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1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過國家評估。實驗室涉及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和材料學五個專業。

概述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1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過國家評估。現任實驗室主任為王建國研究員,副主任為李永旺研究員,朱珍平研究員,李文研究員。學術委員會由15名國內外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何鳴元院士,副主任為謝克昌院士和李保慶研究員。

基於我國經濟發展對煤炭高效潔淨利用的需求,結合國際發展趨勢,實驗室以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協調解決煤炭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問題、為潔淨煤技術的創新提供科學依據和工程化基礎為目標,以煤高效潔淨轉化為優質燃料、化學品和材料過程中的科學和技術基礎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研究煤的熱物理化學、煤基液體燃料合成、煤炭利用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關產品加工新工藝和新技術、能源環境新材料製備等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

95年開放以來,實驗室承擔和參與課題394項,其中:973項目16項,863課題15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3項,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0項、面上項目56項,中科院重大和方向性項目15項、重點項目13項,中科院“百人計畫”項目10項,省部委項目107餘項,國際合作項目19項,橫向合作項目60項,總計到位經費超過3.6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9項,授權發明專利251項,發表國外學術刊物論文717篇,國核心心期刊論文1297篇。

實驗室本著“引進急需人才、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的原則,形成了知識結構合理、學術氣氛活躍、學風嚴謹的以學術帶頭人和骨幹為主體的固定人員和以研究生、博士生為主體的流動人員所構成的研究隊伍。現有固定人員3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9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8人。

實驗室涉及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和材料學五個專業。物理化學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化學和化學工藝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和材料學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實驗室有博士生導師16名,在讀博士生120名,碩士生68名。1995年以來,已有62人次分別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劉永齡獎等獎項。

實驗室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已與多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並承辦了第十屆國際煤科學大會、第七、八、九屆中-日煤科學和C1化學研討會、第七屆中-韓清潔能源技術研討會,實驗室固定人員分別擔任國際刊物《Fuel》的主要編委和編委。

實驗室已具備了煤轉化國際前沿研究的競爭能力,將在提出有特色的煤轉化過程新概念和完成技術創新原理實驗的基礎上,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效潔淨煤轉化新技術,滿足國家對潔淨煤炭能源的需求,使實驗室成為國際煤轉化套用基礎研究和煤轉化高級科技人才培養的中心之一。

標誌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標誌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標誌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標誌主體由流線型的S字母和兩個折線型的C字母有機組合而成。S字母為“SKLCC”的首字母,位於標誌的中央位置,傳遞和突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特性。外圍的折線形的“C”字母組成一個六元碳環的結構,代表了煤的芳香結構主要組成元素——碳。左下角的折線部分又可以看作是“L”字母的變體。整個標誌巧妙地將“SKLCC”的字母和理念蘊寓其中。

標誌的主體圖案基準顏色為紅色和黑色,位於中央的“S”型圖案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展現了標誌的立體動感。黑色既形象地傳達了煤的外觀特性,立體流動的S造型也代表煤合成的液體油品,揭示了煤轉化的液化途徑;紅色代表煤燃燒產生的火焰,體現了煤作為燃料的主要特性,也可視作為煤轉化的氣化途徑;紅黑搭配對比強烈,突出地展示了煤轉化的概念和特點。

從左右來看,不同顏色的兩部分巧妙布局並相互配合,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太極圖案的元素,蘊含中國韻味的相生轉化概念。從內外來看,標誌內外圖案動靜結合,折線形的外框傳遞科學的嚴謹和規範,內部的動感造型展現研究的活力與創新。整個標誌比例協調,美觀大方,寓意清晰,易於識別。突出和表達了煤轉化的內涵,展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特色。

與標誌主題搭配的“SKLCC”字母為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Conversion”的縮寫,將縮寫字母藝術化修飾,清晰美觀。文字獨立使用時,其字型的獨特性更易於識別。標誌可根據不同主題和套用場合延展不同色彩和布局加以詮釋。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

·名譽主任
·主 任
何鳴元 院 士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副主任
李 燦 院 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李永旺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委 員
萬惠霖 院 士 廈門大學
李靜海 院 士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趙東元 院 士 復旦大學
鄭楚光 教 授 華中科技大學
劉振宇 教 授 北京化工大學
徐柏慶 教 授 清華大學
胡浩權 教 授 大連理工大學
王輔臣 教 授 華東理工大學
鍾 炳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孫予罕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王建國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固定人員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9人,博士生導師16人。“百人計畫”入選者8人,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2人。共分為以下五個研究團隊:

1、煤分級轉化團隊:煤分級轉化和過程最佳化集成是煤炭潔淨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根據這一研發思路,實驗室以李文畢繼誠、房倚天、楊建麗、黃張根、張榮、趙建濤、白宗慶等科研人員為骨幹組成了煤分級轉化團隊。重點圍繞煤的分級轉化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系統研究,包括煤的微觀結構、熱解/氣化反應特性、污染物的賦存形態和變遷規律等基礎理論,以及流態化行為、傳質、傳熱等關鍵單元過程。該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煤化學和煤分級轉化的理論,同時,結合關鍵工藝過程的技術突破,建立和運行了5噸/小時固體熱載體乾餾中試裝置和300噸/天氣化工業裝置。

2、合成油團隊:為了集中力量解決煤間接液化過程中的關鍵核心科學與技術問題,推動工程化進程,實驗室以李永旺、孫予罕、相宏偉、焦海軍、朱玉雷陳建剛、常明、郝栩、李德寶、張成華、霍春芳等科研骨幹組成了合成油團隊。重點對費托合成工業化技術進行了從實驗室到中試放大以及後續的示範廠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催化和工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針對核心催化劑,開展了其在製備、還原和反應過程中的結構變化的實驗表征、催化機理的理論計算及動力學研究,為技術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提高了催化劑研發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礎上開展了F-T合成詳細動力學和反應器及過程模型化和系統集成研究,為中試過程和示範廠的設計提供了強大的工藝技術軟體,形成了理論研究、實驗以及工程研究開發緊密結合的獨特的技術開發體系。目前,三個16~18萬噸油/年的工業示範廠正在實施中。

3、醇類合成與轉化團隊:為了實現煤基合成氣經醇、醚高選擇性地轉化為液體燃料與化學品技術的突破,實驗室組成了以孫予罕、韓怡卓、李文懷、樊衛斌、譚猗生、董梅、魏偉、房克功等人為骨幹的醇類合成與轉化團隊。重點研究開發甲醇定向轉化為汽油、二甲醚低碳烯烴芳烴的系列技術。該團隊採用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深入系統地研究了不同種類催化劑孔道結構與表面性質的調變及其對甲醇轉化催化性能(特別是選擇性)的影響規律,發現實現甲醇定向轉化的關鍵在於催化劑化學組成、表面性質和孔道結構的調控、以及反應工藝與工程的合理配置。在這些關鍵認識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系列的甲醇定向轉化實用催化劑。結合反應工藝與工程的研究,成功實現了35噸/年芳烴中試、3500噸/年汽油工業示範和10000噸/年二甲醚工業生產。

