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探秘
《湖南民族探秘》(上冊下冊)
作者:吳萬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叢書名:博覽文叢
叢書號:978-7-01-08528-9/I.999
備案號:2010-696-1303-999
印張:8印張
定價:36.00元
作者簡介:
吳萬源,男,侗族,1932年5月12日(農曆四月七日)生,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播陽鎮陳團村賈寨人。大專文化。1950年參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國******。長期在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湖南省民族研究所工作。研究員。邊工作、邊研究、邊寫作。曾參與編撰《侗族文學史》、《中國各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當代中國的湖南》、《湖南年鑑》、《湖南大辭典》、《侗族通覽》、《湖南省志》第二十四卷《民族志》、《湖南侗族百年》、《侗族百年實錄》、《湖南少數民族文學史》、《侗歌三百首》、《金秋紅葉》、《湖南省地方志少數民族史料》、《中國侗族村寨文化》、《湖南少數民族》等書籍;還發表論文100餘篇。
內容提要:吳萬源同志在湖南從事民族工作60多年,在半個多世紀中,邊工作邊寫作,成果顯著。現在從其作品中選出一些,編成《湖南民族探秘》一書。共分侗族篇、白族篇、綜合篇、其他民族篇、附錄篇五大部分。從這些著作中,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湖南各民族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語言、文字、風情、旅遊等的發展變化,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實行黨的民族政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還可以看出中國******在解決民族問題所取得的豐富經驗。《湖南民族探秘》的問世,將對發展湖南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各項事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展繁榮起著積極的作用。
序 言:
王雙林同志寫的序讀完了吳萬源同志給我送來的《湖南民族探秘》一書列印稿,我深受感染。他委託我為本書作序,水平有限,我謹以淺陋之文,表示我的祝賀。新中國已成立已六十個年頭了,吳萬源同志是解放不久從湖南懷化大山區走出來的一位侗族民族工作者,生長在新社會,經歷過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他一方面繼承了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先進文化教育,吸取了他們的豐富營養。這成為他日後進步成長的基礎。他從1951年就調入了湖南省民委工作,和其他民族工作者一道,藉助於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迅速成長起來,以自己的青春熱情和旺盛的工作精力,感受著這個時代的不斷變化,從各個歷史時期,針對湖南各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語言、習俗各領域和層面寫出了大量的很有研究和適用價值的報告和文章,展現了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和風貌,為黨和人民政府作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退休後至現在仍不斷耕耘,先後長達六十年之久,他的整個人生,都獻給了湖南民族研究工作,實是難能可貴。
我與吳萬源同志曾一道從事民族工作多年,一直保持著工作和生活上的往來,他的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認真負責,紮實工作的精神和作風,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他不愧為湖南民族研究工作的一名模範實踐者。對湖南的民族工作研究功不可沒。他的貢獻受到黨和政府的肯定和民族地區的讚揚,當之無愧的先後榮獲國家民委、省民委、省委組織部授予的民族工作榮譽證書、先進民族工作者、優秀******員等光榮稱號。我認為吳萬源同志,在《湖南民族探秘》這部巨作中,充分體現了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對湖南民族工作的研究,既實事求是地反映了各民族的本來面貌,又與時俱進地反映了各民族在歷史變遷中的時代烙印。更可貴的是他在大量調查研究中,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了這樣一些民族間的相互關係:第一、本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係(這裡所指主要是懷化地區某些縣、鄉的侗族與苗族的關係)。第二、聚居區與散雜區的關係(湘南的過山瑤與平地瑤的關係)。第三、保持少數民族基本特點與接受漢文化的影響(要發展變化的看,不能靜止的保守的看)。第四、一個民族的族源與多個民族的族源關係(爭“正宗”、爭“中心”、爭“歸宿”,土著與外來族,一元論與多元共存的關係)。第五、少數民族、文字、服飾與其整體條件(史達林講的四個條件的)關係。第六、注意發揮民族幹部作用又通過認真學習搞好與漢族幹部合作共事的關係(侗族電影《我們的嗓嘎》、苗族電影《三鍬奏鳴曲》、土家族電影《梯瑪之子》三部電影拍攝過程中合作共事的良好事例。有些問題,站在本民族的角度,可能看不清、看不準,跳出這個圈子,站在外面觀察,就會比較客觀地一目了然。第七、民族研究工作與黨的中心工作關係。吳萬源同志在幾十年的民族研究工作中,對上述問題都是研究和處理得比較成功,樹立了榜樣。
