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白扁豆500克,紅小豆250克,白糖625克,金橘餅50克,糖桂花20克,冬瓜條、核桃肉、蜜棗蜜餞紅瓜、蜜餞綠瓜各100克,葡萄乾、芝麻各50克,熟豬油100克。
做法
1.將白扁豆去淨雜質洗淨,倒入鍋內,加水1500克,置旺火上煮沸後,再煮15分鐘,鍋離火口,燜15分鐘,去皮後用清水洗淨,倒入鍋內,加水1000克,置旺火上煮七成熟時撈出,用紗布包好,入籠蒸15分鐘至酥,取出後趁熱揉搓成泥,盛入盆內。2.紅小豆洗淨放入鍋內,加水750克,先用旺火後用小火煮約3小時,至酥爛為止,盛入淘籮,下置大盆,用手邊搓邊加清水1300克,去皮留細沙。細沙在盆內沉澱15分鐘,撇去上面的清水,把細沙倒入布袋,紮緊袋口擠乾水分。炒鍋置於中火上,倒入細豆沙,加入500克白糖、150克水,炒30分鐘至水分乾後,加入100克熟豬油、15克糖桂花、50克金橘餅末、100克冬瓜條、100克蜜棗、50克葡萄乾、5O克碾碎的芝麻、100克核桃肉,繼續拌5分鐘,使水分蒸發後取去晾涼。
3.案板上鋪上紗布,攤入扁豆泥,用擀麵杖擀成50厘米長、30厘米寬、1厘米厚的長方條,再取細豆沙1300克,平鋪在1/2的扁豆泥上,將扁豆泥的另一半連同紗布摺疊在精製細豆沙上,再擀成90厘米長、10厘米寬、2厘米厚的長條,去掉紗布,撒上125克白糖、5克糖桂花、100克蜜餞紅瓜、100克蜜餞綠瓜,切成邊長3厘米、厚2厘米的菱形塊即成。
特色
色澤艷麗,鬆軟軟糯,香甜可口。
製作技巧
1.白扁豆要用旺火蒸至酥爛;
2.炒紅豆細沙時宜用中小火,以免焦煳;
3.擀制均勻,切塊要大小致。
白扁豆
【拉丁名】SemenDolichorisAlbum【英文名】WhiteHyacinthBean
【中藥名】白扁豆( 《名醫別錄》 )
【蒙藥名】哈布它鈣一寶日其格( 《蒙藥學》 )
【別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籬豆、蛾眉豆、羊眼豆、涼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樹豆、藤豆、火鐮扁豆、眉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lablabL.的種子。
【入藥部分】種子(白扁豆)、種皮(扁豆衣)、花(扁豆花)入中藥。花入蒙藥。
【化學成分】含蛋白質、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水蘇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等。種子含異黃酮類成分2—羥基染料木素,二氫異黃酮類成分Dalbergioidin和Kievitone,紫檀素類成分Phaseollidin、異黃烷類成分Dimethylvestitol、Isovestitol和Laxifloran等;含甾體化合物Dolicholide、Dolichosterone、Homodolichosterone、Homodolicholide、Brassinolide和Castasterone;還含有多種高級脂肪酸、磷脂和多種胺基酸等。豆莢中含L一哌可酸。葉中含斟皮素、蘆丁、槲皮素一3一O一龍膽雙糖甙、山柰酚一3一纖維雙糖甙和山柰酚一3一芸香糖甙等。
【性味功能】中藥味甘,性微溫。白扁豆:健脾和胃,化濕止瀉,解毒。扁豆衣:健脾化濕。扁豆花:清暑化濕。蒙藥味澀,性涼。止血,止瀉。
【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更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中藥白扁豆: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暑濕泄瀉,白帶,食物及酒精中毒。扁豆衣:治暑濕吐瀉,腳氣浮腫。扁豆花:治中暑發熱,嘔吐泄瀉,痢疾,赤白帶下。蒙藥治吐血,咯血,月經過多,腰腿痛,腹瀉。
【形態特徵】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莖光滑。羽狀三出複葉,小葉3,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小,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軸粗壯;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脫落;萼闊鍾狀,萼齒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紅色,長約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莢果倒卵狀長橢圓形,微彎,扁平,長5—7厘米;種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長約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一10月。成熟後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0.8-1.2cm,寬0.6-0.9cm,厚0.4-0.7cm。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種阜,約占周徑的1/3—1/2,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向陽的氣候環境。怕霜凍,忌嚴寒,不耐蔭蔽,怕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但以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微酸至微鹼性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土為好。種子千粒重338.33g,容易萌發,發芽適溫25℃-30℃,發芽率85%-90%。陳年種子發芽率降低。生育期200天左右。