4、材料化學團隊:催化材料是煤轉化反應過程的核心,它的革新會帶來工藝過程的創新發展。為了集中力量深入研究煤轉化過程和其他能源過程中所需要的新型催化材料、能源儲存材料和傳遞材料,以朱珍平、郭向雲、樊衛斌、吳東、徐耀、朱華青、趙江紅等骨幹形成了材料化學團隊。在碳納米管的形成機制、定向合成與組裝及高溫催化材料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工作。提出通過有機環狀分子的環環疊合、聚合反應合成碳氫納米管,進而脫氫合成純碳納米管的新思路。結合理論計算和實驗證實,發現決定一維到二維納米自組裝的關鍵因素是一維納米結構徑向各向異性,表面吸附分子(穩定化分子)的脫附動力學控制以及反應組裝單元的生成速率調控。開發出了以生物質碳化矽為載體的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劑,實現了高溫、高空速下的長期穩定運轉。

5、理論計算團隊:為了加強實驗室計算機模擬在煤轉化、多相催化反應新材料設計與新過程開發中的套用研究,在計算化學方面形成了特色,以焦海軍、王建國、李永旺、郭向雲、秦張峰、霍春芳為科研骨幹形成了理論計算團隊。其研究成果為煤基合成油催化劑的機理、製備、反應本質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為催化劑的升級更新、漿態床反應器的設計以及從實驗室規模到工業示範裝置的放大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流動人員

著名學者
劉振宇 張東柯 椿范立 張玉貞

開放課題的承擔者
鄧 風 劉桂建 楊全紅 王志鋒 徐 龍 白榮獻 田東旭 馬建蓉 孫愛靈 滕波濤

實驗室工作人員
徐元源 吳寶山 楊 勇 曹東波 張榮樂 白 亮 胡津仙 張 侃 章 斌 田艷青
張曉航 牛宏賢 葛 軍 王國富 劉增厚 解紅娟 楊彩虹 尉遲唯 白 進 靳國強
王英勇 侯 博 賈麗濤 林明桂 姜 東 李俊汾 肖 勇 張清德 馮守愛 貴國慶
劉東艷 範文浩 張園力 黃冬梅

研究領域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

1、煤直接轉化過程的化學工程基礎:研究煤熱解、氣化、直接液化等方面的套用基礎問題,深化對煤組成結構及其與反應性的關係、煤中污染元素的賦存和變遷規律的認識,發展煤化學理論,開發和驗證煤轉化新工藝和新過程。

2、煤經合成氣轉化的一碳化學與工程:研究煤經氣化合成優質油品、含氧燃料和添加劑的新技術、新工藝,注重高效催化劑製備、傳遞、流動、吸脫附和化學反應過程,研究反應器和工藝過程的放大效應方面的基礎和技術問題,以及新型反應器的設計,通過小試、中試和工業示範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基優質液體燃料大規模製備技術。

3、煤轉化利用中的環境化學與工程:開展煤中污染物的源頭脫除、燃煤煙氣中多種污染物的脫除、CO2捕獲封存與轉化利用、固體有機廢物的資源化及與煤的共處理、廢水淨化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研發,形成高效、廉價、集成的污染物脫除技術。

4、煤轉化中的理論計算與工程模擬:通過計算機模擬和相關實驗,在微觀-介觀-巨觀層次上研究煤轉化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行為,傳遞-流動-化學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耦合行為,為煤轉化核心技術的發展和集成創新提供科學指導和依據。

5、煤轉化相關的能源環境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煤轉化過程和其他能源過程中所需要的新型催化材料、能量儲存和傳遞材料,以及煤轉化過程下游產品精加工的高效、綠色催化過程。

科研項目

2004–2008年期間,實驗室共承擔科研項目211項,到位總經費2.0859億元(截止日期2008.12.31)。其中973計畫14項(子課題7項)863課題11項(子課題2項),國家基金41項,省部委50項,國際合作17項,企業協作31項,地方科技8項,所創新39項。2008年在研項目115項,新增課題40項,(863課題1項、國家基金9項、國際合作7項、橫向4項、省部級10項、地方2項、所創新7項)。具體情況如下:
973計畫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開始年

終止年

負責人

973計畫 14項,到位經費合計:992.63萬元)

G1999022402

天然氣、煤層氣最佳化利用的催化基礎:天然氣經合成氣制高品質液體燃料

1999.10

2004.09

孫予罕

G1999022404

天然氣、煤層氣最佳化利用的催化基礎:天然氣經合成氣制甲醇和含氧化合物

1999.10

2004.09

鍾 炳

G1999022102

煤熱解、氣化和高溫淨化過程的基礎性研究:煤氣化過程的化學基礎

2001.07

2004.06

劉振宇

G1999022107

煤熱解、氣化和高溫淨化過程的基礎性研究:中國典型煤種能源轉化資料庫—煤中污染物的變遷(973項目子課題)

1999.10

2004.09

楊建麗
陳皓侃

G2000048010

超臨界態促進烴類轉化反應的化學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973項目子課題,中石化石科院)

2000.10

2005.09

秦張峰

G2000048001

催化裂化生產清潔汽油組分的反應化學和催化材料科學基礎(973項目子課題,中石化石科院)

2000.10

2005.09

吳 東

2004CB217704-3

高溫氣化中煤礦物質變化及對氣化反應性的影響(973項目子課題,華東理工大學)

2004.10

2009.09

李 文

2004CB217802

重油高效轉化與最佳化利用的基礎研究:重油催化反應歷程的分子模擬和實驗研究(石油大學)

2004.09

2009

王建國

2004CB217602

大規模煤炭直接液化的基礎研究:煤液化反應產物的熱力學性質及液化殘渣特性的基礎研究

2004

2009

楊建麗

2005CB221402

天然氣及合成氣高效催化轉化的基礎研究:合成氣制高品質液體燃料

2006

2010

孫予罕

2005CB221403

天然氣及合成氣高效催化轉化的基礎研究-合成氣制含氧化合物(GTO)(大連化物所子課題)

2006

2010

李文懷

2006CB705807-3

燃煤CO2分離與富集:超臨界水中煤氣化制氫及CO2固定一體化(清華大學子課題)