比如民族雜居地區往往在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乃至一個家庭,都可能涉及到幾個民族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歷來如此,事例甚多,相互共同經歷過舊社會的災難與不幸的同時,也共同感受新中國的幸福與輝煌。各民族的文化、習俗,既有形態各異的特殊性,又有血脈相通、習慣相同的共性(如湖南土家族的趕白虎與湖北土家族的崇白虎、苗族的“四月八”,其他民族也有“四月八”等)。由於各民族之間長期相互滲透,各自的文化習俗的特殊性必然融化了其他民族的精神元素,這是不容辯駁的歷史事實,也是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因此,在研究一個民族問題時,往往涉及到相鄰民族的相關問題。如懷化部份地區的侗族與苗族;桑植縣的白族與土家族,以及個別地區的土家族與苗族的相關問題(沅陵縣的佤鄉人中的土家族與苗族的族別問題)。這些民族當中許多文化現象、文化景觀已不大容易辨析它們僅僅是屬於哪一個特定民族的。它們既是此一民族的,亦是彼一民族的;它們既是民族的,亦是地域的。實際上民族雜居區是過去歷史上移民過程的結果。這其中又往往涉及幾十人、幾百人、乃至上萬人、幾十萬人的族別歸宿問題,情況複雜,涉及面廣,解決這些問題,是一項政策性、政治性、民眾性很強的工作,處理的好,有利於民族大團結和各項民族事業的大發展;反之,不僅影響到當前民族地區一些具體工作的進行,還會影響到民族地區政治穩定和民心安定。桑植的白族、懷化地區的芷江、靖縣、會同,邵陽地區的綏寧、城步的部分侗族與苗族的族別認定以及區域自治的方式和機構等問題,都是吳萬源同志組織調查研究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根據他的方案處理的結果,體現了較強的組織原則、大局意識、政策水平、充分貫徹了黨的民眾路線,是站在黨的民族政策立場上秉公辦事,團結了多數,穩定了社情,促進了民族地區事業的發展。
其次,他在研究保持少數民族基本特點的同時,能夠正確認識漢文化對侗文化的影響。因湖南11個土著少數民族和漢族基本上屬於雜居區,比起其他省少數民族更早地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被漢文化的漢化可能高一些,這是歷史造成的必然。但民眾對此看法不一,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肯定的民眾認為,隨著漢文化的提高,對漢族的科學文化知識接受就快,其它各方面發展也就快;而否定的看法認為,由於漢文化的影響,使得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多數地區基本上被漢化所取代。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特徵標誌的語言和服飾,基本上很少聽到和見到了。僅有如龍山、永順、古丈的土家族,花垣、鳳凰的苗族,通道、新晃的侗族,這幾個人數比較集中,並保留著本民族特點比較好的幾個。現在其傳統文化也不很完整了,而且大部分流於表面事象。雖然這些地方還保留著某些原有的一部分文化習俗,實際上亦染上了不少雜色,有點幾不像了。對待這種變化的情況如果沒有個正確的認織,就不可能去正確處理,還會影響民族關係和工作。如去年在龍山、通道、靖州拍攝的土、苗、侗三部少數民族電影,本來是大好事。但電影和記錄片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有藝術加工的內容,後者必須是原汁原味的不能改變。正因為兩者意見不一,故在選擇演員、語言等主要問題上,發生“絕對”與“相對”嚴重分歧(包括民族語言的配音和原音在內)。在拍攝這三部電影的運作中,吳萬源同志自始至終都參加了,面對分歧,他在疏導工作中認為保持和繼承本民族有用的傳統文化和特點是對的,但要承認漢文化的影響是進步的表現。主張相對性,避免絕對性,套用辨證法的觀點,吸收一切先進優秀文化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他以寬容、厚道、互相學習的精神統一了思想,取得了共識,效果很好,領導和民眾都比較滿意。
再次,民族研究工作一定要緊貼黨的中心工作進行,這一點吳萬源同志也是作得相當不錯的。所謂中心工作,當然包括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包括民委的中心工作。從實踐中使他認織到,沒有中心就沒有重點,也就沒有方向;離開了中心就得不到領導的支持。比如50年代,涉及到100多萬土家族的恢復承認和如何實行自治的方式,是土家族單獨自治,或是與苗族一起聯合自治等重大原則問題。其中涉及到各族的上層人士的意見不一,這既成了當時省委、省政府民族工作的大事,更是民族地區的中心工作。因此,省政府組織了幾百人的訪問團,下設四個分團,分別深入到湘西各縣、鄉、村進行訪問調查,徵求各界人士意見。當時,吳萬源同志憑著他的才華品德和積極負責,不怕難苦的工作作風,被省民委選送為省政府訪問總團的秘書。他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機會隨團深入到民族地區,走訪上層、中下層機關、學校直到大山區、小山寨,廣泛接觸了各界人士和廣大民眾,聽取了各方意見。然後根據黨中央的民族政策和總團的指導思想,結合廣大民眾各方的意見進行綜合研究,寫出了訪問團既有權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總結報告。