術.交通流理論的控制,網路技術.公共運輸等。
圖書目錄
第1章 簡化模型與數據匯總套用
導讀
1.1 解決物流問題的不同方法
1.2 案例2
1.3 附註9
1.3.1 有效性和靈活性
1.3.2 準確性
習題
第2章 成本
導讀
2.1 引言
2.2 保管成本
2.2.1 租賃成本
2.2.2 等待成本
2.3 運輸成本
2.3.1 與車頭間距的關係
2.3.2 與距離的關係
2.3.3 與運輸批量的關係:能力約束
2.3.4 與運輸批量的關係:複合運輸方式
2.4 裝卸成本
2.4.1 運輸成本
2.4.2 確定批量時裝卸成本的取捨
2.5 隨機影響
2.5.1 使用公共事業的隨機影響
2.5.2 使用兩種運輸方式的隨機影響
習題
符號表
第3章 最最佳化方法——一對一配送
導讀
3.1 引言
3.2 需求恆定的批量問題
3.2.1 決策變數的魯棒性
3.2.2 數據誤差的魯棒性
3.2.3 模型誤差的魯棒性
3.2.4 聯合誤差
3.3 多變需求下的批量問題
3.3.1 當保管成本接近租賃成本時的解
3.3.2 當租賃成本可以忽略時的解
3.3.3 數值解
3.3.4 連續近似法
3.4 其他一維定位問題
3.5 CA表達式的精確性
3.6 CA法的推廣
3.7 網路設計問題
3.7.1 路線選擇中經濟批量的效應
3.7.2 求解方法
習題
符號表
第4章 一到多配送
導讀
4.1 引言
4.2 運輸運營
4.2.1 非細節車輛路徑模型:多車輛行程
4.2.2 非細節車輛路徑模型:少車輛行程
4.3 相同客戶:車輛容量固定
4.3.1 低價品:ci<<cr
4.3.2 高價品:ci>>cr
4.3.3 產地庫存
4.4 相同客戶:車輛裝載未知
4.4.1 路徑長度的限制
4.4.2 在途庫存成本詮釋
4.4.3 庫存約束
4.5 實施考量
4.5.1 Clarens和Hurdle案例研究
4.5.2 微調可能性
4.6 不同客戶:對稱策略
4.6.1 隨機需求:低客戶需求
4.6.2 隨機需求:不確定的客戶需求
4.6.3 對不確定性的動態反應
4.7 不同客戶:非對稱策略
4.7.1 例證
4.7.2 差異化策略
4.8 其他延伸
4.8.1 路徑特性
4.8.2 與生產的相互影響
習題
符號表
第5章 具有轉運功能的一到多配送
導讀
5.1 引言
5.2 具有轉運的配送系統
5.2.1 貨站在一到多配送中的作用
5.2.2 設計目標和可能的簡化
5.3 一次轉運的問題
5.3.1 貨站成本
5.3.2 入站成本
5.3.3 出站成本
5.3.4 設計問題
5.3.5 實例
5.4 改進及延伸
5.4.1 計畫協調
5.4.2 具有約束的設計
5.4.3 變動需求
5.4.4 差異化策略
5.5 多次轉運
5.6 自動離散化
習題
符號表
第6章 多到多配送
導讀
6.1 引言
6.2 無轉運的情況
6.3 單貨站系統
6.3.1 對稱策略
6.3.2 差異化策略
6.4 多貨站系統:一次轉運
6.4.1 操作問題
6.4.2 戰略和戰術問題
6.4.3 延伸
6.5 多貨站系統:多次轉運
6.5.1 基於BBT的兩次轉運情況
6.5.2 具有集運貨站的多對多系統
6.5.3 相關延伸
習題
符號表
附錄A TSP和VRP的一些特性
附錄B 模擬退火
參考文獻
專業辭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