【藥理研究與開發】近代研究發現,扁豆中含有對人紅細胞的非特異凝集素,它對牛、羊紅細胞並無凝集作用。從扁豆中還可分出植物凝集素A和B。凝集素A不溶於水,不影響胰蛋白酶活性;如混於食物中飼餵大鼠可抑制其生長,甚至引起肝臟的區域性壞死。加熱可減弱其毒性。凝集素B可溶於水,能非競爭地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分子量為23688。蒸壓消毒或煮沸1小時後,活力損失86—94%,在15一18℃(pH3一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凝集素B在體內不易消化。在體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它可使枸椽酸血漿的凝固時間延長3倍,這是由於抑制了凝血酶。
現代研究開發:
白扁豆為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 。現代研究證明,白扁豆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煙酸,糖類,胺基酸,維生素A、B、C,生物鹼;併合腈甙、酪氨酸酶及微量鈣、磷、鐵等成分。通過體外活性E-玫瑰花結反應試驗,白扁豆對活性E-玫瑰花結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具抗病毒,刺激免疫系統,增進消化吸收功能。白扁豆為藥食兼優的食物,營養豐富,常食對人體肌肉、骨酪及神經功能等的生長發育與代謝,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白扁豆中多量的纖維素,能協調和刺激腸蠕動,縮短病毒性代謝產物在腸腔的滯流時間,改善胃腸功能,從而減少胃腸道腫瘤發生的危險性。白扁豆作為習慣性便秘、高血壓、高血脂等中老年疾病患者的天然保健品,其開發潛力巨大。
【栽培與管理】一、選地整地
育苗地宜選地勢向陽、平坦、排灌方便,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於播種前深翻25-3Ocm,作1.3m寬的高畦,畦面施腐熟廄肥或堆肥,與表土拌勻,作成苗床,四周開好排水溝。植地選土壤肥沃、深厚的菜園土,深翻細碎土壤,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5000kg,以表土拌勻,作1.3m寬的高畦或平畦。若零星種植,可利用田邊地角、房前屋後及園子圍欄邊隙土種植。
二、種植方法
(一)採種於收穫前在田間選留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結果多而飽滿堅實的單株作種株。當下部莢果成熟時,採摘早期成熟的果實,曬乾,脫粒,再曬乾,去掉雜質、不飽滿種子,留作種用。也可以連同果莢曬乾保存,至播種時剝除。
(二)直播南方3-4月,北方4月下旬,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0個小時,待種子稍吸水膨脹後撈出晾乾後播種。在備好的植地上,按行株距5Ocm×4Ocm開深5cm穴,每穴播入種子2-3粒。播後施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再覆細土或火灰與畦齊平,約10天左右便可出苗。
(三)育苗移栽早春,在備好的苗床上,將種子均勻地播入床內,澆潑人畜糞水,上蓋火灰或細土,厚約1.5cm,苗床上蓋塑膠薄膜保溫保濕,約10天左右便可發芽出苗。出苗後,白天揭去塑膠膜,讓幼苗接受光照練苗,晚上蓋上塑膠膜增溫保濕,當苗高7-1Ocm時,便可出圃移栽。移栽時,選陰天先將苗床潛水濕潤,以便起苗。起苗時,根部應帶土,以利栽後成活,且應隨起隨栽。在植地上,按直播行株距開深lOcm穴,每穴施入適量土雜肥,栽幼苗2-3株,呈品字形,注意根系舒展,覆土壓實,澆透定根水即可。
三、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苗期應適時中耕除草,以使地面疏鬆、無雜草,如出現缺窩,應補苗。植株封行後,不便中耕除草,但田邊地角雜草應剷除乾淨,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二)排灌:苗期不耐乾旱,應視土壤墒情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花期應控制澆水,除天旱外,不宜澆水,以免引起落花,降低產量。雨後應及時疏溝排水。
