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湯學智,男,漢族,1942年9月出生,南皮鎮湯莊村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任文學所科研處長、外國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等職務。湯學智13歲時隨親屬到上海居住,1959年加入共青團,1961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59年,湯學智在上海市控江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師範學院預科班,l961年因在預科班學習成績合格,直接升入上海師範學院(現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l965年8月畢業後,留校執教文藝理論。1978年末,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文學研究。後因工作需要,先後從事研究生、科研及黨政管理多年,1992年重返科研崗位,專事理論研究,主攻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及創作思潮,也兼及台港澳文學研究。
成就
湯學智在對新時期文學長期追蹤、考察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學生命理論,並藉以反觀和探討這一時期文學理論批評及創作思潮的歷史衍變,形成以此為中心的系列成果。主要有:
l、《新世紀文叢》(主編,10卷1991),該“叢書”編輯出版於新時期文學行程最為困難的時期,它以積極建設性的姿態從多種角度分別對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創作及理論思潮的演變得失進行回顧與評析,實事求是地肯定了其歷史性的變革與進步,有力地回答了當時意欲否定新時期文學的一種思潮。出版後受到學術界好評,先後榮獲國家、地區及學術部門的多種獎項。
2、《新時期文學熱門話題》(專著,1997年新版,l998年修訂版),該書從生命視角對20世紀80年代文學論爭的熱點問題作了歷史評述,並進而探討新中國文學發展的一些規律性問題。
3、《生命的環鏈——新時期文學流程的深層透視》(專著,2003),該書也以生命理論為視角,研究重點則是20年來新時期文學發展衍變的深層軌跡,及其內含的理論契機,意在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健康發展。該書被評為河南省2004年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此外,湯學智還在國家及地方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代表作
代表作有:《文學理論發展的十個問題》、《新理性:回應時代的挑戰》、《文學生命譾論》、《從生命視角看新時期文學理論的未來》、《從生命視角看文學的未來》、《世紀之交:中國文學的展望》、《大眾文學與文學生命鏈》、《影響未來的歷史性變革——新時期文學深層透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民族文學的困境與前景》等。另外,合作主編、編著文學類叢書、書籍有《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分類文庫》(10卷)、《20世紀巨人隨筆》(7卷)、《開卷叢書》(24卷)、《大神的創造與衍生》、《我與中國20世紀》、《台港暨海外學界論中國知識分子》等多種。l999年,應邀赴日本名古屋大學任客座研究員,著有《中國90年代文學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