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糕因鬆軟細膩、不粘口、不積食而老少皆宜。民國初期,漾糕從海門傳入杜橋鎮。先由臨海市水洋村民周道龍從海門批發到北岸杜橋一帶銷售,後自己學起製作,經過不斷改進工藝技術流程,製成的漾糕別具特色。每扇糕需2.5升米(寄生米或雜交稻米),紅砂糖足斤,從不用化學輔料色素或糖精。先將浸泡的米用手推磨成米水生漿。然後將發酵糕母與紅糖泡熱攪拌再與米漿滲摻攪拌,待二三小時後自然發酵起泡,經再次攪拌又發酵,一直攪拌三次,見米漿從上到下來回倒灌均勻流暢、粘糊為止。漾糕關鍵在發酵過程中,掌握適宜,不能過發也不能欠發。米漿倒入竹籠蒸製時,上火不能過猛,須先緩後急。蒸熟出籠,翻倒在糕板上,待涼。漾糕好,氣孔細,像海綿,手指一壓,馬上反彈復原。一切不沾刀,用手抖動而不斷。但其他人製作的漾糕遠不及他的好吃,吃起來硬口粗糙,氣孔粗,軟度無,易損斷,無彈性。
水洋漾糕有紅糕、白糕二種。紅糕柔軟,白糕硬口。每扇直徑五十厘米,厚五厘米,上滴糖漿,戳四方紅朱花印。今周道龍孫媳婦一人仍承傳祖上技藝,每天早上上街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