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歷史上在金、元、明三個朝代,多次修繕。志載重修石橋規模之最的當數明隆慶三年(公元1596年)。嘉靖末年,大雨成災,將橋沖毀。三年後,即隆慶三年重建,歷經二年而功成。重建後的大石橋“隆然雄峙,儼若飛虹御空,長鯨臣人波”,為後來重修之典範。
公元1703年,清康熙帝西巡迴京,12月9日駕至磁州,登上此橋,觀紫氣東來,岸邊楊柳筆直,豪氣頓升,遂親佩弓失,乘馬馳行。次年2月,河南巡撫徐潮為文立碑紀念,後曰射柳亭。公元1750年,清乾隆帝南巡河南至嵩山,經過磁州,在射柳亭作詩留念。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該橋於大地震中坍塌。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州牧許之軾募捐重建,改名為“涉利橋”,但在這次修建中,將橋拱增高,並除去原來的四個耳券,改為三個大券。因橋過高,車馬往來,極感困難。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縣長孫振邦興眾動工,將原橋拆去進行重建,重建高度比原橋減低一丈有餘,仍建三個大券,橋身基本上與兩端路面持平,橋體為石質結構,橋兩側有54根石欄柱,每空之間有高3尺、長4尺的欄馬石。兩端的石欄柱上雕有石獅、作戲球狀,既威武逼真,又精靈可愛。橋身的每個券頂處,各雕有一蛟龍首,謂安瀾鎮水之意。六個蛟頭,活靈活現。改名為“滏陽橋”。
該橋在歷史上深為歷代士庶所鍾愛,逐步成為磁州城南關的象徵,民間一提此橋,通稱為南關大石橋。每逢中秋佳節,月光灌滿橋孔,天上明月,滏水東流,天上人間,如臨仙境,此情此景被譽為“滏橋秋月”,列為“磁州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
滏陽新河
滏陽新河位於中國河北省南部。滏陽河上游多流經丘陵地區,河水中挾帶有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後,河道比降小,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成為地上河,加之下遊河床窄小...
概述 治理 建設 -
滏陽河
滏陽河發源於太行山東麓邯鄲峰峰礦區滏山南麓,故名滏陽河。滏陽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流經邯鄲、邢台、衡水,在滄州地區的獻縣與滹沱河匯流後稱子牙河。全長41...
形成歷史 水系構成 氣候特徵 人文歷史 旅遊資源 -
滏陽河通航
滏陽河通航是邯鄲市對滏陽河全線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排污集中整治行動。拒污入河,還母親河一泓碧水,造福子孫後代。 2014年5月1日,通過源頭水庫清理網箱養魚...
通航背景 通航過程 正式通航 沿岸景色 票價費用 -
邯鄲市滏陽河管理條例
2011年12月26日邯鄲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12年7月27日河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准。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河道規劃與整治 第三章 河道管理與保護 第四章 水資源管理 -
滏陽河燈
滏陽河燈從唐代家戶單一放河燈,經宋、元兩代孕育、傳承和發展,逐步演變成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民俗文化。 解放後,因建東武仕水庫引水,致使滏陽河航運衰落...
-
滏陽河遊船
滏陽河是邯鄲市的“母親河”,是邯鄲市境內唯一常年有水的生態河流。滏陽河市內通航段選擇從滏陽公園拱橋上游開始,至聯紡路下游500米處,通航河道長度約5公里...
-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永年縣廣府古城城東2.5公里的東橋村,距邯鄲20公里,所處的滏陽河段為南北流向,故為東西橫跨橋,東橋村因在橋東而得名。又因其位於廣府古城東,當...
基本構造 詳細描述 建造原因 歷史傳說 文物保護 -
小黃河[海河支流滏陽河支流牛尾河的支流]
小黃河發源於邢台縣南石門鎮馮山南麓火石崗,自南大郭村流經邢台市區,至市東北高莊橋處匯入牛尾河,屬滏陽河水系支流,全長21.25公里,市區段長約9公里,流...
名稱由來 河濱遊園 -
弘濟橋[河北邯鄲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永年縣廣府古城城東2.5公里的東橋村,距邯鄲20公里,所處的滏陽河段為南北流向,故為東西橫跨橋,東橋村因在橋東而得名。又因其位於廣府古城東,當...
基本構造 詳細描述 建造原因 歷史傳說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