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潯區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屬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新興城市,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位於長三角滬蘇杭中心,南連省會杭州,北瀕太湖,東接蘇州、上海,西上直達南京。 南潯是2003年1月建成的湖州市轄區,前身即東遷縣,始建於西晉。截至2013年,南潯區轄9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國際旅遊度假區,區域面積702.17平方千米 。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歷史沿革

據南潯區境內發現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

歷史上,南潯隸屬關係變化很大。相傳夏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南潯轄域隸屬揚州。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

公元前333年,楚以此為春申君黃歇之封邑,始建菰城縣,南潯轄域隸屬菰城縣。

秦滅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會稽郡,下設烏程、由拳等縣,今區境屬烏程縣。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烏程縣東鄉置東遷縣,縣治在今舊館。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東遷縣改名東安縣,次年仍復名東遷縣。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東遷縣併入烏程縣。宋太平興國7年,分烏程縣東南15鄉置歸安縣。

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歸安合併為吳興縣,今南潯轄域隸屬吳興縣。

1949年5月2日,南潯解放,今南潯轄區隸屬吳興縣。

1981年1月,撤消吳興縣,改稱湖州市。

1983年7月,撤消嘉興地區,湖州市改為省轄市,建立城、郊兩區,南潯隸屬湖州市郊區。

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區建制,實行市管縣又直接領導原城、郊區所屬鄉鎮、街道的體制,南潯轄區各鎮直屬湖州市。

1993年9月,湖州市區下設城區、南潯區、菱湖區3個區工委。今轄區內南潯鎮、練市鎮、雙林鎮、善璉鎮、舊館鎮屬南潯區工委;菱湖鎮、和孚鎮、千金鎮、石淙鎮屬菱湖區工委。

2003年1月,根據國務院(國函(2003)2號)和省政府(浙政發(2003)2號)檔案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區、南潯區、菱湖區三個區委、區管委會,設立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南潯區區委、區政府駐南潯鎮,轄南潯、雙林、練市、善璉、舊館、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個鎮,南潯古鎮管理委員會和南潯經濟開發區。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南潯區位於杭州市東北部,地處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東南鄰桐鄉市,東北毗蘇州市吳江區,南連德清縣,西接湖州市吳興區,北瀕太湖。

地形地貌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區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地勢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內河流縱橫,湖漾密布,共有河道1035條,總長1674公里,總水域面積84.7平方公里,河網率為12%。地形平坦,僅有數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長超山為全區最高峰(98.5米),近郊和孚漾、橫山漾邊各有一座小山,為龍王山、倪橫山;西部有市山、毛山,位於菱湖下昂;東部有一著名土丘,位於善璉,名為含山,含山為蠶花勝地,矗立在京杭大運河畔,為京杭大運河南潯段的標誌景觀。土壤主要為沖積土和水稻土。全區河網密布,屬典型的水網平原。蘇南運河(鎮江諫壁—常州—南潯),全長224千米,貫穿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縣市,溝通了長江、太湖水系,與上海、浙江等周邊地區的省際河流相連。浙江段(南潯—杭州),全長120多千米,溝通了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一般以東線代表運河的位置,河道狹窄、彎曲,終年可通機動船舶。

氣候特徵

南潯區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潤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5~C~16~C之間,1月氣溫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濕度為78%左右,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左右,無霜期224—246天。年日照為45%,氣候溫和宜人。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桑樹 桑樹

南潯區栽培植物以水稻、大麥、小麥、豆類、油菜為主。桑品種資源豐富,有湖桑。優良品種有南潯大頭菜等。豆類作物以菱湖白扁豆著名。

動物資源

南潯區內動物種類繁多,以盛產淡水魚而聞名遐邇,主要經濟魚類除了號稱“四大家魚”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外,還有鯉魚、鯿魚、鱖魚、鱸魚、銀魚、鰻鱺、汪丁、黑魚、鯽魚、泥鰍等。近幾年河蟹、甲魚、黃鱔、河蝦等名特優新產品的人工養殖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無脊柱動物主要是家蠶。家畜中優良品種有湖羊、獺兔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優良品種有“溫氏雞”。