(三)追肥:因根部具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作自身養料,故白扁豆施肥以磷、鉀肥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通常於幼苗期,追施1-2次人畜糞水,每畝1000-1500kg,以促進幼苗的生長。結合中耕除草,可於株旁開溝或開穴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畝施1500-2000kg,施後覆土壅蔸。盛花期可用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進行根外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提高結果率。
(四)搭架:當苗高3Ocm左右時,應搭支架,支架材料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一般用長2cm左右的小竹竿或樹條,每株1棵,插於株旁,上面交叉捆綁使成"人"字形,引蔓上架,使其順架生長,增加田間通風透光,以利於生長。
(五)修剪:視植株生長情況,若生長過於旺盛,可於開花前,剪去部分岔藤,促使多開花、結果,並使籽粒飽滿,此是增產的一項重要措施。若植株瘦弱,不宜修剪。
四、病蟲害防治
(一)鏽病危害葉片,受害葉片初出現黃白色斑點,後中央隆起呈暗褐色的小皰,破裂後散發出銹褐色粉末狀的夏孢子;後期病部出現暗褐色斑點,破裂後散發時黑褐色粉末狀的冬孢子。被害葉片最後枯落,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方法:收穫後及時清園,集中處理病殘體;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或25%粉銹寧700-1000倍液防治。
(二)蚜蟲4-5月發生,群集於嫩莖吸食汁液,為害嚴重。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三)豆莢螟8-9月發生,幼蟲鑽入果莢蛀食種子,為害嚴重。防治方法:點黑光燈誘殺成蟲;初孵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冬季深翻土壤,消滅越冬蟲體。
(四)地老虎危害幼苗,造成缺窩、斷苗。防治方法:冬季深翻土壤,消滅越冬蟲體;用90%晶體敵百蟲與炒香的菜子餅作成毒餌誘殺;點黑光燈誘殺成蟲;晚9-10點鐘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苗,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五、採收與產地加工
9-11月,果實陸續成熟,當莢果殼變為黃白色略現皺縮時,分批採回果實,曬乾,用木棒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1-2天,直至全乾即得商品白扁豆。將白扁豆放到水裡浸泡至種皮鼓起,剝取種皮,曬乾即得種皮??扁豆衣。如欲採花,宜6-7月花含苞待放時採摘曬乾。
六、貯藏
乾品白扁豆用竹筐、麻袋或布袋包裝,置於通風、陰涼、乾燥處,防霉變、蟲蛀。
【價值與套用】白扁豆,營養價值較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莖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鮮嫩可口。據中國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編的《食物成分表》 :每百克白扁豆含蛋白質2.8克,脂肪O.2克,糖5.4克,熱量35千卡,粗纖維1.4克,鈣116毫克,鐵1.5毫克,胡蘿蔔素O.32毫克,硫胺酸O.05毫克,核黃酸O.07毫克,尼克酸O.7毫克,抗壞血酸13毫克。白扁豆既是滋補佳品,夏暑作清涼飲料,又是一味良藥。關於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齊梁間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明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熟,人藥”,“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藥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濕。用於脾胃虛弱、暑濕泄瀉、白帶”。總之,白扁豆一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其性味甘微濕,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紅小豆