2006.10

2008.10

畢繼誠

2006CB202504

石油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可持續化學:超臨界態促進烴類轉化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中科院化學所,韓布興子課題)

2007

2011

秦張峰

2007CB216401

節能減排和新生能源探索基礎研究:合成氣制烴醇催化劑的設計與結構調控

2007

2008

相宏偉

863課題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開始年

終止年

負責人

863課題(11項,到位經費合計:3565萬元)

2001AA523010

煤間接液化技術

2002.01

2004.12

孫予罕
李永旺

2003AA842051
(416-2-9-2-03)

大尺寸、均勻化學鍍膜技術與工藝研究(子課題)

1997.01

2008.12

吳 東

2002AA529110

燃煤煙氣乾法同時脫硫脫硝與硫資源化新技術

2002.08

2004.08

劉振宇

2002AA529070

漿態床二甲醚合成工藝過程的研究與開發

2002.08

2004.08

韓怡卓

2006AA05Z310

潔淨煤技術專題-鈷催化、高空速固定床合成油工藝技術的開發

2007

2009

陳建剛

2006AA030201

化工反應過程強化技術-泡沫碳化矽基結構催化劑技術及中試(大連化物研究所,李春林子課題)

2006.12

2009.12

李文懷

2006AA05A106

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示範工程:10-100萬噸級合成油技術

2006.12

2010.11

李永旺

2007AA05Z321

潔淨煤技術:漿態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劑製備的放大技術

2007.12

2010.11

韓怡卓

2007AA05Z329

低階煤分級最佳化轉化的關鍵技術及其集成

2007.12

2010.11

李 文

2007AA05Z310

炭基催化劑乾法一體化脫除燃煤煙氣多種污染物的移動床技術

2007.12

2009.11

黃張根

2008AA05Z309

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熱解多聯供中試技術開發

2008.05

2010.09

畢繼誠

獲獎成果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獎情況統計

序號

獲獎
時間

獎勵名稱

等級

頒獎部門

獲獎者

1

煤高效潔淨轉化中的化學基礎

2008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李 文 李保慶
陳皓侃 尉遲唯
白宗慶 楊志偉

2

納米碳化矽和氮化矽材料的結構和形貌可控合成

2008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郭向雲 靳國強
郝雅娟 王 峰

3

催化反應新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索

2007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王建國 秦張峰
朱華青 王國富
董 梅 陳樹偉

4

溶膠凝膠法製備高損傷閾值雷射光學薄膜的物理和化學基礎

2007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孫予罕 徐 耀
吳 東 章 斌
梁麗萍 李志宏

5

煙氣乾法脫硫脫硝催化劑及反應、再生和硫資源化的研究

2007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三等

山西省科技廳

劉振宇 黃張根
劉平光 劉清雅
謝國勇 牛宏賢

6

2007

省直機關模範集體

山西省

煤轉化國家
重點實驗室

7

2006

2005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集體)

中國科學院

合成油品
研究集體

8

介孔分子篩的合成、表征和套用

2006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孫予罕 吳 東
徐 耀 章 斌
鞏雁軍 李志宏

9

煤炭間接液化技術

2006

上海國際工業博覽
會技術創新獎

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

10

耦合工藝生產γ-丁內酯和2-甲基呋喃的研究及套用

2005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朱玉雷 李永旺
曹立仁 相宏偉
陳廣忠 周耀德

11

耦合法製備γ-丁內酯

2005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技術發明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李永旺 朱玉雷
曹立任 孟聰志
相宏偉 陳廣忠

12

分子篩結構和吸附、催化性能的實驗與分子模擬研究

2005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類)

二等

山西省科技廳

王建國 董 梅
袁淑萍 秦張峰
焦海軍 朱華青

13

熱重-質譜技術在煤定向轉化研究中的套用

2005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科學技術獎(CAIA)

三等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14

耦合法生產γ-丁內酯和2-甲基呋喃

2004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技術發明

一等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15

催化反應動力學

2008

第九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教材

一等

王建國 李永旺

16

二甲醚民用燃料

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63-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譚猗生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獲獎情況統計