最後統一了大多數人的意見,組建了湘西土家族和苗族聯合自治的政府,在長達幾個月的大的民族調研活動中,充分展現了他的才幹。文化大革命十年,整個民族工作在許多領域的研究被迫終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給民族工作帶來了新的春天,五十年代留下的尚待研究解決的近百萬少數民族成分的識別和恢復問題,重新提到民族工作重要日程上來,成了桑植的白族、麻陽的苗族、靖縣和芷江各縣侗族、苗族,石門和慈利的土家族、江永的瑤族等地縣民族工作的中心,吳萬源同志按照省民委的總體部署,深入到相關縣、區、鄉、村,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寫出了桑植的白族、麻陽的苗族、江永的瑤族、慈利和石門、芷江的土家族等調查報告,提出了積極的建議,恢復了這些地方幾十萬人的民族成分,成立了民族自治縣、鄉的民族機構,使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實現了自己當家作主的願望。當改革開放的大潮不斷涌到民族地區時,經濟工作又成了民族地區的中心任務,雖然經濟工作研究不是吳萬源同志的強項,但強烈的責任心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經濟的願望,促使他針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現狀和發展方向寫出詳實的報告並反映到政府有關部門,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上述實踐中,使他感悟到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更有為,有為才會出味,有為有位才會現威這個簡單而深刻的辯證法。
讀完《湖南民族探秘》,我深深感到書中所述,都是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民族地區生產生活的真實形象,猶如身臨其境,既平平常常,又使人對民族地區同情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向其他民族工作者推廣。吳萬源同志為這部巨作的出版傾注了全力,該巨著為湖南民族研究工作增添了光彩。它的出版,是吳萬源同志為中國******成立90周年獻出的一份有重要意義的禮物!祝他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好地發揮餘熱,使我省的民族研究工作做得更紮實、更出色。上述感想,聊以為序。 王雙林 2011年2月 (註:王雙林同志系原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原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
我出生於一個侗族農民家庭。曾祖父目不識丁,能種田會打鐵。育有三子。靠租種富裕人家的田地和打鐵的收入來維持全家的生活。曾祖父會打諸如鋤頭、砍刀、鐵斧、耙釘等侗族民眾使用的生產工具;會打生活用具如鐵剪、鐵鉗、三腳鐵架等,廣受當地民眾的歡迎。祖父也無文化,靠種田和彈棉花為生。膝下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父親上過私塾,讀過《人之初》、《大學》、《中庸》、《幼學》等,會記賬。父親善做男性穿的大頭布鞋和女性出嫁穿的繡花勾鞋,最受姑娘們的青睞。祖父和父親曾上山開山種杉樹,杉樹長大成林,出售杉木用以購買田地,新中國成立前夕,上升為中農成分,但仍租佃一部分地主的田耕種。父親生於1891年11月23日,1961年11月26日病故,享年71歲。父親聚第一個妻子吳坤善,即我的大媽,生於1894年9月20日,1961年10月15日病故,享年67歲。生有5個兒女,均先後夭折。為傳宗接代,父親又娶第二房妻子,即我的母親覃婢雖,生於1903年10月18日,1992年11月21日病故,享年90歲。母親生有我們兄弟姐妹5人,均長大成人。
從能夠記事的時候起,伯父和父親就教我讀《人之初》、《大學》、《中庸》、《幼學》及《九九歸》。1943年就讀本村國小。1944年跳級考入本鄉完小,每學級均榮獲第一。1947年考取通道縣初級中學,就讀兩年。1950年4月至九月,在湖南省會同專署(即現在的懷化市)兄弟民族幹部學校學習,同年8月16日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為人民代表,同年10月,出席在長沙舉行的湖南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當選湖南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會議結束後,被組織上安排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民族科工作。1951年調到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1952年10月15日至20日,出席湖南省第二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當選本屆協商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1日加入中國******,長期從事黨的民族工作。