紅小豆又名飯赤豆,《本經》中稱為赤小豆,《日華子本草》稱亦豆,《本草綱目》稱紅豆,《本草原始》也稱紅小豆,《陸川本草》又叫紅綠豆、虱拇豆。《中藥材手冊》稱為朱赤豆,《藥材學》中又稱金紅小豆、朱小豆,《本經逢原》稱豬肝赤,《本草便讀》又叫杜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煮汁食之通利力強,消腫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則令人黑瘦結燥。中藥另有一種紅黑豆,系廣東產的相思子,特點是半粒紅半粒黑,請注意鑑別,切勿誤用此外。【生理特徵】一年生直立草本,為直根系,有主、側根之分,側根較發達,根上生有根瘤,可以固定空氣中游離氮素。高30~90厘米。赤豆莖的生長習性分三種,即直立型、半蔓型、蔓生型。莖上有硬毛。3出複葉;托葉線形,被白色長柔毛;小葉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極淺3裂,兩面被疏長毛。花2~6朵,著生於腋生的總花梗頂端;蝶形花,形與上種相同;莢果扁圓筒狀,於種子間收縮,無毛;種子6~10粒,暗紅色,矩圓形,兩端截形或圓形,種臍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全國各地廣為栽培。赤豆起源於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山區有野生種和半野生種。日本由中國經朝鮮傳入,並在日本形成次生中心。栽培面積以中國最大,次為日本、朝鮮。
【營養成分】赤豆每百克含水分12.6克,蛋白質20.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3.4克,膳食纖維7.7克,維生素A13微克,視黃醇當量,胡蘿蔔素80微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2毫克,維生素E14.36毫克,鈣74毫克,磷305毫克,鉀860毫克,鈉2.2毫克,鎂138毫克,鐵7.4毫克,鋅2.2毫克,硒3.8微克,銅0.64毫克,錳1.33毫克。赤豆富含澱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赤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多功能的雜糧。
【食療作用】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於煮飯、煮粥、做赤豆湯或冰棍、雪糕之類。用於菜餚有“紅豆排骨湯”等。由於赤豆澱粉含量較高,蒸後呈粉沙性,而且有獨特的香氣,故常用來做成豆沙,以供各種糕團麵點的陷料。赤豆還可發制赤豆芽,食用同綠豆芽。
現代研究認為,紅豆中含有多量對於治療便秘的纖維,及促進利尿作用的鉀。此兩種成分均可將膽固醇及鹽分對
身體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體外,因此被視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湯飲服,可用於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不良、炎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健脾利水,解毒消癰,清利濕熱。紅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藥,有清熱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黃、腸癰、痔痢下血、風疹瘙癢等。生豆杵末,雞蛋清調勻外塗,可治熱毒癰腫。《本草綱目》說它“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治嘔,而治下痢腸,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中醫認為赤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濕,和氣排膿,清熱解毒,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不僅可用於跌打損傷,淤血腫痛,且對於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別有利於各種特發性水腫病人的食療。
【常用配方】1.赤豆同鯉魚(或鯽魚)煮湯服食,利水消腫,治腳氣甚效,兼治小兒夏日因血熱而致的多發性癤腫。2.赤豆120克,煮湯當茶飲,治水腫。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隨意飲服,治產後惡露不下,腹痛。5.治誤吞玻璃渣:赤豆適量煮熟,儘量飲服然後再服瀉劑,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6.赤豆用水浸軟,搗爛,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雞蛋清適量,調成膏狀,外敷患處,治腮腺炎、熱癤。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調敷患處(已潰爛的瘡瘍,敷在瘡口周圍,以便排膿),一日兩次,治熱毒癰、外傷血腫及扭傷。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為宜,加白糖調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乳作用,適用於水腫病、下肢濕氣、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體肥胖、產後乳汁不足等症。9.茅根赤豆粥:鮮茅根200克(乾品用50克)洗淨,水煎半小時後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事項】赤豆久食則令人黑瘦結燥。中藥另有一種紅黑豆,系廣東產的相思子,特點是半粒紅半粒黑,注意鑑別,切勿誤用,且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