序號

獎勵名稱

獲獎
時間

頒獎部門

獲獎者

1

朱李月華優秀教師

2008

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

孫予罕

2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

2008

山西省

吳 東

3

山西省首屆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

2007

山西省

孫予罕

4

山西省首屆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

2007

山西省

焦海軍

5

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

2007

山西省

李永旺

6

山西省直機關勞動模範

2007

山西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

朱玉雷

7

第五屆“山西省青年科技獎”及“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7

山西省青年科技獎評選委員會

朱玉雷

8

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

2007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院

陳建剛

9

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06

中國科學院

李永旺

10

山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06

山西省教育廳

焦海軍

11

山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06

山西省教育廳

吳 東

12

山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05

山西省教育廳

焦海軍

13

山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05

山西省教育廳

焦海軍

14

第21屆匹茨堡國際煤炭利用大會傑出貢獻獎

2004

匹茨堡國際煤炭利用大會

李保慶

15

山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04

山西省教育廳

吳 東

論文論著

論文專著論文專著

1. 韓麗娜, 張榮, 畢繼誠*, 超臨界水中煤焦油瀝青輕質化的實驗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1): 1–5.
2. R. Zhang*, H. Ren, D.K. Sun, J.C. Bi, Pyrolysis of a high-ash peat in supercritical water,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2): 129–133.
3. 李克忠, 張榮, 畢繼誠*, 煤和生物質共氣化協同效應的初步研究, 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 2008, 24(4): 312–317.
4. 李克忠, 張榮, 畢繼誠*, 生物質焦與煤焦及煤灰的流化特性研究, 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 2008, 24(5): 416–422.
5. 曲鏇, 張榮, 畢繼誠*, CFB燃燒/煤熱解多聯供技術的中試初探, 化工進展, 2008, 27(增刊): 386–390.
6. 杜新, 張榮, 畢繼誠*, 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高濃度焦化廢水技術開發, 化工進展, 2008, 27(增刊): 534–536.
7. 梁鵬*, 曲鏇, 畢繼誠, 爐前煤低溫乾餾的工藝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4): 401–405.
8. 曲鏇*, 張榮, 畢繼誠, 循環流化床燃燒/煤熱解多聯供技術研究現狀, 太原科技, 2008, (2): 58–60.
9. 劉粉榮*, 李文, 李保慶, 白宗慶, 常壓程式升溫還原-質譜法研究遵義煤在熱解過程中硫的變遷行為,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1): 6–9.
10. 白進, 李文*, 白宗慶, 李保慶, Chunzhu Li, 兗州煤中礦物質在高溫下的變化,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8, 37(3): 369–372.
11. 王志青, 白宗慶*, 李文, 李保慶, 陳皓侃, 吡啶預處理抑制煤熱解過程中交聯反應的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6): 641–645.
12. 侯文娟, 吳寶山*, 白亮, 相宏偉, 李永旺, 不同放大級Fe/Cu/K/SiO2催化劑的表征及其漿態床費托合成反應性能, 催化學報, 2008, 29(2): 167–173.
13. 侯文娟, 吳寶山*, 安霞, 李廷真, 相宏偉, 李永旺, 漿態床F-T合成Fe/Cu/K/SiO2催化劑中K助劑作用的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2): 186–191.
14. 吳流芳, 曹立仁*, 白亮, 李瑩, 賈瑞, 李永旺, Fischer-Tropsch合成水相副產物中提取丙酮和甲醇工藝的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4): 478–483.
15. 陶智超, 楊勇*, 李廷真, 萬海軍, 安霞, 相宏偉, 李永旺, Mn助劑加入方式對鐵基催化劑F-T合成性能的影響,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3): 326–331.
16. 郝栩*, 董根全, 白亮, 徐元源, 李永旺, 用ASPEN PLUS軟體模擬熱鉀鹼脫碳過程, 煤炭轉化, 2008, 31(2): 56–60.
17. 劉穎, 郝栩, 相宏偉, 徐元源*, 鍾炳, 李永旺, 添加CO2對Fischer-Tropsch合成反應的影響, 石油化工, 2008, 37(5): 450–455.
18. 王鈺, 劉穎, 樊偉, 曾志勇, 徐元源, 相宏偉, 李永旺*, 費托合成鼓泡漿態床反應器氣體添加模擬研究, 化學工程, 2008, 36(5): 40–43.
19. 高軍虎, 趙璐琦, 郝栩, 崔富梅, 董根全, 徐元源, 曹立仁*, 李永旺, 煤基費托合成尾氣流向變換自熱式轉化制合成氣, 天然氣化工, 2008, 33(3): 1–7.
20. 劉平, 任傑, 孫予罕*, 改進水熱法合成SAPO-11及其酸性和異構化活性, 催化學報, 2008, 29(4): 379–384.
21. 郝慶蘭, 白亮*, 相宏偉, 李永旺, 鐵基催化劑成型方式對漿態床費-托合成反應性能的影響, 催化學報, 2008, 29(10): 969–974.
22. 定明月*, 楊勇, 相宏偉, 李永旺, 還原空速對鐵基催化劑費-托合成性能的影響, 石油化工, 2008, 37(增刊): 345–347.
23. 余偉奇*, 吳寶山, 朱玉雷, 相宏偉, 李永旺, 銀助劑對費-托合成鐵基催化劑結構性質和還原行為影響的研究, 石油化工, 2008, 37(增刊): 354–356.
24. 鄭洪岩, 朱玉雷*, 黃龍, 相宏偉, 李永旺, Cu-Mn-Si催化劑在環己醇脫氫和糠醛加氫耦合反應中的研究:沉澱PH值和焙燒溫度的影響,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5): 631–636.
25. 劉平, 任傑, 孫予罕*, 模板劑對SAPO-11的物化及異構性能的影響,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5): 610–615.
26. 劉平, 任傑, 孫予罕*, 合成條件對SAPO-11分子篩骨架Si分布的影響,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08, 24(4): 388–393.
27. 高俊華*, 胡津仙, 李文懷, 張立東, 王建國, 苯與乙醇在HZSM-5分子篩上烷基化的研究, 石油化工, 2008, 37(增刊): 251–254.
28. 張立東, 高俊華, 胡津仙, 李文懷, 王建國*, LaZSM-5的製備及其催化甲苯/甲醇烷基化反應行為, 化工進展, 2008, 27(Suppl): 446–450.
29. 林明桂, 房克功, 李德寶, 孫予罕*, Zn、Mn助劑對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劑的影響, 物理化學學報, 2008, 24(5): 833–838.
30. 林明桂, 房克功, 李德寶, 孫予罕*, Cu-Fe基催化劑上CO加氫反應過程中物相的轉化行為, 催化學報, 2008, 29(6): 559–565.
31. 王月倫*, 陳建剛, 侯博, 賈麗濤, 孫予罕, 鋯助劑對鈷基費托合成催化劑反應性能的影響, 石油化工, 2008, 37(增刊): 342–344.
32. 王東升, 譚猗生*, 韓怡卓, 椿范立, CO2對漿態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銅基催化劑穩定性的影響, 催化學報, 2008, 29(1): 63–68.
33. 王東升, 譚猗生*, 韓怡卓, 椿范立, 漿態床合成二甲醚複合催化劑失活原因探索,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2): 176–180.
34. 郭少青, 楊建麗*, 劉振宇, 熱解氣氛對晉城煤中汞析出的影響,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4): 397–400.
35. 肖勇, 劉振宇*, 劉清雅, 王建成, 邢新艷, 黃張根, SO2影響V2O5/AC催化劑脫硝活性的機理, 催化學報, 2008, 29(1): 81–85.
36. 肖勇, 劉振宇*, 邢新艷, 王建成, 郭彥霞, 黃張根, V2O5/AC催化劑吸附NH3及其選擇性還原脫硝活性, 過程工程學報, 2008, 8(3): 460–465.
37. 肖勇, 劉振宇*, 劉清雅, 邢新艷, 王建成, 化學吸附方法表征V2O5在活性焦上的分散性,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3): 257–260.
38. 邢新艷, 肖勇, 郭彥霞, 楊建麗, 劉振宇*, 添加金屬氧化物的V2O5/AC在煙氣脫SO2及脫SO2後H2再生製備硫磺的活性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3): 349–353.
39. 雷智平, 劉振宇*, 李秉正, 吸附有苯酚氧化殘留物的Cu-Ce/AC吸附-催化劑的氫處理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2): 227–231.
40. 郭彥霞, 劉振宇*, 王建成, 邢新艷, 朱珍平, 脫硫脫硝後V2O5/AC在含NH3氣氛中的再生及硫資源化的耦合過程研究, 燃料化學學報, 2008, 36(1): 36–41.