工作伊始,深感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都不能完全滿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從各個方面積極學習以提高自身修養:一是積極學習理論,攻讀馬克思著的《資本論》、《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列寧文選》、《史達林文集》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書籍以及中國******的理論書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參加機關組織的理論學習,擔任理論學習中級組組長,系統規範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革命理論水平。二是積極學習黨的政策,學習中共中央的政策彙編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政策彙編,使自己的政策水平不斷提高;三是學習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學習中央民族學院和中南民族學院編的民族理論講義和民族政策講義,不斷提高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水平。四是學習文化。學習國外和國內名著;系統學習高中、大學的文、史、地課程;參加湖南省直機關幹部業餘文化補習學校學習,達到大學專業水平。五是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調查,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問題。逐步適應工作的需要。
1951年夏天,參加中央民族訪問團湖南分團,訪問過湘南、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同年12月6日至12日,出席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參與討論實行中南軍政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於民族問題的八項決議和民族區域自治與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等有關問題。同月14日至31日出席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參與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關於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數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等國家重大法規。1952年1月1日,在北京懷仁堂,參加元旦團拜,聆聽毛澤東主席元旦祝詞,還在懷仁堂主席台上受到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副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併合影留念。1957年1月15日,曾被評為湖南省直屬機關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並榮獲獎章。1957年3、4月,曾擔任湖南省少數民族參觀團團長,一行42人赴中南、華東、東北等地參觀,於4月14日在北京懷仁堂外草坪,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併合影留念。1957年5月19日至7月9日參加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工作。擔任團部秘書,隨同湖南省副省長張孟旭團長訪問吉首、龍山、保靖等縣,並撰寫《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訪問工作總結報告》。1958年6月24日,在長沙市與湘雅醫學院高級護士學校漢族老師許才異結為夫妻,倆人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奮進。許才異現為湖南師範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1994年退休。退休後,仍從事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人才。1958年6月28日至7月4日,出席共青團湖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並當選共青團湖南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1959年,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大典,又一次見到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及世界各國領導人,還聆聽劉少奇主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輝煌成就的報告。
