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組

牡丹組

其根皮稱西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根皮稱西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根皮稱川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形態特徵

野牡丹
牡丹組植物灌木或亞灌木,根圓柱形或具紡錘形的塊根。當年生分枝基部或莖基部具數枚鱗片。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小葉片不裂而全緣或分裂、裂片常全緣。單花頂生、或數朵生枝頂、或數朵生莖頂和莖上部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大型,直徑4厘米以上;苞片2-6,披針形,葉狀,大小不等,宿存;萼片3-5,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13(栽培者多為重瓣),倒卵形;雄蕊多數,離心發育,花絲狹線形,花葯黃色,縱裂;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心皮多為2-3,稀4-6或更多,離生,有毛或無毛,向上逐漸收縮成極短的花柱,柱頭扁平,向外反卷,胚珠多數,沿心皮腹縫線排成2列。蓇葖成熟時沿心皮的腹縫線開裂;種子數顆,黑色、深褐色,光滑無毛。花期4月~5月。

本組植物


3種

4變種

拉丁名稱

野牡丹


Paeonia delavayi Franch.


狹葉牡丹(變種)

P. delavayi var. angustiloba


黃牡丹(變種)

P. delavayi var. lutea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紫斑牡丹(變種)

P.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


矮牡丹(變種)

P.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

四川牡丹


Paeonia szechuanica Fang

地理分布

國內

分布於河南甘肅陝西山西安徽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9個省區。

國外

牡丹早在唐朝即傳入日本,約1656年後,歐洲國家陸續引種,20世紀初傳入美國。其中,在英國和日本栽培較多,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牡丹園收集了世界各地大量的芍藥屬原生種,而日本的奈良、東京等地也有一些品種豐富的牡丹專類園。

生長環境

野牡丹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陽坡及草叢中。
四川牡丹生海拔2400~3100米的山坡,河邊草地或叢林中。
牡丹目前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國外。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牡丹原產中國西北部地區。喜涼爽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較耐旱,怕炎熱和多濕。乾熱天氣生長不良,夏秋雨水過多,易發生葉片早落、早開花現象。生長適溫13~18℃,冬季能耐-15℃低溫。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為宜。

經濟價值

藥用

牡丹組植物多以根皮入藥,是中藥牡丹皮的主要來源,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牡丹組植物所含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牡丹酚新甙、芍藥甙、羥基芍藥甙、苯甲醯氧化芍藥甙及苯甲醯芍藥甙。同時,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其野生種類,是珍貴的花卉資源。
牡丹組植物:
1.矮牡丹(稷山牡丹)產于山西永濟、稷山,陝西延安、銅川和華山。其根皮稱西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2.卵葉牡丹產於湖北神農架。其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3.紫斑牡丹產於甘肅天水、文縣,陝西秦嶺,河南伏牛山及湖北神農架。其根皮稱西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4.林氏牡丹產於甘肅文縣,湖北保康。其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5.楊山牡丹產於河南嵩縣楊山、湖南龍山,甘肅兩當縣,陝西眉縣、留壩縣。其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6.藥用牡丹主產於安徽銅陵縣、南陵縣,習稱“鳳丹皮”,為正品牡丹皮藥材來源。在全國牡丹皮藥材中,其產量最大,品質最佳,暢銷全國各地,並每年有大量出口。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7.四川牡丹產於四川西北部的馬爾康和金川一帶。其根皮稱川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8.野牡丹(滇牡丹)產於西藏東南部,雲南景東以北和四川西南部。其根皮稱赤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9.狹葉牡丹(保氏牡丹)產於四川西部。其根皮稱西昌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10.黃牡丹產於雲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其根皮稱西昌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11.牡丹產於中國各地,是常見栽培花卉植物。有人認為,本種是牡丹組數種植物的複合體,主要由矮牡丹(稷山牡丹)和紫斑牡丹雜交複合形成。其中單瓣花者亦為正品牡丹皮藥材來源之一,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景觀

牡丹在全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國外。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牡丹廣泛套用於城市公園、街頭綠地、機關、學校、庭院、寺廟、古典園林等,到處可見牡丹的芳蹤。以其萬紫千紅的艷麗色彩,錦繡的裝飾效果成為園林中重要的觀賞景觀。

資源狀態

牡丹組植物中的部分種類已處於瀕危或漸危狀態,種質資源非常珍貴,其中四川牡丹已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矮牡丹(稷山牡丹)、黃牡丹和紫斑牡丹均已列為中國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牡丹栽培