行政區劃

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

截至2016年,南潯區下轄南潯、練市、雙林、菱湖、和孚、善璉、舊館、千金、石淙9個鎮。

人口

2016年末全區總戶數14.22萬戶,戶籍人口48.8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0人,其中鄉村人口29.86萬人;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8.6‰,自然增長率-0.7‰。

經濟

概況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45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3]增加值23.48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96.04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132.93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結構由上年的6.7:57.6:35.7調整為6.7:55.6:37.7。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103元,增長5.4%,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855美元。全年財政總收入38.30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75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8元,增長8.4%。城鄉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19862元和14757元,分別增長5.3%和5.2%。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410.37億元

第一產業

南潯文園 南潯文園

2012年,南潯區農業總產值達到42.78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種植業產值12.43億元,同比增長2.4%;林業產值0.05億元,同比增長1.4%;牧業產值14.81億元(包括蠶桑),同比下降0.9%;漁業產值12.51億元,同比增長10.1%。2012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7246元。南潯區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浙江省林業產業百億強縣和浙江省農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第二產業

2012年,南潯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8.14億元,增長6.0%;實現銷售收入600.18億元,利稅41.82億元,利潤26.7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01億元,同比增長16.1%,完成工業性投入72.84億元,同比增長13.4%。

第三產業

2012年,南潯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3.35億元,同比增長6.2%,服務業占GDP比重為29.3%,比2011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26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市服務業“雙百”計畫項目共完成年度投資11.6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112.6%。其中商貿業實現增加值27.35億元,增長15.0%,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32.8%。

交通

截至2015年,318國道和湖鹽公路貫通南潯區全境,京杭大運河、長湖申航道和湖嘉申航道穿境而過,距離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里左右。區域內,申蘇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已全線建成通車。

社會

文化

2012年,南潯區建成首個鄉鎮圖書分館——善璉鎮圖書分館,新建文化活動場地30個,新建、提升和完善農家書屋100個、圖書流通點30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區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32000人次,圖書借閱138423冊次。大劇院共舉辦各類大型演出、會議15場。

教育

2012年,南潯區有各級各類學校84所,其中市轄普高4所;區轄國中21所(含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國小25所(含4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幼稚園25所;農村成人學校9所。區轄學校(園)教職工3959人。區轄學校在校學生總數有54788人,其中,國小29404人,國中12234人。

2012年度,全區教育經費總收入48749萬元,相比上年46672萬元,增長4.45%。其中: 2012年全區預算內教育經費39936萬元,比上年增長9.05%;高於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比例0.53個百分點;全區人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為813.36元,相比上年745.91元,增長9.04%。全區初級中學生均教育經費支出13277.39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266元。預算內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為11436元,比上年增長20.83%,全區小學生均教育經費支出11322.3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670.2元。預算內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為9742.11元,比上年增長13.49%。南潯區現為省第三批教育強區,省首批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範區。全區9個鎮均為省教育強鎮、市示範性教育強鎮、市學前教育先進鎮,創建率達到100%,率先在全市實現"滿堂紅"。全區國小、國中入學率均達到100%,國小、國中鞏固率均達到100%,國小畢業升國中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高中段比率達到99.3%。"三殘"兒童入學率達98.5%。

體育

2012年,南潯區全年新創建省級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1個、市級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8個、市級中心村休閒公園9個,新增籃球場54個、健身路徑38條、桌球桌37副、門球場4個。此外,南潯區全民健身中心的主體工程已結頂,計畫於2013年底交付使用。

衛生

2012年,南潯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人數達34.75萬人,參合率達98.24%,總籌資16677.07萬元,其中農民出資5080.55萬元,鎮財政補助2041.95萬元,區財政補助3196.44萬元。有189.24萬人次的參合農民享受"三條保障線"報銷,累計報銷金額達16103.55萬元,人數受益率為72.57%。其中門診1855441人次,報銷4206.42萬元;大病36667人次,報銷11897.13萬元。2012年全區新農合住院政策內補償比例達71.48%,與2011年對比增長10.6%。門診均次費用有了明顯的下降,比上年度減少14.51元,減少率為19.32%。