1962年3月8日至17日,出席共青團湖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再次當選共青團湖南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在湖南省民委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全省少數民族地區調研,寫出調查報告或工作報告,請有關部門,解決實際問題。1983年參加全國民族學講習班培訓民族研究骨幹的學習,獲結業證書。為了做好民族研究工作和學術交流,先後參加了中國民族學學會、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湖南省民族研究會、湖南省民族經濟研究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湖南省地方志學會、湖南省老教授協會、湖南省侗學研究會、貴州省侗學研究會、湖南省氣功研究會;並擔任侗族文學會和湖南省民族研究會理事;以及侗族文學會、湖南省民族研究會、湖南省侗學研究會、白族學研究會桑植分會顧問。1994年退休。退休後仍然從事民族研究工作。2003年7月,經湖南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為研究員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在湖南從事60多年的民族工作中,在恢復民族成份、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立法、民族民間文學調查、著書立說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拍攝民族電影等工作中是作出了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恢復民族成份。湖南解放初期,少數民族不多,因為好些少數民族還未認定。1951年年底至1952年初 ,經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各級黨委和政府調查,並經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先後恢復了通道、江華、城步、新晃等縣公民的侗、瑤、苗族成份。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由1940年的304586人提高到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680212人。1957年,中央又批准土家族為單一民族。至1964年,湖南的少數民族人口上升至128427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由1940年的1.12% 上升到1964年的3.45%。60年代、70年代因受“左”的影響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擾,民族識別和認定工作被迫中斷。80年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實,經省、地、縣民委的聯合調查,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下半年,恢復桑植、大庸縣241769人的土家族成份;1985年恢復靖縣69195人的苗族和45304人的侗族成份、芷江縣139518人的侗族和21307人的苗族成份、麻陽縣157435人的苗族成份、綏寧縣58751人的苗族成份和39013人的侗族成份、桑植縣93359人的白族成份。到1990年的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省少數民族達4823649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95%。湖南少數民族由1953年的13個增加到1990年的51個。90年代,經民族部門調查,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石門縣341200人、慈利縣330865人、武陵源區索溪峪鎮9102人、芷江縣公坪鄉3952人的土家族成份;恢復綏寧縣34000多人的苗族、侗族成份;恢復江永縣37000多人的瑤族成份;恢復會同縣133173人的侗族和23234人的苗族成份;恢復沅陵縣180000人的苗族、土家族、白族成份,使各族人民真正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權利,成為祖國民族大家庭中的光榮成員。特別是對桑植縣民家人的問題,經3年多的反覆調查,經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確認民家人為白族,並批准成立7個白族鄉。我為親自參加了以上工作並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推行民族區域自治。1952年8月,大力幫助苗族聚居區建立地專級的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4月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6年11月,大力幫助建立城步苗族自治縣,1988年10月,大力幫助建立麻陽苗族自治縣;1954年5月,大力幫助侗族聚居區建立通道侗族自治縣,1956年12月,大力幫助建立新晃侗族自治縣,1986年9月,大力幫助建立芷江侗族自治縣;1955年11月,大力幫助瑤族聚居區建立江華瑤族自治縣;1957年9月,大力幫助土家族聚居區和湘西苗族自治州聯合建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2月,大力幫助苗族侗族聚居區建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還有張家界市的桑植縣、永定區享受自治地方待遇;還有綏寧、會同、沅陵、江永、石門、慈利、武陵源7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總人口半數的縣和縣級區,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待遇。