歷史

牡丹組植物:四川牡丹
栽培牡丹的起源牡丹既是中國名花,也是世界名花,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有記載的歷史看,中國牡丹已有兩千多年,傳入歐洲也已經五百多年。中國牡丹在幾千年的栽培過程中,已由少量的傳統品種逐步發展成上千個品種,並在不同的栽培地理區域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品種群或品種亞群。根據栽培地理劃分,主要有四個品種群:中原品種群、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栽培牡丹品種(群)起源研究的首要問題是:什麼是栽培牡丹,它與野生牡丹的區別在哪裡?從形態學看,花瓣數目、顏色的變化最豐富;細胞學研究發現,野生種類和絕大部分栽培品種染色體數目相同(2n=10),核型分析也顯示不同類群、不同品種的差異不大。
栽培牡丹品種(群)起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⑴中國傳統栽培牡丹的祖先種或野生近親;⑵最早的栽培時間;⑶最早的栽培地點;⑷起源和演化的的方式。
研究表明,中國傳統的牡丹栽培品種形成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野生種的栽培馴化,野生種和栽培品種間的雜交以及栽培品種之間的雜交等不同途徑形成的。由於現階段關於栽培牡丹起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籍考證、形態學、細胞生物學等方面,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本研究對8個野生種的12份材料和來自4個主要品種群的95份栽培種樣品的葉綠體基因片段trnS-trnG和rsp16-trnQ及其中37份栽培種樣品的核基因GPAT進行直接測序。選取栽培牡丹樣品包括了具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古樹和傳統栽培名種,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外新品種。根據片段序列,使用Network(4.2)電腦程式的MJ(Medium-Jioning)法和PAUP~*(4.0)電腦程式,分別建立了牡丹組種間親緣關係網路樹和系統發育樹(MP樹),從母本、父本及父母本綜合分析多個角度對栽培牡丹的起源進行探討。
結果表明:四個主要品種群遺傳背景具有較大差異,各自起源於不同的野生種。
⑴中原品種群部分品種直接由河南銀屏牡丹馴化而來,其餘品種則起源於銀屏牡丹、鳳丹、矮牡丹、卵葉牡丹、紫斑牡丹、四川牡丹和滇牡丹中兩個和多個野生種的雜交後代;
⑵江南品種群中清代古牡丹由鳳丹或安徽銀屏牡丹直接馴化而來,而其餘品種父本起源於鳳丹或安徽銀屏牡丹,母本則起源於河南銀屏牡丹;
⑶西北品種群全部起源於河南銀屏牡丹(母本)和紫斑牡丹(父本)的雜交後代;
⑷西南品種群雖然同中原品種群一樣具有複雜的遺傳背景,起源於兩個和多個野生種的雜交後代,但是西南分布的野生種(即四川牡丹)直接參與該品種群起源的證據不足,這表明西南品種群主要起源於引種馴化其他品種群品種。綜合野生種的地理分布和品種出現的時間來看,四川牡丹和滇牡丹的種質直到現代才在中國栽培牡丹中出現,因此中國傳統栽培牡丹的主要原種包括銀屏牡丹、鳳丹、矮牡丹、卵葉牡丹和紫斑牡丹。各品種群最初通過當地野生種的直接馴化或自然雜交植株的選擇獲得原始品種。這一結果支持了李嘉珏提出的中國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觀點。在所有原種中,河南銀屏牡丹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四大主要品種群重要的母本種質。這表明河南可能是中國傳統栽培牡丹最早的起源地。

栽培

繁殖技巧
1.分株:在秋季進行,將4~5年生大叢牡丹整株挖出,陰乾2~3天,待根稍軟時分開栽植,每株以3~5個櫱芽為宜。
2.播種:8月採種,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采後即播,翌年春季發芽整齊;或採種後濕沙貯藏(4~10℃),翌春播種。
3.嫁接:在夏、秋季進行。以芍藥根為砧木,選牡丹根際上萌發的新枝或1年生短枝作接穗,採用劈接或嵌接法,成活率高。
栽培要點: 秋季栽植,要選擇肥沃、疏鬆、排水好的微酸性土壤,栽植前剪除斷根、弱根,根頸栽植深度與土面齊平。春、秋乾旱季節需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施肥3~4次,花前增施1~2次磷鉀肥。冬季根據牡丹生長態勢進行定乾、除芽和修剪,保證植株生長均衡,花大色艷。
病蟲防治: 常見炭疽病和褐斑病危害,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預防。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和天牛危害,可用0.5%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噴殺,天牛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噴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