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雌雄同株指:其雌蕊與雄蕊分在兩種(朵)花上,這種叫單性花,就像玉米。如南瓜(Cucurbitaspp.)、黃瓜(Cucumis sativa)、西瓜(watermelon)等。同一花序內雌花、雄花混存者稱為雌雄同序花(androgynous),而其中雌花位於頂部者稱為頂雌同序花(gynecan-drous)。蕨類則指雌雄兩性生殖器官在同一個體上形成,並由同形孢子萌發形成精子器和頸卵器的原葉體。
植物學史
被子植物又稱有花植物,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隨著被子植物的興起而繁盛,並進化發展到的高級階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學家研究的焦點。被命名為“假人字果”,是首個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莖以及雙子葉型葉片直接相連的標本,生長時間在距今1.25億年前。此前當地早白堊世地層中已發現中華古果、始花古果、十字中華果、迪拉麗花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假人字果”與其他早期被子植物的區別在於,雌雄蕊非常靠近,並且雌蕊在中央,類似現代被子植物中花的狀態,與生殖器官相連的葉片具有雙子葉植物型的羽狀結網葉脈。最重要的是,其種子生長在果實中脈上面。
白堊紀(早白堊世)是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時間持續長達8000萬年,其位於侏羅紀之後,新生界之前,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繁殖方法
首先是性染色體和能否產生雌雄配子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邏輯聯繫。性染色體支配生命是雄性還是雌性,而性別是我們對於具有明顯性狀差異的同物種的不同個體的稱呼,所以可以說性染色體支配的是生物的雌雄。而對於雌雄同體的植物,它們不存在性染色體差異,所以我們可以說它們是沒有性別的。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配子是否存在性別。性狀完全不同的配子個體,我們就可以用不同性別稱呼之,即雌雄配子,但是這與它們是否攜帶性染色體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精子是可以和卵子攜帶完全相同的基因的,但是它們仍然完全不相同。在雌雄同體的植物中,其配子在完全不同的環境裡孕育,即雌雄蕊,而成熟的配子性狀自然不同,故可以稱呼它們為不同性別的配子,而雌雄蕊也就是孕育不同性別配子的部位的稱呼。
再進一步,可以從進化的角度看待這個事情。一般來講,異體交配勝過同體交配。而且一般來說,動物偏向於雌雄異體,而植物偏向於雌雄同體,這主要是由於兩者的生活行為導致的。動物一生遷徙,遇到異性的幾率很大,異性交配的幾率很大,也很方便,而如果讓它們雌雄同體,多出來的另一個性別的生殖器就會是生物的負擔,因為生殖器的發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植物則不同,一生紮根,雜交的難度本身就比動物大,如果再來個雌雄異體,那沙漠上長的兩個雄性樹就只能一生悲劇了。所以雌雄同體的植物,在進化中,出現了不同性別的配子,使得其可以完成異株交配,又保留了雌雄同體,保證了異株交配不會因為合子的性別而受影響,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折中辦法。
物種分類
大多數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像以下幾種:
(一)玉米,稻穀,小麥,高粱,芝麻,油菜,豆類植物等。
(二)蘋果樹,李樹,柿樹,石榴樹,桃樹,無花果樹等。
(三)西瓜,香瓜,絲瓜,冬瓜,南瓜,葫蘆等。
(四)辣椒,茄子,番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