20世紀50年代,積極幫助建立辰谿縣羅子山瑤族鄉,通道侗族自治縣大高坪苗族鄉、隆回縣山界回族鄉、洞口縣 (空格中的字為草字頭,下面為那字,音落)溪瑤族鄉等17個民族鄉。20世紀80年代,積極幫助建立綏寧竹舟江苗族鄉、洞口縣大屋瑤族鄉、江永縣千家洞瑤族鄉、寧遠縣九疑山瑤族鄉、道縣橫嶺瑤族鄉、祁陽縣曬北灘瑤族鄉,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江華瑤族自治縣清塘壯族鄉,張家界市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桂陽縣華山瑤族鄉、郴州市北湖區月峰瑤族鄉、常德市鼎城區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漢壽縣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衡陽市常寧縣塔山瑤族鄉,新晃侗族自治縣步頭降苗族鄉;20世紀90年代,又幫助建立會同縣炮團侗族苗族鄉、藍山縣大橋瑤族鄉,道縣審章塘瑤族鄉,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索溪峪土家族鄉,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汝城縣盈洞瑤族鄉、資興縣連坪瑤族鄉等。如今,全省共建立1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100個民族鄉,切實保障少數民族政治上的平等權利,保證各族人民當家作主,共同參與國家和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管理,使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經濟文化不斷發展。民族立法: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湖南出台了《湖南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和7個自治縣的《自治條例》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開發保護條例》、《江華瑤族自治縣林業管理條例》等8個單行條例。我積極深入當地進行調研參與制定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民族民間文學調查:為了貫徹落實以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關於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的三個計畫(草案)》,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於1962年12月20日召集湖南省文聯和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等有關單位開會,會議決定在全省開展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學蒐集研究工作,並建立其領導機構。湖南省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工作委員會經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於1963年7月10日正式成立,由穀子元(省民委副主任)任主任委員、張瑞同(省文化局負責人)、龍再宇(湘西州副州長)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調查組,辦公室設在湖南省民委內,由王綺雲同志負責,分民族成立調查工作組,侗族民間文學調查工作組由我擔任組長。與楊錫光、姚耀東同志一起赴侗族聚居區調查,經1 年多的普查,新晃和通道兩縣共蒐集侗族民間文學資料2萬多件(新晃12131件,通道7900件),其中新晃蒐集侗族詩歌7428件(首),故事2536件,謎語1745件,吉慶267個,巫語265件,諺語66個,童話58個。兩縣合計共蒐集民間文學資料達240多萬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通道侗族自治縣所蒐集的民族民間文學資料由楊錫同志精心意譯整理,新晃侗族自治縣所蒐集的民族民間文學資料由張家禎同志精心意譯整理。1980年後,以湖南省民委和中國民間研究會湖南省分會民族民間文學整理組的名義,陸續在內部印刷出版了《新晃侗族民間傳說故事選》、《新晃侗族酒歌及酒理》、《新晃侗族情歌》、《新晃侗族民歌選》、《新晃侗族諺語、謎語》、《通道侗族侗歌》、《通道侗族耶選》上下集、《通道侗族琵琶歌》上下集、《通道侗族對歌》5集等,共15冊。其中通道侗族款詞3450行,侗族琵琶歌歌詞7756行,侗族對歌歌詞13568行;新晃侗壘歌詞7756行,新民歌1244行,民族民間故事131個。在大量資料集的基礎上,由湖南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主編,嶽麓書社公開出版了中國少數民族古籍中的《侗款》(1988年10月)、《侗壘》(1989年9月)、《琵琶歌選》(1993年9月)、《侗耶》(1995年8月)共4 集,計7500冊,還為《侗族文學史》的編寫出版提供了許多很有價值的資料。著書立說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參加編撰的著作有:《侗族文學史》、《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當代中國的湖南》(主編民族篇)、《湖南年鑑》、《湖南大辭典》(主編民族條目)、《湖南省志》第二十四卷《民族志》、《湖南侗族百年》、《侗族百年實錄》、《湖南少數民族文學史》、《侗歌三百首》、《中國侗族村寨文化》等15部書籍。