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間接液化
正文
煤液化方法之一。系以煤為原料,先氣化製成合成氣,然後通過催化劑作用將合成氣轉化成烴類燃料、醇類燃料和化學品的過程。(見彩圖) 1923年,德國開發成功費托合成技術將一氧化碳、氫合成烴類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大型費托合成油工廠的建立。戰後,由於大量廉價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世界範圍內除南非外,由煤製取液體燃料的生產基本中斷,費托合成技術的研究工作主要限於催化劑的改進。南非由於其政治及地理因素,50年代以後,先後建立了大型以煤為原料的SASOL-Ⅰ、SASOL-Ⅱ、SASOL-Ⅲ費托合成油工廠。1973年第一次石油大幅度漲價以後,在尋找替代能源的過程中,甲醇及低碳醇的優異的抗爆性能,以及低碳醇對汽油混合燃料的助溶性能,使醇類燃料的套用前景引人注目。同時,美國莫比爾公司開發的將甲醇直接轉化為高辛烷值汽油的技術在紐西蘭建廠,促進了煤間接液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的進展。煤間接液化工藝流程主要包括煤氣化、氣體淨化、合成及產品分離與改質等部分(見圖)。其中煤氣化部分投資占總投資的70%~80%。同時,高選擇性合成催化劑及與其相匹配的反應器的套用,對提高過程熱效率、增加目的產品收率,改善經濟效益起重要作用。煤間接液化技術具有下述特點:①使用一氧化碳和氫,故可以利用任何廉價的碳資源(如高硫、高灰劣質煤,也可利用鋼鐵廠中轉爐、電爐的放空氣體),如南非SASOL-Ⅱ、SASOL-Ⅲ工廠所用煤中灰分含量高達27%~31%;②可根據油品市場的需要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靈活性較強;③可以獨立解決某一特定地區(無石油煉廠地區)各種油品(輕質燃料油、潤滑油等)的要求,如費托合成油工廠;④工藝過程中的各單元與石油煉製工業相似,有豐富的操作運行經驗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