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細胞白血病

漿細胞白血病

漿細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即PCL)由Foa於1904年首次報導,具不完全統計,國外文獻報導有200多例,國內報導百餘例。起病時外周血漿細胞數>20%,或漿細胞絕對值>2.0×109/L,且有形態學異常,往往就可診斷PC。資料表明,本病占急性白血病1%-2%,病程較短,類似其它急性白血病。PCL目前總體治療效果不滿意,治療困難,療效差,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選擇,尚無標準治療方案或最佳化療方案。

基本信息

疾病分類

臨床上漿細胞白血病分為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PPCL)和繼發性漿細胞白血病(second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SPCL),大約60%-70%為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PPCL)屬白血病獨立類型,臨床表現與急性白血病相似。繼發性漿細胞白血病大多數繼發於多發性骨髓瘤(MM),臨床病理與MM基本相似,為MM的一種終末期表現。發病占MM的1.6%~2%,國內報導占MM的8%,也有少數繼發於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和澱粉樣變。

發病原因

病因不詳,繼發性PCL多是MM的終末期。

病理生理

與多發性骨髓瘤相比,PCL漿細胞多表達CD20(50%vs17%),多不表達CD56,而MM細胞多表達C56,CD56是個預後較差的指標。繼發性PCL多表達CD28,CD28與高增殖率和疾病進展有關。套用Fish技術在80%以上的PCL患者中可檢測到13q缺失和13號染色體單體。大約80%的患者存在16號染色體缺失。另外,PCL患者也往往存在2q和6p缺失。PRAD1/CyclinD1在控制細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也存在於PCL漿細胞中。

臨床表現

繼發於MM的SPCL臨床病理與MM基本相似,為MM的一種終末期表現,表現為外周血漿細胞明顯增多,且有骨髓和髓外器官的廣泛浸潤。PPCL的臨床特徵如下:①發病年齡輕,最小為9個月,中數為45.2歲,<40歲占34.1%,而MM發病年齡較大,中數為53歲;②起病急,症狀明顯,大多數在2個月內確診,很少超過半年;③常有高熱、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及胸骨壓痛等症狀,與急性白血病相似;常有多臟器浸潤,肝脾腫大比MM多見;④貧血及血小板減少,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高,PPCL的骨髓增生顯著活躍,漿細胞系統明顯增生,均較MM顯著,畸形漿細胞也明顯增多;而骨骼損害相對較輕。

疾病治療

PCL目前總體治療效果不滿意,治療困難,療效差,預後差,生存期短,中數生存期為2-7個月。PPCL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選擇,尚無標準治療方案或最佳化療方案。治療原則上以往多採用治療MM的方案,曾用COAP、CCOP、VCP、CP、CONP及MP方案,部分患者可緩解。Dimopoulos M.A等的臨床調查發現PCL總的治療反應率為37%。在最初治療的10天內如果不能使血中漿細胞下降50%則預示著最終對治療沒有反應。PPCL患者生存期短主要是由於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頭2個月死於併發症(22%)。陳少華等使用改良的VCMP方案治療PCL9例,具體方案如下:長春新鹼2mg加生理鹽水40ml靜脈注射(第1天);馬法蘭6mg/d,分3次口服(第2-11天,共用10天,部分病人服用至第13天);環磷醯胺0.4g加生理鹽水40ml靜脈注射(第2、4、6、8天,共用4次。部分病人用至第10天,共用5次);強的松40-90mg/d,分3次口服(第2-11天,共用10天)。結果完全緩解6例,達完全緩解的療程數2-3療程;部分緩解1例;未緩解1例;死亡1例。平均生存時間2.2年。存活4年1例,存活11年1例。是目前國內報導的PCL療效較好的病例.

化療中漿細胞容易出現多藥耐藥及再生耐藥,是PCL復發、難治及預後差的主要原因。套用含蒽環類藥物的聯合化療方案,用去甲氧基柔紅黴素(IDA)替代柔紅黴素治療,可以克服耐藥現象,增加療效。

MM是惡性B淋巴細胞的增殖性疾病,考慮到MM和PCL在發病上有密切的聯繫,Gemmel C等嘗試對1例PCL患者在採用大劑量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後聯合使用抗-CD20抗體(Rituximab)進行鞏固治療。Rituximab(375mg/m2)使用4周。結果顯示Rituximab完全清除了外周血和骨髓中的CD20+細胞。治療後40天的外周血和骨髓中的漿細胞與70天的外周血中的漿細胞相比沒有變化(外周血0.037%,骨髓0.026%)。治療後90天外周血漿細胞升高到0.066%。在120天患者復發,外周血中有0.65%的CD38++/CD138+/CD20-漿細胞,但沒有CD20+B細胞。結果提示患者的疾病進展並不是CD20+ 單克隆B細胞的增殖引起的。

近年來,有報導採用大劑量化療後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PPCL有效。Hovenga 等報導3例PPCL患者先接受各種聯合化療,包括VAD、大劑量環磷醯胺、EDAP(依託泊甙、順鉑、地塞米松、阿糖胞苷),然後在套用大劑量馬法蘭後行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所有患者在移植後均獲CR,1名患者在移植後3個月復發,其它患者分別持續緩解14-26個月。