撰寫的論文和調查報告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五十年來湖南民族地區巨變》、《關於桑植縣民家人的族別問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訪問工作總結報告》、《試論湖南漢族的發展變化》、《關於麻陽縣民族成份問題的調查報告》、《略論麻陽苗族》、《對江永縣瑤族歷史和現狀的考察》、《鄂西侗族考》、《試論“飛山蠻”與侗族》、《談談侗族鼓樓與鼓樓文化》、《試談明代知縣論侗族》、《淺談侗族醫藥學》、《全國民族自治縣第一部法規的制定》、《50年的歷史 空前的變化》、《加速旅遊資源開發 促進侗鄉經濟發展》、《保護與弘揚湖南侗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談談對湖南侗族古籍的蒐集整理與展望》、《三省坡周圍及獨坡八寨風情觀止》、《通道侗族“薩歲”文化調查》、一部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新志──《通道縣誌》、評《侗族醫藥探秘》等100餘篇。參加審閱的書稿有:《通道縣誌》、《中國侗族民俗與稻作文化》、《芷江民族志》、《湖南侗族風情》、《侗族醫藥探秘》、《湖南民族關係史》、《侗寨大觀》、《侗歌大觀》、《侗戲大觀》、《侗藥大觀》、《通道侗族自治縣民族志》、《侗族和諧文化探源》等30部。拍攝民族電影,擔任民俗顧問:21世紀協助瀟湘電影集團韓萬峰導演拍攝民族電影,用少數民族的題材,用少數民族語言對白,用少數民族演員,穿少數民族服裝,從多角度多層面的反映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如侗族電影《我們的嗓嘎》(即我們的歌師)、苗族電影《三鍬奏鳴曲》、土家族電影《梯瑪之子》,深受各族人民的歡迎。1991年,榮獲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受權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頒發在民族部門連續工作三十年以上的榮譽證書。在湖南省民委和民族研究所工作期間,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員的稱號。2004年月12日,榮獲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中共湖南省委老幹部局頒發的“老幹部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
在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湖南省民族研究所工作時,主要從事黨的民族工作,邊工作、邊學習、邊研究、邊寫作。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湖南日報》、《新湖南報》、《中南民族學院學報》、《雲南民族學院學報》、《民族古籍》、《民族文化》、《文史拾遺》、《湖南年鑑》、《大理文化》、《民族學通訊》、《侗學研究》、《鼓樓》、《湖南地方志》、《中國民族醫藥雜誌》、《湖南廣播電台》等報刊雜誌發表過文章、論文一百餘篇。還參加一批書籍的編寫和審稿工作。出版的這些書籍、文章、論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湖南各個民族的歷史、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變化,反映湖南民族成份的認定和恢復,反映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反映湖南民族工作的歷程,反映湖南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執行民族政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經驗,反映湖南民族地區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績等。不少領導、同行及好友建議我把已經發表的著作、論文等蒐集起來,編印成書,保存下來,對民族工作、對民族地區的團結進步,對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繁榮起一個鋪路搭橋的作用。
從2007年冬開始,經過艱苦的努力,我就將已經發表的作品進行蒐集整理,到2010年9月,已蒐集列印完畢。經過挑選,分侗族篇、白族篇、綜合篇、其他民族篇、附錄篇五部分,編成《湖南民族探秘》,60餘萬字,付梓出版,希望能為民族工作一點索引。
目錄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序王雙林
自序
鄂西侗族考
試論“飛山蠻”與侗族
芷江侗族識別記
走向世界的侗族歌舞
吳勉仍活在我們侗族人民心中
侗族文學史
談談侗族鼓樓與鼓樓文化
通道侗族“薩歲”文化調查
前景廣闊的侗戲
試談明代知縣論侗族
紅軍長征在通道期間實行的民族政策
略論外出打工對發展侗鄉經濟的重大意義
侗族通覽
民族文化重在發揚光大——張柏如 《侗族服飾藝術探秘》出版述評
淺談侗族醫藥學
《湖南侗族百年》綜述
湖北省宣恩縣貢水越歌序
五十年代一所培養侗族幹部的學校
城步侗族的歷史和文化
湖南侗族民間文學的調查與整理
通道“侗王”粟昌福
全國民族自治縣第一部法規的制定
走向世界舞台的侗族優秀文化
《侗族百年實錄》綜述
50年歷史 空前的變化
略談湖南會同侗族
新建風雨橋和鼓樓的高手姚榮義
一部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新志——《通道縣誌》
大力開發豐厚旅遊資源 促進黎平經濟迅速發展
笙歌侗戲鬧大年
加速旅遊資源開發 促進侗鄉經濟發展
試論大力發展竹業 為侗鄉添金添彩
