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漿細胞是由B細胞對於CD4+淋巴細胞的刺激異化而來,因此也稱漿B細胞(Plasma B cell)。抗原入侵後,B細胞起到一個APC(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吞噬了相應的抗原。此抗原被B細胞的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吸收後,在吞噬體(phagosomes)中因和溶酶體(lysosomes)結合而分解,釋放出付著在抗原上的蛋白酶。此酶分解了抗原後,抗原的碎片就付著在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分子上,並出現在其外表面。一旦出現在MHC II分子外表面,CD4+輔助型T細胞就和MHC II/抗原分子結合,並激活B細胞。該激活過程包括B細胞異化為漿細胞以及緊接下來的抗體生成過程以消滅抗原。
漿細胞具有合成、貯存抗體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的功能,參與體液免疫反應。免疫球蛋白主要在粗面內質網池內形成,用免疫螢光技術已證實注射一種抗原到機體後,相應的抗體首先在漿細胞的細胞質中出現。
存在位置
在血液中B細胞約占淋巴細胞總數的15%。固定在B細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單體IgM和IgD)是抗原的特異性受體。當它們初次與某一個抗原接觸而被致敏時,一部分B細胞即分化成熟為漿細胞,漿細胞即開始生成對該抗原特異的免疫球蛋白並將它們釋放到周圍的組織液中,這就是免疫抗體。只有當某些調節性因子,如由輔助性T細胞所釋放的淋巴因子和巨噬細胞釋放的白細胞介素-1存在時,B細胞才能被抗原激活。漿細胞不再在血液中循環,在它們生存的2-3天時間裡一直停留在組織中。漿細胞一般停留在各種淋巴結。正常機體漿細胞存在在脾、淋巴結的相應組織結構處,漿細胞生成抗體並將它們釋放到周圍的組織液中,通過淋巴結血液通路開放的循環匯集成髓靜脈,髓靜脈進入小梁靜脈,最後匯集成靜脈出淋巴結;輸入淋巴管經淋巴結後以輸出淋巴管出淋巴結,故少部分抗體可直接進入淋巴。所以抗體先進入組織液,而不是直接分布在血漿中。抗體以開放於髓竇血液通路直接匯入靜脈而進入血漿的。抗體可以分布在淋巴內。
形態
漿細胞直徑10-20μ;核較小,占細胞的1/2以下,多偏於一側,偶可見雙核;染色質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勻,在近核處一邊常伸出半月狀淡染區;漿中偶見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原始漿細胞直徑14-20μ;核較大,約占細胞2/3,圓或橢圓形,常偏於一側;染色質細緻、呈顆粒狀,均勻分散或呈細網狀。核仁2-5個,淡藍色,不顯著。胞漿較其它原始細胞為多,深藍而不透明,近核處著色較淺,無顆粒,偶可見到空泡。原始漿細胞在正常骨髓中極少見到,只有在多發性骨髓瘤和漿細胞白血病時才可大量存在,並有形態變異。
增殖方式
漿細胞(plasmacell)B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的一種不再具有分化增殖能力的終末細胞。在分化過程中獲得特有的漿細胞抗原,這是漿細胞區別於淋巴細胞的主要膜標誌。漿細胞在體內的分布與淋巴細胞大致相似,主要分布在淋巴結和脾臟。B細胞接受抗原信息刺激後,最初形成體積較大的漿母細胞。在漿母細胞的細胞質內有許多平行排列的扁平狀的粗面內質網。而由漿母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而成的漿細胞的粗面內質網內,充滿細小的絮狀物質,即羅氏小體,是由免疫球蛋白分子組成。故漿細胞可合成及分泌抗體。科學家認為,由單個B細胞增殖分化成的漿細胞系,僅能合成一種類型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正常機體中有許多不同的免疫活性細胞克隆,故可發展成不同的漿細胞系,併合成針對各種抗原的抗體。(漿細胞系統包括原始漿細胞、幼漿細胞、Russell小體、Dutcher小體和火焰狀細胞等部分。)
症狀
診斷要點
1.病因存在
2.病變為l一3mm直徑大小、淡紅色或略帶黃色的小結節,可互相融合或重疊成臘腸狀。隆起而境界不清,不引起潰瘍。
3.多見於上險結膜及穹宮窿部結膜,使上險肥厚而下垂。也可發生在下險、球結膜、角膜。
4.組織學檢查:由聚集成堆的漿細胞組成,其中常有玻璃樣或澱粉樣變性,並非真正腫瘤。
治療
手術切除,但易復發。
起源於B細胞,而從功能上來看應是一些效應B細胞。
分泌方式
成熟的漿細胞可通過不同的方式向胞外分泌免疫球蛋白:(1)局部分泌:這是所有分泌性細胞的共有分泌方式。在漿細胞內質網囊腔中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先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許多小囊泡,然後輸送到高爾基複合體進行加工、濃縮和貯存,最後,充滿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小囊泡游離到細胞質膜的內表面,與細胞質膜相溶合併通過反向吞噬,將內含物分泌到細胞外。
(2)頂質分泌:一部分細胞質向外突出,形成小囊狀物,繼而小囊狀物脫落並將其中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釋放出來。
(3)全質分泌:漿細胞溶解,其中所含免疫球蛋白分子被全部釋放出來。此方式不是主要的分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