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熟人社會”,一般是指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私人關係,人與人通過這種關係聯繫起來,構成一張張關係網。背景和關係是熟人社會的典型話語。民間“熟人好辦事”的說法,正是對熟人社會的一種樸素表達。
熟人以及所謂“熟人社會”現象是生物尤其人類原始生存本能所導致的自然現象,符合人生三定律、生物利己三定律、生物適應與誘導定律等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理論。
特點
背景和關係是熟人社會的典型話語。所以有人把“熟人社會”亦稱為“關係社會”、“後門社會”。“熟人社會”強調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辦事大多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生疏程度、感情深淺程度,關係越親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員用來實現其實利目標,在這裡責、權、利的界線較為模糊,他人的權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務中則容易發生論資排輩、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等。
危害
中國歷來是一個“人情社會”,注重“禮尚往來”,有時甚至是禮大於法,這可能也是“熟人社會”盛行的原因之一。在我們建設法治社會的今天,毫無疑問,這種“關係社會”的行為模式已經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首先,它弱化了“法制”的功能,以“關係”代替“契約”,“熟人”的“情感”代替了法律的威嚴,很容易使得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天平在“人情”中發生傾斜。其次,以“人情”代替“競爭”,淡化了“競爭”的激勵,將親情、交情、友情這種溫情脈脈的手段移植到管理企業、管理國家、管理社會中來,導致經濟管理中喪失了“利潤”的衝動,社會管理喪失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激勵,這會影響正式組織的功能。更為嚴重的是,它還可能引發社會腐敗、尋租行為的泛濫,導致整個社會風氣敗壞。因此,“熟人社會”的過分發育,是對法制社會的腐蝕、市場經濟的摧殘、和諧社會的瓦解。
甚至有學者提出,當前中國應當實現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型。
提出
所謂“熟人社會”,一般都是按照 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 費孝通先生認為,只有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變遷,在越來越大的社會空間裡,人們成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產生的必要。因為只有當一個社會成為一個“陌生人社會”的時候,社會的發展才能依賴於契約和制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通過制度和規則,建立起彼此的關係與信任。契約、制度和規則的逐步發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長起來。
關於熟人社會病
熟人社會病屬於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理論體系中的社會病學範疇,是指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某些時期,人們信仰、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所有言行過分打上“關係”遠近、“熟識”程度等親情的烙印,蔑視並超越公正、公平的社會倫理道德、專業制度、組織原則甚至法律等,形成了不正常的社會狀態,以至於不利於人類生長發育和社會良性進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