社會保障

2012年,南潯區城鎮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470元,農村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310元。全區有低保對象3682戶7049人,其中,城鎮低保對象691戶1178人,農村低保對象2968戶5685人。全年發放低保金2258萬元。

美食

南潯有桑椹酒、周生記餛飩、諸老大粽子、姑嫂餅、丁蓮芳千張包、臭豆腐、熏豆茶、百年老店“野荸薺”的橘紅糕、桑葉茶、糯米棉糖、火腿炒螺絲、清蒸白水魚、桑果乾等美食。桔紅糕、定勝糕與南潯香大頭菜一起,被人們譽為南潯”三寶“。

桑椹酒

南潯因蠶桑業發家,桑果是當地的特色水果也叫桑椹,桑葚子,家家節日用來浸泡或釀造桑葚美酒。農家自釀的桑葚酒微甜而不澀。以當地特有的潯桑紅桑葚酒為主要特色。

桑葚酒 桑葚酒

桑果乾

南潯桑果,又名桑葚,是水果中的極品,具有滋補、養身及補血之功效。不但可以改善女性手腳冰冷毛病,更有補血、強身、益肝、補腎、明目等功效。

桑果乾 桑果乾

桑葉茶

南潯桑葉品種繁多,家家戶戶自古以養蠶繅絲為生,所以桑葉也是當地比較古老的一種植物葉子,農家桑葉泡茶,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鮮醇爽口!

桑葉 桑葉

桔紅糕

“野荸薺”桔紅糕是南潯傳統特產,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野荸薺”桔紅糕,軟而不粘,色澤桃紅,桔味醇正,香糯可口。

吉紅糕 吉紅糕

菱湖雪餃

菱湖雪餃是南潯區菱湖鎮的特產,據傳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在外的菱湖人回鄉探親,總不忘記買上幾盒家鄉的特產帶回去,吃著就像在故鄉一樣親切。菱湖雪餃是傳統茶食珍品,“白如雪,形如餃”,口感鬆脆,甜度適中,不沾牙,風味獨特,是江南傳統名糕點之一。“雪餃”是個形象化的名稱,所謂的“雪”,是一種炒熟了的秈米(一定要用秈米)磨成粉,再加入綿白糖,其色如雪而味甜。

菱湖雪餃 菱湖雪餃

熏豆茶

熏豆茶是南太湖地區的傳統土特產品,農家待客素有自製和飲用此茶的習俗。

熏豆茶 熏豆茶

香大頭菜

南潯香大頭菜一般在二、三月份加工而成,加工的好壞取決於選料和醃製過程。製作方法要經過整理、曬乾、切片、鹽醃、裝甏等環節。主要風味特點是色澤黃嫩、口味鮮美、鹹淡適宜、回味香甜,略帶清香,菜頭脆嫩,纖維細膩,每個菜頭展成扇面形。佐膳皆宜,是加工蔬菜之上品。

南潯香大頭菜 南潯香大頭菜

風枵

南潯人稱鑊糍(即糯米鍋巴)為風枵。風枵加白糖沖開水叫風枵湯(農村叫待帝茶)。春節期間用風枵湯待客,在農村一帶盛行。

風枵 風枵

臭豆腐乾

一般吃法有兩種:一種是臭豆腐乾用油煎,拌上甜蔥醬、蔥末等佐料即可食用:另一種是臭豆腐乾放入蔥、醬、薑末等佐料,隔水清燉,即成清燉臭豆腐乾、臭豆腐乾雖有臭氣,但吃起來香,其味甚佳。用南潯人的話來說,這是“純正的南潯風味”。

臭豆腐乾 臭豆腐乾

雙交面

在絲行埭靠近三清橋一帶,多年來頗負盛名一種交頭面,交頭有滷汁、牛肉、白雞、素絲、雪菜等十餘種,尤以雙交面(又叫酥肉爆魚面)為上品。鎮上狀元樓、五福樓、雙橋麵館等麵店都有出售。

