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寺頭鄉

平順縣東寺頭鄉位於平順縣東南部,下轄29個行政村,面積228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東寺頭鄉

基本概況

東寺頭鄉位於平順縣東南部,是典型的乾石山區和革命老區,東西跨度長、南北落差大,屬於季風性乾燥氣候。全鄉國土面積228平方公里,所轄29個行政村,戶數3070戶,現有人口9436人,分散居住在250個自然莊上,耕地面積10807畝,人均耕地1.15畝。但境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藏資源,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新的思維,超常的膽略,科學整合“旅遊、礦業、中小藥材、規模養殖”四大優勢,提出了“旅遊大鄉、礦業強鄉、藥材名鄉、生態美鄉”的四鄉方略,帶領全鄉人民以新的時代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抓改制、調結構、上項目、理性運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使全鄉的經濟建設步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農村建設

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大力實施藍天、綠地、碧水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額度投入,以科學規劃為先導、以功能培育為基礎、以基礎實施為重點、以“五化”為突破口,鋪開了多項工程。其中,寺頭、虎窯、西灣、羊老岩、井底等村,五化工程已基本完成,硬化村莊小道30餘條,新修建垃圾池25個,安裝路燈和景觀燈百餘盞,新增綠地面積1000平方米。同時對安陽村、寺頭村等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整治村、推進村進行了科學規劃,實施了1532317系統工程。一個個山清水秀綠白相間、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靚麗和諧新農村正在形成。

旅遊開發

旅遊產業以完善接待功能,景點建設以及景點標識為突破口,以兩條大峽谷(天脊山、井底)為主線,以寺頭三晉第一豐碑為紅色輻射,以五龍洞為古色洞穴起動,形成集生態、民俗、紅色、古色為“四位一體”的旅遊經濟產業帶。現天脊山鎖定國家4A級景區目標,正在積極申報;井底民俗旅遊區對掛壁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老汪溝開發建設步伐加快,努力打造成太行山繪畫寫生創作基地;五龍洞、黃龍洞、蒼龍洞旅遊道路已循環暢通;寺頭三晉第一豐碑停車場、展覽館已投工建設。“五一”期間寺頭鄉旅遊業火爆,日接待遊客2000餘人次,客流量、門票收入均創全縣之首。“愛我就去天脊山,想游就到寺頭”。旅遊產業的發展大大帶動了全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經濟建設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批重點骨幹企業的投產達效帶來了經濟收益的倍增和財政收入的連年新高。潞安石業寺頭分廠依託市場,深度加工系列產品,打造石材品牌,年產值1000餘萬元;實現利稅100萬元,“金泰”選礦廠、安陽選礦廠等礦產品深加工,在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抓規模、抓管理,增強企業活力,年產值5000餘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元,工業實現了大突破。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建成了以潞黨參、青連翹為工主的中小藥材生產基地;以西灣波爾山羊、虎窯梅花鹿、寺頭養雞、養奶牛廠為主的特種、特養基地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大大增強了全鄉的實力。使全鄉人均收入達2300元,財政收入達到740萬元,再創歷史新高。鄉域經濟實力的增強,有力地保障了辦大事,大運轉和大發展。

基礎設施

在交通建設上以古石線、後石線為主幹線,形成十字交叉網,新增農村公路100公里,村村通比例83%,開闢農村客運線路4條,建成候車廳、停車場、招呼牌等多處。人畜吃水方面,實施了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28個行政村9000口人2000頭大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村村通廣播電視,26個村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行動電話用戶達到5000人,固定電話達到1000戶。農村網際網路達到100戶。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為改變民生起到了關鍵作用。

社保文化

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2006年10月開始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個人只要交納10元,就可以享受政府醫療補貼,全鄉農民參合率達到了90%,實現了大病統籌;積極發展養老保險,改擴建養老院,救濟、救助特困戶361人,五保戶109人,優撫58人;22名農村卸職、主職幹部分別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補助。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全鄉中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穩步提高,幼兒教育長足進步,義務教育階段1000餘名中小學生教科書費全免,3所寄宿制國小實現了空調取暖,50名貧困寄宿學生得到生活補貼。體育設施大大改善,“農家樂”等多種小分隊節目紛呈,文化事業空前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