專利成果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利成果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利成果

申請專利
1. 房倚天李春玉,夏立森,毛子剛,楊金權,加壓高溫固體樣品重量變化測試裝置及套用,申請號200810080115.0,申請日2008.12.12。
2. 李文,黃吉慶,白宗慶,李保慶,尉遲唯,白進,一種用於高硫煤煉焦的脫硫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79656.1,申請日2008.10.24。
3. 孫予罕,郭荷芹,李德寶,李文懷,甲醇一步法氧化合成甲縮醛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4543.6,申請日2008.01.30。
4. 孫予罕,郭荷芹,李德寶,李文懷,合成甲縮醛和甲酸甲酯的金屬催化劑及其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01.3,申請日2008.05.19。
5. 孫予罕,向明林,李德寶,李文懷,CO加氫合成反應的金屬碳化物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4846.8,申請日2008.04.15。
6. 韓怡卓,譚猗生,解紅娟,趙 霞,潘俊軒,一種由合成氣直接合成芳烴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79957.4,申請日2008.11.27。
7. 譚猗生,魏慧卿,韓怡卓,裴興社,解紅娟,石自更,潘俊軒,王占修,趙霞,李聖君,張清德,張華,一種甲醇合成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79961.0,申請日2008.11.27。
8. 孫予罕,石利紅李德寶,侯博,一種疏水有機改性鈷基費托合成催化劑及製備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4545.5,申請日2008.01.30。
9. 孫予罕,賈麗濤,李德寶,穆仕芳,一種費托合成產物分布可控的鈷催化劑及其製備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4546.X,申請日2008.01.30。
10. 孫予罕,王月倫,賈麗濤,李德寶,侯博,一種適合於漿態床用納米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22.5,申請日2008.05.19。
11. 孫予罕,穆仕芳,李德寶,賈麗濤,侯博,費托合成鈷基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04.7,申請日2008.04.29。
12. 孫予罕,李德寶,賈麗濤,陳從標,一種基於固定床反應器的費托合成反應工藝,申請號200810055105.1,申請日2008.05.19。
13. 孫予罕,陳從標,李德寶,賈麗濤,一種利用固定床裝置進行費托合成反應的工藝及設備,申請號200810055000.6,申請日2008.05.19。
14. 孫予罕,陳從標,李德寶,賈麗濤,陳建剛,一種由合成氣製取液態烴的工藝,申請號200810055109.X,申請日2008.05.19。
15. 孫予罕,王月倫,賈麗濤,李德寶,適合漿態床用合成中間餾分油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23.X,申請日2008.05.19。
16. 孫予罕,王月倫,李德寶,賈麗濤,侯博,陳建剛,一種合成汽柴油餾分的鈷基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02.8,申請日2008.05.19。
17. 孫予罕,穆仕芳,李德寶,賈麗濤,侯博,煤基合成氣鈷基費托合成液體燃料並附產芳烴的工藝,申請號200810055108.5,申請日2008.05.19。
18. 孫予罕,趙立紅,李德寶,房克功,林明桂,同時生產低碳混合醇和烯烴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06.6,申請日2008.05.19。
19. 孫予罕,賈麗濤,李德寶,侯博,一種鈷基費托合成催化劑中鈷的回收方法,申請號200810055107.0,申請日2008.05.19。
20. 孫予罕,王月倫,賈麗濤,李德寶,侯博,多級孔材料負載鈷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21.0,申請日2008.05.19。
21. 孫予罕,李德寶,侯博,賈麗濤,合成氣制異構烴含量高的烴類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33.4,申請日2008.07.30。
22. 孫予罕,房克功,林明桂,李德寶,姜東,一種合成低碳混合醇的鐵銅基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34.9,申請日2008.07.30。
23. 孫予罕,李德寶,賈麗濤,侯博,由合成氣選擇性合成中間餾分油的鈷基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29.8,申請日2008.07.30。
24. 孫予罕,房克功,李德寶,林明桂,姜東,合成氣制低碳混合醇聯產汽油餾分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28.3,申請日2008.07.30。
25. 孫予罕,李德寶,賈麗濤,侯博,由合成氣制重質烴的鈷基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31.5,申請日2008.07.30。
26. 孫予罕,高戀,徐耀,一種雙孔道介孔氧化矽空心球的製備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8.3,申請日2008.04.15。
27.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非模板法製備阿爾法-三氧化二鐵納米環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6.4,申請日2008.04.15。
28.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還原法製備四氧化三鐵納米環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5.X,申請日2008.04.15。
29.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氧化法製備伽馬-三氧二化鐵納米環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7.9,申請日2008.41.5。
30.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還原法製備四氧化三鐵納米管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9.8,申請日2008.04.15。
31.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氧化法製備伽馬-三氧二化鐵納米管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47.2,申請日2008.04.15。
32. 孫予罕,呂寶亮,吳東,徐耀,非模板法製備阿爾法-三氧化二鐵納米管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27.5,申請日2008.04.15。
33. 孫予罕,徐武軍,徐耀,吳東,官能化介孔分子篩套用於鹼性藥物吸附和緩釋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89.6,申請日2008.04.29。
34. 孫予罕,李德寶,姜東,房克功,林明桂,一種納米金屬碳化物催化劑及製備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30.0,申請日2008.07.30。
35. 孫予罕,李德寶,姜東,房克功,林明桂,一種改性的納米金屬碳化物催化劑及製備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535.3,申請日2008.07.30。
36. 劉振宇,雷智平,楊建麗,劉平光,一種處理含苯酚廢水吸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190570.6,申請日2008.12.22。
37. 劉振宇,李秉正,雷智平,黃張根,一種含苯廢水處理及回收苯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3.0,申請日2008.04.15。
38. 劉振宇,李秉正,雷智平,黃張根,一種吸附-低溫乾法處理苯胺廢水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2.6,申請日2008.04.15。
39. 黃張根,侯亞芹,用於低溫脫除煙氣NOx的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4831.1,申請日2008.04.15。
40. 黃張根,張睿,牛宏賢,一種吸硫V2O5/AC催化吸附劑的再生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0.7,申請日2008.04.15。
41. 黃張根,張睿,牛宏賢,一種使用V2O5/炭基載體催化劑製備硫磺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4834.5,申請日2008.04.15。
42. 劉振宇,王鈞偉,楊建麗,肖勇,一種套用V2O5/炭材料催化劑脫除煙氣中汞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79657.6,申請日2008.10.24。
43. 張昌鳴,黃張根,液相色譜測定煤、石油衍生重質油類產物的沸點分布方法,申請號200810054540.2,申請日2008.02.01。
44. 王建國,郭星翠,秦張峰,王國富,用於合成芳香氨基甲酸酯的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10.2,申請日 2008.05.19。
45. 王建國,郭星翠,秦張峰,王國富,ZnO/SBA-15複合納米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申請號200810055124.4,申請日2008.05.19。
46. 王建國,路新龍,董梅,秦張峰,朱華青,王國富,趙玉寶,甲醇選擇氧化制二甲氧基甲烷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200810080119.9,申請日2008.12.12。
47. 朱珍平,鄭劍鋒,趙麗紅,一種製備長徑比大的聚苯胺納米線的方法,申請號200810055575.8,申請日2008.08.08。

