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莊橋村,原稱鍾橋,位於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西南面,大羅山支脈¬鐘山山麓,村前村東有沙溪盤繞。村東有初建於明成化二年(1484)石板橋。至清代,以鐘山與石橋取名“鍾橋”。村以橋名。“文化大革命”時改稱“莊橋村”,沿用至今。莊橋村依山傍水,單向出入。東至永阜村和永強大道,南與天河鎮交界,西依大羅山,可通天柱風景區。北靠橫塘山,有橫塘路通往鄭宅村。地域面積1.1平方公里,居住面積0.15平方公里,耕田面積水田164畝,旱地251畝,山地1000多畝。常住167戶649人,外來人口1000多人。
莊橋村有林、孫、張、孔、葉、王、鄭等姓居住。林為大姓,占全村人口89.3%。居民集中“中天柱路”兩側,村內有沙河路、鍾橋路、橫塘路和上橫巷、下橫巷兩條小巷。河流有沙河連線橫塘河直通永強塘河。村民原以農為主,今有經商、興辦家庭企業,有的發展為規模型企業。
莊橋村古蹟,有重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的牛橋,稱新橋;清光緒《永嘉縣誌》記載為鍾橋。村西山壠,古稱避風港——螺絲岙,稱岙底。岙內有先人建造的人力岩石“榨油廠”遺址;傳說有仙人挑來兩秤錘岩,一在南山腳,另一於北山腳;岙底山麓的石岩留有古代漁民栓船的石窟(近人考證為古棧道遺址);有百步石雲梯。
莊橋村前有兩棵幾百年樹齡大榕樹,東榕邊有建於清嘉慶年間的三港觀,前後兩進,內有戲台,是村民的休閒娛樂場所。觀內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八月十五,各演廟戲3晝夜。鐘山腳有建於清鹹豐年間的鐘山寺;村東有林氏宗祠;村後有沙城高級中學。1985年至1997年期間,天柱路、橫塘路、上橫巷、下橫巷建成水泥路,在中天柱路兩旁建綠化帶和花壇,在村委會大樓後設定休閒健身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678.90畝(其中:田431.70畝,地1,247.20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47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4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272.20畝,其他面積1,919.5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44戶,共有鄉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勞動力7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4人,占人口總數的3%;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12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詩禮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詩禮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50戶,占農戶總數的70%。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視,沒有路燈。全村有299戶通自來水;有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有3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60%。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詩禮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7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1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7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08人,距離詩禮鄉中學40.0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51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人,少數民族黨員24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8人。2005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8.90畝,集體總收入60.46萬元,有固定資產60.46萬元。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種涉農補貼款、農村轉移支付。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5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出欄肉豬990頭,雞1250羽);林業收入78.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25.7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270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