雙交面 雙交面

繡花錦菜

南潯繡花錦菜外形與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莖稍細,菜葉的邊緣有細細的鋸齒形,葉面上的脈胳富有一種曲線美。此菜炒熟以後,依舊碧綠。品嘗此菜,不僅菜汁中有一種清香,而且還有一種比普通蔬菜糯軟得多的愜意。奇怪的是此菜只長在南潯方圓十里之內,十里之外這種菜就變種,有形而無香。

繡花錦菜 繡花錦菜

雙林姑嫂餅

雙林姑嫂餅,南潯雙林傳統名點。扁圓形,厚薄均勻,粉質細膩、油潤,呈淺灰色,有麻油香味,酥鬆爽口,由於體積小面精,一口一塊,口即酥溶,鹹甜可口。雙林姑嫂餅用料講究,先用上白麵粉用文火成嫩黃色,再將炒熟脫殼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後放上熬好的豬板油、少量精食鹽,放進適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麵團用印模壓制而成。

雙林姑嫂餅 雙林姑嫂餅

定勝糕

定勝糕色呈淡紅,鬆軟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將米粉放入定勝糕模型內,摁實,面上用刀刮平,上籠用旺火蒸20分鐘,至糕面結攏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定勝糕 定勝糕

練市醬羊肉

又稱紅燒醬羊肉。取成年湖羊(雄性為上品),活殺剝皮後,切成大塊入鍋加之黃酒、醬油、食糖、紅棗、姜等佐料烹之。其特點是精而不油、酥而不膩、香而不膻,色澤紅亮,鮮美無窮。秋冬的練市,紅燒醬羊肉香飄滿街,是農家、賓館、酒店餐桌之佳肴。

練市醬羊肉 練市醬羊肉

諸老大粽子

據科學測定,諸老大粽子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十七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歷來為湖州的傳統美食,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諸老大粽子 諸老大粽子

風景名勝

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入口 南潯古鎮入口

南潯古鎮為湖州首個國家5A級景區,南潯頔塘故道、南潯鎮歷史文化街區為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位於江浙交界,北靠太湖,在明清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名鎮和旅遊地。明萬曆年至清代中葉,蠶絲業和手工業、繅絲業的興起及商業的發展,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鎮上的巨富豪紳,幾乎都靠經營蠶絲業發跡,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隻金黃狗”。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歷史上園林眾多,自南宋至清代鎮上大小園林達27處。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實江南所僅見。

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

懷舊的麥芽糖,斑駁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讓你真正體驗原生居住 人們的生活狀態。古鎮格局獨特、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而成為江南水鄉眾多城鎮的典範和代表。

南潯百間樓

百間樓位南潯古鎮東北側,沿老運河東、西兩岸建造。相傳是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他家的保姆僕人居家而建。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稱“百間樓”。

菱湖安瀾橋

安瀾橋,位於菱湖鎮北柵,是鎮區重要建築物之一。該橋為三洞環形石橋。長58.5公尺,寬4.55 公尺,上下踏步各33級。該橋未建前,湖西墩與菱湖鎮來往交通,靠南、北兩渡船解決,由於湖面較寬,有時風浪很大,來往人員時受風波之險。清康熙三十年(1696),當時百姓要求建橋的呼聲很高,但因資金難籌,願望未能實現。康熙四十三年(1704),菱湖鎮祗園寺有位叫松岩的僧人,自願任勞募化建橋,接著就開始動工建橋。康熙四十六年(1707)松岩去世,其徒弟繼承師志,繼續邊募化邊建橋,由於連年饑荒,籌募甚為困難,故未全部竣工,但石橋已初步建成,長虹初展,百姓稱便,取名“安瀾”。從此,湖西墩因橋之利,市集逐漸興旺。隔了七十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里人協力捐資下,改建成環形石橋。民國8年至10年(1919~1921),共化3年時間進行重修,由鄭姓石鋪承包,化白銀二萬四千兩,建成氣勢雄偉的三拱環石橋。

和孚荻港古鎮(荻港漁莊)