總之,單用烷基化物加潑尼松的治療方案不適用於PPCL患者。聯合使用VAD、環磷醯胺、依託泊甙,或交替使用長春新鹼、環磷醯胺、馬法蘭、潑尼松/長春新鹼、亞硝(基)脲氮芥、阿黴素、潑尼松(VCMP/VBAP)的化療方案可能是最初較好的治療選擇。隨著硼替佐米和來那度胺等新藥的出現,為漿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和嘗試。

疾病預後

對於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患者預後因素的研究指出,影響預後的因素有二:一是對化療的反應,若化療有效,則生存期較長,若無反應,則存活期很短;二是染色體核型,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相似,均有多種染色體異常和癌基因突變,其中亞二倍體核型和13號染色體單體或13q-與預後不良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鑑別診斷

(一)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RP)

鑑別點:①RP均有原發病。包括各種嚴重感染(結核病最多見)、腫瘤、風濕性疾病、慢性肝病等。②RP外周血中很少出現漿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且數量大多小於有核細胞的10%,絕大多數<20%。同時形態屬正常漿細胞。③RP隨原發病緩解而消失。

(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

PPCL的臨床表現和AML十分相似,主要根據形態學、細胞化學染色及免疫表型區分。由於漿細胞,包括原始及幼稚漿細胞,與原始粒細胞在形態上通常不易混淆;細胞化學染色,如過氧化物酶,AML陽性,而PPCL陰性。不典型者可藉助免疫表型檢測區分,漿細胞其CD38、PCA—1陽性,而AML的原始細胞則CD33、CDl3陽性。

(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PPCL偶爾需和ALL鑑別,當兩者的原始、幼稚細胞呈不典型狀態時,可藉助免疫表型區分。B-ALL者CDl9、CD20、CDl0陽性,T-ALL者CD2、CD5、CD7陽性,而原始漿細胞則CD38、PCA—1陽性。

治療方法

以前醫療技術落後,白血病的治療效果不是令人滿意,造成很多患者因此而葬送年輕的生命,給患者帶來了很多的心理陰影,認為得了白血病就已經站在了死亡的邊緣。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白血病的治療已經有了成功的飛躍。

由於白血病的病情錯綜複雜,造成白血病的治療非常困難,不是一刀切式的治療,有很多因素能夠影響著白血病的病情。因此,白血病必須需要一個綜合性的治療方案。

1、白血病的中醫治療

白血病中醫治療是採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觀察患者的病情,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其效果更加明顯。同樣,白血病的中醫治療還有延長或阻止白血病的復發;可以防止白血病多耐藥;預防白血病的相關併發症等眾多效果。白血扶正散就是純中藥製劑,對於白血病的治療效果極佳,是患者的不二選擇。

2、白血病的西醫治療

絕大多數白血病患者通常會選用西醫白血病治療方法,而化療是西醫療法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通過化療來控制病情迅速惡化是必須的,但長期化療存在因副作用而帶來的免疫力低下或喪失,各種併發症以及耐藥性等弊端。

3、白血病的心理治療

俗話說:笑能治百病。因此,重視精神心理因素對於白血病的治療是非常關鍵的,患者每天保持心胸開闊,精神爽朗,能夠輔助和幫助藥物或其他療法增強療效,使病情得到緩解。

4、白血病的飲食治療

常理道:疾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因此白血病患者的飲食對於白血病的治療也是功不可沒。患者在選用食物時,最好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禁忌油膩、生冷、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誘發白血病的病因有各種各樣,造成病情千變萬化,使得白血病的治療變得異常的艱難,因此需要綜合性的白血病治療方法,不僅重視身體上的治療,同樣心理上及其飲食方面也需要格外重視。

護理要點

一、一般護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謝率高,加之化療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在化療期間宜臥床休息,鼓勵病人多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囑患者多飲水,以預防尿酸性腎病的發生。由於化療引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療期間須預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潔,每日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減少探視,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定期洗澡換衣,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預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抗菌素漱口,如甲硝唑、慶大黴素等。如有黴菌感染,可加用制黴菌素;大便後用1:5000PP粉的溶液坐浴,或清洗外陰,防止肛周感染;女性病人月經期間應每日清洗會陰部;注射部位需嚴格消毒。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注意觀察有無皮膚損害、咽痛、咳嗽、發熱等現象以便及時通知醫師,作出處理。

二、心理護理

由於白血病病情重,發展快,加上化療常可引起脫髮、麻木、乏力、發熱等併發症。病人容易產生悲觀沮喪的情緒,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醫護人員應關心體貼病人,在化療前應向病人講清可能引起的反應,並說明這些反應多是暫時性的,待停止用藥後多可恢復正常,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度過危險期。

三、套用化療藥物的觀察護理

化療藥物對血管刺激性大,套用化療藥須注意保護血管。靜注化療藥必須小心仔細,確知針頭在血管內時方可推藥,推藥速度要慢,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要避免藥液外溢,否則易造成組織損傷壞死。一旦外溢,立即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減輕局部損傷。注意觀察化療藥的毒副作用,如長春新鹼,可造成口唇、手、腳發麻等末梢神經炎表現。須密切觀察,及時處理,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