授權專利
1. 畢繼誠,程樂明,張榮,孫東凱,一種褐煤在超臨界水中製備活性碳的方法,專利號200610048199.0,授權日2008.06.18。
2. 畢繼誠,李克忠,宋新朝,張榮,一種生物質與煤流化床共氣化製備燃料氣的方法,專利號200610012868.9,授權日2008.12.24。
3. 楊建麗,劉振宇,王寨霞,劉平光,李允梅,李軍,一種道路瀝青改性劑及其套用方法,專利號200610012547.9,授權日2008.12.03。
4. 任傑,盧銀花,李永旺,劉平,王雪峰,侯瀟雲,用於費托合成重質蠟的加氫裂解催化劑及製法和套用,專利號200610012744.0,授權日2008.09.10。
5. 李文懷,胡津仙,田艷青,張建利,方勇,王俊傑,FeZrZSM-5分子篩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和套用,專利號200610012810.4,授權日2008.06.18。
6. 李文懷,胡津仙,張建剛,何麗民,王俊傑,一種甲醇轉化制烴分子篩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專利號200610048299.3,授權日2008.12.03。
7. 劉振宇,刑新艷,楊建麗,劉平光,趙有華,一種釩炭基脫硫劑的再生方法,專利號200510048216.6,授權日2008.03.26。
8. 劉振宇,趙有華,劉平光,楊建麗,可從脫硫劑的再生氣中製備硫磺的脫硫劑的再生方法,專利號200610012707.X,授權日2008.06.18。
9. 劉振宇,趙有華,劉平光,楊建麗,添助劑脫硫催化劑的再生和同時製備硫磺的方法,專利號200610012708.4,授權日2008.12.03。
10. 張昌鳴,楊建麗,劉振宇,測定菲溶液光化學產物的色譜質譜分析法,專利號200510048248.6,授權日2008.12.03。
11. 王建國,田震,王國富,秦張峰,董梅,臨界狀態下異丙苯的生產方法,專利號200610012746.X,授權日2008.06.11。
12. 郭向雲,王慶,靳國強,一種生物結構球形多孔碳化矽陶瓷材料的製備方法,專利號200610012550.0,授權日2008.02.20。
13. 郭向雲,王慶,孫衛中,靳國強,一種天然氣部分氧化製備合成氣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200610102308.2,授權日2008.12.03。
14. 郭向雲,郝雅娟,王峰,靳國強,一種珠狀碳化矽或氮化矽納米鏈的製備方法,專利號200510012774.7,授權日2008.03.26。
15. 孫予罕,吳東,徐耀,王俊剛章斌,一種鈦白粉表面無機-有機改性的方法,專利號200610102318.6,授權日2008.12.03。
16. 孫予罕,盛永剛,徐耀,吳東,一種TiO2可見光光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專利號200710139552.0,授權日2008.12.03。
17. 孫予罕,魏偉,趙寧,孫寶遠,張炳勝,陳衍軍,用於由尿素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劑及其製法和套用,專利號200410012504.1,授權日2008.06.18。
18. 孫予罕,肖福魁,魏偉,趙寧,李軍平,張德勝,徐宏,姚玉媛,陳志明,孫繼德,環已烷丁酸鋅用於製備N-取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專利號200510048150.0,授權日2008.02.20。
19. 孫予罕,魏偉,鄭岩,趙寧,一種有機無機共軛固體酸的製備方法,專利號200510048192.4,授權日2008.02.20。
20. 孫予罕,魏偉,劉水剛,李軍平,趙寧,一種製備多孔固體鹼的方法,專利號200610012867.4,授權日2008.06.18。
21. 孫予罕,魏偉,彭偉才,肖福魁,趙寧,王秀芝,李軍平,趙文波,一種合成水楊醯胺的方法,專利號200610048300.2,授權日2008.02.20。
22. 孫予罕,魏偉,吳都督,王秀芝,肖福魁,趙寧,李軍平,一種用碳酸二甲酯和丙酮合成乙醯乙酸甲酯的方法,專利號200710061708.8,授權日2008.12.24。
23. 孫予罕,魏偉,趙寧,孫寶遠,張炳勝,陳衍軍,用由尿素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劑及其製法和套用,專利號US11/209, 052,授權日2008.01.01。(美國專利)

開放課題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開放課題申請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煤高效潔淨利用與轉化為優質燃料、化學品和材料過程中的科學和技術基礎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研究煤的熱物理化學、煤基液體燃料合成、煤炭利用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關產品加工新工藝和新技術、能源環境新材料製備等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
一、開放基金課題資助範圍:
實驗室開放基金主要資助意義重大且具有套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課題。2009-2010雙年度在以下5個研究領域設立開放基金:
煤直接轉化過程的化學與工程基礎:研究煤熱解、氣化、直接液化等方面的套用基礎問題,深化對煤組成結構及其與反應性的關係、煤中污染元素的賦存和變遷規律的認識,發展煤化學理論,開發和驗證煤轉化新工藝和新過程。
煤經合成氣轉化的一碳化學與工程:研究煤經氣化合成優質油品、含氧燃料和添加劑的新技術、新工藝,注重高效催化劑製備、傳遞、流動、吸脫附和化學反應過程,研究反應器和工藝過程的放大效應方面的基礎和技術問題,以及新型反應器的設計,通過小試、中試和工業示範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基優質液體燃料大規模製備技術。
煤轉化利用中的環境化學與工程:開展煤中污染物的源頭脫除、燃煤煙氣中多種污染物的脫除、CO2捕獲封存與轉化利用、固體有機廢物的資源化及與煤的共處理、廢水淨化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研發,形成高效、廉價、集成的污染物脫除技術。
煤轉化中的理論計算與工程模擬:通過計算機模擬和相關實驗,在微觀-介觀-巨觀層次上研究煤轉化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行為,傳遞-流動-化學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耦合行為,為煤轉化核心技術的發展和集成創新提供科學指導和依據。
煤轉化相關的能源環境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煤轉化過程和其他能源過程中所需要的新型催化材料、能量儲存和傳遞材料,以及煤轉化過程下游產品精加工的高效、綠色催化過程。
二、開放課題申請須知和基金管理辦法:
實驗室開放基金由國家科技部下撥的專項經費(開放運行費)支出。
1. 申請課題應為煤潔淨轉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或為實驗室新生長點課題。
2. 開放基金主要支持實驗室及依託單位以外的研究人員(即客座研究人員)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進行的研究課題,由客座研究人員和固定人員共同申請,客座人員擔任課題負責人。
3. 凡具有講師和助理研究員以上職稱、博士後經歷或相應水平的國內外學者可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提出申請,填寫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一式三份,加蓋公章)。本次開放基金申請時間:08年9-11月。基金執行年度為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4. 由實驗室學委會或專家組審定開放課題申請,建議擬資助課題和資助金額,實驗室主任會議根據審定結果統一調整並報學委會會議通過後公布執行。
5. 開放課題資助強度:一般課題平均5萬,重點課題平均10萬。
6. 基金承擔者應在第一年年底提交階段總結,第二年年終提交結題總結。對於無階段總結、未按計畫進行課題者,實驗室主任有權調整課題資助額度或中止課題資助。
7. 課題資助金額專款專用。主要支付分析測試費、不形成固定資產的小型儀器設備購置費、客座人員差旅費、發表文章版面費等與課題直接有關的費用。
三、研究成果的歸屬:
凡實驗室資助課題,其發表論文和研究成果應署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名稱和本實驗室名稱,並註明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如在國內外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應將“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或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Conversion,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寫為作者單位之一,並註明本課題為“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號),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Conversion(基金號)”;如申請專利,專利權為申請人單位所有,如有本實驗室的合作者,實驗室應同為專利權人。

