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蕁麻

滇藏蕁麻

滇藏蕁麻是蕁麻屬的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高大,莖粗壯,生長在中高海拔地區,全株可以入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滇藏蕁麻——標本滇藏蕁麻——標本
種中文名:滇藏蕁麻
種拉丁名:UrticamaireiLevl.
科中文名:蕁麻科
科拉丁名:Urticaceae
屬中文名:蕁麻屬
屬拉丁名:Urtica
海拔:1500-3400
中國植物志:23(2):022
英文植物志:5:83

特徵描述

多年生草本,有較長的木質化根狀莖。粗狀,高約1米,四棱形,密生或疏生刺毛和短柔毛,少分枝。葉草質,寬卵形、稀近心形,長6-14厘米,寬5-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缺刻狀的重牙齒或具多數有規則的裂片,裂片近三角形,裂片間距0.7-2厘米,其邊緣具數枚細牙齒,上面疏生刺毛和糙毛,下面(尤在脈上)密生或疏生刺毛和密生短柔毛或短粗毛,鍾乳體點狀,稀短桿狀,基出脈常5條,下部一對較短而細,上部一對伸達中部裂片尖或與相近的側脈網結,側脈3-5對;葉柄長3-8厘米,密生或疏生刺毛和短柔毛;托葉每節2枚,在葉柄間合生,草質,長圓形或寬卵狀長圓形,長10-15毫米,先端鈍,具縱肋7-10條,兩面生微柔毛,有時疏生刺毛,鍾乳體點狀。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雌花序生上部葉腋;花序圓錐狀,開展,長過葉柄,序軸有刺毛和短柔毛。雄花幾乎無梗,在芽時徑約1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裂片卵形,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碟狀,具柄,長約0.3毫米;雌花幾乎無梗。瘦果矩圓狀圓形,稍扁,長約1毫米,表面有不明顯的細點;宿存花被片4,在基部合生,內面的二枚與果等大,外面的二枚小,近圓形,長及內面的三分之一,外面被微糙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

生於海拔1500-3400米林下潮濕處。

種間區別

本種與產爪哇的U.bullataBI.(U.grandidentataMiq.)近似,唯後者為高大灌木,雌雄異株而不同。

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

全草:苦、辛,溫。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止癢。用於風濕麻木,關節痛,勞傷疼痛,疝痛,水腫,皮膚瘙癢,小兒驚風吐乳,婦女產後體虛。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其他

我們曾對國產的8種蕁麻屬植物根的不同提取物進行了抗BPH的篩選,結果表明滇藏蕁麻UnticamaireiLevl.和蕁麻UnticafissaPritz.根的20%和95%乙醇提取物具有強的抗BPH的作用[3]。為了進一步明確其有效部位,我們以5α-還原酶為作用靶點,採用酶聯免疫法(ELISA),對滇藏蕁麻根的95%乙醇提取物進行了梯度極性溶媒萃取,並對不同極性組分進行了抑制5α-還原酶的活性研究。
甾體5α-還原酶是定位於靶細胞微粒體上的膜蛋白,依賴還原型輔酶II(NADPH)作為供氫體,不可逆地催化睪酮(T)轉化為生理活性更強的雙氫睪酮(DHT)[6],DHT被認為是BPH的主要病因。抑制酶活性,減少DHT的生成,已成為非手術治療BPH的主要途徑。

本次實驗首先建立反應體系,利用生成的DHT與HRP(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DHT競爭結合酶標板上的抗DHT抗體,通過顏色反應所測定的吸光值,最終換算為DHT的濃度,從而考察不同組分對5α-還原酶活性的影響。

蕁麻目百科(二)

蕁麻目(Urticales) 雙子葉植物綱 花單性、雙性或雜性,小而整齊,常有4-5枚花被片,通常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並與其對生,有1-2心皮,但子房通常單室而內含一枚胚珠,果實為堅果、核果、瘦果或翅果,含一枚種子,胚占據整個種子

蕁麻屬,蕁麻科植物

Urtica L. 蕁麻屬,蕁麻科,約50種,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韌皮纖維可供織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