《侗歌三百首》
中國江南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侗族村寨——高椅
保護與弘揚湖南侗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
侗族福地——六團村
評《侗族醫藥探秘》
提高科技水平是解決侗鄉“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三省坡周圍及獨坡八寨風情觀止
獨坡八寨砍堆柴的奇俗
點將八寨英才
代序——拜讀吳昌傑老師大作有感
談談對湖南侗族古籍的蒐集整理與展望
侗族文化遺產集成第二輯《體育大觀》(中)序
新晃侗族自治縣成立50年來的巨變
湖南侗族正名
對開發三省坡的建議
湖南侗族人口分布
漵浦侗族
孫國治老省長對侗族人民的關愛
60年來湖南侗族地區的巨變
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確認桑植民家人為白族
關於桑植縣民家人的族別問題
關於桑植縣白族教育發展的調查報告
湖南省志·白族志
湖南白族文學史
試論湖南漢族的發展變化
略論湖南與台灣的密切關係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訪問工作總結報告
關於麻陽縣民族成份問題的調查報告
略論麻陽苗族
對江永縣瑤族歷史和現狀的考察
湖南少數民族概況
湖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
湖南少數民族歷史
湖南少數民族語言
黨的民族政策使我省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條目
民族事務
湖南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湖南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湖南少數民族教育
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開放開發
湖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湖南大辭典·民族
湖南少數民族傳統醫藥
天翻地覆慨而慷——五十年來 湖南民族地區巨變
60載關懷如一 60載發展向前
試論湖南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的輝煌成就
一部富有豐厚價值的民族醫藥寶典
參加兩屆政協工作的回憶——人民政協與民族工作
黨指引我走上了民族研究的道路
毛主席永遠活在各民族人民心中——回憶毛主席多次接見的日子
學而不止 退而不休——記退休幹部吳萬源同志的先進事跡
學人訪談——侗族專家吳萬源
我的重要年表
後記
今年是偉大的中國******成立90周年。我於1952年11月1日加入中國******,至今已有60個年頭。從入黨的那天起,在黨的領導和教育下,我始終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回顧這些年來做了一些於黨、於人民有益的事情,感觸良多。我在不斷工作,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寫作過程中,有不少文章、論文、工作調查報告、學術調查報告和書籍等著作100餘篇(本),計100多萬字被發表。
近年來,我將自己的研究,蒐集起來,編印成冊,名為《湖南民族探秘》,計70餘萬字,付梓出版。為黨的生日獻上一份小小的禮物!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得到許多領導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長、湖南省侗學研究會會長吳宗源同志給予親切關懷,並從學會的經費中,撥出專款,給予大力資助。
80餘歲高齡的原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原中共湖南省委統戰副部長王雙林同志,精心為《湖南民族探秘》作序,對我60年來的工作、學習、研究給予積極的肯定,並提出殷切的期望。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湖南省侗學研究會秘書長石佳能同志,對《湖南民族探秘》的編輯工作提出寶貴建議,還為聯繫出版出了大力。
湖南師範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許才異同志對《湖南民族探秘》書稿,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一字不漏地審閱並修改,費盡了心血。
原懷化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鄧星煌同志,原通道侗族自治縣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蕭成紋同志特別關心《湖南民族探秘》的付梓出版。並對編輯提出很好的建議。
傅粵峰、吳靜、吳焰等同志對書稿的整理,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懷化恆發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為排版印刷《湖南民族探秘》付出了大力,特別是張雅文同志耐心細緻的編輯、排版付出了辛勞,舒天洪同志為製作彩色封面和彩頁付出了辛勞。
在此,對大力支持和幫助《湖南民族探秘》一書付梓出版的領導和同志,我表示深切的謝意和感激。因我理論、政策、文化、寫作水平不高,在《湖南民族探秘》一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同行和讀者指正。
作者 2011年2月15日