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大葉赤榕
種拉丁名:Ficuscaulocarpa(Miq.)Miq.
科中文名:桑科
科拉丁名:Moraceae
屬中文名:榕屬
屬拉丁名:Ficus
中國植物志:23(1):091
英文植物志:5:39
特徵描述
落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淺褐色,無毛。葉互生,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20厘米,寬7-9.5厘米,先端急尖,具短尖
頭,基部鈍或圓形,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側脈9-15對;葉柄纖細,無毛或被微柔毛,長2-4厘米;托葉
寬披針形,長2-4厘米。雌雄同株,雌花、雄花、癭花或中性花,均生於同-榕果內壁。
榕果
常2-8顆簇生於葉腋或落葉枝葉腋,每1榕果直徑5-8毫米,成熟時黃白色;基生苞片杯狀;總梗長5-7毫米。雄花生於榕果內壁近口部,少數,無柄,花被片3-4裂,雄蕊1枚,花絲很短;癭花無柄,花被片2-3,子房光滑,球形或倒卵形,花柱近頂生,短,柱頭單1;雌花花被片2-3,子房倒卵圓形,光滑,花柱近頂生,長。瘦果平滑。花果期4-7月 。
相關資訊
這棵大葉赤榕已屆百年樹齡,位於卓溪鄉石平分校後方,符合本縣轄內珍貴老樹標準並予建檔列管。依據調查記錄資料,該樹高二十五公尺,胸徑一點七公尺、胸圍七點五公尺,樹冠幅約三百平方公尺;樹葉茂密,樹蔭寬廣,可供村民和路人乘涼休息。
據老樹所有權人張誠德老先生表示,不知何時何人在該榕根交纏形成樹洞內擺了一個石頭公,每次有人路過就會在此停留膜拜,祈求平安、豐收;後人倡議興建一座福德祠供奉土地公 。
蕁麻目百科(二)
蕁麻目(Urticales) 雙子葉植物綱 花單性、雙性或雜性,小而整齊,常有4-5枚花被片,通常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並與其對生,有1-2心皮,但子房通常單室而內含一枚胚珠,果實為堅果、核果、瘦果或翅果,含一枚種子,胚占據整個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