雙年度開放課題一覽表

序號

課題名稱

編號

姓名

申請人工作單位

1

城市污泥超臨界水中資源化套用技術研究

08-202

王志鋒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

2

煤熱機理解過程中Hg的富存狀態及其轉化

08-301

劉桂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

金屬氧化物/活性碳纖維脫硝催化劑的研究

08-309

馬建蓉

太原科技大學

4

金屬箔片、胺嫁接分子篩聯用的新型CO2捕獲系統研究

08-603

孫愛靈

鄭州大學

5

酸鹼雙官能化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和結構研究

08-610

鄧 風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6

酯交換反應/脫水反應耦合法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二甲醚的研究

08-902

白榮獻

華中科技大學

7

西部典型煤種中硫熱遷移特徵及其過程控制的研究

08-904

徐 龍

西北大學

8

CH2I2在Ag(111)表面吸附、反應的DFT研究

08-905

滕波濤

浙江師範大學

9

Aun(10≤n≤50)催化劑的計算設計及其對CO氧化反應機理控制的理論研究

08-909

田東旭

大連理工大學

10

納米碳管-DNA複合物的可控制備、孔隙結構及其套用研究

08-913

楊全紅

天津大學

學術活動

以2008年為例,實驗室人員參加參加國際會議70人次,國內會議50人次,其中做大會特邀報告10個,發表國際會議文章45篇,國內會議文章44篇;被其它院校邀請訪問、講學15人次,其中派國外講學2人次,在國內講學1人次;來我室參觀訪問的國內外專家、學者47人次,其中國外來室講學4人次,國內來室講學2人次。實驗室承辦了7th China-Korea Workshop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雙邊會議、第七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套用研討會和國際清潔能源科學研究合作共同體(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Clean Energy)年會。

時間

地點

會議名稱

參加人

備註

1.14-16

北京

中荷合作協定和雙方共同申請2008 年“Asia Facility for China”項目的討論會

楊建麗肖 勇
高 航

代表中方參與單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轉化重點實驗室、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與代表荷方參與單位(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Shell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BV 及Procede Gas Treating BV)的荷蘭TNO 在合作協定備忘錄上籤字。

3.29

日本

JST(日本)-MOST(中國)清潔燃料研討會

韓怡卓

口頭報告:DME synthesi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ts market analysis in China

5.30-6.2

南京

第十屆全國量子化學會議

霍春芳
馮 剛

會議文章:3篇。

6.12-6.13

北京

China-Japan (CAS-AIST-NEDO) Workshop on Biomass Gasification

李克忠

口頭報告:Co-gasification of coal and biomass in a fluidized bed

6.23-25

Newcastle, Australia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as Clean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GCHT-7)

趙建濤

口頭報告:Development of a modified moving granular bed for dust and trace element control

6.25-27

太原

The 7th China-Korea Workshop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孫予罕
韓怡卓等

實驗室參會人員:45人;會議文章:24篇。

6.26-27

北京

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國際研討會

楊建麗
李 軍
陳 壘

口頭報告:煤直接液化殘渣作為道路瀝青改性劑的研究;煤直接液化殘渣的加氫行為研究

7.12-7.15

天津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六屆學術年會

霍春芳

分會邀請報告:丁二烯氫甲醯化反應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7.13-18

韓國漢城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秦張峰
樊衛斌
朱華青

會議文章:3篇。

7.20-23

太原

第七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套用研討會

王建國等

實驗室參會人員有15人;會議文章:7篇。

8.3-8.6

長沙

全國氫能會

畢繼誠
李克忠
孫冰潔

口頭報告:流化床生物質氣化制氫;
口頭報告:超臨界水生物質氣化制氫。

9.21-24

上海

3rd International DME Conference & 5th Asian DME Conference

譚猗生
張清德

譚猗生研究員作為分會主席主持了“DME Manufacturing”分會會議;
張清德分會報告:Direct oxidation of DME to dimethoxymethane over Sm2O3 modified MnCl2-H4SiW12O40/SiO2 Catalyst

9.22-24

澳大利亞

Ais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韓風雙
陳國清

會議文章2篇。

9.23-24

義大利

歐盟第六框架計畫項目“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2 storage and ECBM in Poland”結題研討會

楊建麗

口頭報告:Quantitative data on coal matrix accessibility

9.28

美國

第25屆匹茲堡國際煤利用大會

韓怡卓
畢繼誠
程樂明
李克忠

韓怡卓研究員被選為匹茲堡國際煤炭利用大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畢繼誠研究員做口頭報告:煤與生物質共氣化。

10.1-6

美國加州

第11屆中美科學院前沿學科交流會

韓怡卓

口頭報告:Alternative fuel synthesis from coal

10.14-18

南京

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

孫予罕
王建國等

實驗室參會人員有20人;會議文章:19篇。

10.20-21

成都

中國2008生命周期管理(LCA)會議

畢繼誠

10.22-24

美國
San Frocisco

國際能源前沿論壇(EFI)

孫予罕

邀請報告:未來清潔能源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11.15-16

太原

2008年石油補充與替代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論壇

畢繼誠

口頭報告: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熱解多聯供過程開發;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焦化廢水。

12.3

北京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第一屆年會

郭向雲

科學管理

自主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開始年

終止年

負責人

自主研究課題(12項,到位經費合計:800萬元)