【相宜的食物】雞肉,補血明目,驅風解毒,營養全面。鰱魚,祛除脾胃寒氣,消腫去淤。南瓜,健美潤膚。鯉魚,利水消腫。烏骨雞,滋陰養血,利水消腫。花生、紅棗,補益心脾,利水消腫。
【相剋的食物】豬肉,同食易引起腹脹氣滯。羊肚,性味功能相反。羊肝,同食易發生食物中毒。粳米,引發口瘡。
【栽培要點】赤豆性喜溫、喜光,抗澇。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積溫2000—2500℃,一般在8一12℃以上開始發芽出苗。赤豆對光照反應敏感,過早播種延長生長期,成熟期並不提早。所以由高緯度向低緯度引種時會提早成熟,而由低緯度向高緯度引種時會延長成熟期。赤豆生育長短因品種而異。生長期短的可在60—90天;生長期長的在80一120天。赤豆在開花前後需水最多,開花結莢期遇高溫、乾旱,易造成落花、落莢;過於濕潤,植株容易倒伏。在鼓粒成熟期,天氣晴朗利於光合作用,有利提高粒重。赤豆在疏鬆的腐殖質多的土壤中生長最好。沙土地種植赤豆粒紅有光澤。壤土地種植的赤豆發烏、暗紅色。赤豆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在微酸、微鹼性土壤中均能生長。
【種植方式】赤豆單作或間作、套種。由於耐蔭多以間、套種方式種植,單作很少。主要形式有:
1.赤豆與春玉米、高梁、穀子套種。春玉米與赤豆以1:1或2:2方式套種。一般在玉米定苗之後,在玉米行間套種赤豆,
2.赤豆與夏玉米、夏谷混作。播種夏玉米或穀子時,赤豆隨之下種,定苗時注意玉米株間留一定株數的赤豆苗。
3.棉花與赤豆套種。春天棉花出苗後,在大行內穴播一行赤豆,赤豆選用棵小早熟品種。這種套種方式,對棉花下部通風透光有利,能減少蕾鈴脫落,多坐桃。有時在棉花、花生、甘薯等作物缺苗地塊補種赤豆。
4.春甘蕾套種赤豆。在甘薯地隔溝墩播赤豆,一墩5—6株。赤豆成熟早,當赤豆收穫時,正值甘薯塊根第二次膨太高峰期,不影響甘薯產量,還多收幾十斤赤豆。
【整地施肥】赤豆需氮肥較多,雖然有根瘤菌固定氮素,但增施農家肥有顯著增產效果,尤其是適量增加磷、鉀肥,增產更顯著。如果沒施底肥則在赤豆生育期間,於開花前5—6天追速效氮、磷肥,能促花莢增多,並防止落花、落莢。
【田間管理】赤豆苗期為促進根系發達,要多中耕鬆土,也有利根瘤生長。開花後生長旺盛時,可適當打頂尖,摘除無效花枝,使養分集中到莢,促子粒飽滿。開花前後,是赤豆需水最多時期,此時缺水,會造成大量落花、落莢。因此遇旱要及時澆水。赤豆生長前期防治蚜蟲和紅蜘蛛,中後期防治鑽心蟲,防止蛀食豆莢。貯存期間防治綠豆象。入庫前用50℃高溫滅蟲;藥劑熏殺;缺氧保管等措施。
【選購儲存】將揀去雜物的赤豆攤開曬開,以3~5斤為單位裝入塑膠袋中,再放入一些剪碎的乾辣椒,密封起來。將密封好的塑膠袋放置在乾燥、通風處。此方法可以起到防潮、防霉、防蟲的作用,能使赤豆保持1年不壞。還可將赤豆放在開水中浸泡十幾分鐘,然後撈出曬乾,放入缸里收藏起來,可保存很長時間,也不會生蟲。將兩三瓣大蒜放入裝赤豆的容器或口袋中,可使其2~3年不被蟲蛀。
芝麻
【種拉丁名】:SesamumindicumLinn.【種別名】:胡麻(名醫別錄),脂麻(本草衍義),油麻(食療本草)、烏麻、巨勝、狗虱、、交麻、小胡麻
【分類】:堅果種子類
【科中文名】:胡麻科
【科拉丁名】:Pedaliaceae
【屬中文名】:胡麻屬
【屬拉丁名】:Sesamum
【介紹】芝麻原稱胡麻,相傳是西漢張騫通西域時引進中國的。現經科學考證,芝麻原產我國雲貴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遺址中,發現有古芝麻的種子,證實了中國是芝麻的故鄉。芝麻屬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長著茸毛。莖直立,高約1米,下圓上方。總狀花序頂生,花單生,或兩三朵簇生於葉腋。圓筒狀,唇形,淡紅、紫、白色。因品種不同,長筒形蒴果的棱數有4、6、8不等。種子扁圓,有白、黃、棕紅或黑色,以白色的種子含油量較高,黑色的種子入藥,味甘性平,有補肝益腎、潤燥通便之功。芝麻有黑白兩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補益藥用則以黑芝麻為佳。芝麻既可食用又可作為油料。日常生活中,人們吃的多是芝麻製品:芝麻醬和香油。
