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多年生草本植物]

燈籠果[多年生草本植物]
燈籠果[多年生草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燈籠果(學名:Physalis peruviana L.):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密生短柔毛。葉較厚,闊卵形或心臟形,兩面密生柔毛。花單獨腋生。花萼闊鍾狀;花冠闊鍾狀,黃色而喉部有紫色斑紋;花絲及花葯藍紫色。果萼薄紙質,淡綠色或淡黃色;漿果成熟時黃色。種子黃色,圓盤狀。夏季開花結果。 原產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有栽培,或成野生而生長於海拔1200-2100米的路旁或河谷。植株全草均可入藥。果實成熟後酸甜味,可生食或作果醬。 (概述圖片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燈籠果 燈籠果

多年生草本,高45-90厘米,具匍匐的根狀莖。莖直 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葉較厚,闊卵形或心臟形,長6-15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臟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尖牙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2-5厘米,密生柔毛。

花單獨腋生,梗長約1.5厘米。花萼闊鍾狀,同花梗一樣密生柔毛,長7-9毫米,裂片披針形,與筒部近等長;花冠闊鍾狀,長1.2-1.5厘米,直徑1.5-2厘米,黃色而喉部有紫色斑紋,5淺裂,裂片近三角形,外面生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花絲及花葯藍紫色,花葯長約3毫米。

果萼卵球狀,長2.5-4厘米,薄紙質,淡綠色或淡黃色,被柔毛;漿果直徑約1-1.5厘米,成熟時黃色。種子黃色,圓盤狀,直徑約2毫米。夏季開花結果。

產地生境

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廣西、廣東、海南、香港、台灣、福建(南部)和東北三省。中國廣東、雲南有栽培,或成野生而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路旁或河谷。

繁殖方法

育苗

育苗方式:主要採用塑膠大棚或中棚內育苗,苗床應設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並選用前茬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每公頃需大棚或中棚育苗面積80-200平方。

床土準備:不含病菌及害蟲,富含腐殖質和可供給態的營養元素,化學反應為中性,結構良好,疏鬆不板結,未施過長、殘效除草劑的大田土壤。床土要充分翻曬,肥料要充分腐熟,肥土要均勻。

營養土配製:生物有機肥(燈籠果專用肥)=1:1或2:1的園田土。若土壤粘重可加入10%細沙,混勻過篩,用福馬林溶液密封殺菌殺蟲,打開晾曬48h,堆積備用。播種床的床土一般厚6-10厘米,每平方米苗床需用營養土100-125千克,移植床的床土一般為12-17厘米,每平方米苗床需用營養土150-200千克。用70%敵克松和70%甲基托布津1∶1混拌均勻,對水1000倍液,均勻噴濕床土。

浸種:通常用50℃左右的熱水燙12-15分鐘,然後置室溫下。浸種期間每隔8-10小時換1次30℃左右的溫水,並用手揉搓以去除外皮粘性物質,浸種20-24小時。

催芽:催芽是將吸水膨脹的種子,置於適溫下,促使種子萌發。燈籠果催芽,因種子小,用量少,一般採用細沙拌種法,細沙用量約是種子量8-10倍(細沙需用開水消毒),用濕布將種子包好,在28-30℃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兩次,並用溫清水淘洗,散發大量呼吸熱,呼吸氧氣,排除二氧化碳,淘洗後繼續催芽。5-7天即可出芽。

播種

播種時間: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播種期一般選擇當氣溫穩定通過5℃以上時,棚內溫度達10℃以上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播種宜選無風的晴天下午進行。在平整的床面上澆足底水(紙筒營養土要澆透)。底水的滲水層深度約為6-8厘米。待水滲下後,在床面上或紙筒內撒一薄層營養土,再點播催好芽的種子,每穴3粒,隨後覆細乾土0.5-1厘米。覆土要及時,均勻,覆土後加蓋一層清潔的塑膠膜,以提溫保墒,待幼苗頂土時除去。

栽培技術

選地

選擇肥力中等,質地疏鬆,結構好,易於排水,避風向陽,土層較厚的黑沙土種植燈籠果為適宜。一般耕翻深度25-30厘米。深耕增進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通氣性能,增加土壤溫度,蓄水能力加強,好氣性微生物活躍,從而分解出更多的有效養分,有利於燈籠果植株的生長發育。土壤深耕後可將病菌孢子、害蟲、蟲卵和雜草種子等埋到較深的土層內,使雜草種子喪失發芽能力,能把土壤深處的蟲、卵、蛹及一部分雜草根翻到地表面凍死,減少病蟲草危害。同時,深翻能使土壤疏鬆,有利於燈籠果根系生長和根群發達。

燈籠果要高床栽培,壟高25-30厘米。有較厚的疏鬆土壤覆蓋,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而雨水又由於蒸發麵擴大,利於加速水分散失而便於排水防澇;利用高床改變了土壤水、熱、氣的狀況,也就促進了土壤養分的釋放,使燈籠果發育快,早熟3-5天,增產5%以上。

苗期

溫度:出苗前應密封保溫、增溫促進幼苗迅速出土。幼苗出土後,以白天20-28℃,夜間14-17℃範圍較適宜,溫度過高會引起幼苗徒長和花芽質量降低。

水分:播後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後選晴朗無風天氣,覆1次乾燥細土,厚0.5-1厘米,用來彌縫、緩苗,移植前儘量不澆水,根據苗情需要補水。移植前日傍晚,在播種床內澆水,以便起苗。

間苗:及時間苗使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是培育壯苗的關鍵。一般間2次苗,第一次間苗是在真葉露心時進行,留2-3株壯苗;第二次間苗是在2-3片真葉時進行,留1株壯苗。

施肥:把所有要施的農肥、化肥都做底肥,隨打壟時破壟夾肥施入以滿足燈籠果後期對肥料的需要。好處有三個:一是見效快;二是配方施肥養分全;三是不易貪青晚熟。

定植

大田栽植株行距為1×1米,定植穴深、寬各40厘米,每穴施農家肥5千克。定植時將苗放在坑內,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實,澆足水,定植後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厘米,以便生長季節保持水分。栽植後應特別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

主要價值

食用

其鮮果含果膠特別多,可加工成優質的果醬、果餅、果汁等多種保健食品,製品由於風昧獨特而備受消費者喜愛。燈籠果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脂肪酸、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此外,它還含有檸檬酸、蘋果酸、鞣質樹脂、皂甙、黃酮甙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

藥用

燈籠果是中國傳統的藥用植物,《蜀本草》《開寶本草》《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長編》等均有記載。燈籠果不僅具有固精澀腸、補腎壯陽、縮尿止瀉、抑制高膽固醇血症、增強人體造血、提高多種酶的活力和防止細胞老化的藥用功能,而且對皮膚腫瘤、神經衰弱、痢疾、黃疸、水腫、慢性咽炎及皮膚癌和早期宮頸癌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此外,燈籠果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調節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