2008BWZ001

中國典型煤種的熱解、氣化等轉化特性資料庫

2008.07

2010.07

李 文

2008BWZ012

基於第一性原理的F-T合成反應網路研究和催化劑的分子設計

2008.07

2011.07

焦海軍

2008BWZ005

含氧煤層氣氧化/重整一體化制合成氣新催化劑體系研究

2008.07

2011.07

譚猗生

2008BWZ004

鈷基合成油、合成低碳醇技術相關的動力學基礎研究

2008.07

2010.07

陳建剛

2008BWZ007

Ni/CaO-ZrO2催化劑上CH4-CO2重整反應研究

2008.07

2010.07

魏 偉

2008BWZ010

碳化矽高溫催化材料及其在甲烷轉化過程中的套用

2008.07

2009.07

郭向雲

2008BWZ003

CO2與煤的作用及其對煤結構和性質的影響

2008.07

2011.07

楊建麗

2008BWZ008

煤礦抽放氣低濃度甲烷熱能利用與減排

2008.07

2010.07

秦張峰

2008BWZ011

基於有機/無機雜化路線的光轉化材料

2008.07

2010.07

徐 耀

2008BWZ006

甲醇氧化制化學品的催化與反應工程基礎

2008.07

2010.07

樊衛斌

2008BWZ002

煤氣化工況下的氣固反應規律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2008.07

2011.07

趙建濤

2008BWZ009

一維納米結構的組裝、原理及光電轉換功能

2008.07

2010.07

趙江紅

儀器設備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分析測試中心主要承擔對煤的結構及其熱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對煤轉化過程相關的催化材料和能源環境新材料的分析檢測任務。大型儀器分析測試中心配置了所需要的性能優良的大型儀器。分別為:
1、煤的組成與熱物理化學性質分析檢測
TG-151 高壓熱天平
TGA92 熱質聯用儀
MS omnistar 200 小型線上質譜儀
EQUINOX 5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儀
Vario EL元素分析儀

2、無機有機成份分析檢測
Atomscan 16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
VG QUATTRO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Alliance2695–ZQ4000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3、固體結構表征分析檢測
Tristar 3000 物理吸附儀(中孔)
ASAP 2020 (M) 物理吸附儀
D8 ADVANCE X射線衍射儀
JEM-2010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科技出版物

燃料化學學報燃料化學學報

燃料化學學報
《燃料化學學報》創刊於1956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類刊物(雙月刊)。

主要刊載燃料化學、燃料化工及其基礎研究的前瞻性、原始性、首創性研究成果、科技成就和進展,涵蓋煤炭、石油、油頁岩、天然氣和生物質轉化等與燃料化學相關學科的內容。是燃料化學和能源轉化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術類刊物。所設欄目有研究論文、研究快報、述評及研究簡報。

國內外主要的檢索系統均收錄本刊。本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並連續入選《CA》千種表),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Coal Abstracts》,俄羅斯文摘雜誌(AJ)等收錄。1992年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並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國內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資料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化學文獻資料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礦業文摘》等收錄。

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3年資料統計,燃料化學學報》的“影響因子”在化學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基金資助的論文占69%,即年指標(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在化學類期刊中名列前茅,成為本學科中頗具影響的刊物之一。在多次評比中分別獲國家優秀期刊三等獎,中科院優秀期刊二等獎,華北優秀期刊獎,榮獲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資料規範》優秀獎,2001年度獲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本刊主要讀者是從事與燃料化學、能源化學研究、套用、教學有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師生。

煤炭轉化
《煤炭轉化》由太原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科學出版社的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煤化工學術期刊。
主要刊載內容:煤科學;煤的淨化和燃燒;煤的熱能和焦化;煤的氣化和煤氣淨化;煤的液化和產品提質;煤轉化過程中的催化;煤系資源綜合利用等。本刊1990-2001年,連續17次被評為華北地區十佳期刊、華北地區優秀期刊、山西優秀期刊、山西一級期刊;列入“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列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被17個國內外文摘/資料庫(如《CA》、《SCI》的Citation Index等)作為固定摘錄期刊。

化工學報
《化工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工學會和化學工業出版社共同主辦、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我國化工及其相關學科領域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我國創刊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該期刊的協辦單位之一。現為月刊,大 16 開本, 272 頁,是我國載文量較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化工學報》的前身是創刊於 1923 年的中華化學工業會會刊《中華化學工業會會志》和創刊於 1934 年的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刊《化學工程》。前者於 1929 年隨總會由北京遷至上海後更名為《化學工業》。新中國成立後,《化學工業》與《化學工程》於 1950 年合併,定名為《化學工業與工程》,並開始立卷。該刊自 1952 年第 4 期起更名為《化工學報》,《化工學報》編委會以本屆編委為第一屆編委會成員。創刊以來,《化工學報》經歷了由半年刊改為季刊、雙月刊直至月刊的發展過程,至2008年已出版了 59 卷。我國許多著名化工專家在《化工學報》上發表過論文,許多著名化工專家曾擔任《化工學報》的編委會主任、執行主任、副主任或編委。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時鈞 先生在該刊創刊 80 周年發表的紀念文章中說:“《化工學報》在引領中國化學工業與工程的前進上功不可沒,可以說,它是我國現當代化工史的一個見證、一面鏡子,其中濃縮著我國化工界開拓者和後繼者幾代人的希望、追求、奮鬥與業績。”

《化工學報》以推動化工科技進步,培養化工科技人才為宗旨。多年來,一直保持嚴謹求實的辦刊傳統,嚴把稿件質量關。登載的論文以反映我國化工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及套用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為目標,兼及新技術和新方法。文章分類為: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化工數據、綜述與專論、學術爭鳴等。按研究領域設以下欄目:熱力學,傳遞現象,多相流和計算流體力學,催化、動力學與反應器,分離工程,過程系統工程,表面與界面工程,生物化學工程與技術,能源和環境工程,材料化學工程與納米技術,現代化工技術,其他。讀者對象為過程科學及技術領域和相關過程工業的科研、設計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

天然氣化工
《天然氣化工》 (副刊名:C1化學與化工)為工業技術性刊物,創刊於1976年,雙月刊,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和全國天然氣化工信息站主辦,國家C1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協辦,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已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位化期刊群等全文收錄,被美國化學文摘(CA)等著名文摘雜誌摘用,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相關部委的獎勵,主要報導天然氣和一碳化工的科技成果,介紹天然氣和一碳化工的新技術、新進展。對新技術研發、套用及工廠技術改造和革新的報導並重。設有試驗研究、開發套用、專論綜述、精細化工、化工數據、分析測試、新工藝(產品)介紹、動態簡訊等欄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