【主要特徵】芝麻根屬直根系,由主根、側根和細根組成。細根很多,主要著在側根基部,呈細密狀分布。芝麻根系分布的主要特點是:根層入土淺,呈傘狀分布,90%的根群分布在9一15厘米的土層里。芝麻為淺根作物。莖芝麻莖稈直立,莖稈粗細與主莖高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異。莖粗的可達2.5厘米,細的僅l厘米左右;莖高的可達200厘米以上,低的只有50—60厘米。莖稈有分枝和無分枝兩大類。主莖和分枝上有節,節間長度一般是主莖比分枝短,上部比下部短。植株節間越短,節數越多,蒴果數越多,產量越高。主莖下部有一段下結蒴果,被稱為“腿”。如施肥不當、密度大、晚播和間苗不及時,都會使結蒴部位提高、腿高,反之則腿低。葉芝麻是雙子葉植物,子葉小,呈扁卵圓形。真葉由葉柄、葉片組成。葉片有單葉和複葉之分。葉序有對生、互生和輪生,也有在同株上對生與互生混合排列的。葉色有深緣、綠和淺綠,有極少數品種葉柄呈微紫色。花芝麻花是大型的兩性花,由花柄、苞時、花尊、花冠、雄蕊、雌蕊和蜜腺等構成。芝麻屬無限花序,同一植株上花的開放有先有後,因此,蒴果成熟極不一致。早熟易裂蒴,造成損失。採取芝麻打頂、適時收穫等措施,對實現增產是有效的。蒴果芝麻果實為蒴果,有棱,常見的有四棱、六棱、八棱等。每棱有一排種子。棱數越多,蒴粒也就越多。每蒴粒數多的可達130粒以上,少的僅有40粒左右。因此,多棱芝麻經濟價值高。成熟時,蒴果有開裂和閉合的不同習性,分為裂蒴型和閉蒴性兩種。閉蒴型成熟時損失小,適於機械栽培。種子芝麻種子籽粒小,千粒重多為2.5—3克。種子大小與蒴果棱數和長度有關,一般多棱或短蒴的品種籽粒小,千粒重低;四棱長蒴品種子粒大,千粒重較高。芝麻種子有白、黃、褐、茶灰、黑等基本色,各基本色又有深淺之分。種皮色淺含油量高,色深含油量較低。種皮薄,種子飽滿光滑含油量也高。此外,含油量的高低也受栽培條件、氣候因素和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影響。因此,創造良好的條件,可提高種子含油量。
【主要特性】
(一)生育期與生育時期芝麻從出苗到成熟所經歷的天數稱為生育期。一般芝麻生育期80一120天左右,其中早熟品種80天左右,中熟品種81一100天,晚熟品種100天以上。生育期又可分為播種出苗、—苗期、開花、結實和成熟等五個生育時期。各生育時期持續時間,因品種、環境條件和栽培條件的不同而異。
1.種子的發芽和出苗芝麻播種後,逢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條件,3-4天即可出苗。
2.幼苗期芝麻出苗後,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大約需30天左右,植株長出6—8對真葉,開始現蕾。
3.開花現蕾後,花蕾進一步發育,而後進入開花期。芝麻一朵花開放過程,需要7天左右。開花以上午6—8時最多,約占當天開花總數的90%左右。單株開花的規律是先主莖後分枝,先內後外,由下向上,逐步開放。全株開花需要兩個月左右。
4.結莢成熟期芝麻是自花授粉作物,在開花前自行授粉,異交率一般在5%左右。授粉到受精約半天時間,受精後24—30小時,胚開始形成並進一步發育成種子。同時,子房壁也開始膨大而形成蒴果。芝麻進入終花期後,15天左右逐漸成熟。
(二)芝麻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芝麻原產於熱帶,是喜溫作物,怕寒冷,怕水淹。對環境要求如下:
1.溫度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全生育期內需積溫2500℃。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為24—32℃,所以氣溫穩定在20℃以上才是芝麻適宜的播種期。芝麻的發育在晝夜平均溫度為20℃時良好,在20—24℃時最適宜。氣溫低於15℃以下,不但幼苗停止發育而且植株根系容易腐爛。天津市區從5月中旬至9月中旬,平均氣溫在20℃以上,完全適合芝麻生育的要求。
2.水分芝麻為中等需水作物,但它對水分反應非常敏感。因種子小,幼苗生長慢,根系弱而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生長需要適當水分,以促進種子萌發出苗和生長,一般苗期土壤田間持水量應在65%一70%左右。乾旱時,則不能正常出苗或幼苗老化;水分過多,會受漬使幼苗黃化,生長不旺,嚴重時會大量死苗。與其他作物比,芝麻能稍耐乾旱,但對空氣乾旱的抵抗能力弱,當大氣濕度低於15%時,會產生花而不結實現象。開花結莢期需水量較大,但此時又最不耐漬。受漬常使芝麻發育不良,並增多蕾花脫落和無效蒴果,粒小不飽,降低種子含油量,易感染病害。
3.日照芝麻屬於短日照作物。光照充足,不僅可提高地溫,促進幼苗生長,而且還有利於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物質積累、轉化以及油分的形成,提高產量和含油量。
4.土壤芝麻對土壤要求較嚴格,以土壤pH6.5—8較適宜。沙質壤土疏鬆,排水通氣較好,適於芝麻生長。但粘土和沙土地也可種芝麻。
【種類】
山芝麻:
小灌木,高約1m;小枝被短柔毛。葉互生,線狀披針形或長圓狀線形,全緣,背面有灰白色星狀毛。聚傘花序腋生;花2至數朵,花苞1片;花柄短;萼筒狀,5裂;花瓣5,不等大,淡紫色,基部有兩個附屬體;雄蕊10,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狀長圓形,密被星狀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
粘毛山芝麻:
