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立為太子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漢平帝劉衎病死。外戚權臣王莽感到自己當皇帝的條件還不具備,就決定再立一個傀儡。王莽藉口宣帝的年長後人與平帝都是兄弟輩份,不好做繼承人。於是王莽就從宣帝玄孫中,選擇最年幼的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繼承人。
王莽想讓自己做沒有名義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權力,總要編造個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給編造了符命圖讖。在迎立劉嬰即位的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挖井時,發現一塊上圓下方的大白石頭,上面寫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血紅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稟告給太后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雖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還是想守住劉家的社稷江山,她沒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不禁氣憤至極,給予嚴厲斥責。這時,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卻告訴老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太后王政君被逼得無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詔書:“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
居攝踐祚,是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踐祚,是“即位”的意思,多指帝王而言。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祚(一作“阼”)階。祚階上為主位,因稱即位行事為“踐祚”。
元後已經同意王莽居攝,群臣就從《尚書》和《周禮》等古籍中尋找周公居攝時的規矩,然後提議王莽居攝的形式。主要內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儀仗,如天子南面朝見群臣,處理政事。出入之際要戒嚴,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稱臣妾,一如天子之制。舉行祭祀典禮之時,贊禮者要稱其為‘假皇帝’,臣民應稱其為‘攝皇帝’,其自稱應為‘予’,其公文應稱‘制’。”以上內容與“真皇帝”相比已經沒有多大區別,最後一條是對元後的惟一安慰:“其朝見太皇太后、皇后則仍用臣禮,所居之處,如諸侯制度。”
傀儡生涯
漢平帝駕崩後第二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 他為了表示是西漢帝國的真正主宰,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改元,稱居攝元年。 第二件事,到南郊祭祀天帝,到東郊迎接春天,在明堂舉行大射禮。這些過去都是皇帝主持的事,如今理應由孺子嬰負責,但他只有兩歲,便均由王莽主持。 第三件事,在三月己丑日,尊年僅17歲的平帝皇后(孝平皇后王嬿),即他的女兒為皇太后;立劉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聞,“假皇帝”與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王莽做攝皇帝,是外戚專權的必然結果。從此,王政君作為維護劉氏政權的形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無論“假皇帝”還是“攝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實際上王莽此時的權勢早已超過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嬰了,只是沒有宣布改朝換代而已。
反者四起
王莽三月立孺子嬰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劉氏漢室“正統”觀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滿,他們徹底識破王莽假仁假義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隱亡,表示忠事劉漢而不為王氏朝官。
王莽雖然對劉姓貴族極盡拉攏、防範之能事,但首先發難的還是劉姓宗室。安眾(今河南鎮平縣東南)侯劉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敗了,劉崇戰死。
居攝二年(公元7年)月,東郡(今河南濮陽南)太守翟義再次發難,舉起反王莽的大旗。翟義擁立宗室嚴鄉侯劉信為天子,向全國各地發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執行天子特權,妄想斷絕漢代的江山社稷,我們要遵從上天的旨意,誅滅王莽!”各郡國紛紛回響,隊伍迅速發展。在古代,正統觀念往往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後來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大都擁立劉姓宗室子孫做號召,如劉玄、劉盆子等。
面對起義軍的壯大,攝皇帝王莽寢食不安,晝夜抱著年幼的孺子劉嬰哭泣,並祈求神靈保佑,宣布等孺子長大成人後,就主動辭職回家休養。王莽一面擔驚害怕,一面派兵鎮壓。在王莽軍的鎮壓之下,起義軍失敗了。
平息叛亂後,王莽更是躊躇滿志,他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而以一個盛氣凌人的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面前。勝利讓王莽有恃無恐,加快了當真皇帝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王莽的毀滅。
禪位王莽
翟義等反叛者相繼毀滅,使王莽產生了錯覺,他認為這一定是“天命”所歸!王莽要去掉頭上的 “假”字當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謂“符命”就是編造的“天符之命”或者“聖王受命之符”。於是,各地便紛紛造符瑞來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著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公元8年)。 太皇太后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
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徑,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潼(今屬四川)哀章就加緊製做銅匱(匣子),裝了兩條書簡,一個簡冊上寫“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簡冊上寫“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的“某”指漢高祖劉邦,這個“黃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漢高祖劉邦傳位給王莽。“圖”“書”中都寫了“王莽應做真天子”,同時將王莽寵信的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面,說這些人應當大官輔佐。
哀章將此銅匱獻給正急於當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神命令,接受禪位。回去坐在未央宮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把公元8年十二月初一作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