荻港古鎮東靠杭湖錫運河,位於和孚鎮狄港村,現存的外巷走廊沿運河而建,全長380餘米,沿河條石駁岸、梯形河埠十分完整。岸邊廊屋蜿蜒,店鋪相間,河中船舶穿梭,浪濤拍岸,景觀頗為奇特。鎮內古民居數量眾多,規模較大。言傳鎮內建有三十六座堂,惜大多殘損,但三瑞堂、墨耕堂等結構基本完整。這些堂屋從名稱和結構都體現著“耕讀傳家”的儒家風範。

善璉含山風景區

含山風景旅遊區 含山風景旅遊區

含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善璉鎮南,京杭運河(含山塘)傍山而過。含山又名涵山、寒山,為水鄉平疇之中卓絕高丘。原山上有唐代始建的淨慈院,院內有專祀蠶神馬關娘的蠶花殿。山頂有含山塔,始建於北宋元祐(1086~1093),因含山東三莊也是湖筆發源地的一部分,而塔高聳挺拔,又稱筆塔。1993~1998年先後在風景區內重建了蠶花殿、淨慈寺,新建蠶絲博物館、聖地閣、含山傳奇遊樂宮、水上看台等,又修復舊景仙人潭,並改善了基礎設施。

雙林三橋景區

在雙林古鎮區中,以“三橋”為代表的橋文化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品位。據《東西林匯考》記載,歷史上曾有橋125座,其中始建於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雖經滄桑變遷,大部分已廢圯湮沒,但至今仍不失為“江南古橋留存集中區”(《中華文物古蹟旅遊*古代橋樑》之語),僅鎮區尚有21座之多。其中鎮北的萬元、化成、萬魁三橋始建於明代以前,均為市級文保單位。橋長50米左右,且空間水平相距不到360米,為江南僅有。

方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南潯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

名人

歷史名人

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學家。浙江湖州(南潯竹墩)人。歷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等。沈家本精於經學和文字學,繼承了我國學術傳統中寶貴的考據方法和求實精神。

張靜江:1877-1950,曾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國民黨政治中央會議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

張乃燕:1894-1958,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國民政府駐比利時全權大使。

章榮初:1901-1972,致力於家鄉建設。1946年10月成立了菱湖建設協會,先後投資400萬元,建成了化學廠、繅絲廠、青樹中國小、菱湖醫院、青樹電氣公司、青樹實驗農場等。到1949年初,他的資產達1000萬元以上,成為解放初留在國內的浙江省資產最多的民族資本家。解放後,他積極參加了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得到了陳雲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和毛主席的“墨寶”,同時擔任了上海市棉紡業分會董事,上海市政協委員。

周柏年:1880-1933,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國民黨監察委員。

周佩箋:1884-1952,曾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土地廳廳長,國民政府中央銀行行長,浙江造幣廠廠長,中國農民銀行常務董事代理總經理。

金紹城:1878-1926,曾任內務部事,眾議院議員,國務院秘書,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

徐一冰:1881-1922,著名體育教育家,中國第一所體操學校校長。

徐自華:1873-1935,光復會、同盟會會員,潯溪女校校長,上海竟雄女校校長。

梁 希:1883-1958,著名林學家。長期從事松樹采脂、樟腦製造、桐油抽提、木材乾餾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創立了中國林產製造化學的學科。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 遲:1914-1996,現代散文學家、詩人、翻譯,1978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1期的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學界和讀者常常提及和談論。徐遲晚年在自傳體長篇小說《江南小鎮》里,一口氣用66個“水晶晶”抒寫他的故鄉南潯,可想他對故鄉是多么眷戀和熱愛。

張新華:1916-1941,烈士,曾任中共太浦工委青年部長,宜興閘口區委書記。

徐舜壽:1919-1968,中國著名飛機設計師,第一代噴氣機設計師。

國家領導

朱麗蘭:國務院科技部部長,十五屆中共中央委員

桂世鏞: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十五屆中共中央委員。

蔣心雄: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十三、十四屆中共中央委員。

蔣冠莊: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十四屆中紀委委員。

仇保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