灌木,高達2米。葉卵形或近圓形,長6-15厘米,頂端長漸尖,在中部以上常有淺裂,基部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上面被稀疏的星狀短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犬茸毛,基生脈5-7條。花單生於葉腋或排成腋生的聚傘花序;萼長15-18毫米,密被白色星狀長柔毛和混生短柔毛,5裂;花瓣5片,白色,不等大,匙形;雄蕊10個,退化雄蕊5個。蒴果圓筒狀橢圓形,長2.5-3.5厘米,密被星狀柔毛和皺卷的長達4毫米的長絨毛。種子多數,菱形,長約2毫米。花期5-6月。分布於廣東海南和雲南南部;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均有。生於海拔330-850米的丘陵地或山坡上的灌叢中。本種的莖皮纖維堅韌,可織布或編繩。
長序山芝麻:
灌木,小枝甚柔弱,散生。葉矩圓狀披針形或矩圓狀卵形,長5-11厘米,寬2.5-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而偏斜,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上面被稀疏的星狀短柔毛,下面被星狀短柔毛及長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聚傘花序伸長,頂生或腋生,幾與葉等長,有花多朵;小苞片長條形;萼管狀鐘形,5裂,長4一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5片,黃色,下面的花瓣只有1個耳狀附屬體;雌雄蕊柄有毛;雄蕊10個;子房5室,被毛。蒴果長圓柱狀,頂端尖銳,長2-35厘米,密被星狀毛。花期6-10月。分布於雲南南部和廣西;泰國,印度,緬甸也有。本種的莖皮的纖維可制繩索等。
劍葉山芝麻:
灌木,高1-2米;小枝密生黃褐色星狀短柔毛。葉披針形,長3.5-7.5厘米,寬1.1-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鈍,全緣,兩面生黃褐色星狀短柔毛,下面較密,基出脈3條;葉柄長3-10毫米。花序腋生和頂生,長約達3.5厘米;花萼筒狀,長約6毫米,外面密生黃褐色星狀毛,5淺裂;花瓣5,紅紫色,不等大,長8-9毫米;雄雌蕊柱與花萼近等長;雄蕊10,退化雄蕊5;子房密生柔毛,5室,胚珠多數。蒴果狹卵形,長約2厘米,密生長茸毛。分布於廣西和廣東;亞洲南部也有。生丘陵、低山草坡或灌叢中。莖皮纖維可制繩索等。
野芝麻: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狀莖有地下長匍匐枝。葉片卵形、卵狀心形至卵狀披針形,兩面均被短硬毛;輪傘花序4-14花,生於莖頂部葉腋內;苞片狹條形,具睫毛;花萼鍾狀,藥室外平叉開,有毛。小堅果倒卵形。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四川
紫花野芝麻:
分布:中國未見。產中歐,伊朗北部,蘇聯至北美洲的加拿大。
灰綠水芝麻:
【功效】:消炎解毒。
【主治】: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諸痛證。
【性味歸經】:苦,溫。入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15一30克,水煎服。外用:水煎後塗擦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西部和雲南南部。
【拉丁名】:BoehmeriaplatyphyllaDDonvarcanescens(Wedd)Wedd
【考證】:始載於《雲南植物研究》 。
假野芝麻:
草本,高40—80厘米。莖直立,鈍四棱形,密被小硬毛,其間混雜有平展的具節剛毛。葉卵圓狀心形,長9—17厘米,寬4—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圓鋸齒,紙質,上面滿布小硬毛,其間雜有具節剛毛,下面除脈上密生具節剛毛外,余皆疏生小硬毛,明顯具腺點,側脈5—6對,上面不顯著,下面突出,葉柄長2—10厘米,通常為葉片長1/3,扁平,柔弱,毛被如同莖部。總狀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腋生時單出,頂生時三出,長7—30厘米,頂生者最長,開花時徑1.5—2厘米,由多數細小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沿序軸密集,無梗,具1—5花,其下承以鑽形細小苞片;花梗長約1毫米,果時伸長達2毫米,其下有一細小鑽形的小苞片;序軸及花梗的毛被同莖部。花萼鐘形,長3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在喉部有橫列長刺毛,其間夾有腺點,餘部無毛,萼筒長約2毫米,10脈,多少顯著,齒5,後一齒最大,寬卵圓形,頂端平截,其餘4齒披針形,急尖,而前2齒稍大,果時花萼增大,外面近於無毛,脈紋顯著,後一齒自兩側邊緣外卷。花冠長約9毫米,細小,唇片紫色,筒部白色,外疏被微柔毛,內面在冠筒有倒向短柔毛,冠筒纖細,伸出於萼筒很多,喉部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長圓形,下唇開張,3裂,中裂片近圓形,全緣,側裂片卵圓形。小堅果,長約1毫米,黑色。花期4月,果期4—5月。
編輯本段回目錄芝麻-營養價值芝麻油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高達43.7%,比菜油、花生油都高。芝麻的莖、葉、花都可以提取芳香油。
小磨製成的芝麻油,香氣撲鼻,在國際市場上暢銷不衰。另外,與之齊名的芝麻醬也供不應求。