王莽稱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為皇太后(後來又改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降劉嬰為定安公(也作安定公),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民萬戶,地方百里,作為定安公國(或作安定公國),在西漢銀盒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改王太后(王嬿)尊號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
遭囚被殺
王莽封了劉嬰,但不準他回到封國(定安公國,也作安定公國),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王莽將年幼的劉嬰養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繫,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知識面與幼兒無異。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
更始二年(24年),王莽為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
更始三年(25年),劉玄派遣丞相李松將其擊破,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不知葬所。
軼事典故
據野史記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徵調隗囂及其叔父隗崔、隗義等,囂將去長安,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所以勸阻,讓其別去長安,隗囂不聽,方望以書辭謝而去。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棄離隗囂的方望見“更始政亂,度其必敗”,便對安陵人弓林等說:“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嬰,是漢平帝的後代,因王莽代政而沒有做漢主,如今天下人皆言,劉氏當受命,我等何不立他為王,謀取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贊成。於是,赴長安求得了孺子嬰回來,“聚黨數千人”在臨涇城(今甘肅鎮原)被立為皇帝。方望做了總理庶務(輔佐君王的丞相),弓林當了掌管四方兵事和賞罰的大司馬。孺子嬰臨涇立帝,遭到了同姓復辟王朝劉玄的竭力反對。不久,更始政權遣丞相李松入安定,摧毀了這個復辟勢力。孺子嬰、方望、弓林等人都被誅殺。
家族成員
高祖父:漢宣帝劉詢
高祖母:婕妤衛氏
曾祖父:楚孝王劉囂
祖父:廣戚煬侯劉勛
父親:廣戚侯劉顯
史籍記載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漢書·卷九十八·元後傳第六十八》
《漢書·卷八十·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資治通鑑·卷三七·漢紀二十九》
中國歷代皇帝之漢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西漢 | 漢太祖 | 高皇帝 | 劉邦 | — | 前202年—前195年 |
— | 孝惠皇帝 | 劉盈 | — | 前195年—前188年 | |
— | — | 劉恭 | — | 前188年—前184年 | |
— | — | 劉弘 | — | 前184年—前180年 | |
漢太宗 | 孝文皇帝 | 劉恆 | — | 前180年—前157年 | |
— | 孝景皇帝 | 劉啟 | — | 前157年—前141年 | |
漢世宗 | 孝武皇帝 | 劉徹 |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征和 後元 | 前141年—前87年 | |
— | 孝昭皇帝 | 劉弗陵 | 始元 元鳳 元平 | 前87年—前74年 | |
— | — | 劉賀 | 元平 | 前74年 | |
漢中宗 | 孝宣皇帝 | 劉詢 | 本始 地節 元康 神爵 五鳳 甘露 黃龍 | 前74年—前49年 | |
漢高宗 | 孝元皇帝 | 劉奭 |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寧 | 前49年—前33年 | |
漢統宗 | 孝成皇帝 | 劉驁 | 建始 河平 陽朔 鴻嘉 永始 元延 綏和 | 前33年—前7年 | |
— | 孝哀皇帝 | 劉欣 | 建平 太初元將 元壽 | 前7年—前1年 | |
漢元宗 | 孝平皇帝 | 劉衎 | 元始 | 前1年—5年 | |
— | — | 劉嬰 | 居攝 初始 | 5年—8年 | |
玄漢 | — | — | 劉玄 | 更始 | 23年—25年 |
東漢 | 漢世祖 | 光武皇帝 | 劉秀 | 建武 建武中元 | 25年—57年 |
漢顯宗 | 孝明皇帝 | 劉莊 | 永平 | 57年—75年 | |
漢肅宗 | 孝章皇帝 | 劉炟 | 建初 元和 章和 | 75年—88年 | |
漢穆宗 | 孝和皇帝 | 劉肇 | 永元 元興 | 88年—105年 | |
漢恭宗 | 孝安皇帝 | 劉祜 |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 106年—125年 | |
— | — | 劉懿 | 延光 | 125年 | |
漢敬宗 | 孝順皇帝 | 劉保 |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 125年—144年 | |
— | 孝沖皇帝 | 劉炳 | 永嘉 | 144年—145年 | |
— | 孝質皇帝 | 劉纘 | 本初 | 145年—146年 | |
漢威宗 | 孝桓皇帝 | 劉志 |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 146年—167年 | |
— | 孝靈皇帝 | 劉宏 | 建寧 熹平 光和 中平 | 167年—189年 | |
— | 弘農懷王 | 劉辯 | 光熹 昭寧 永漢 | 189年 | |
— | 孝獻皇帝 | 劉協 |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 189年—220年 |
西漢皇帝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 |||||
廟號 | 諡號 | 其他名稱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漢太祖 | 高皇帝 | 漢高祖 | 劉邦 | - | 前206年—前195年 |
- | 孝惠皇帝 | 漢惠帝 | 劉盈 | - | 前195年—前188年 |
- | 前少帝 | - | 劉恭 | - | 前188年—前184年 |
- | 後少帝 | 劉弘 | - | 前184年—前180年 | |
漢太宗 | 孝文皇帝 | 漢文帝 | 劉恆 | 前元、後元 | 前180年—前157年 |
- | 孝景皇帝 | 漢景帝 | 劉啟 | 前元、中元、後元 | 前157年—前141年 |
漢世宗 | 孝武皇帝 | 漢武帝 | 劉徹 |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 | 前141年—前87年 |
- | 孝昭皇帝 | 漢昭帝 | 劉弗陵 | 始元、元鳳、元平 | 前87年—前74年 |
- | 昌邑王 | - | 劉賀 | - | 前74年 |
漢中宗 | 孝宣皇帝 | 漢宣帝 | 劉詢(劉病己) | 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 前74年—前49年 |
漢高宗(後除廟號) | 孝元皇帝 | 漢元帝 | 劉奭 | 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 前49年—前33年 |
漢統宗(後除廟號) | 孝成皇帝 | 漢成帝 | 劉驁 | 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 | 前33年—前7年 |
- | 孝哀皇帝 | 漢哀帝 | 劉欣 | 建平、元壽 | 前7年—前1年 |
漢元宗(後除廟號) | 孝平皇帝 | 漢平帝 | 劉衎 | 元始 | 前1年—5年 |
- | 孺子 | - | 劉嬰 | 居攝、初始 | 5年—8年 |
註: 1. 漢朝(包括南越)除漢高帝和漢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諡號前都有一個“孝”字,意喻強調孝治天下,如劉恆的諡號漢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2. 漢文帝之前是漢高后掌權,期間有兩位傀儡少帝劉恭和劉弘。實質上漢文帝只是正式繼任的漢朝皇帝。 3. 漢宣帝之前是漢廢帝昌邑王劉賀。劉賀即位僅27日就被霍光廢黜。 4. 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王莽攝政,稱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