芝麻花中有蜜腺,它與油菜、蕎麥並稱為我國三大蜜源作物,品質以芝麻蜜為上乘。
【食療方】芝麻自古以來就稱為長壽不老的高級食品。芝麻有黑、白二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良。芝麻的莖、葉、莢殼、花都可以做藥。芝麻含維生素e、維生素b1、亞油酸、蛋白質、麻糖、多縮戊糖、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各種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含量最多,成為主要成分的維生素e,又常被人們稱為防止衰老的維生素。它對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好的效果。還有不飽和脂肪酸的亞油酸,它有調節膽固醇的功能,因而又被稱為“永葆青春的營養源”。
除芝麻外,含有亞麻酸的食品雖然很多,但都不如芝麻的效果好。之是因為芝麻同時含有亞麻酸和維生素e,兩者同時存在,不但防止了亞麻酸容易氧化的缺點,有起到協同作用,加強了對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治療效果。中醫學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髮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據報導,黑芝麻對於慢性神經炎、末梢神經麻痹均有療效。由於芝麻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故血管硬化,高血壓患者食之有益。芝麻葉可以治療中暑頭暈。口渴時,可采鮮芝麻葉一大把,開水沖泡,代茶飲,有清暑解渴之效;關節炎疼痛,可以用芝麻葉100克,洗淨切碎,水煎服。芝麻根有消炎、止癢作用。治尋麻疹、瘙癢症,可取芝麻根數根,煎湯洗患處。說明:芝麻,古時稱為胡麻、油麻、巨勝、脂麻、烏麻、方莖,分為黑芝麻、白芝麻兩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則以黑芝麻為良,芝麻是一種芬芳的補藥,是良好的滋潤補養強壯劑。
常用食療方:1、治乾咳:黑芝麻120克,白糖30克。炒熟拌勻研末,食用。
2、治便血:黑芝麻500克,紅塘500克。炒焦研末入紅塘攪拌均勻,隨意吃。
3、治尿血:飲芝麻油,日服三次,每次10毫升。兒童減半。
4、治浸淫惡瘡:芝麻生搗外敷。
5、治蜘蛛咬傷及諸蟲咬傷:用油芝麻研爛外敷。
6、治中風半身不遂:芝麻殼15克,用酒煎服,取其出汗。
7、治燙火傷:芝麻殼燒存性,研細,以麻油調塗。如局部有滲出、潮濕,可以用乾末摻在表面。
其它食療方:1、黑芝麻150克,炒熟研末,每次用黃酒沖服10克,如加豬蹄湯送服更佳,治乳少。
2、黑芝麻,炒焦研末,用清油調敷患處,治乳瘡。
3、黑芝麻15克,沖開水服,或用50克水煎空腹服,治大小便不通。
4、黑芝麻100克,冰糖30克,共搗爛,每次開水沖服15克,早晚各一次,治乾咳。
5、黑芝麻稈120克,水煎,調冬蜜適量服下,連續三次,治老年人大便秘結。
6、黑芝麻30克,水煎去渣,加糖少許,空腹一次服下,治蟯蟲病。
7、鮮芝麻葉一把,開水沖泡代茶飲,治中暑、頭昏、口渴。
8、鮮芝麻嫩莖葉60克,水煎加糖服,治吐血。
9、黑芝麻、制首烏各等份,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一丸,每日三次,連服數月,可治鬚髮早白,發枯脫落。
10、黑芝麻、制首烏、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活腎虛眩暈,頭髮早白。
11、芝麻20克,南杏仁15克,共搗爛開水沖服;或水煎加適量冰糖服,每日一劑,治久咳無痰。
12、芝麻、生薑各25克,瓜蔞1個,水煎服,每日一劑,治慢性氣管炎。
13、黑芝麻洗淨炒熟,加核桃肉等量,共研末,每次二湯匙,早晚各服一次,用蜜糖水或白糖水送服。治病後體弱,腎虛腰酸,頭暈眼花,大便燥結。
14、芝麻炒香,加食鹽適量,共研細末,雞蛋煮熟沾芝麻末食用,治產後乳少。
15、芝麻1公斤,早稻米1公斤,胎盤1具(焙乾),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每日兩次,開水送服。治陽痿,腰酸腿軟,頭暈耳鳴。
16、芝麻粥:黑芝麻、粳米適量,同煮粥。加糖食用。有潤五臟,強筋骨,益氣力,健腸胃之作用。適用於血虛頭暈,頭髮早白,大便乾燥,體虛便秘等症。大便溏薄或泄瀉者忌用。
17、淮山芝麻糊:粳米60克,清水泡一小時,撈出濾乾,淮山15克切成小顆粒,黑芝麻120克炒香,加鮮牛奶200克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清水適量,放入冰糖120克,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6克,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食用。有滋陰補腎,益脾潤腸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病後體弱,大便燥結,鬚髮早白等症。中、老年人經常服用,可收到壯體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